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ppt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ppt(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大解放,(春秋战国时期),第8课 百家争鸣,概念呈现,“百家”指流派众多,主要指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等等;“争鸣”指各家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不同学术流派之间形成的相互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的现象。,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背景,表现:诸子百家及其思想主张,百家争鸣的影响,战国七雄,春秋五霸,政治上:分封制瓦解,周天子势力衰微,春秋诸侯争霸,战国兼并战争频繁;经济上:生产力大发展,新兴阶级崛起,封建经济迅速发展思想文化上:各诸侯国为富国强兵,纷纷招揽人才,重用士人。,1、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和原
2、因,老 子,“无为”而治崇尚“自然”,主张“无为”,反对统治者侵扰人民。,朴素的辨证思想 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老子,姓李名耳,春秋末期楚国人,代表作:老子也称道德经,一、老子,二、孔子,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孔子是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1)提出了“仁”的学说。要求统治者能够体贴民情,爱惜民力,不要过度压迫剥削人民。,2)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影响:孔子的儒家学说被历代统治者利用和改造,成为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正统思想。,论语,3)创办私学,有教无类,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贡献,“仁”,政 治:,(一)提出“仁”的学
3、说,强调“仁”;认为“仁”就是“爱人”,也就是关心和爱护他人;“仁”另一面是“克己复礼”即加强个人修养,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规范。,“德”,“礼”,(二)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孔子政治主张实践情况:处处碰壁,后回到鲁国专心从事整理古籍和教育工作。,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贡献,兴办私学,扩大受教育的范围,讲学40多年,重视“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思想,“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经常复习),实践,学习方法,(学习态度要老实),(“学”、“思”结合),“温故而知新”,教育,杏坛(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前的杏坛,传说为孔子讲学处。现存建筑是后世为
4、纪念孔子所建。,论语,论语共20篇,1.1万多字。孔子辞世后,他的学生们将他的言论以及他与门人的问答汇集编为论语。这本书是记录孔子言行思想最权威的资料。,论语书影,曲阜“三孔”,山东曲阜孔庙、孔府、孔林全景,山东曲阜孔府大门,门上悬“圣府”匾,中柱悬挂金字木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山东曲阜孔府大堂为当年宣读圣旨、接见官员、审理案件之处,孔府又称衍yn圣公府,位于孔庙东侧,是孔子嫡系子孙居住之地。汉元帝封孔子13代孙孔霸为“关内侯,食邑八百户,赐金二百斤,宅一区”。这是封建帝王赐孔子后裔府第的最早记载。宋至和二年(1055年)封孔子46代孙孔宗愿为“衍圣公”,宋
5、徽宗时封为世袭“衍圣公”,孔府也就称“衍圣公府”。现在的孔府基本上是明、清两代的建筑,包括厅、堂、楼、轩等463间,共九进院落,号称“天下第一人家”。现在孔府占地约7.4公顷,有古建筑480间,分前后九进院落,中、东、西三路布局。,山东曲阜孔府三堂内景也称之为退厅是处理家族内部纠纷和事务的地方,山东曲阜孔府贪奎楼,贪奎楼:明代四层方型砖结构建筑,为孔府最高建筑物。房内一层有三米多深井一口,用盖板罩盖,外人不能进入,可以应付不测,作避难之用,实际上是孔府的“金库楼”。,山东曲阜孔林洙zh水桥,山东曲阜孔林享殿,洙水桥北,是祭孔时摆香坛的地方。殿前有翁仲、望柱、文豹和角端等石兽。,孔子墓,享殿之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历史 年级 上册 百家争鸣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097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