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讲座.ppt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讲座.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讲座.ppt(18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讲座稿,湖 南 省 公 路 学 会,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目 录一、沥青混合料基础理论二、公路沥青路面常用材料三、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四、透层、粘层五、沥青路面使用性能气候分区六、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七、S型嵌挤级配的理论判别方法介绍八、SMA混合料及配合比设计方法,湖 南 省 公 路 学 会,一、沥青混合料基础理论,1.1 应用流变力学、断裂力学、和能量平衡理论的观点和方法来进行研究和分析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 高温稳定性:抵抗永久变形的能力(弹性层状体系理论):室内车辙试验行高温评价 低温抗裂性:抵抗低温收缩裂缩的能力(粘弹断裂
2、力学的有关理论):梁的弯曲蠕变试验进行低温评价,湖 南 省 公 路 学 会,一、沥青混合料基础理论,1.1.3 疲劳性能:在反复荷载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采用疲劳曲线及有关断裂力学原理研究疲劳裂缝的发展规律,以确定材料的疲劳性质1.2 沥青混合料的基本力学特征:沥青混合料是一种典型的弹、粘、塑性综合体,其基本力学特征是颗粒性和粘弹性,湖 南 省 公 路 学 会,一、沥青混合料基础理论,1.2.1 颗粒性材料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材料由颗粒组成1.2.1.2 颗粒的自身强度远大于其联结强度1.2.1.3 受外力作用,颗粒间发生错位与移动后,从而导致结构变形和破坏,湖 南 省 公 路 学 会,一、沥青
3、混合料基础理论,1.2.2 颗粒性力学特征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 材料的力学性能与其压实度有关,随着压实度的增加,材料的强度和刚度均相应增加材料的力学性能与三轴实验的围压有关,材料厂的强度与刚度随围压的增加而相应的增加,湖 南 省 公 路 学 会,一、沥青混合料基础理论,1.2.2.3 颗粒性材料具有非均质连续性,其抗压强度一般要大于抗拉强度。轮压使材料延展令集料颗粒易呈扁平定向,比击法成型的试件更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1.2.2.4 温度较高时,沥青混合料的矿料骨架嵌挤作用贡献较大,温度较低时,沥青混合料的颗粒性作用贡献较小,湖 南 省 公 路 学 会,一、沥青混合料基础理论,1.2.3 沥青混合料
4、的粘弹性特征1.2.3.1 材料的力学特征与加载速率有关,速率越大,材料所表现出来的破坏极限强度和刚度均会增大1.2.3.2 材料的力学特征对温度十分敏感,温度越高,材料的物理特征表现为变软,强度和刚度会变小,湖 南 省 公 路 学 会,一、沥青混合料基础理论,材料有十分明显的徐变和松驰实验现象1.2.4 蠕变与松驰1.2.4.1 蠕变:是当应力为一恒定值时,应变随持荷时间逐渐增加的现象1.2.4.2 应力松驰:是当应力为恒定值时,应力随持荷时间而衰减的过程,湖 南 省 公 路 学 会,一、沥青混合料基础理论,1.3 沥青、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的流变性能流变学:是研究物质流动及同时发生形变规律的
5、一门科学,它包括材料的塑性、弹性、粘性和形变等内容。研究对象:应力、应变、温度、分子结构、和界面性质对材料力学性质的影响,湖 南 省 公 路 学 会,一、沥青混合料基础理论,1.3.3 对沥青材料而言:1.3.3.1 低于玻璃化温度时,材料呈弹性态(-37-35,平均为-27),采用弹性模量指标1.3.3.2 在高温的粘流态采用粘度指标1.3.3.3 在路面使用期的大多数温度下,路面呈粘弹塑性状态,采用劲度模量指标,湖 南 省 公 路 学 会,一、沥青混合料基础理论,基本概念1.3.4.1 弹性:是指沥青及其混合料荷载作用时间很短或温度很低时,应力与应变呈直线关系(符合虎克定律),弹性模量是一
6、个常数1.3.4.2 塑性:是指沥青混合料受外力作用后不可回复的变形,沥青混合料产生剪切变形但并不断裂,与塑性有关的有脆性、延性和韧性,湖 南 省 公 路 学 会,一、沥青混合料基础理论,1.3.4.2.1 脆性: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直至破坏仍不出现塑性变形的性质。沥青材料在快速降温及快速加载时常表现为脆性破坏1.3.4.2.2 延性:与脆性相反,是指材料在破坏前承受塑性变形的能力1.3.4.2.3 韧性:是指材料塑性变形过程中吸收能量的能力,湖 南 省 公 路 学 会,一、沥青混合料基础理论,粘性:是指沥青及其混合料受力后产生不可瞬时的回复性,粘性是对流变特性的一种度量 反映流体发生流动时内
7、部分子间摩阻力的大小 是在给定的温度及剪变率条件下,剪应力与剪变率之比,湖 南 省 公 路 学 会,一、沥青混合料基础理论,1.3.4.3.4 沥青材料在很高的温度下施工时,接近牛顿流体粘性是牛顿粘性,剪应力与剪变率之比为常数1.3.4.3.5 多数情况下,沥青表现为不服从牛顿定律而为非牛顿流体,湖 南 省 公 路 学 会,一、沥青混合料基础理论,动力粘度:沥青试样处于牛顿粘性体的流动状态时,层与层之间产生的阻力(剪应力)与层间相互离开的速度(剪变率)的比例(以PaS表示)运动粘度:动力粘度与试件的密度比值(以m2/s表示),湖 南 省 公 路 学 会,一、沥青混合料基础理论,粘弹性:是指沥青
8、混合料在外力作用下,既产生弹性变形又产生粘性流力的性质,沥青混合料在使用期内既是综合的粘弹性体劲度模量:是一定时间(t)和温度(T)条件下应力与总应变的比值 S(t,T)=(/)t,T,湖 南 省 公 路 学 会,一、沥青混合料基础理论,1.3.5 沥青及改性沥青粘度与温度的关系 当沥青为牛顿流体时,粘温特性方程式为:=AeE/RT式中:粘度 A材料常数 R气体常数 E牛顿液体的活化能 T绝对温度,湖 南 省 公 路 学 会,一、沥青混合料基础理论,当沥青为非牛顿流体时,其表观粘度 a依赖于剪应力水平或剪变率研究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剪应力一定状况下的活化能,远远大于剪应变一定下的活化能,非牛
9、顿流动性变得十分明显改性沥青的粘温关系改性沥青的粘温关系也遵循上述粘温特性方程式,但改性沥青的粘流活化能均大于基质沥青。,湖 南 省 公 路 学 会,一、沥青混合料基础理论,1.3.5.3.2 改性沥青的粘度远大于基质沥青的粘度,但当150之后,二者粘度的差距逐渐减小,至190 时,它们的粘度值已很接近。这一特性有利于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的生产,也有利于施工,湖 南 省 公 路 学 会,一、沥青混合料基础理论,沥青、改性沥青粘度与剪变率的关系沥青材料的拟(伪)塑性和触变性拟塑性:液体沥青在振动或搅拌时的剪切变形作用下,粘性变小,流动性增加。当外力去除后,其表观粘度(结构粘度)又迅速恢复的流变特性
10、,湖 南 省 公 路 学 会,一、沥青混合料基础理论,触变性:当外力除去后流体表观粘度需经过一段时间又恢复或部分恢复的特性剪变率对表观粘度的影响可用下式表示 a=C-1a为表观粘度剪变率,湖 南 省 公 路 学 会,一、沥青混合料基础理论,试验证明:无论是基质沥青还是改性沥青,均有剪稀效应对于同一类改性沥青,随着改性剂剂量的增加,其C值整体呈减小趋势,但当剂量大到使其改性剂自身形成网络成为一种连续相结构,改性沥青的物理力学性质发生突变时,C值又有所增大,随后再次呈下降趋势,湖 南 省 公 路 学 会,一、沥青混合料基础理论,研究表明,随着温度上升,流体的拟塑性增强粘度与剪切对路面的影响沥青路面
11、在高温重载作用下,轮胎对沥青材料的反复揉压剪切作用,使得沥青产生拟塑性和触变性,湖 南 省 公 路 学 会,一、沥青混合料基础理论,1.3.6.2.2 沥青的流动性在遇到沥青含量太高或空隙太小时,会使得行车道上的轮迹处易出现油斑和泛油现象,粘度的降低使得抗剪强度下降,造成行车道上轮迹处出现车辙问题,湖 南 省 公 路 学 会,一、沥青混合料基础理论,1.4 矿质混合料级配理论级配:指矿料(含矿粉在内的集料)的各种粒径范围颗粒重量的分配比例按各种粒径范围的连续或中断,分为连续级配和间断级配按混合料成型后空隙率的大小分为开级配和密级配,湖 南 省 公 路 学 会,一、沥青混合料基础理论,1.4.2
12、 级配理论最大密度曲线理论:是W.B富勒根据实验提出的一种理论级配,认为“矿质混合料的颗粒级配曲线愈接近抛物线,则其密度越大”。泰波认为富勒曲线是一种理想曲线,实际矿料的级配应允许有一定的波动范围,应将富勒曲线改为n次幂的通式表示,湖 南 省 公 路 学 会,一、沥青混合料基础理论,泰波公式 P=100(d/D)n式中:P欲计算的某级粒径d(mm)的矿料 通过百分率,%D矿质混合料的最大粒径 d欲计算的某级矿质混合料的粒径mm n试验指数,当n=0.5时为富勒的理想 曲线,通常n在0.30.7之间,湖 南 省 公 路 学 会,一、沥青混合料基础理论,同济大学i法级配公式 P=100ix-1P第
13、x级通过百分率x级数,x=1时,对应最大粒径D;x=2时,对应粒径D/2,粒径按1/2 递减 i=0.70.8是合理范围,大于0.8抗车辙差;小于0.7易透水,等于0.75最佳,湖 南 省 公 路 学 会,一、沥青混合料基础理论,1.4.3 魏矛斯粒子干涉理论:为了达到最大密度,前一级颗粒之间的空隙,应由次一级颗粒所填充,其所余空间又由再次小颗粒所填充,但填隙颗粒的粒径不得大于其间隙之距离,否则大小颗粒之间必发生干涉现象,湖 南 省 公 路 学 会,一、沥青混合料基础理论,1.5 沥青混合料的组成结构和强度特性沥青混合料组成结构理论表面理论:沥青混合料是由粗、细和填料按一定比例组成密实级配的矿
14、质骨架结构,稠度较稀的沥青作为胶结材料并分布于其表面,将它们胶成一个具有强度的整体,湖 南 省 公 路 学 会,一、沥青混合料基础理论,SHRP研究的成果表明:沥青对于高温车辙的贡献率为29%对于疲劳的贡献率为52%对于温度裂缝的贡献率为87%,湖 南 省 公 路 学 会,一、沥青混合料基础理论,1.5.1.2 胶浆理论:沥青混合料是一种具有空间网络结构的多相分散体系。它是以粗集料为分散相而分散在沥青砂浆的介质中的一种粗分散系;同样,砂浆是以细集料为分散相而分散在沥青胶浆介质中的一种细分散系;而胶浆又是以填料为分散雅致而分散在高稠度的沥青介质中的一种微分散系,这三级分散系以沥青胶浆形成的内聚力
15、最为重要,湖 南 省 公 路 学 会,一、沥青混合料基础理论,该理论注重强调:矿粉的性质和粗、细度 胶浆的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质 合理的粉油比 较高稠度、较大的沥青用量 断级配沥青混合料,湖 南 省 公 路 学 会,一、沥青混合料基础理论,试验表明,普通沥青混凝土改为改性沥青混凝土后:动稳定度能够提高1.76倍 改性SMA结构后动稳定度提高了0.74倍 改善沥青胶浆性能有助于提高高温稳定性,湖 南 省 公 路 学 会,一、沥青混合料基础理论,1.5.2 沥青混合料组成结构的类型悬浮密实结构:连续级配沥青混合料,由于前级密排粗集料受次级集料的干涉,前级集料被次级集料挤开,不能直接靠拢形成骨架,有如
16、悬浮于次级集料和沥青胶浆之间,这种结构的混合料具有较高的密实度,较高的粘聚力,但摩擦角较小,因此防水性能好但抗高温性能较差。,湖 南 省 公 路 学 会,一、沥青混合料基础理论,骨架空隙结构:同悬浮结构相左,骨架结构的粗集料较高,且相互接触形成骨架,但细集料数量较小,不足以填充粗集料形成的空隙,形成开级配骨架空隙结构。摩阻力较大但粘聚力低,高温稳定性较好,适合于透水性路面,湖 南 省 公 路 学 会,一、沥青混合料基础理论,骨架密实结构:兼备骨架空隙和悬浮密实两种结构的特点,不仅粗集料数量较高,相互接触形成骨架,且因断去了中间尺寸的集料,故而有相当数量的细集料填密骨架的空隙,形成了间断型骨架密
17、实结构。这种结构密实度好、粘聚力强、内摩擦角高,高、低温性能都较好,湖 南 省 公 路 学 会,一、沥青混合料基础理论,沥青混合料强度形成原理沥青混合料抗剪强度沥青混凝土路面产生破坏的主要原因夏季高温时因抗剪强度不足或塑性变形过大而引起的高温变形冬季低温时抗拉强度不足或应力松驰模量降低太慢而抵抗变形能力较差引起的温度开裂,湖 南 省 公 路 学 会,一、沥青混合料基础理论,车辆荷载的重复作用以及沥青性能的老化,引起结构性的疲劳开裂抵抗低温变形能力主要取决于沥青胶浆的性质提高沥青路面高温抗剪切能力,是减少路面永久破坏的关键,湖 南 省 公 路 学 会,一、沥青混合料基础理论,1.5.3.1.1.
18、6 沥青混凝路面抗剪强度,是指其对于外载荷产生的剪应力的极限抵抗能力,当沥青路面中某点由外力产生的剪应力达到其抗剪强度,剪切破坏是强度破坏的重要特点,其抗剪强度,通过三轴试验的方法,应用莫尔为库仑理论来计算:,湖 南 省 公 路 学 会,一、沥青混合料基础理论,=C+tg式中:沥青混合料在某一平面上产生 的剪切力 C沥青混合料的粘结力,MPa 沥青混合料的内摩擦角 正应力,湖 南 省 公 路 学 会,一、沥青混合料基础理论,影响沥青混合料抗剪强度的因素沥青的性质及用量沥青混合料的抗剪强度不但和粒料的级配有关,而且和沥青粘结力及用量有关沥青的粘结力既把矿料胶结成为一个整体,又有利于发挥矿料的嵌挤
19、作用,构成沥青混合料的抗剪强度,湖 南 省 公 路 学 会,一、沥青混合料基础理论,沥青的粘度是影响粘结力的重要因素,沥青 的粘度越大,结构沥青膜越厚,则抗剪强度越强改性沥青有使矿料界面上的极性吸附和化学吸附的量增大,同时,改性剂微粒通过自身的界面层与沥青吸附膜的扩散层的交迭,增大 了结构沥青的交迭面积,减少了自由沥青的比例,提高了改性沥青和矿料界面的粘结力,湖 南 省 公 路 学 会,一、沥青混合料基础理论,1.5.3.2.2 矿料的形状和级配1.5.3.2.2.1 矿料的级配、形状、大小和表面特征等对沥青混合料内摩阻力均产生影响1.5.3.2.2.2 颗粒的棱角形状、表面粗糙度、良好的级配
20、以及适当的空隙率的前堤下,颗粒的粒径越大,内摩阻力愈大,增大集料的粒径是提高内摩阻力和抗剪强度的有效途径,湖 南 省 公 路 学 会,一、沥青混合料基础理论,矿料表面性质的影响矿料表面的矿粉对裹覆在周围的沥青分子相互有吸附作用,使贴近矿料的沥青组分重新排列,粘度变高,越贴近矿料界面的粘度越高,形成一层一定厚度的扩散结构膜此膜之内的为“结构沥青”,其粘度较高,具有较强的粘结力,湖 南 省 公 路 学 会,一、沥青混合料基础理论,此膜之外的沥青为“自由沥青”,粘结力降低沥青表面的相互作用,对沥青混合料的粘结力大小有重要的影响矿料与沥青的成分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湖 南 省 公 路 学 会,一、沥青
21、混合料基础理论,石油沥青与碱性石料裹覆则产生较多结构沥青,有较好的粘附性石油沥青与酸性石料将产生较少结构沥青,其粘附性较差,湖 南 省 公 路 学 会,一、沥青混合料基础理论,1.5.3.2.4 矿料比表面的影响1.5.3.2.4.1 结构沥青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矿料与沥青的交互作用,引起沥青化学组分在矿料表面的重分布,故在相同沥青用量的条件下,与沥青产生交互作用的矿料表面积越大,则形成的沥青膜越薄,结构沥青所占比例越大,沥青结合料的粘结力越高,湖 南 省 公 路 学 会,一、沥青混合料基础理论,1.5.3.2.4.2 矿粉的主要机理之一是矿粉表面沥青膜的结构化,故矿粉的性质和用量对沥青混合料的抗
22、剪强度影响很大,湖 南 省 公 路 学 会,一、沥青混合料基础理论,温度和剪切速率的影响1.5.3.2.5.1 随温度的升高和剪切速率的增大,沥青混合料的粘结力减少,抗剪强度降低。这就是夏季高温天气,高速公路连续重载渠化交通或易急刹车,转弯路口路段容易产生车辙的原因,湖 南 省 公 路 学 会,二、公路沥青路面常用材料,2.1 沥青及其基本特性:沥青是一种有机胶结材料,是由一些极其复杂的高分子碳氢化合物及碳氢化合物与氧、氮硫的衍生物所组成的混合料。沥青在常温下随温度的变化表现为弹、粘塑性体。沥青不溶于水,能溶于二硫化碳,四氯化碳、三氯甲烷等有机溶剂中道路石油沥青的化学组成结构,湖 南 省 公
23、路 学 会,二、公路沥青路面常用材料,湖 南 省 公 路 学 会,二、公路沥青路面常用材料,2.1.2 胶体理论:认为构成沥青组分的沥青质与油分是互不相溶的物质,沥青质总浮在油分中,是一种不稳定的混合物,容易集聚絮凝,失去均匀分散特性。树脂则是一种“两亲物质”,既可与油分亲溶,又可与沥青质亲溶。树脂裹覆吸附在沥青质的表面,形成胶团分散在油分中,使沥青成为稳定的胶体,湖 南 省 公 路 学 会,二、公路沥青路面常用材料,胶体结构:沥青各组分的的化学结构和含量不一样,形成的胶体结构类型也不同2.1.3.1 溶胶结构:当沥青油分和胶质组分数量较多,沥青质较少时,胶团全部分散,能在分散介质粘度许可范围
24、内自由运动,湖 南 省 公 路 学 会,二、公路沥青路面常用材料,凝胶结构:当沥青质含量多,有一定的胶质,而分散介质较少时,胶团互相接触,形成不 规则的空间网络结构,胶团移动比较困难溶凝胶结构:沥青质含量没有凝胶结构多,部分胶团相互接触有一定吸引作用,湖 南 省 公 路 学 会,二、公路沥青路面常用材料,2.1.4 改性沥青:是指“掺加橡胶、树脂、高分子聚合物、磨细的橡胶粉或其他填料等外掺剂(改性剂),或采取对沥青轻度氧化加工等措施,使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得以改善而制成的沥青结合料2.1.5 对道路石油沥青及改性沥青的技术要求,湖 南 省 公 路 学 会,二、公路沥青路面常用材料,道路石油沥
25、青及聚合物改性沥青技术要求(JTG F40-2004),湖 南 省 公 路 学 会,二、公路沥青路面常用材料,湖 南 省 公 路 学 会,二、公路沥青路面常用材料,湖 南 省 公 路 学 会,二、公路沥青路面常用材料,湖 南 省 公 路 学 会,二、公路沥青路面常用材料,橡胶沥青技术指标(交通部公路研究所建议稿),湖 南 省 公 路 学 会,二、公路沥青路面常用材料,2.1.6 乳化沥青:是将沥青加热到一定的温度,经过机械的作用使沥青以细小的微滴状态分散在含有乳化剂的水溶液中,形成水包油状的沥青乳液,湖 南 省 公 路 学 会,二、公路沥青路面常用材料,2.2 天然石料:天然石料是将岩石开采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路 沥青路面 施工 技术规范 讲座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091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