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生物活性肽的膜工艺设备.ppt
《分离生物活性肽的膜工艺设备.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离生物活性肽的膜工艺设备.ppt(10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分离生物活性肽的膜处理工艺和设备,专业:化学工艺姓名:朱道学,第一部分,生物活性肽,主要内容,1.1 生物活性肽研究简史1.2 生物活性肽定义、功能、特性、作用1.3 生物活性肽的分类1.4 重要活性肽研究简介1.5 生物活性肽的作用机理1.6 生物活性肽生产方法1.7 生物活性肽产品,1.1 生物活性肽研究简史,1902年伦敦大学医学院的两位生理学家Bayliss和Starling在动物胃肠里发现了一种能刺激胰液分泌的神奇物质。他们把它称为胰泌素。这是人类第一次发现的多肽物质。1931年一种命名为P物质的多肽被发现,它能兴奋平滑肌并能舒张血管而降低血压。科学家们从此开始关注多肽类物质对神经系
2、统的影响,并把这类物质称为神经肽。1953年由Vigneand领导的生化小组第一次完成了生物活性肽催产素的合成。50年代末Merrifield发明了多肽固相合成法并因此荣获诺贝尔化学奖。60年代初期多肽的研究出现了惊人的发展,多肽的结构分析、生物功能等都相继取得成果。1965年我国科学家完成了牛结晶胰岛素的合成,这是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多肽类生物活性物质。,70年代神经肽的研究进入高潮,脑啡肽及阿片样肽相继发现,进入了多肽影响生物胚胎发育的研究。1975年Hughes和Kosterlitz从人和动物的神经组织中分离出内源性肽,丰富了生物制药内容,开拓了“细胞生长调节因子”这一生物制药的新领域。
3、80年代多肽研究逐渐发展为独立的专业,它包含了生命科学最新的分子生物学、生物合成、免疫化学、神经生理、临床医学等多个学科。90年代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随着科学家们解密一个个基因,多肽研究及其应用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迄今为止,多肽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惊人的成果。人们发现,存在于生物体的多肽有数万种之多,所有的细胞都能合成多肽,几乎所有的细胞都受多肽的调节。,1.2 生物活性肽定义 定义1:生物活性肽是蛋白质中25个天然氨基酸以不同组成和排列方式构成的从二肽到复杂的线性、环形结构的不同肽类的总称,是源于蛋白质的多功能化合物。定义2:生物活性肽指的是一类分子量小于6000D,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多肽。
4、其分子结构程度不一,可从简单的二肽到环形大分子多肽,而且这些多肽可通过磷酸化、糖基化或酰基化而被修饰。功能 活性肽具有多种人体代谢和生理调节功能,易消化吸收,有促进免疫、激素调节、抗菌、抗病毒、降血压、降血脂等作用,食用安全性极高,是当前国际食品界最热门的研究课题和极具发展前景的功能因子。特性 它有良好的吸收性,它的吸收效率比氨基酸和蛋白质都高。它有独特的生理调节功能,胰岛素调节血糖就是一个例子。肽的活性很高,往往很小的量就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作用 人体肽物质来源于蛋白质营养,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食物在消化过程中蛋白质产生肽,被身体吸收;二是体内细胞利用蛋白质的降解物氨基酸直接合成。如果由于营
5、养、消化、疾病等原因,体内肽物质的缺乏,将会使人体的健康受到影响,例如:免疫能力降低、消化不良、代谢异常、生长发育障碍等等。进而使健康人产生疾病,使病人难以康复。科学家已在人体中发现了100多种生物活性肽,这些肽具有传递生理信息,调节生理功能的作用,对于人体的神经、消化、生殖、生长、运动、代谢、循环等系统的正常生理活动的维持非常重要,所有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康复都与肽有关系。因此,科学家建议,针对身体需求,在满足了人体的基本营养摄入后,适当补充肽营养,对于健康和疾病康复是大有好处的。,1.3 生物活性肽的分类,1.4 重要活性肽研究简介乳肽 早在20世纪50年代,某公司即以乳酪蛋白酶解制取
6、了第一代的酪蛋白肽和氨基酸混合物,含58个氨基酸组成的肽和70以上的游离氨基酸,用于低抗原性防过敏牛奶粉,在市场上行销40多年;6070年代,开发出第二代的高度水解乳清蛋白肽混合物,含1012个氨基酸组成的肽和4060的游离氨基酸。以上两代产品的游离氨基酸含量过高,影响了产品的风味和生物效价;90年代,推出了低度水解乳清蛋白肽混合物,含1015个氨基酸组成的肽和20以下的游离氨基酸,产品风味明显改善,生物效价提高。1992年,和Mozffar.Z研究了胰蛋白酶、凝乳蛋白酶等酶的固定化反应器制取乳肽的工艺,可以通过调节流速来控制反应程度,并通过重复使用酶来降低成本。1989年,.和Ieonil.
7、j.研究了带超滤膜的酶反应器,在反应器内加入钙和磷酸根离子,用于制备酪蛋白磷酸肽和去磷酸化酪蛋白多肽。,我国对乳肽的研究不多,主要是进行蛋白酶的筛选和酶解工艺的优化,如1991年,肖安乐等人筛选出胰蛋白酶的胰酶是水解变性乳清蛋白质的最佳酶种;1994年,王凤翼等人对胰蛋白酶控制水解酪蛋白的最佳条件进行了优选;张和平等人采用胰蛋白酶水解热敏性乳清蛋白,获得热稳定好、易溶解的多肽,并以此开发出稳定性良好的乳清饮料;1995年,于江虹也从牛乳酪蛋白中分离提纯获得酪蛋白磷酸肽,证实了其在小肠中可与钙、铁等矿物质形成可溶性络合物,促进人体对钙、铁的吸收;广州市轻工研究所生产的酪蛋白磷酸肽CPP含量达85
8、以上,易溶于水,加工性能稳定,已在我国市场上推出。最近,我国生物工作者开发了采用微生物发酵控制、蛋白转化率高的乳肽产品,其中氨态氮占20左右、肽态氮占80左右,产品无不良气味,已获专利;湖北工学院吴思方等人进行了固定化胰蛋白酶生产酪蛋白磷酸肽的研究,CPP得率为21.3,产品中CPP总含量为15,此工艺中酶可重复多次使用,既降低了成本,又有利于产品分离和生产自动化。,大豆肽 大豆肽是大豆蛋白质经酸法或酶法水解后分离、精制而得到的多肽混合物,以36个氨基酸组成的小分子肽为主,还含有少量大分子肽、游离氨基酸、糖类和无机盐等成分,分子质量在1000以下。大豆肽的蛋白质含量为85左右,其氨基酸组成与大
9、豆蛋白质相同,必需氨基酸的平衡良好,含量丰富。大豆肽与大豆蛋白相比,具有消化吸收率高、提供能量迅速、降低胆固醇、降血压和促进脂肪代谢的生理功能以及无豆腥味、无蛋白变性、酸性不沉淀、加热不凝固、易溶于水、流动性好等良好的加工性能,是优良的保健食品素材。大豆肽的生产有酸法水解和酶法水解。酸法因水解程度不易控制、生产条件苛刻、氨基酸受到损害而很少采用;酶法水解易控制、条件温和、不损害氨基酸而大多被采用。酶的选择至关重要。通常选用胰蛋白酶、胃蛋白酶等动物蛋白酶,也可选用木瓜和菠萝等植物蛋白酶。但应用较广的主要是放线菌166、枯草芽孢杆菌1389、栖土曲霉3942、黑曲霉3350和地衣型芽杆菌2709等
10、微生物蛋白酶。,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首先研制出大豆肽,D.S公司建成了年产5000吨食用大豆肽装置;日本于80年代开始研制大豆肽,不二制油公司首先采用酶法规模化生产出3种大豆肽,雪印和森永等乳业公司应用大豆肽生产食品。我国近几年也开展了大豆肽的生产和应用研究。江西省科学院高科技中心李雄辉等人采用ASI389中性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双酶水解生产大豆肽,使大豆肽生成率为62.9,肽态氮含量大于85,游离氨基酸含量小于8,平均肽键长度58,分子质量2000左右。双酶水解工艺既缩短了酶解时间、提高了蛋白质水解度,又减轻了产品苦味。华南理工大学黄惠华等人用木瓜蛋白酶对大豆分离蛋白进行水解试验,测得木瓜
11、蛋白酶的动力学常数。另外,无锡轻工大学的葛文光对大豆肽的生理功能及作用效果进行了研究;郭敏亮采用豆粕生产出大豆肽饮料等。根据大豆肽的理化特性,可用大豆肽为基本素材,开发肠胃功能不良者和消化道手术病人康复的肠道营养食品的流态食品、降胆固醇、降血压、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保健食品,增强肌肉和消除疲劳的运动员食品、婴幼儿及老年人保健食品、促进脂肪代谢的减肥食品、酸性蛋白饮料和用作促进微生物生长、代谢的发酵促进剂等。,高F值寡肽 高F值寡肽即是由动、植物蛋白酶解后制得的具有高支链、低芳香族氨基酸组成的寡肽,以低苯丙氨酸寡肽为代表,具有独特的生理功能。F值是指支链氨基酸(BCAA)与芳香族氨基酸(AAA)的摩
12、尔比值。1976年,Yamashita等人首次利用胃蛋白酶和链霉蛋白酶从鱼蛋白和大豆分离蛋白酶解中制得含低苯丙氨酸的寡肽混合物,产率分别为69.3和60.9,苯丙氨酸含量分别为0.05和0.23。1982年,Nakhost等人用胰凝乳蛋白酶和羧肽酶A酶解大豆蛋白,也制得相似的产物。1986年,Soichi等人进行了多种酶分别酶解乳清蛋白制取低苯丙氨酸寡肽的多种工艺、方法试验,结果以胃蛋白酶链霉蛋白酶两步水解法为佳,产品得率为81.0、苯丙氨酸含量为0.30。1991年,Shinya等人用嗜碱蛋白酶和肌动蛋白酶水解玉米醇溶蛋白,制取了无苦味高F值寡肽,产率为56.0,F值20.00,AAA含量为
13、1.86。,1996年,西班牙的Bautista等人用肌动蛋白酶和Kerase中性蛋白酶酶解葵花浓缩蛋白,制取高F值寡肽,产率为24.8,F值为20.47,AAA含量为1.01。王梅也在1992年首次采用碱性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降解玉米黄粉;成功地研制出高F值寡肽混合物,产率为7.9,F值为31.00,AAA含量为0.06,完全符合高F值制剂的要求,为解决玉米湿法淀粉厂副产品黄粉的综合利用开创了新路子。高F值寡肽具有消除或减轻肝性脑病症状、改善肝功能和改善多种病人蛋白质营养失常状态及抗疲劳等功能,除可制作治疗肝疾药品外,还可广泛用作保肝、护肝功能食品,烧伤、外科手术、脓毒血症等高付出病人及消化酶
14、缺乏患者的蛋白营养食品和肠道营养剂,高强度劳动者和运动员食品营养强化剂等。,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是由谷氨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经肽键缩合而成的活性三肽,广泛存在于动物肝脏、血液、酵母和小麦胚芽中,各种蔬菜等植物组织中也有少量分布。谷胱甘肽具有独特的生理功能,被称为长寿因子和抗衰老因子。日本在50年代开始研制并应用于食品,现已在食品加工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我国对谷胱甘肽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谷胱甘肽的生产方法主要有溶剂萃取法、化学合成法、微生物发酵法和酶合成法等4种,其中利用微生物细胞或酶生物合成谷胱甘肽极具发展潜力,目前即以酵母发酵法生产为主。,由于谷胱甘肽分子有一个特异的肽键,决定了它在人
15、机体中的许多重要生理功能,如蛋白质和核糖核酸的合成、氧及营养物质的运输、内源酶的活力、代谢和细胞保护、参与体内三羧酸循环及糖代谢,具有抗氧化、抗疲劳、抗衰老、清除体内过多自由基、解毒护肝、预防糖尿病和癌症等功效,因此而成为机体防御功能肽的代表。谷胱甘肽除可在临床上用作治疗眼角膜疾病,解除丙烯酯、氟化物、重金属、一氧化碳、有机溶剂等中毒症状的解毒药物外,还可用于运动营养食品和功能食品添加剂等。,1.5 作用机理,谷胱甘肽(Glutathione,简称GSH),谷胱甘肽(GSH)清除自由基的作用机理,GSH中有1个活泼的琉基-SH,易被氧化脱分子的GSH失氢后转变为氧化型的谷胱甘肽(GSSG),但
16、在生物体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是还原型的GSH,谷胱甘肽结合反应,谷胱甘肽-S-转移酶能催化还愿型谷胱甘肽(GSH)与一些卤化有机物、环氧化等结合,降低环氧化物的毒性,对基体起保护作用。,抗菌多肽(Antimicrobial peptides),抗菌肽是生物体经诱导产生的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肽,可分为环状肽、唐肽和脂肽3类。在动植物防御病原微生物的感染中起到重要的防御作用。,抗菌肽的抗菌作用机理,首先结合在质膜上。接着其分子中的疏水段和两亲性a-螺旋也插入到质膜中。最终通过膜内分子间的相互位移,抗菌肽分子聚集形成离子性通道,使细胞失去膜势而死亡。,抗菌多肽的优点,不产生耐药性杀菌速度快对人体无毒
17、副作用,价值,1.小肽吸收快速、低耗、不易饱和为某些特殊身体状况的人群补充营养对乳酸菌、双歧杆菌和酵母菌等多种微生物的生长有促进作用。低抗原性,渗透压比氨基酸低。,2.免疫活性肽,人乳或牛乳中的酪蛋白含有刺激免疫的生物活性肽,大豆蛋白和大米蛋白通过酶促反应,可产生具有免疫活性的肽,很多肽都具有免疫活性。有些肽除了具有刺激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外,还能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3.神经活性肽,多种食物蛋白经酶解后,会产生类鸦片活性肽(如脑啡肽、生长激素抑制剂、舒缓激肽和促甲状腺释放激素)TLH等神经活性肽,可起到镇痛及调节人体情绪、呼吸、脉搏、体温的作用。,4.降压血肽,许多蛋白质的酶解产物中都有血管紧
18、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ACEI,即降血压肽)通过抑制ACE的活性来实现降压功能的,达到治疗高血压的目的。,5.其他活性肽,其他功能的活性肽:降胆固醇肽、促进矿物质吸收的肽(CPPS)、酶调节剂(如促胰酶肽)、激素肽如生长激素释放因子(GRFS)、白蛋白胰岛素增效肽、抗菌多肽(如乳酸链球菌素、橡胶素)、抗癌多肽(如肿瘤细胞坏死因子、环已肽)、抗艾滋病肽(如GLQ蛋白)等。食品感官肽:甜味肽(如赖氨酸二肽)、苦味肽(如咖啡肽)以及酸味肽、咸味肽、风味肽、抗氧化肽、表面活性肽等。,1.6 生物活性肽的生产方法,天然活性肽的分离提取 存在于细菌、真菌、动植物等
19、生物体内的激素、酶抑制剂等天然活性肽,经分离提取而得。食品蛋白质水解制取活性肽 一般采用酸水解,工艺简单、成本低,但因氨基酸受损严重、水解难控制而较少应用。化学合成多肽 采用液相或固相化学合成法可制取任意需要的活性肽,但因成本高、副反应物及残留化合物多等因素而制约其发展。基因重组法制取多肽 采用DNA重组技术制取活性肽的试验研究尚在进行中。酶法生产活性肽 产品安全性极高,生产条件温和,水解易控制,可定位生产特定的肽,成本低,已成为最主要的生产方法。酶法生产活性肽工艺一般流程为:选择原料蛋白预处理酶解精制成品,1.7 生物活性肽产品,保健品和药物,如武汉九生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三九蛋白肽、”
20、三九牌大豆多肽”、“九生牌降糖肽”、“三九牌调脂康口服液(降脂肽)”、“三九牌长线条口服液(减肥肽)”、“九生牌抗癌肽”、“九生牌抗艾滋病毒肽”等。,第二部分,精制生物活性肽的膜处理工艺和设备,主要内容,1 压力驱动工艺 1.1 膜基本知识 1.2 超滤 1.3 纳滤2 加外电场的膜驱动工艺 2.1 电增强型膜过滤 2.2 强制流膜电泳 3 电泳的膜工艺 3.1 电泳 3.2 固定边界电泳分离 3.2.1 基本原理 3.2.2 Gradiflow 技术 3.3 电渗析 3.3.1 基本原理 3.3.2 膜过滤电渗析法 4 未来发展趋势,1 压力驱动膜过程简介,微滤是指大于0.1m的颗粒或可溶物
21、被截留的压力驱动模型过程;超滤是指小于0.1 m大于2nm的颗粒或可溶物被截留的压力驱动模型过程;反渗透是指高压下溶剂逆着其渗透压而选择性透过的膜过程;纳滤是指小于2nm的颗粒或可溶物被截留的压力驱动模型过程。,1.1 膜基本知识,膜技术发展简介,膜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与生命起源和生命活动紧密相关在许多自然现象中发挥重大作用,在现代化的经济发展和人民日常生活中也扮演重要角色对膜的认识和开发仅有二百多年的历史膜科学和技术的飞跃发展是近三十年的事,倍受科技界和工业界的重视,膜技术发展简介(续),膜技术特点(1),无试剂加入,无额外材料损耗,无需再生,无二次污染,可连续操作能充分利用工业压力源做为膜
22、分离推动力,物料仅通过简单流经膜表面即可得到分离 工艺相容性强,易与相关工艺配套,能因地制宜地满足多样化工艺组合要求,膜技术特点(2),模块组合方式既可满足集中应用,又可进行单元操作,不受场地和自然环境的限制 常温操作,投资少、能耗低、回收率高,无公害 设备结构紧凑,占据空间小;工艺简单,组装方便;易操作,免维护 一般无需相变和化学变化即可达到分离目的,m,A,RELATIVE,SIZE OF,COMMON,MATERIAL过滤对象,MOLECULAR,WEIGHT分子量,0.001,10,0.01,100,0.1,1000,1.0,10,4,10,10,5,100,1000,10,6,10,
23、7,100,200,5,000,20,000,150,000,500,000,Aqueous salts中水盐份,Metal ions金属离子,Sugars蔗糖,FILTRATION,TECHNO-,LOGY过滤方法,Pyrogens热源,Virus病毒,Colloidal silica胶体硅,Albumin protein白蛋白,Bacteria细菌,Carbon black碳黑,Paint pigment颜料色素,Yeast cells酵母,Milled flour面粉,Beach sand海滩沙砾,Pollens花粉,RO反渗透,Ultrafiltration 超滤,Microfiltr
24、ation微滤,Particle filtration一般过滤,THE FILTRATION SPECTRUM 过滤谱图,NF 纳滤,压力驱动膜截留溶质分子大小比较,水,各种膜的分离特性,乳制品分离谱图,1.2 超滤,原理:超滤同微滤类似,也是利用膜的“筛分”作用进行分离的膜过程。在静压差的作用下,小于膜孔的粒子通过膜,大于膜孔的粒子则被阻拦在膜的表面上,使大小不同的粒子得以分离,不过其过滤精度更高,因而膜孔更小,实际的操作压力也比微滤略高,一般为。对象:超滤主要用于从液相物质中分离大分子化合物(蛋白质,核酸聚合物,淀粉,天然胶,酶等)、胶体分散液(黏土,颜料,矿料,乳液粒子,微生物)以及乳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分离 生物 活性 工艺设备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095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