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的发展.ppt
《关注学生的发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注学生的发展.ppt(9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注学生的发展 关注教师专业成长,主讲:高海燕,我们的困惑:,一、信息技术教育发展与信息技术课程,我国的信息技术教育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计算机教育时期和90年代末开始的信息技术教育时期,积累了大量丰富的经验。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当代课程与教学的基本要素,正在从课程的边缘向中心的位置转变,从配角的地位逐渐向主角的地位转变。,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信息文化的形成,信息文化通过对信息技术的作用和反作用得以进一步兴盛,并对社会生活施加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从而成为信息社会的一种生活方式。导致当前在全球范围广泛发生的信息技术教育需求,信息技术课程建设被强烈呼唤的原因,就是信息技术的大众化。,信息技术的界
2、定:,信息技术的界定:,它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手段:即各种信息媒体,如印刷媒体、电子媒体、计算机网络等,是一种物化形态的技术;方法:即运用信息媒体对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交流、应用的方法,是一种智能形态的技术。信息技术就是由信息媒体和信息媒体应用的方法这两个要素所组成的。,一种事物要称之为文化,需要具备三个特征:,(1)普及性,(2)传递性,(3)发展性,即影响的范围广,涉及社会的每个行业和应用领域,甚至影响到家庭和个人;,即这种事物具有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的功能,能够继续延续;,指这种事物具有继续发展的空间,随着条件的变化不断发展。,信息文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在工作方式上:,SOH
3、O(Small office/Home office)一族,在学习方式上:,在交往方式上:,信息文化的界定:,信息文化从广义上讲,就是人们利用信息、信息资源、信息技术进行信息活动中创造的不同 于自然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信息社会 中人们的生活样式。人们也将其称为数字化生活 方式。,信息技术的大众化所引起的信息文化的广泛 性和普及性直接推动信息技术进一步走近大众,与此同时,信息技术作为高新技术又有向高端发 展的趋向和必要。因此,信息技术产生了分化:一端是大众信息技术,另一端是专业信息技术。,大众信息技术映射下的信息技术教育不再以 技术的训练作为教学的重点,转而重视对学生进 行信息文化的濡染
4、和熏陶,它是一种基于信息文 化的教育,一种大众文化取向的教育,即一种基 础文化素养的教育。,它的目的是让中小学生在操作和使用大众信息 技术工具的过程中,从接触信息生活、感受信息生 活、适应信息生活直至把握信息生活的过程中,认 识信息文化、接受信息文化直至内化信息文化,形 成良好的信息素养,奠定人生发展的坚实基础。,专业信息技术在其继续发展的过程中也要求对 信息技术教育有所映射,从而形成一个技术取向的教 育。但这种教育不等同于以往单纯的技术培训,它的 目的是:传达必要的具有普遍迁移意义的技术文化要素,支持更加普遍的全面的文化素养的提升;为学生现代信息技术某个方向上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支持。,作为课程
5、,从本质上来讲,它是对人类文化的 缩影与反映,是观念形态的文化。课程的功能就是 要通过对文化的选择与传递来培养人。信息技术课 程也同样承担着这两种功能:选择和传递信息文化的社会功能,培养人的个体发展功能。,信息素养的结构:,信息素养是建立在上述四个层面相互融合基础 上的健全人格塑造,其中,信息处理是基础,信息 问题解决是关键,信息交流是根本,信息文化是导 向,四者相互依存并构成一个统一而丰满的整体。,大众文化取向的信息技术教学任务的分解建议:,在小学阶段,以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带动 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初步了解,以形成学生感性经验 为主要任务;在初中阶段,在信息技术应用中,继续信息技 术操作技能
6、的提高,特别是综合应用技能的提高,并关注信息文化理念的形成;在高中阶段,使学生 在感受、认识和理解信息文化的基础上逐步追求自 由与信息文化的能力。,二、信息技术教材的功能与特点,信息技术教材特点分析:,首先学生要了解基础性知识,然后通过具体操作来加深印象 和理解,进而做到对技能和技术操作的熟练化和自动化,即不用 大脑的过多关注就可完成,从而实现对技能的掌握。本套教材不仅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提倡对信 息技术的应用,还特别强调如何用和为什么用的,编写教材之初 就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说,教材在小学阶段的学习word2003文字处理软件中“文字的输入与修
7、改”这一课,安排了“利用word写请假条和 修改请假条”的学习任务;在介绍完“画板”的使用技能后,安排了“设计宣传画和海报”的任务;更有特色的是每个单元 结束之后,安排综合实践活动。而在中学阶段更加关注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如 学习word2003文字处理软件中“文字的输入与修改”这一 节时,安排了设计“课程表”和本班“同学通讯录”的学 习任务,这些学习任务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实际紧 密联系在一起,这种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学生学习相关技能 操作既有趣味性,更有参与性,体现了学以致用的特点。,教材根据学生的特点及终身学习的需要安排内容,既重视内容性知识的选择和设计,更重视学法指导,并 通过巧妙
8、地将方法性知识融合于学习任务或特色栏目之 中,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同时体会正确、有效的操 作程序和步骤,掌握技能的同时习得方法。,比如,关于小学阶段教学内容的选择,我们 坚持以直观生动的操作与活动内容,使学生形成 对信息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的感性认识,设计了“小小阅览室”、“一点通”等栏目,每部分知 识介绍完之后都会设计“做一做”的栏目和“实 践与反思”任务。,初中阶段的教材更加强调通过对技能的进一步掌握,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并开始对信息文化的体验和理解,特别设计了“你知道吗”、“信息窗”等栏目,有意识的扩展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同样也在每节内容介绍完之后,设计“自主探宝”或“实践与反思
9、”任务,让学生结合任务进行学习,在任务完成中实现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本套教材打破了以往教材以知识与理论为唯一 主线的结构模式,以活动为主线组织教学内容,让学 生在观察、思考、交流和操作等活动中学会使用计算 机,并在使用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比如,小学阶段“议一议”活动的设计和“实践 与反思”中学习任务的设计,都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回 答“是”或“不是”,而是注重启发思维,动手实践,引发思考,鼓励创新的活动安排。例,小学第一册第 二课中的学习任务是让学生去做“关于同学使用信息 技术工具的情况”的小调查实践活动;第二册第十课 的学习任务是“欣赏公益广告作品,与同伴交流。写 出你对广告内
10、容的理解,体会文字、图片和色彩相结 合所体现的主题的魅力。然后,根据教材提供的要求 及创作程序,自己制作完成一幅广告作品”。,中学七年级第一、二章的学习任务更能体现该特点,“你最希望未来的信息技术工具帮助人们做什么事情,你想让它具有怎样的功能?尝试与小组学习伙伴设想未来信息技术工具的样子及应用领域。”等等,这种不拘泥于对于知识性内容的简单判断的设计理念,是本套教材最大的亮点。,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其它课程整合,既是教学难 点,更是教材编写的难点。本套教材通过一些课外 知识的介绍和学习任务的设计,巧妙地将信息技术 与语文、数学、思想品德、社会、历史、地理、美 术等课程资源相整合。,比如,在小学第一册
11、第七课介绍“中文输入法”时,以小学生的作文为例,第十三课“实践与反思”中的学习任务:“用两个圆、两个三角形、两条线拼 成独特且有意义的图形,并写出一两句与图形相贴切 的解说词。”这样的设计既将信息技术工具的运用和 绘画设计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还能丰富学生的想象 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中学八年级第二章“网络基础知识及应用”第四 节的学习任务是“登录中国丝绸之路旅游网网 站,分别查询甘肃的名胜古迹和有关铜奔马、夜光杯等出土文物的文字与图片资料,并利用电 子邮件与同学们交流查阅到的信息。”它很流畅地将 网络搜索技能、保存网络资料的技能、使用电子邮件 的技能与了解甘肃的名胜古迹和历史文化联系融合为 一体
12、,即帮助学生习得技能,又引导学生了解本省历 史文化,而且同时还锻炼学生组织信息、传递信息的 能力。,本套教材在采取怎样的恰当方式进行信息 伦理教育注入了许多心思,在呈现基本规则的 同时,更注重以活动或专题的形式组织讨论,以便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深刻体验。,比如,中学七年级第一章要求学生分组举行 一次主题为“黑客与盗版”的讨论会,说说中学 生应该如何树立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培养信息道德?这个任务不仅促使学生要查阅大量关于黑客和盗 版的相关案例和资料,还启发学生认真思考哪些 行为是犯罪和不道德的,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 的信息道德规范和良好的信息意识。,本套教材在设计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讨论 交流环
13、节和合作学习任务来鼓励学生在信息活动 中相互交流,表达思想,开展合作。,首先,小学阶段的教材中出现了两个起到向导 和提示作用的卡通人物,并设计了“你知道吗”、“一点通”栏目,从对话式的形式和名称本身就能看 出,教材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与趣味性很强,还便于 学生进行个别化学习。,其次,教材设计了“议一议”、“做一做”、“交流”、“思考”等栏目,不仅使学生积极地动 脑、动口和动手,更重要的是通过讨论、交流与合 作,培养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用开放的视野迎接学习伙伴,用宽容的心 态接纳他人观点。,本套教材在进行内容设计时考虑到了本省地方 文化特色,课程实例、学习任务都尽量以与本省
14、有 关的材料为出发点,使学生学习掌握具体技能的同 时,了解家乡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悠久历史,潜移默化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热爱家乡的品德教育。,比如,小学第一册第一课学习任务与兰州 黄河风情线有关,第三册第三课的学习任务要 求学生通过网络世界认识闻名世界的敦煌莫高 窟;中学七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制作“本地小吃”的宣传小报等。,本套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发展特点安排课程内容,并合理设计呈现方式,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 会实践。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 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接受教育的最佳时期。小学 生的思维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以具体思维为主,较高 年级的学生可以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
15、,对教师的依赖 性比较强。,教材在小学阶段设计卡通人物向导,给予 教材趣味性和人性化,并且在每个单元学完之 后设计“知识检测站”,让学生自我检测学习效 果,在学习活动安排上也力求与生活紧密联系,比如第三册的最后一个综合实践活动安排的任 务就是制作毕业留念卡。,初中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是身体发育 的鼎盛时期。在认知方面,初中学生的思维 处于形式运算阶段,以抽象思维为主,但在 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仍需要感性经验 的直接支持。,教材在七、八年级设计了“导言”和“信息窗”,将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给予更多的介绍,集中 体现基础性与全面性,在小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 信息技能。还有七年级第一、二章的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注 学生 发展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091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