《初中科学新课程标准解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科学新课程标准解读.ppt(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1版初中科学课程标准解读,乐清市盐盆第一中学 王志敏,一.初中科学课程标准的重要性,四.科学课程教材的修改,三.科学课程目标的修改,内容提要,五.领会变化,把握教学,二.科学课程性质的修改,一.初中科学课程标准的重要性,科学新课标 坚持了什么?修改了什么?,以对科学本质的认识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一门综合性的科学课程,二.科学课程性质的修改,初中科学课程是:,初中科学课程的定位,1.自然界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如何认识科学本质,科学任务:,科学知识:,对自然界的研究,从而产生新知识。,表现形式包含科学事实、科学概念、科学原理、科学模型和科学理论。,科学知识的功能:,对
2、自然现象的解释和预见。,科学知识可以逼近客观存在。,个体的创新知识,评议 判断 筛选,集体知识,1.自然界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如何认识科学本质,2.科学是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的探究活动,如何认识科学本质,基础:证据和理性思维。,动力:好奇心和求知欲。,过程:创造性思维活动、实验活动和逻辑推理 交互作用的过程。,需要科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维系。,3.科学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科学知识具有:,如何认识科学本质,相对的稳定性,发展性和进步性,可验证性,明确了如何把握科学本质:从科学探究、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四个方面体现和把握科学的本质。,科
3、学素养包含多方面的内容: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 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 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 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 能力,科学素养,知识,方法,能力,力图超越学科的界限,统筹设计,整体规划,强调各学科领域知识的相互渗透和联系整合。,综合性,将课程内容整合为“科学探究”“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和宇宙”“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五个部分,每个部分内容的设计也进行了一定的整合。帮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自然和科学。,三.科学课程标准的修改,课程总目标的修改,增加了“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初步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科学探究方面的原目标: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初步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将科学探究的(原6条)整合成4条。,分目标(一)科学探究,1理解科学探究是获取科学知识的基本方式,是不断地发现问题,通过多种途径寻求证据、运用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解决问题,并通过评价与交流达成共识的过程。2经历提出问题和假设,设计研究方案,获取证据,分析和处理数据,得出结论,评价与交流的过程。3能用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开展学习与探索活动。4掌握观察、实验、收集处理信息的基本技能。,1发展观察现象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增进对提出问题意义的理解;2发展提出猜想和形成假设的能力,了解假设对科学探究的作用;
5、3发展制定计划、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和手脑并用的实践能力,认识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4发展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理解收集、处理信息的技术对科学探究的意义;5发展科学解释和评价的能力,了解科学探究需要运用科学原理、模型和理论;6发展表达和交流的能力,认识表达和交流对科学发展的意义,认识探究的成果可能对科学决策产生积极的影响。,将科学探究的(原6条)整合成4条。,分目标(一)科学探究,1理解科学探究是获取科学知识的基本方式,是不断地发现问题,通过多种途径寻求证据、运用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解决问题,并通过评价与交流达成共识的过程。2经历提出问题和假设,设计研究方案,获取证据,分析和处理数据,得
6、出结论,评价与交流的过程。3能用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开展学习与探索活动。4掌握观察、实验、收集处理信息的基本技能。,分目标(一)科学探究,将科学探究的(原6条)整合成4条,减少了两条,实质增加了3条。突出“掌握观察、实验、收集处理信息的基本技能,强调开展科学探究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分目标(二)科学知识与技能,(2)在“科学知识与技能”目标中,由原来的4条变为6条,增加了2条“具有观察、实验、收集和处理信息的初步技能,以及用科学语言表达和交流的初步技能”;“具有应用科学知识描述和解释周围世界的初步能力”等。,分目标(三)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3)在“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分目标中,
7、将原4条整合为3条。分别为:对自然和社会的态度;对科学的态度;对学习科学、处理事务与人际关系的态度。,不能将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它们分为三块,它们是一个整体。在课程实施中,不能以牺牲学生的情感体验、科学态度和良好的价值观为代价而让学生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和技能。(科学知识与技能是中性的,即可以产生积极作用,也可以产生消极作用),案例:水的沸点的测量 学生实测98,教师告诉这是误差导致,精确测量值应为100。案例:水的密度 学生实测水的密度为0.98克/厘米3.师:科学家经过精确测量,测得值为1克/厘米3.案例:化合价师: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都为正价。(碱不能与金属反应,酸可以)(例:InSb锑化铟
8、,锑的化合价为-3),案例:研究氢氧化钙的性质,分目标(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4)在“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分目标中,增加“环境”这一内容。并将原来的4条增加为5条。第5条: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发展问题。,1、删除部分对学生认知要求过高、重复的内容了解植物生长素发现的历史,体验科学发现的过程;了解分子、原子和离子等微粒大小的数量级,了解 纳米材料及其应用前景;说出中和反应的特点;了解世界上不同时区的区时;知道日界线两侧不同日期的规定。,四.科学课程和教材的变化内容,2、修改部分目标的行为动词,对一些内容降低要求或缩小范围,使之更加明确、具体,符合初中科学教学实际和学生的认知水平。
9、,四.科学课程和教材的变化内容,2、修改部分目标的行为动词,对一些内容降低要求或缩小范围,使之更加明确、具体,符合初中科学教学实际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四.科学课程和教材的变化内容,2、修改部分目标的行为动词,对一些内容降低要求或缩小范围,使之更加明确、具体,符合初中科学教学实际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四.科学课程和教材的变化内容,2、修改部分目标的行为动词,对一些内容降低要求或缩小范围,使之更加明确、具体,符合初中科学教学实际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四.科学课程和教材的变化内容,2、修改部分目标的行为动词,对一些内容降低要求或缩小范围,使之更加明确、具体,符合初中科学教学实际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四.科
10、学课程和教材的变化内容,2、修改部分目标的行为动词,对一些内容降低要求或缩小范围,使之更加明确、具体,符合初中科学教学实际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四.科学课程和教材的变化内容,3、调整、合并部分内容,使之更科学、准确例如,将“生命科学”的原主题2“生物的新陈代谢”修改为“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换”,其中原专题三“其他生物的新陈代谢”中涉及各种生物形态结构特点的内容,归入主题1“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的专题“(一)观察多种多样的生物”中,而“细菌和真菌的繁殖”归入主题4“生命的延续和进化”中,成为新增的专题(一)。,四.科学课程和教材的变化内容,4、增加了少量内容以汽油机为例,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知道
11、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知道摩擦起电现象,了解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知道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是组成地壳的三类岩石、知道泥石流发生的条件和危害。,三.科学课程和教材的变化内容,5、增加了部分动手实验、联系实际、应用性强、反映现代科技内容,三.科学课程和教材的变化内容,5、增加了部分动手实验、联系实际、应用性强、反映现代科技内容,三.科学课程和教材的变化内容,在“波”活动建议中增加:“观察琴弦、鼓面的振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演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演示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等条目。,5、增加了部分动手实验、联系实际
12、、应用性强、反映现代科技内容,三.科学课程和教材的变化内容,6、将标题“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改为“地球和宇宙”。,三.科学课程和教材的变化内容,存在的自然,演化的自然,人与自然,主题1,教材的总体结构没有变化,(1)教材的体系结构,四.科学课程和教材的变化教材,物质系统的层次,运动与变化,相互作用,结构与功能,转化与平衡,自然界的演化,发展与和谐,静态,动态,主题2,教材的总体结构没有变化,(1)教材的体系结构,章顺序适当调整,(2)教材的内容,每节内容作了调整、改写,增、减部分内容,四.科学课程和教材的变化教材,内容目标“理解速度和平均速度的含义”改为“了解速度的定义和单位,能用速度描述物
13、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案例:,目标表述特点:,具体化、操作化、可测性,分解细化、任务化,教学设计时,如何解读目标:,五.领会变化,把握教学,行为动词,理解压强的含义,能说出日常生活中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1、知道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2、概述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大小关系;3、知道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量;4、能说出压强的定义、公式和单位;5、能运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目标分解细化:,1、通过压路机压路面、手按图钉等典型生活事例分析,让学生体验压力的存在,并知道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2、通过同一人穿滑雪板和直接在雪地上,以及轻、重按图钉等事例中
14、,压力作用效果的对比分析,让学生体验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积大小有关。并利用小方桌、海绵、钩码等设计实验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关系。,任务型目标:,3、引导学生利用探究结果,讨论如何比较2千克公鸡和3千克的鸭站在水泥地面上时,对水泥地面的作用效果,让学生知道压强的引入是用了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4、通过引导回忆比值法定义,让学生说出压强的定义、公式和单位。,任务型目 标,教学行为可观察,学习效果可量化,目 标可测性,教学目标,3、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能把握教学深度和合适的教学方法,1、老师们能认识到新课标对教学的重要作用,2、老师能树立认真研读新课标的意识,(认知目标里的理解
15、层次),(体验性目标里的领悟层次),(技能性目标里的模仿层次),探究教学存在的几个问题,1.将探究能力当成知识教,当成技能练。,2.教师过于强势,干扰过多,学生探究的兴趣不浓。,3.没有处理好探究结果与过程的关系。,4.过分夸大探究的作用。,5.探究的形式单一、低效,,思考:1.探究的形式有哪些?,探究=实验,?,提出(可探究的)问题,思考:易探究的问题有哪些特征?,问题真实。问题暗含假设。问题涉及变量清晰、可控。问题的答案具有相对稳定性问题的难度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注意:区分科学问题与实际问题。,案例:在有关环境污染的教学中,教师展示了一系列环境污染的图片、以及图片生物数量变化的数据。要
16、求学生针对这些图片提出问题:生1:这些数据有何意义?生2:我们应该怎样改善环境?生3:为什么污染的池塘里的鱼种类少?数量少?生4:哪些因素影响了受污染池塘中鱼类数量的减少?,要素提出猜想和假设,达成目标能提出猜想和简单的假设,并陈述理由;了解猜想和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师:请同学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案例:摩擦的利与弊,生1:与压力大小有关。生2:与重力大小有关。生3:与运动快慢有关。生4:与接触面的大小有关。生5: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但是,由于时间关系我们这节课选择研究“它与压力及粗糙程度的关系。”-,追问,陈述理由。,问题2
17、:液体内部压强有什么特点?,猜想: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你是怎样思考的?生1:因为液体内部各方向都有压强,所以我猜想压强的大小与方向有关。生2:我发现玻璃筒插入水中越深,橡皮膜向上凸出越明显,因此我认为液体压强与所在液体内部的深度有关。生3:因为液体产生压强与液体重力有关,而其重力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因此我认为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要素获取事实与证据(原:观察与实验,获取事实与证据),达成目标能从多种信息源中选择有关信息;能进行一系列观察、比较和测量;能对获得的事实、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能注意错误和误差;了解科学探究需要事实与证据。(原:理解实验对科学探究的作用。),要素解释、检验与评价,达成目标能将事实与科学知识建立联系,能注意与预想结果不一致的现象,尝试做出合理的解释;评价数据的可靠性,知道实验中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并注意减少实验误差;能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资料,并与自己的探究进行比较,能提出改进探究方法的具体建议;认识科学解释需要基于经验事实、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推理。(原:了解科学探究需要运用科学原理、模型和理念),感悟:不求每次探究都能得出结论。但求每次探究都有收获。,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098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