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有效用能技术分析.ppt
《典型有效用能技术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典型有效用能技术分析.ppt(10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能量有效利用,典型有效用能技术分析,内容简要,本章结合目前常用的有效用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情况,系统全面的介绍了远红外辐射加热技术、微波与超声波加热技术、隔热保温与蓄能技术、高效低污染燃烧技术、余热利用技术和磁场节能技术。并对上述有效用能技术的工作原理、工作过程及有效用能环节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第一节 远红外辐射加热技术,一、远红外辐射加热原理,物质具有不停地向外发射各种波长电磁波的特性。波长在0.761000m范围内的电磁波称为红外线。红外线具有热效应,即当物体吸收了外来的红外线时,要促使物体内部微观粒子加速运动,特别是要加速分子的振动与转动,增加了物体的内能(热能)。也就是把外来的红外辐射
2、能转变为热能,使物体的温度升高。实用上把红外线按波长范围分为近红外、中红外、远红外与极远红外等区。各区的波长范围对不同的学科也不相同。,第一节 远红外辐射加热技术,二、远红外辐射器件,辐射器件主要由热源、基体与涂料三部分组成。热源用于对辐射器加热升温,达到要求的辐射温度。它可以是电能;气体、液体与固体燃料燃烧产生的燃气及水蒸气。基体是辐射器的机体。有金属(如钢板、钢管、铝管等)和非金属(如搪瓷、陶瓷、碳化硅管板等)两种。涂料是用以增强辐射器辐射能力的物质,喷涂在辐射器基体表面上。因为物体的辐射能力取决于物体的本性,其表面状况、温度与辐射波长。根据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与克希荷夫定律,物体的辐射力
3、为:,第一节 远红外辐射加热技术,二、远红外辐射器件,(一)辐射器件的类型辐射器件按供热方式分,有直热式与旁热式。直热式只能由电热元件加热。它既是发热元件,又是辐射元件。如电阻带式辐射器(图3-1)。它结构简单、重量轻、升温快,多用于需迅速加热的装置中。旁热式需由外部供给热能使辐射器升温。它体积大、升温时间长,但其生产工艺较成熟,又能利用多种能源,做成各种形状的辐射器,且寿命长,故获得广泛应用。如图3-5为煤气加热的辐射器。辐射器件按结构形状分,有板状、管状和灯状。,第一节 远红外辐射加热技术,二、远红外辐射器件,(一)辐射器件的类型,目前常用的远红外辐射器有:1碳化硅远红外辐射器 一般由60
4、70的SiC,加适量粘土烧结而成,具有良好的远红外辐射性能。可制成板状、管状的旁热式,又可制成直热式电热碳化硅棒。如图3-2为碳化硅辐射板。其槽内安放电阻线。,图3-1 合金电阻带式辐射器 图3-2 碳化硅辐射板,第一节 远红外辐射加热技术,二、远红外辐射器件,(一)辐射器件的类型,2氧化镁管远红外辐射器 如图3-3所示。电热丝置于金属管内部,空隙由良好导热性和绝缘性的氧化镁粉末填充。管两端有绝缘瓷件与接线柱将电线引出。金属管表面喷涂远红外涂料。这种器件机械强度高,安全可靠,轻便耐用,密封性好,宜于作硝石、油、水、酸、碱等生产中的加热系统。如金属管用石英玻璃代替,就无须喷涂远红外涂料,即成为乳
5、白石英辐射器。,图3-3 氧化镁远红外辐射管,第一节 远红外辐射加热技术,二、远红外辐射器件,(一)辐射器件的类型,3搪瓷远红外辐射器 其远红外涂层在1000左右高温下烧结在金属基材表面。具有涂层不易脱落、耐腐蚀与良好抗震等性能。表面还可定期用水冲洗。可作成管状、板状。工作温度在400左右。宜用于食品、药品的加热干燥,如图3-4。,图3-4 板状搪瓷远红外辐射器,第一节 远红外辐射加热技术,二、远红外辐射器件,(一)辐射器件的类型,4多孔远红外陶瓷辐射器 多孔陶瓷由多种金属氧化物在1000以上高温下烧结成型。具有表面辐射率高、底里面辐射率低、导热系数小、比重小、耐急热急冷等性能。可制成板状、管
6、状,多孔陶瓷板如图3-5所示,置于煤气炉上可成为旁热式煤气远红外辐射加热器。,图3-5 煤气远红外辐射加热器,第一节 远红外辐射加热技术,二、远红外辐射器件,(一)辐射器件的类型,5灯型远红外辐射器 由反射罩、辐射体及灯头组成(图3-6)。辐射体发射的远红外线经反射罩汇聚平行射出,因此,在辐照范围内能量分布没有方向引起的差异,且照射距离的能量衰减低于逆二次方定律值。,图3-6 灯型远红外辐射器,第一节 远红外辐射加热技术,二、远红外辐射器件,(一)辐射器件的类型,6.合金电阻带式远红外辐射器 它以镍铬合金电阻带为发热体,其表面涂喷高辐射率的远红外涂料而成。如图3-7所示采用光清度高的抛物面反射
7、罩,可使热效率提高。它在2.515m范围内的辐射率在0.7以上。,图3-7 高硅氧灯辐射器示意图 图3-8 集成式管状电阻膜辐射器,第一节 远红外辐射加热技术,二、远红外辐射器件,(一)辐射器件的类型,7.集成电阻膜式远红外辐射器 一种直热式器件。它是利用多种氧化物半导体材料混合喷熔在铝质基材上的陶瓷管或板块,作为发热层,其表面再喷熔远红外涂料,从两端引出电极。具有升温快、重量轻、热效率高等特点。如图3-8所示。,图3-7 高硅氧灯辐射器示意图 图3-8 集成式管状电阻膜辐射器,第一节 远红外辐射加热技术,二、远红外辐射器件,(二)远红外辐射涂料 远红外涂料是一种在远红外波长范围内,具有很高辐
8、射率的材料,由各种金属氧化物,或碳化物、氮化物、硼化物与粘结剂按一定比例组成,喷涂或烧结在辐射器表面上,用以发射高辐射强度的远红外线,去加热干燥工件或物料。1.远红外辐射涂料的种类,(1)锆钛系涂料:(2)黑色锆系涂料:(3)铁系涂料:(4)碳化硅系涂料:,(5)稀土系涂料:(6)高硅分子筛系涂料:(7)镍钴系涂料:,第一节 远红外辐射加热技术,二、远红外辐射器件,(二)远红外辐射涂料,2.涂料的选择原则(1)在远红外辐射加热干燥常用温度400600范围内,应有较高的全辐射率;在要求的远红外波长区应有尽量高的单色辐射率。(2)由被加热物质的性质及其吸收光谱选择涂料:(3)有近似于基体材料的热膨
9、胀系数。同时,有较好的冷热循环性与抗老化性。(4)材料来源广、价廉、制备工艺简单。,第一节 远红外辐射加热技术,二、远红外辐射器件,(二)远红外辐射涂料,3粘结剂 粘结剂是远红外辐射涂料与辐射基体牢固结合的媒介。不同类型的辐射器或不同工艺加工的辐射器使用的粘结剂也不同。如黑色锆系陶瓷辐射元件的粘结剂为矾土、粘土等;碳化硅元件基体用粘土,而涂层多用水玻璃,搪瓷元件的粘结剂为搪瓷釉料,高温辐射器采用双氢磷酸铝或高温油料。作为粘结剂的材料应具有附着性强、抗热冷冲击性和化学稳定性好、不影响涂料的辐射性能、制作工艺简单、价格便宜等性能。,第一节 远红外辐射加热技术,二、远红外辐射器件,(二)远红外辐射涂
10、料,4涂覆工艺(1)基体处理:(2)涂料涂覆冷涂法:高温熔射法:涂层烧结法:,第一节 远红外辐射加热技术,二、远红外辐射器件,(三)电热元件 电热元件作为远红外辐射器件的热源,通过电阻丝(带)把电能转变为热能,使辐射器表面升温到要求的工作温度,从而发射远红外线。,使用中要保证电阻丝长期稳定工作,主要是合理选择电阻丝的表面功率(热负荷)。通常电阻丝的许用功率为12W/cm2;电阻带为1.52.5W/cm2。工作温度高、元件封闭者,热负荷应选得小些。,第一节 远红外辐射加热技术,二、远红外辐射器件,(三)电热元件,选择热负荷及某种材料的电阻元件后,可由下式算得电阻丝的直径。,第一节 远红外辐射加热
11、技术,三、远红外辐射加热炉,远红外辐射加热炉一般由炉体、炉壁、隔热保温衬垫、远红外辐射器、电气及温、湿度控制系统、通风系统等组成。工件可移动的通过式炉还有传动装置。采用非电的其他热源还有燃烧装置。加热炉的具体结构可参阅有关资料。,(一)加热炉的功率 确定加热炉的功率指远红外辐射器热源的功率。它主要决定于加热炉的热负荷Q与热效率。因此,加热炉功率为,炉的热负荷在稳定状态下,主要包括加热工件或物料所需热量Q1,加热物中蒸或挥发物升温热量与汽化潜热Q2,而各种散热损失Q3包括辅具、炉壁、炉门等散热量及炉内介质带走的热量,都可在热效率中考虑。,第一节 远红外辐射加热技术,(二)远红外辐射器的合理选用1
12、远红外辐射器的选择2确定辐射器的最佳工作温度,图3-9 辐射器的布置,第一节 远红外辐射加热技术,3辐射器在炉内的布置,第一节 远红外辐射加热技术,(三)远红外加热炉设计的内容与步骤设计一台远红外加热炉要进行热工、机械、电气、流体力学及经济等多方面的设计计算,并画出设计图,写出设计说明书。其内容与步骤为:1.了解与掌握设计的原始资料与数据2根据受热物的性质、产量确定炉型,采用固定式,还是通过式加热炉。3确定受热物的工艺布置与输送方式,与受热物同时入炉的输送设备型式、重量及传送速度等。4确定炉子的尺寸、炉壁结构和保温层材料与厚度。5计算加热炉功率6远红外辐射加热系统设计,包括选定辐射器的型式,热
13、源及涂料,确定最佳辐射温度,辐射器的个数,组数及布置。7其他系统设计可有温度、湿度控制及电气系统,通风系统,受热物输送系统等。8根据设计计算绘制加热炉结构图、施工图,写出设计说明书。,第一节 远红外辐射加热技术,(四)远红外辐射加热炉设计实例设计一远红外面包烘烤炉。连续生产,每小时烘烤450 kg面包(以面粉计算)。1参数确定和物料分析2物料量计算3炉体长度计算4热量及功率计算5.实际应用的一些考虑,第二节 微波与超声波加热技术,一、微波与超声波加热原理(一)微波加热原理1微波的定义 微波是一种高频率的电磁波,其频率范围约在31023105MHz(相应的波长为1000.1cm),即在300MH
14、z至300GHz之间。2.微波加热原理,如果外电场是交变的,那么有极分子的转向也要随电场的变化而不断改变方向。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分子间的相互碰撞,将使电能转化为分子的动能,然后再转化为热能,使物体的温度升高。,第二节 微波与超声波加热技术,(二)超声波加热原理1.超声波的定义 2.超声波加热的基本原理(1)共振:即超声波是被加热物质中分子的共振,根据分子动理论,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而分子是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之中,当然这个运动是振动形式的了。(2)热力学原理:温度的本质就是衡量物质内的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的物理量,只是在表面现象上显现为冷热程度。当然分子运动越剧烈温度越高。,第二
15、节 微波与超声波加热技术,二、微波与超声波加热器件(一)微波加热器件,微波加热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连续波磁控管,特点是中等功率(几十瓦到几千瓦),效率高(约50%80%),场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较轻、寿命较长、价格低;另一种是多腔速调管,其特点是大功率(几千瓦到兆瓦级)、寿命长(10000h以上)、中等效率(40%60%),但需要高压电源(数万伏到数十万伏),结构复杂、体积大、重量重、价格贵等。如图3-10所示为微波加热设备的方框图。它主要由直流电源、微波发生器、连接波导、加热器及冷却系统等几部分构成。,第二节 微波与超声波加热技术,微波加热器主要有以下四大类:1.微波炉 微波炉的结构示意图
16、如图3-11所示,主要由电源、磁控管、波导、谐振腔、模扰动器等构成。2.行波场波导加热器 图3-12所示为一平板波导加热器示意图,第二节 微波与超声波加热技术,3.慢波型微波加热器 图3-13所示为梯形加热器示意图,它是在脊形波导的宽边上周期性地开了许多与波导轴正交的槽,由于梯形加热器中微波场集中在槽附近传播,所以在槽的位置上可以获得很强的电场。4.辐射型微波加热器 在农产品加工、医药用微波加热器以及对矿石、水泥进行破坏或加工时,可以用辐射型加热器。将微波能量辐射到被加热的物料表面,然后再穿透到物料内部去。图3-14所示的喇叭式辐射加热器是其中的一种。,第二节 微波与超声波加热技术,(二)超声
17、波加热器件1.超声波燃烧器 2.超声波传感器 3.超声波测距系统,图3-15 超声波传感器系统的构成,第二节 微波与超声波加热技术,(一)微波的应用 微波在医学上的应用(1)微波诊断:(2)微波在农业上的应用:(3)利用微波传输太阳能,三、微波与超声波的应用,第二节 微波与超声波加热技术,(二)超声波的应用1.超声波在军事中的应用2.超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3.超声波在生活及服务业中的应用4.超声波在工业上的应用,三、微波与超声波的应用,第三节 隔热保温与蓄能技术,一、概述 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对热(冷)设备、热管道及其附件、建筑物的外围护结构一般都要进行隔热保温。其目的:一是为减少热或冷损失,提
18、高热能的利用效率,以节约能源;二是为保护在高温或低温下工作的材料和结构,免遭损害;三是为保安、防火、环境保护及改善劳动条件等。隔热保温措施通常是使用绝热材料与采用热屏蔽。前者更为普遍。隔热保温措施可以是在短时间内一次采用,这通常是属于保护性的。如在火灾时保护建筑物的钢筋免受高温影响;又如人造卫星重返大气层时,使其免受高温烧毁。而通常则是长期反复使用。,第三节 隔热保温与蓄能技术,(一)保温材料及其应用隔热通常是通过在设备或管道外包上一层保温材料(又称热绝缘材料或隔热材料)来实现的。为了使保温材料长期可靠的使用,在保温层的外面还加了一层防护层。1.对保温材料的要求 2.对防护层的要求 为了长期可
19、靠,保温层外面通常要加一层防护层,对防护层的要求如下:3.常用保温材料的热物理性质 表3-4给出了常用保温材料及其制品的热物理性质。更详细的资料可查阅有关的手册。,二、隔热保温技术,第三节 隔热保温与蓄能技术,表3-4 常用保温材料及其制品的热物理性质,注:t为保温材料的平均温度()。,第三节 隔热保温与蓄能技术,(二)管道保温计算管道保温计算有两个目的:一是计算所需保温材料的厚度,二是计算单位长度管道的热损失或核算保温材料的外表面温度。1.架空管道(1)基本公式:如图3-16所示。假设管道各部分的分热阻为Ri,则通过每米长管道的径向热损失(不包括管道附件的热损失)为,图3-16 管道保温计算
20、示意图,第三节 隔热保温与蓄能技术,(2)基本公式的简化:为计算简单起见,从工程应用出发,常对基本公式进行如下的简化。,一般保温层外表面的温度均不高,这时保温层外表面的对流换热系数a2和辐射换热系数a3之和,即保温层外表面的总换热系数a,可以用下面的简化公式进行计算。对室内管道有,对室外管道有,由此得简化公式为:,(3-26),(3-27),第三节 隔热保温与蓄能技术,(3)容许热损失的确定:,为满足工艺要求的容许热损失,一般需要计算,对于其他情况,容许热损失计算时可参考表3-5和表3-6。,表3-5 室内保温管道表面容许的热损失(保温表面和周围空气的温差为20),第三节 隔热保温与蓄能技术,
21、第三节 隔热保温与蓄能技术,(5)经济厚度:保温层的经济厚度就是图3-16上的0,在这个厚度下,年总费用最低。每年每米管道的投资、运行和维修的总费用C为:,(4)保温层厚度的计算方法:,保温层厚度的计算很复杂。要由式(3-21)式(3-27)或简化公式计算出保温层的厚度,首先必须确定单位长度管道所容许的热损失QL。在QL决定以后,还不能算出所需的保温层的厚度,因为计算中涉及保温层外表面的温度tw,而tw又与保温层的厚度a有关。a越大,tw越小。故只能采用试算法。,C=bQ+P(c0V+cbF)(元/(mh),(6)保温管导热损失的计算及核算壁温:热力管道包上保温层后,由于已知,由式(3-26)
22、或式(3-27),很容易算出管道的热损失和保温层外表面的壁温。,第三节 隔热保温与蓄能技术,2.无沟埋设的管道 对直接埋于土壤中的管道,在计算热损失时,除了保温层的热阻外,还要考虑土壤的热阻。根据传热学理论,土壤热阻可用下式计算,即,(3-30),当h/dx1.25时,式(3-30)可简化为,此时无沟埋设的保温管道的热损失为,式中 t0土壤的平均温度()。,(3-32),(3-31),第三节 隔热保温与蓄能技术,3.地沟中铺设的管道 地沟中铺设的管道的总热阻应包括以下几部分:保温层的热阻R3,保温层外表面到地沟内空气的对流换热热阻R4,地沟内空气到地沟壁的对流换热热阻R7,地沟壁的导热热阻R8
23、,土壤的热阻Rt。其中R3、R4、R7、R8、Rt均可采用前述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计算地沟中铺设的管道的热损失可采用如下公式,即,(3-33),(3-34),第三节 隔热保温与蓄能技术,4.热力管道保温设计中的一些问题(1)保温管道的附加热损失:这里是指管道中的法兰、阀门、接头、分配器等所带来的热损失。这部分热损失不易求得,一般按下面给出的值来估算。阀门:阀门热损失的相当长度可参见表3-7。(2)保温管道的敷设:在设计保温管道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敷设方式,并考虑不同敷设方式对保温结构的要求。,表3-7 阀门热损失的相当长度,第三节 隔热保温与蓄能技术,(三)热屏蔽 用导热系数小的绝热材
24、料进行隔热保温,主要是减少散热损失。而热屏蔽是设法消耗掉传入的热量,或利用反射率高与辐射率低的表面,将辐射热反射回去,既可减少散热损失,更主要是起保护作用,防止被保护材料或设备过分升温。在被保护的材料与热源之间加遮热板、罩,可大量减少对被保护材料的传热。这是最常用的热屏蔽方法。通过消耗传来热量的热屏蔽,其耗热方法有三类。一是作为显热消耗,二是作为相变(蒸发、升华、熔化)潜热消耗;三是作为反应热、离子化热消耗。,第三节 隔热保温与蓄能技术,三、蓄能技术(一)常见的蓄热方式蓄热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即显热蓄热、潜热蓄热和化学反应热蓄热。1.显热蓄热 当对蓄热介质加热时,其温度升高,内能增加,从而将热能
25、蓄存起来。显热式蓄热原理十分简单实际使用也最普遍。(1)蓄热水箱:(2)石块床蓄热器:(3)液体固体组合式蓄热设备:(4)中、高温蓄热介质及大容量蓄热技术:,第三节 隔热保温与蓄能技术,三、蓄能技术(一)常见的蓄热方式2.潜热蓄热 物质由固态转为液态,由液态转为气态,或由固态直接转为气态(升华)时,将吸收相变热,进行逆过程时,则将释放相变热。(1)低温潜热式蓄热:表3-8 适用于建筑物供暖及降温用的有关相变蓄热材料的热物性(2)高温应用:表3-9 若干共熔材料的物性参数,第三节 隔热保温与蓄能技术,三、蓄能技术(一)常见的蓄热方式3.热化学方法蓄热 化学反应储能是利用可逆化学反应的反应热来进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典型 效用 技术 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092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