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性疾病病人的成分输血.ppt
《出血性疾病病人的成分输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出血性疾病病人的成分输血.ppt(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出血性疾病病人的成分输血,内 容,一、概念 二、出血性疾病发病机制 三、出血性疾病临床特点 四、几种常见出血性疾病的成分输血 五、替代治疗的注意事项,出血性疾病是一组病。其临床特点是:皮肤、粘膜或内脏自发性出血;轻微损伤后出血不止。病因与下列三因素有关:1、血管壁异常:很少需要输血;2、血小板数量和/或功能异常:输注血小板;3、凝血机能障碍:输注相应浓缩物或FFP。,一、止血和凝血的病理生理,血小板数量或/和功能异常1、血小板在血管损伤处粘附、聚集和变形,形成白色血栓;2、释放血小板第因子和组织因子,促使凝血酶原 凝血酶;,3、凝血酶又催化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4、白色血栓周围的纤维蛋白网,使
2、红细胞和 白细胞阻留构成凝血块(红色血栓);5、血小板数量和质量异常 正常的止血 和凝血机能不能维持 出血。,血管损伤 血管收缩 胶原暴露 组织因子释放 出血 因子激活 5-HT TXA2 血小板粘附 内外源性凝血 血管外血 聚集 系统激活 肿压迫 释放 血流缓慢 血小板血栓 止血血栓 止血 图1 止血过程示意图,凝血功能障碍1、血液凝固是一系列凝血因子的酶促反应;前一个无活性的酶 激活的酶 再激活下一个因子的连锁反应;2、完整的血管内皮不激活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无活性状态);,内源性凝血途径 激肽释放酶 激肽释放酶原 表面接触 外源性凝血途径 高分子量激肽原 组织损伤 a a a 组织凝血活酶
3、()aCa+a Ca+PF3 PL a 共同途径 a Ca+PL 凝血酶原 凝血酶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单体 可溶性纤维蛋白聚合体 肽A、肽B Ca+a 不溶性纤维蛋白聚合体 图2 血液凝固过程模式图,3、血管内皮受损 释放组织因子 启动外源性凝血;4、血管受损暴露出来的胶原纤维 激活凝血因子 启动内源性凝血;5、凝血因子缺乏,凝血过程难以正常完成。,纤溶亢进1、血液中存在着相互拮抗的凝血系统和抗凝 系统(纤溶系统);2、生理状态下,凝血和纤溶保持动态平衡,血液呈流动状态而不出血;3、某些促纤溶因素可破坏上述动态平衡 纤溶亢进 血管通透性 出血。,血管内皮系统异常 血管内皮系统的完整性是防止出
4、血的重要条件。血管性疾病引起出血很少需要输血。,二、临床特点,出血是许多不同疾病、不同出血机制的共同 表现;对机体的影响取决于出血量、出血速度和出 血部位;出血量较少,病情进展缓慢应针对病因治疗,适当补充血液成分的相应浓缩物;,出血量大,出血速度较快,按急性失血的原 则处理;重要部位的出血(如脑干、视网膜等),即 使出血量不多,也要紧急输注血液成分浓缩 物;不同类型出血性疾病常有其出血的特点(见 表1)。,表1 凝血障碍性疾病与血小板及血管性疾病的临床鉴别 临床表现 凝血性疾病 血小板及血管性疾病瘀点、瘀斑 罕见 多 见出血诱因 外伤较多 自发较多出血部位 内脏及肌肉 皮肤粘膜,内脏较少软组织
5、血肿 多见 很少见皮肤瘀点、瘀斑 少见 多见关节腔出血 多见(血友病)罕见性别 男性较多(血友病)女性较多家族史 多见 少见疾病过程 遗传性者常为终身性 过程短暂,但可反复发作,三、成分输血,出血性疾病丧失的是全血,不宜用全血来补充;全血中所含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浓度低,达不到止血效果;针对缺少的成分补充浓缩物才符合现代输血原则;多用冷沉淀和血小板,合理使用血浆,尽量不用全血符合我国国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ITP是一种与免疫有关的疾病。临床上较常见。女性多于男性,分急性和慢性两型。急性型多见于儿童,慢性型多见于成人。急性型起病急,出血重多在半年内自发缓解;慢性型起病慢,出血轻,
6、病程迁延,部分呈难治状态。,1、血小板的输注,血小板输注不是主要手段,首选激素、脾切除和IVIg。血小板能控制威胁病人生命的出血,但不能预防出血;病人体内有自身抗血小板抗体,输入的血小板很快被破坏;反复输注易产生同种抗血小板抗体,使得真正需要输血小板挽救生命时变得无效,因此,不能轻易给ITP病人输血小板。,输注指征 怀疑有中枢神经系统出血者;血小板数20109/L伴有危及生命的出血者;脾切除术前或术中有严重出血者。输注方法 手工制备的浓缩血小板4单位/10kg体重;机采浓缩血小板2单位/次(2个治疗剂量);,有人认为每6小时输1个治疗剂量的血小板才能控制严重出血;有人认为若间断输注无效,可连续
7、输注血小板(手工采血小板1-2单位/小时)可控制严重出血;输注血小板之前先输入单一剂量的免疫球蛋白(0.4g/kg),可使输入的血小板寿命延长;血小板应以病人可以耐受的最快速度输入,不必控制滴速。,2、大剂量静注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前的血小板数与疗效无关;治疗开始血小板数升的越高的病人,其疗效的持续时间也越长;病程较长的病人疗效差。,剂量与方法每天按0.4g/kg计算,连用5天;血小板数升高不理想者还需每4周再以单剂量作持续治疗;有报告初次剂量为1g/kg,接着输血小板,可使血小板数迅速上升;国内有人用小剂量(0.05g/kg),连用5天,对成人ITP也取得一定疗效。,治疗效果 大剂量
8、静注免疫球蛋白治疗儿童ITP的疗效比成人好;成人ITP用药后的疗效仅是暂时的,只少数获持久性缓解;静注免疫球蛋白对ITP病人术前准备、分娩及致命性出血抢救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手段;临床上有不少颅内出血的ITP病人,经静注免疫球蛋白和血小板输注而脱险;疗效较差的病人多为60岁以上或病程超过3年者。,作用机制 静注免疫球蛋白治疗ITP的作用机制不明,有四种学说:一是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被封闭(FC受体被封闭);二是自身抗体合成减少(反馈抑制);三是抑制血小板和/或巨噬细胞与血小板抗体结合;四是输入特异性抗体清除了病毒感染。,3、血浆置换疗法,用于难治性病例,也用于脾切除术前准备。目的在于迅速除去循环中的抗
9、血小板抗体,使严重出血得以控制。该疗效仅暂时有效,费用昂贵,需审慎应用。,血友病,本病是一组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引起的疾病;临床上具有轻微外伤后出血不止的倾向;甲型血友病(血友病A,因子缺乏):多见乙型血友病(血友病B,因子缺乏):少见丙型血友病(血友病C,因子缺乏):罕见,甲型和乙型为性联隐性遗传,男性患病;丙型为常染色体显性或不完全隐性遗传,男女均可患病;有人认为血友病仅包括甲、乙两型。本病尚无根治方法补充,相应凝血因子进行替代治疗仍是主要措施。,1、甲型血友病的替代治疗,冷沉淀:适用于儿童和成人轻型甲型血友病;1964年Pool发现冷沉淀富含凝血因子,是本病治疗史上的里程碑(避免循环超负荷
10、、起始原料)以冷沉淀为起始原料的凝血因子浓缩剂问世,使本病的治疗发生根本性变化;剂量按每袋(400ml新鲜全血的血浆制得)冷沉淀中含凝血因子80IU计算;,凝血因子浓缩剂:适用成年中、重度出血的甲型血友病;所需凝血因子剂量(IU)=血浆容量(ml)(预期达到的因子水平-原有因子水平);一般输入凝血因子浓缩剂1IU/kg可提高循环血中因子活性2%;输注后1015min升高,半衰期为812h;甲型血友病不同出血情况所需凝血因子的剂量(见表2),表2 甲型血友病不同出血情况所需因子剂量指导 出血类型 初始剂量 维持剂量*关节积血 25-40IU/kg 偶尔 1d软组织/肌肉出血 25-40IU/kg
11、 2-3d鼻腔出血 25-40IU/kg+抗 偶尔 纤溶治疗7-10d血尿 25-40IU/kg+补 偶尔 液和卧床休息中枢神经系统出血 50IU/kg 14-21d外科手术 软组织术 50IU/kg 10-14d 矫形术 50IU/kg 3-9 w 腹膜后术 50IU/kg 10-21d*:维持剂量:25IU/kg.8-24h,基因工程生产的凝血因子浓缩剂已进入市场,疗效与血浆来源的制品一样,但无传播疾病的危险。FFP和全血内凝血因子含量低,一般不宜应用。FFP按每ml含凝血因子0.8IU计算剂量。,2、乙型血友病的替代治疗,凝血酶原复合物(含、因子)为首选;使用时注意瓶签上标明的因子活性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出血 性疾病 病人 成分 输血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093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