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中硬软酸碱原则.ppt
《分析化学中硬软酸碱原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析化学中硬软酸碱原则.ppt(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分析化学中的硬软酸碱原则,03088049赵文珍,1963年美国化学家皮尔逊(Pearson)在总结Lewis酸碱理论的基础上,根据实验的观察,概括提出了HSAB(Hard and Soft Acids and Bases)原则。这一原则一经提出,立即受到化学界的普遍关注,有很多人在其应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在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催化反应.化学键的理论研究以及其它方面的应用。还有人在使其定量化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应用分析化学中的事例也日渐增多。,硬软酸碱原则 皮尔松(Pearson)1.路易斯酸碱的分类:路易斯酸:硬酸 交界酸 软酸路易斯碱:硬碱 交界碱 软碱,常用作配位体的Lewis碱F-,O
2、H-,H2O,Cl-,NH3,Br-SCN-,I-,S2O32-,CN-硬度减小,软度增加,例如:Fe3+是硬酸,而碱的硬度:F-H2O SCN-稳定性:FeF63-Fe(H2O)63+Fe(SCN)63-又如:Cd2+是软酸,而碱的硬度:H2O NH3 CN-硬碱 软碱 稳定性:Cd(CN)42-Cd(NH3)42-Cd(H2O)42-又如:Ag+是软酸,而碱的硬度:ClNH3 S2O3 2 CN 稳定性:Ag(CN)2-Ag(S2O3)23-Ag(NH3)2+AgCl2,HSAB理论原理HSAB原则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Pearson 将Lewis酸碱各分为硬、软和交界几种类型,它们的特性为
3、:酸是电子的接受体,硬酸的受电原子多为惰性气体型金属离子,其特点是正电荷高,极化性低,体积小,不易被氧化和不易变形,软酸的特性与硬酸相反。交界酸碱的特性则分别介于硬酸与软酸、硬碱与软碱之间。HSAB原则可概括为:硬碱优先与硬酸配位,软碱优先与软酸配位。换句话说就是“硬亲硬。软亲软。交界酸碱两边管”。所谓“亲”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即生成物稳定性高和反应过程速度快。,在配合物形成规律上的指导作用判断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比较化合物酸碱性强弱在定性分析中的应用有机试剂选择性探讨隐蔽和解蔽作用中的应用其它方面的应用,在配合物形成规律上的指导作用从HSAB原则出发看配合物的形成能力,有经下几种情形:A,BC
4、,如混配化合物是分析化学中常见的多元配合物,其形成规律仍符合HSAB原则。例如配体F(硬碱)与配体CN(软碱)二者相关甚远,难共存于Ag+的内界。然而,当两个杨体的软硬度差异减小时,共同形成混配化合物的可能性便增大。如Cl和I,Br和I都可与Ag+形成较稳定的混配合物,AgClI22-的logK稳9.6,AgBrI22-的logK稳13.47。由此不难看出,两种配体软硬度相差越小,形成的混配化合物越稳定。这就是所谓的“类聚效应”。,又如,分析化学中常见的异性双基配位体如SCN,CN,SeCN,CNO,S2O32-等,由于它们分别有两个给予体原子,且两者软硬度不同。这类配位体与金属离子的作用机理
5、,即哪一端与金属离子配位,在化学上常有争论。然而,用HSAB原则可得到圆满解决。给电子原子O和N属硬碱配位体,亲硬酸;C、S则属软碱配位体,亲软酸。如Ta(NCS)4、Fe(NCS)43-、VO(NCSe)4、(C2H5)2Ti(OCN)42-系硬酸与硬碱结合;Hg(SCN)42-、Cd(SCN)42-、Ag(SeCN)2 为软酸与软碱结合。至于双核配合物Hg-(SCN)4-Co的形成更符合HSAB原则。,判断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当Mn+为硬酸时,化合物MmBn在水中的溶解度随Bm-(碱)的硬度的减小而增大。如碱的硬度FClBrI,它们的铅盐的溶解度次序为AlF3AgClAgBrAgI.同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分析化学 中硬软 酸碱 原则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094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