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油气藏压裂酸化技术.ppt
《复杂油气藏压裂酸化技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杂油气藏压裂酸化技术.ppt(1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复杂油气藏压裂酸化技术,2,主 要 内 容,一、特点与难点 二、技术发展与创新三、存在问题及建议 堵老缝压新缝重复压裂技术 提高采收率新技术(自生CO2、内源微生物、MaDG、自生泡沫技术)微生物催化产出污水为活性水回注技术,3,一、特点与难点,压裂酸化是油气田开发的主导工艺技术,为我国老油气田的挖潜和新油气田的开发做出了卓越贡献。我国已投入开发的低渗透油气田储量占总动用储量的1/3以上,这些油气田大多数处于低产低效状态,而未动用油气地质储量中的低渗透储量占的比例更大。已投入开发的低渗透油气田如何进一步提高开发效果,未动用的低渗透储量如何尽快高效地投入开发,压裂酸化技术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2、,4,一、特点与难点,同时,近年来压裂酸化技术的进展已从一般意义的单井增产发展到油气藏整体压裂开发、已逐渐将传统的压裂酸化技术仅作为低渗透油气田增产改造技术发展提高至中高渗油气田也成为压裂酸化开发改造的对象。另外,在新油气区、新油气储量的发现越来越困难的今天,老油气田老油气区如何增产挖潜和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压裂酸化技术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5,一、特点与难点,依靠压裂酸化技术高效开发低渗透油气田、整体改造开发中高渗油气田、以及对老油气田进一步增产挖潜和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对保持我国石油工业持续稳定发展和保证我国石油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6,一、特点与难点,我国油气田类型复杂多样,具有世界级
3、开发难度的油气田很多,特别是“九五”以来,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压裂酸化的工作对象越来越复杂,高温/超高温、深层/超深层、复杂岩性储层、复杂流体储层、缝洞和裂缝储层、高含硫储层、异常破裂压力储层、中高含水老油田、低压低渗油气藏等复杂油气藏、水平井、大位移井等复杂结构井压裂酸化改造的技术难度越来越大。,7,近年来发现或开发并且压裂酸化技术作为主要投产开发手段的典型油气藏包括:1.复杂岩性油气藏 储层岩性属于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和粘土矿物各以一定比例均衡存在;或某一类矿物与其它两类矿物总量之和比例相对均衡;与碳酸盐岩单纯占优,或碎屑岩单纯占优不同。,8,最典型的复杂岩性油气藏是玉门酒西盆地白
4、垩系青西油田,青西油田的发现彻底扭转了玉门油田长期无大的储量接替和产量接替的被动局面,实现了玉门油田的扭亏脱困,使老油田重新焕发了青春。,9,青西油田窿8井全岩分析结果如下:,10,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粘土矿物基本各占1/3,该油田是中石油产能建设的重点区块,也是玉门油田再创辉煌的希望所在,必须采取改造才能正常投产。该类油藏的改造难点是:这类储层导致加砂压裂和酸压的低效性和无效性。碳酸盐岩含量低、酸溶性矿物不连续分布使酸蚀裂缝壁面产生均匀的低强度刻蚀;高含量的粘土矿物使压裂过程中的水敏、碱敏和支撑剂嵌入引起二次伤害和裂缝闭合失效。,11,2.高温/超高温、深层/超深层异常高压、低孔低渗油气藏
5、 典型油气区有:准噶尔盆地侏罗系高温深层异常高压碎屑岩探区,该探区是2001年中石化成立西部新区勘探指挥部,进军西部戈壁大漠、加快西部新区油气资源勘探的重点区域。如成1井测试结果如下:成1井测试结果 井深,米 测试压力/井深 温度,压力系数5036.55056.5 92.3/5008 126.4 1.845087.95099.0 86.49/5041 126.9 1.725323.05328.5 89.61/5270 134.0 1.70,12,为塔西南勘探开发公司原油上产奠定了资源基础的柯深101井,压力系数达2.0,温度高达135;千米桥潜山超高温深层凝析气藏,井深4500-5700米,温
6、度150-180。这类油气藏改造难点是:没有满足超高温和超深井的低伤害、低摩阻、高密度要求的压裂酸化工作液体系。难以形成宽裂缝、不能解决砂堵和支撑剂破碎而导致支撑裂缝失效的问题。对于碳酸盐岩高温储层酸压时,一般酸液的酸岩反应速度快、导致酸蚀作用距离短。地层压不开、酸液注不进。,13,3.低压低渗油气藏 典型的低压低渗油气藏有:苏里格气田上古生界二叠系石盒子组和山西组,压力系数0.80.9MPa/100m,渗透率0.510-3 3.010-3um2 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二叠系石盒子组和山西组,压力系数0.67 0.98MPa/100m,渗透率0.310-3 0.910-3um2 红台区块小草湖洼陷
7、气藏,压力系数0.630.84MPa/100m,渗透率1.010-3 5.010-3um2 老君庙M油藏,压力系数0.91.0MPa/100m,14,3.低压低渗油气藏 这类油气藏普遍具有低压、低渗、低产、低丰度的特点,压裂改造是实现高效开发(经济开发)的关键。改造难点:压裂液体系水体滤入气层产生水锁,水体表面张力越大,热力学水锁效应越显著;油气藏越致密,压力系数越低,动力学水锁效应越显著。从而形成严重的水相圈闭损害,大大降低改造效果或导致改造无效。,15,4.凝析气藏典型的凝析气藏:塔里木盆地的迪那凝析气田、中原油田白庙深层凝析气藏。迪那凝析气田是继克拉2气田后在塔里木发现的第二个地质储量上
8、千亿方的大气田,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凝析气田。建成后将年产天然气51亿立方米,是西气东输的第二个主供气田,奠定了塔里木气区在西气东输中的主要气源地位。,16,迪那凝析气田平均孔隙度410%,平均渗透率0.110-3-1.510-3um2。气藏中部地层温度135141,中部地层压力106MPa,压力系数2.142.29。超深异常高压凝析气井钻采工艺配套技术难度极大,也给压裂酸化增产改造带来了新的挑战。白庙凝析气田平均渗透率0.1110-30.9210-3um-2,埋深36004000m,地层压力5170MPa,凝析油含量4001000g/m3,为高含凝析油的凝析气藏。,17,4.凝析气藏 凝析气藏压
9、裂与干气气藏压裂有显著区别,主要表现在凝析气藏压裂后在井筒和压裂裂缝周围有大量的凝析油析出并饱和地层而产生凝析油环,对储层产生严重伤害,大大降低天然气产量。如何有效降低凝析油(液)环是凝析气藏压裂改造的关键和难点。特别是含蜡凝析气藏在析蜡点和露点压力下发生凝析相变,蜡、油、气将会发生相间传质现象,渗流规律更为复杂。国内外对凝析气藏水力压裂改造没有进行专门的系统研究,仍采用常规油气藏的设计计算与工艺方法。,18,5.高含硫高CO2气藏 典型气藏有:普光气田、建南气田和曾经发生了“12.23”井喷特大事故的罗家寨气田。,19,罗家寨气田以580亿立方米的探明储量改写了盆地内中石油最大整装天然气田的
10、记录,该气田的发现为实现“川气出川”奠定了新的坚实基础。2004年,中国石化南方勘探开发分公司在川东北的宣汉县境内发现了普光特大气田,在近6000米的海相飞仙关组首批获得1144亿立方米探明储量,是目前四川盆地最大的整装气田。普光气田的发现点燃了南方海相勘探的希望之光,也为我国油气资源勘探开辟了新的领域。,20,硫化氢的剧毒性给高含硫气田的开发带来较大难度,在钻、采、集、输、处理整个流程中,均要重视安全,使得其开采难度高,开发投资大。特别是川东北部是川渝地区增储上产的主要区域,其改造的主要难点是:在压裂酸化改造中,硫化氢强烈的还原性和化学反应活性,导致硫化亚铁和单质硫等大量沉淀,造成压裂酸化过
11、程中严重的二次伤害,气井改造后效果很差或无效。,21,典型的异常破裂压力气藏有川西致密碎屑岩须家河组气藏和赤水地区碎屑岩低渗气藏。,6.异常破裂压力油气藏,22,6.异常破裂压力油气藏,川西致密碎屑岩须家河组是中石化西南分公司今后主要的产量接替层系,由于储层超深(45005000m)、超压(压力系数2.152.27)、超低孔、渗(6.67%,K0.110-3um2),压裂改造的难度极大。但是,已成为川西浅层、中深层砂岩油气田勘探开发核心技术的压裂改造能否突破将制约深层须家河组气藏勘探开发进程。,23,6.异常破裂压力油气藏,赤水地区碎屑岩低渗气藏经历了近30年的勘探历程,地层压不开、酸液注不进
12、一直是制约该地区勘探开发无突破进展的瓶颈。改造的难点:压裂时地层压不开,酸化时酸液注不进。,24,7.缝洞裂隙型碳酸盐岩油气藏,最典型的缝洞型油气藏是塔河油田,该油田是中国石化新星分公司“九五”期间发现的我国第一个超深层非常规海相碳酸盐岩整装大油田,属于典型的高温深层缝洞型裂隙性碳酸盐岩油藏,储量丰富,但动用难度大,必须进行压裂酸化改造。塔河油田目前的动用储量中有81%是通过酸压动用的。,25,7.缝洞裂隙型碳酸盐岩油气藏,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的主要特征是溶洞和大裂缝或裂隙相当发育,是主要的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改造难点:由于裂缝和溶洞的存在,使得缝洞型储层酸压机理研究和工作液体系研究方面的难度
13、非常大。,26,7.缝洞裂隙型碳酸盐岩油气藏 同时由于裂隙缝洞的存在,改造后含水上升快,稳产难度大。现在中石化又提出了“塔河下面找塔河”的战略,并且最近在塔河油田的深层已有新的重大发现,这又给高温超深层储层改造提出了新的课题。,27,8.低渗稠油油藏,典型的低渗稠油油藏如吐哈盆地玉1块稠油油藏。该油藏埋藏深(32803420m)、中孔(16%)、低渗(2610-3um2)。地面原油密度高(0.965g/cm3)、粘度高(12708mPa.s)、凝固点高(31.4)。储层温度99,压力系数0.91。,28,低渗稠油油藏改造问题:(1)压裂初期效果差或无效;(2)压裂有效期短。主要原因:稠油的流动
14、性差,压裂对稠油油藏的开发仅是一种“治标”措施,不能解决稠油难以入井的根本问题。,8.低渗稠油油藏,29,这里的复杂结构井主要指水平井和大位移井。2005年,西南油气田分公司提出加快磨溪气田天然气开发进度,加大了储层改造力度,包括对水平井实施酸化改造。,9.复杂结构井,30,水平井段长度大(如:磨75-H完钻井深3278m,水平段516m,射孔厚度386.5m),要实现均匀酸化难度大。水平井和大位移井压裂过程中,裂缝的起压位置、裂缝初始方位、起裂压力、裂缝形态,裂缝条数优化(压裂方式)等属于攻关难题。,9.复杂结构井,31,二、技术发展与创新,近年来在复杂油气藏取得的主要理论和技术突破,包括:
15、压裂裂缝延伸数学模型研究 在国内率先,与国外几乎同步开展了裂缝三维延伸力学机理和数学模拟研究,逐步建立和完善了拟三维和全三维裂缝延伸数学模型,通过三维延伸模型导出了三维酸压、水力压裂和三维压后评估等模型,裂缝三维延伸模型考虑地层的多层和非均质特征,即任意多层的地层厚度、地应力和岩石力学参数(如泊松比、弹性模量、断裂韧性)变化的影响,能模拟任意多层各种应力分布模式以及裂缝穿层后的延伸情况,更为重要的是模型考虑了多层压裂时流量的初始分配和实时再分配问题。,32,压裂裂缝延伸数学模型研究 这些研究丰富了压裂、酸压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更为重要的是由此提出并研究形成了针对气顶、底水或薄层油气藏的控缝高压
16、裂技术,也为端部脱砂压裂技术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控制缝高压裂在国内首次研究成功人造遮挡层压裂技术,为控缝高压裂技术在全国的推广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源头。同时建立了一套应用密度和声波测井曲线计算地应力剖面的数学模型以及基于地应力剖面的模糊聚类分层方法。这套技术目前正应用于海拉尔盆地控缝高压裂改造。,33,重复压裂机理与技术研究 针对老油田增产挖潜和中高含水油田控水稳油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在国内外率先提出了堵老缝压新缝重复压裂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先采用堵剂封堵老裂缝,再在其它方位压开新裂缝。通过井筒周围应力场研究,揭示了压新缝力学机理,并通过理论分析、室内实验和现场实践证明了压新缝的可能性以及提出了
17、堵老缝压新缝重复压裂的时机问题。这套技术已在长庆、中原、胜利等油田获得成功应用。,34,油藏整体压裂数值模拟 在我国提出油藏整体压裂开发概念后,提出了一套全新的整体压裂开发的设计思路、设计原则和优化设计方法。考虑启动压力、压裂裂缝的非对称和任意方位、渗透率随孔隙压力变化等因素,建立了非线性流固耦合整体压裂数值模拟模型,研制了“区块整体压裂模拟设计软件系统”。并应用这一核心技术,完成了新疆小拐油藏、新疆53东上乌尔禾组油藏、吉林油田英101区块、胜利油田河口采油厂、大港油田协作项目涉及的阿塞拜疆KARABAGLI油田等的整体压裂方案编制。,35,压裂增产效果评价模型和技术 依据油藏数值模拟原理,
18、考虑地层非均质性、非达西效应、裂缝长期导流能力、天然裂缝等因素影响,结合压裂油气井实际工作制度的变化,建立了单井压后效果预测模型,在油田应用中不断改进和完善了“单井压裂产能数值模拟软件”。提出了一套地层测试资料、油气井实际生产历史资料的拟合方法,形成了一套实用的单井压裂增产评价、效果预测和方案优化的技术和方法。该技术最近在四川盆地官南构造须家河气藏官10井、官3-侧1井,准噶尔盆地的永1井,二连油田的太43井、太47井等的历史拟合、增产评价等得到了较好的应用,为这些井(特别是探区、新井、新层)的压裂方案设计和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支撑。,36,缝洞型油藏酸压机理模型研究 缝洞型(裂缝+溶洞)碳酸盐岩
19、油气藏的酸化压裂方案设计模型完全不同于均质或一般非均质油气藏,特别是在流体滤失规律、酸岩反应规律和流体渗流规律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针对缝洞型油藏渗流特征,在国内外首次建立了三重介质(裂缝+溶洞+基质)压裂液滤失的解析计算模型,首次提出了考虑酸蚀蚓孔的酸液滤失计算方法,建立了考虑酸液纵向传质的三维酸液流动反应数值计算模型;,37,缝洞型油藏酸压机理模型研究 首次建立了考虑大裂缝和溶洞的缝洞型油藏压后产能数值模拟模型,并研制了缝洞型油藏压裂的产能模拟器,配套形成了高温深层缝洞型裂隙性碳酸盐岩储层酸压技术,该技术已成为塔河油田开发和进一步勘探的主力技术。,38,缝洞型油藏酸压机理模型研究 目前又研制
20、成功了高温、低固相、高粘度、低成本、缓速性能好、缓蚀效率高的冻胶酸和胶凝酸,为塔河油田进一步开展酸带砂压裂改造作好了技术储备。特别是高粘胶凝酸使用的胶凝剂(聚合物)含量从一般酸液体系的0.8%1.0%降到0.5%1.0%,减少了酸压过程中高粘聚合物对储层造成的潜在伤害。,39,复杂岩性油藏酸压技术 提出了研究复杂岩性裂缝性储层酸压机理实验方案和技术思路,通过大量复杂岩性储层酸岩反应实验研究,得出了酸岩表面反应动力学方程与酸岩系统反应动力学方程;开展了复杂岩性储层酸蚀裂缝导流能力系统实验研究;对低渗透复杂岩性储层提出了采用乳化酸携砂酸压技术进行改造,获得了适合青西裂缝性低渗透复杂岩性储层增产改造
21、的携砂乳化酸液体系,形成的配套技术已在玉门青西油田应用,并且建议玉门青西开展酸带砂压裂改造。,40,酸化压裂设计软件研制 在多年机理研究、理论研究和设计方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压裂、酸化模拟、设计、预测软件,完成了“油藏压裂模拟设计软件系统”和“酸压模拟设计平台系统”的设计和研制。这些软件为现场压裂酸化施工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广泛应用于我国油气田压裂酸化的模拟、设计、分析。首次完整实现了变排量、变支撑剂类型、变压裂液类型和变砂比的四变注液工艺模拟,在国内首次完整地对泡沫液在井筒及裂缝中流动进行模拟,并实现了考虑酸蚀蚓孔和酸液三维流动的酸压裂缝中酸液流动反应模拟。,41
22、,压后评估技术 首次系统研究了考虑裂缝中流体压缩性、闭合后裂缝延伸等综合影响的三维压力递减分析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数学拟合方法,完善了压后评估技术;首次建立了天然裂缝油藏压裂压力递减模型,提出了裂缝性油藏压力递减分析方法;提出了考虑CO2压缩性的酸压递减分析技术和方法;,42,压后评估技术 考虑裂缝导流能力在生产过程中的变化,首次建立了识别垂直裂缝气井水力裂缝参数的生产历史自动拟合模型,新近又研究形成了压裂液排液过程分析和反演裂缝参数新技术。这些技术已广泛应用各油气田的压裂监测、评估和分析中,使解释结果更为合理可靠,也为改进后续压裂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43,高含硫气藏酸化压裂中控铁控硫新方法
23、 含硫气井控硫控铁处理方法 采用“双管齐下”的思路:一是控制游离铁离子浓度,打破铁沉积的溶度积条件(Fe2+浓度和S2-浓度的乘积达到一定积常数时,形成FeS沉淀),使Fe3+转化为Fe2+,同时形成可溶性化合态硫,对Fe2+采用选择性络合剂形成稳定络合物,使其浓度达不到形成FeS沉淀所需的饱和度。二是采用H2S吸收剂,弱化H2S的反应活性,最终达到控制铁沉淀和硫沉淀的目的。,44,高含硫气藏酸化压裂中控铁控硫新方法 针对单质硫沉积,国内外处理方法不直接控制单质硫的析出,而是采用互溶剂溶解析出的单质硫,互溶剂使用浓度高达10%,有的甚至更高。我们的方法是直接控制单质硫的析出,使其形成可溶性化合
24、态硫,避免了走“硫析出,再补救”的老路。研制开发了硫处理剂、铁离子稳定剂和高效H2S吸收剂。该技术保证了建南气田的顺利投产开发,为川东北地区高含硫气藏的有效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和提供了技术储备。,45,低压低渗气藏改造技术 低压低渗油气藏改造的技术关键是降低压裂液滤失量、降低滤液表面张力、减小毛管阻力、提高返排速度和返排率。快速高效返排技术 包括加醇等助排、分段破胶技术、液氮伴注技术、强制闭合技术等 CO2泡沫压裂(纯CO2压裂、CO2泡沫压裂、CO2增能压裂)降低侵入地层的液量、依靠CO2增能助排特性提高返排速度和返排率、通过CO2溶解形成酸性液降低PH值而抑制粘土膨胀和控制铁沉淀、通过CO2
25、降低界面张力而减小毛细管压力和地层对滤液的渗吸作用。,46,自生气/生热增压助排压裂 将自生气/生热增压体系引入到水基压裂液体系中,逐渐反应,增加压裂液的温度,同时产生大量气体(氨气、氮气、二氧化碳),提高低压储层的返排能力;所产生的气体均匀地分散在已交联的压裂液中,形成类泡沫压裂液,降低滤失。反应速度、生气量、生热幅度可以根据需要通过调节生气/生热增压体系以及激活剂、PH调节催化剂的加量进行控制,在水基压裂液中实现自生气/生热增压、交联、泡沫化的一体化,实现用与普通水基压裂液相同的工艺、远低于泡沫压裂液的成本和施工难度,而达到泡沫压裂液的效果。,47,自生气/生热增压助排压裂 由于低渗地层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复杂 油气藏 酸化 技术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095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