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孔灌注桩与钢管柱一体化施工创新.ppt
《冲孔灌注桩与钢管柱一体化施工创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冲孔灌注桩与钢管柱一体化施工创新.ppt(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逆 作 法 施 工,冲孔灌注桩与钢管柱一体化施工创新,广东省第四建筑工程公司一体化QC小组,2013年3月26日,汇报人:吐尔洪太潘海尔丁,简要,一、工程概况二、QC小组概括三、选择课题四、设定课题目标五、提出方案并确定最佳方案六、制定对策七、对策实施八、效果检查九、巩固措施十、总结及今后打算,一、工程概况,该工程总建筑面积为10883,地上7层主体结构类型为钢框架,地下三层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屋面标高28.55m;地下开挖深度21.8米。该工程采用整体逆作法设计施工。工程桩为冲孔灌注桩,直径为1200mm1800mm,设计长度9.8米16.米;共计27根桩基;竖向承重结构为钢管混凝土柱,直
2、径为、600mm630mm,钢管柱长度:19.05米23.5米共计27根钢管柱。,二、QC小组概况,1.QC小组简介 QC小组内容简介(表2-1),审核人:周宇 制表人:吐尔洪太.潘海尔丁 制表时间:2011年3月23号,2.QC小组成员,三、选择课题,原逆作法设计图纸中,要求冲孔灌注桩与钢管柱施工时,钢管柱底部采用封底板,冲孔桩混凝土浇注至设计标高后,吊装钢管柱,利用地面定位井架定位后,插入桩顶混凝土内,插入深度为桩顶标高以下1.000米,如图(图3-1)所示。,图3-1,3.1.问题的提出,由于设计图纸建议的“插入法”施工工艺存在钢管柱定位及垂直度控制、纠偏等方面的不足。,按照规范要求及设
3、计说明,冲孔桩混凝土浇注至设计标高时,会出现700mm800mm厚的浮浆,因此,实际施工时,如图3-2所示。故此,钢管柱底端在水下定位及垂直度控制存在隐患,并无从验证垂直度。,钢管柱封底板已插入混凝土1700mm1800mm;,具体分析如下:(1)原设计“插入法”工艺,入深度为桩顶标高以下1.000米。,钢管柱封底板已插入1700mm1800mm,,(2)原设计“插入法”施工工艺中,桩与钢管柱混凝土分两次浇注,进入导管法浇注钢管柱内混凝土时,需要分35次分段拆卸导管。因此,浇注钢管柱时,浇注作业对已经定位完毕的钢管柱造成二次干扰。由于钢管柱底封底,钢管柱内注满混凝土后,钢管柱毛重达到19.6吨
4、以上,若钢管柱发生偏移,纠偏将十分困难。,3.2、课题确定,为了保障钢管柱底端平面定位精度及钢管柱整体垂直度,避免浇注混凝土时的二次干扰问题,QC小组通过施工方案的对比,通过分析施工方案的质量、安全、进度、经济等多项指标,选择符合规范要求及设计说明的冲孔灌注桩与钢管柱一体化施工方案。,四、设定课题目标,1.课题目标通过冲孔灌注桩与钢管柱一体化施工创新,一次性完成桩与柱定位与浇注工序。2.目标可行性分析(1)可以通过设计验算,降低钢管柱内混凝土标号,提高冲孔灌注桩混凝土标号,增加钢管柱壁厚等手段,使冲孔桩与钢管柱混凝土标号统一,可以为一体化施工创造连续施工的基本的技术条件。(2)特制液压千斤顶组
5、合定位器,提出新的定位工艺及垂直度控制措施,与现有的导管法浇注工艺结合,并编写专项施工方案后予以实施。(3)严格把关施工团队技术交底工作,可确保技术方案顺利实施。(4)经过定位精度质量、施工安全、整体进度、经济造价等多项指标的对比分析,可验证创新一体化施工工艺所拥有的实用价值。(5)本小组的技术力量强、创新意识强,施工团队有多年丰富的冲孔灌注桩施工及地下钢管柱安装施工经验,能群策群力,可以完成QC课题任务。,五、提出方案并确定最佳方案,QC小组成员通过“头脑风暴法”集思广益对一体化施工方案进行讨论,绘制亲和图加以归类.亲和图如图5-1所示。,图5-1,冲孔灌注桩与钢管柱一体化施工方法创新性,H
6、PE机械垂直插入法施工方案,桩与柱一体化施工,“插入钢管柱”法施工,HPE机械定位精度高,安全可靠,定位速度快,设备使用场所要求高,机械费用高,自制定位器定位精度满足规范要求。,施工速度快,安全可靠,施工工艺无先例可借鉴,有风险。,经济适用,易于工人掌握,定位原理简单,施工速度快,机械投入较少,经济性优越,定位精度低,垂直度控制时易造成质量事故,(原设计建议施工方法),汇总共提出了三种主要施工方案:,方案一、HPE机械垂直插入法施工方案;方案二、特制千斤顶组合定位器一体化施工方案;方案三、原设计“插入钢管柱”法施工方案;,1.方案对比、分析,3.确定最佳方案,3.1方案各项指标的论证过程针对方
7、案一、二、三的初步结论,从方案定位精度、施工进度、经济性进行进一步论证:A.平面定位精度、垂直度控制指标对比论证:精度控制依据: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T50205-2001规范 附录表),本工程柱轴线垂直度按照“单层柱,H10m”考虑,如下表:,A.结论:虽然方案一、二、三最终均能满足规范要求,但方案实施过程中,只有方案一、二依靠定位器,而方案三则未通过定位器实现施工精度。方案三中,为了达到规范要求的施工精度,封底钢管柱将插入至设计标高后复测平面定位、验证垂直度、确认标高合格后方可浇注钢管柱。在这三项指标中,假如有任一项达不到规范要求,则拔起钢管柱重新插入至设计标高,然后再复测,直至施
8、工精度满足规范要求。因此,反复插入定位造成如下缺陷隐患:(1)水下桩顶(钢管柱底)节点混凝土临界层受反复扰动,水会比增大。钢管柱封底板下附着浮浆,造成节点质量出现隐患。(2)封底钢管柱浇注混凝土后重量可达19吨,由于没有定位器等辅助设备,若出现定位偏差,靠人力或地面机械设备“生拉硬拽”,无法完成定位纠偏,势必出现质量事故。故此,排除存在较大质量隐患的方案三;对方案一、二进行下一步的施工进度论证。,B.方案一与方案二施工进度论证:,影响施工进度的主要因素有人、机、料、法、环。其中,在本次对比中,由于人、料、环因素对两个方案的实施进度的影响是等效的,因此,可暂且忽略。根据方案一(HPE直插法)方案
9、与方案二(桩柱一体化施工)的设备机械特色、施工方法特点绘制出简易流程图及进度计划对比图:,桩混凝土浇注完成。,HPE插入机插入钢管柱。,HPE垂直插入机械就位对中。,吊装钢管柱。,调整HPE垂直插入机水平度。,重力平衡。,钢管柱孔口固定。,HPE插入机移位。,钢管柱四周回填砂石并排浆。,钢管柱内浇注混凝土。,拆除工具柱并回填孔口拔出干护筒。,冲孔灌注桩定位、冲孔清孔。,复测定位、垂直度监控。,桩钢筋笼吊入孔口。,下钢管柱。,特制定位器就位并平面定位。,导管法浇注冲孔桩。,导管法浇注地下钢管柱。,钢管柱顶部溢出新鲜/清洁砼料。,回填空管段。,方案一(HPE直插法):施工简易流程图:,方案二(桩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冲孔 灌注 钢管 一体化 施工 创新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093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