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建设企业安全知识学习1.ppt
《公路建设企业安全知识学习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路建设企业安全知识学习1.ppt(25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公路建设安全知识公路建设员工安全知识学习资料授课人:杨海燕,交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先导,在繁荣经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交通建设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较大。其一,工作环境艰苦,施工条件恶劣,施工场所或是在江河湖海之上,或是在崇山峻岭之中,或高空,或地下,在车来人往的道路上。工作环境决定了交通建设工程施工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风险。其二,施工作业多采用机械化,爆破作业施工,这其中也存在许多的安全风险因素。因此,从事交通建设工程,尤其是施工现场作业人员,安全风险是时刻存在的。所以,我们要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自觉学习掌握起码的安全常识,严格遵守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规定,熟练掌握安全操作规
2、程,加强自我防范意识。只有那样,我们才能做到“不伤害自已、不伤害他人,不被别人所伤害,不让他人伤害别人”。才能处险境而自知,遇险情而善于自救,将施工作业中的安全风险降到最低。,工地现场情况复杂,常常因为小小的疏忽大意或操作失当酿成重特大事故。因此我们要切记,安全生产无小事。要重视安全生产的每个细节,学会抓“小事”抓“细节”抓“实事”使得认真执行安全生产相关规定成为我们的习惯。(建立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小心驶得万年船”。有备未必无患,无备必有大患,安全生产,不能“不拘小节”更不能心存侥幸,也不能宿命的认为“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这是杜邦从高层到基层的
3、共同理念。)企业要加强对员工的安全生产培训与教育,是践行“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安全理念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要通过对员工的安全意识培训、安全知识培训、安全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基本素养,使我们的员工从“要我安全”转为“我要安全”到“我会安全”转变。实现我的安全我做主。,今天我们在这共同学习安全生产的有关知识,希望通过学习使大家的安全知识都有所提高,达到自觉、正确避免生产中安全事故的发生。古人说过:人类有三种学习方式:第一种是通过沉思(研究),这是最高贵的;第二种是通过模仿(学习),这是最容易的;第三种是通过经历(教训总结),这是最痛苦的。我们今天主要是采用第二种方式。,公路建设安全知
4、识部分内容:,安全管理中的几个基本概念公路安全生产管理要点公路施工安全知识公路施工机械安全知识用电安全基本知识意外伤害急救知识,一、安全管理中的几个基本概念(一)安全是什么?(1)safety S感觉、A态度、F协调远见熟悉、E教育训导,T交流与反馈、Y每个人的目标。(2)安全无危则安,无缺则全 不可接受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环境处在可接受风险状态,才叫安全。定义1:安全是指客观事物的危险程度能够为人们普遍接受的状态。定义2:安全是指没有引起死亡、伤害、职业病或财产、设备的损 坏 或损失或环境危害的件。定义3:安全是指不因人、机、媒介的相互作用而导致系统损失、人 员伤害、任务受影响或造成时间的损失
5、,什么是安全安全不仅只是指的是没有损失和没有伤害。安全含义一般理解为没有伤害、没有损失、没有威胁、没有事故发生,这只是一种表征。安全本质含义为:一是能够预知、预测分析危险;二是能够限制、控制、消除危险。三是能够承受所发生的风险。现代安全的意义:不是你现在位置有没有出事,而是你能否认识到现在位置是不是存在风险,你能不能控制风险,会不会出事。出事后,你是否可以接受。安全是不发生不可接受的风险的一种状态。本质安全是指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有内在的能够从根本上防止发生事故的功能。(作为追求的理想境界目标)具体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失误安全功能(2)故障安全功能,(二)什么叫危害危害,可能造成人员伤亡、
6、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这种“根源或状态”来自作业环境中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害的作业环境和管理上的缺陷。对危害的概念要有正确的理解,需注意危害是造成事件的根源或状态,不是事件的本身。在生产过程中因为使用机械设备、易燃易爆或有毒有害的物料,使用电力、高温蒸气,或在野外、高空、水面作业,而使从事生产劳动的工人面临着机械伤害、火灾爆炸、中毒、触电、烫伤、坠落、淹溺等危险因素;设备产生的粉尘、噪声、高温会损害工人的健康,引起尘肺、噪声耳聋、中暑等职业病等危害因素。,(三)事故隐患泛指生产系统中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根据重大事故隐患
7、管理规定(劳部发1995322号),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可能导致重大人身伤亡或者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隐患。在生产过程中,根据对事故发生与预防规律的认识,为了预防事故的发生,制定发生产过程中物的状态、人的行为和环境条件的标准、规章、规定、规程等,如果生产过程中物的状态、人的行为和环境条件不能满足这些标准、规章、规定、规程等就可能发生事故。,(四)危险源1、危险源的概念(1)危险源的含义 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潜在的不安全因素。(2)危险源的要素(三要素)潜在危险性、存在
8、条件、触发因素。,2、危险源的分类危险源划分为两类: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第一类危险源(1)定义 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实际工作中往往把能量源或能量载体看作第一类危险源。,(2)常见的第一类危险源(共八种类型)供给能量的装置、设备 使人、物具有势能的装置、场所、设备 能量载体 失控下能产生巨大能量的装置、场所、设备 失控下可能积蓄能量或突然释放的装置、场所、设备 危险物质 生产、加工、储存和废弃处理危险物质的装置、场所、设备 能导致运动的人体伤害的物体,危险源管理,伤害事故类型与第一类危险源,(3)影响第一类危险源危害程度的因素 能量或危险物质的量 能量或危险物质
9、意外释放强度 能量的种类和危险物质的危险性质 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的影响范围 3、第二类危险源(1)定义 导致约束、限制能量屏蔽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它包括人、物、环境,(2)第二类危险源常见的类型人的因素(不安全行为、人的失误)不安全行为一般是“三违”现象;人的失误是人的行为结果偏离了预定的标准。物的因素(不安全状态、物的故障)不安全状态是机械设备、物质等明显的不符合安全要求的状态;物的故障指因零部件性能,不能实现预定功能的现象。环境因素(不良环境)系统运行的物理环境、企业和社会的软环境不良。,(3)第二类危险源的特点 围绕第一类危险源随机发生的现象 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决定事故
10、发生的可能性,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第一类危险源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决定事故发生可能性的大小。两类危险源共同决定危险源的危险性。),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的关系(六个关系)1、一起事故的发生是两类危险源共同起作用的结果。2、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是事故发生的前提。3、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4、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人员伤害或财物损坏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5、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难易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6、两类危险源共同决定危险源的危险性。,两类危险源理论事故因果连锁模型,屏蔽失效,能量释放事故,伤害损坏,
11、环境因素,人失误,物故障,能量,一起伤亡事故的发生往往是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类危险源是伤亡事故发生的能量主体,是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前提,并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是第一类危险源造成事故的必要条件,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两类危险源相互关联、相互依存。,对以下场所工作环境的危险源及安全规定要求的了解1、对工作场所危险因素的认识2、对工作环境的安全标志和安全色的认识3、对机械伤害方式和位置及防护的认识4、对电气设备事故和触电事故抢救预防的认识5、对企业工作场所防火、防爆认识6、对作业场所有害因素的识别7、对危险危险品安全的认识8、对密闭空间作业安全的认识9、对高处作业安全的认识
12、,(五)事故 事故是指人们在实现有目的的行动过程中,由于不安全的行为、动作或不安全的状态所引起的、突然发生的、与人的意志相反且事先未能预料到的意外事件,它能造成财产损失,生产中断,人员伤亡(职业病)。根据能量转移理论说: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人们不希望的能量释放。如机械能、热能、电能、化学能、电磁能、生物能等,它们的意外释放都可能造成伤害或损坏。事故对个人、家庭和对企业及社会的危害。从我们中国人所讲的人生所谓的“大悲”讲起。-少年丧父、中年丧偶、老年丧子。,事 故 是系统运行过程中发生的意外的、突发的事件的统称,通常会使系统的正常运行中断,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等不良后果。,二、事故发生频率与伤
13、害严重度 海因里希调查了5000多件伤害事故后发现,在同一个发生的330起同种事故中,300起事故没有造成伤害,29起引轻微伤害,1起造成了严重伤害。即严重伤害、轻微伤害和没有伤害的事故数量之比为1:29:300,其比例关系如图所示。该比例表明,某人在受到伤害之前已经历了数百次没有带来伤害的事故,也就是说,在每次发生之前已经反复出现了无数次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避免伤亡事故应该尽早采取措施,应该在事故发生之前,在出现了不安全行为或不安全状态的时候,就采取改进措施,案例1、某工人在地板上滑倒,跌坏膝盖骨,造成重伤。调查表明,他经常弄湿一大片地板而不擦干,已经成了习惯,且历时达6年之久。
14、当他在湿滑的地板上行走时经常滑倒,估计严重伤害、轻微伤害及无伤害的比例为1:0:1800。案例2、某机械师企图用手把皮带挂到正在旋转的皮带轮上。由于他站在摇晃的梯子上,徒手不用工具,又穿了一件袖口宽大的衣服,结果被皮带绞入而碾死。事故调查表明,他用这种方法挂皮带已达数年之久,手下的工人均佩服他技艺高超。查阅4年来的就诊记录,发现他曾被擦伤手臂33次。估计严重伤害、轻微伤害与无伤害的比例为1:33:1200。,三、事故的因果连锁论 事故致因理论是从本质上阐明工伤事故的因果关系,说明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后果的理论。研究目的:认识事故本质;指导事故调查与分析;提出事故预防措施。所以说,事故致因理论
15、是人们对事故机理所做的逻辑抽象和数学抽象,是描述事故成因、经过和后果的理论,是研究人、物、环境、管理及事故处理这些基本因素如何作用而形成事故、造成损失的理论。事故原因包括三个层次的原因: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基本原因。1、海因里希的事故因果连锁论,(1)海因里希对事故因果关系的描述 遗传、社会环境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 多米诺骨牌理论:1936年美国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Heinrich)提出,伤亡事故顺序五因素;,遗传、环境,人的缺点,不不安安全全行状为态,事故,伤亡,事故预防:只要抽出五块牌中的任何一块,事件链就会破坏,就可以防止事故的发生,不不安安全全行状为态,事故,
16、伤亡,遗传、环境,人的缺点,缺点与不足:把事故事件链过于简单化了,实际上,各块牌之间的连锁不是绝对的,而是随即的,前面的牌倒下,后面的牌可能倒下也可能不倒下。,人员伤亡的发生是事故的结果;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或(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由于人的缺点造成的;人的缺点是由于不良环境诱发的,或者是先天的遗传因素造成的。,(2)海因里希揭示了事故发生的规律 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或(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海因里希认为,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就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机械的或物质的不安全状态,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而避免事故的发生。这是海因里希的安全管理理念。核
17、心:安全管理工作的中心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机械或物质的危害,这就必须加强探测技术和控制技术的研究,2、博德的管理失误论(1)海因里希安全管理理念的局限(2)博德对事故因果关系的描述 管理失误个人原因、工作条件不安全行为或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管理失误,个工人作原条因件,不不安安全全行状为态,事故,伤亡,直接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或(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间接原因:个人原因及与工作有关的原因;根本原因:管理的缺陷。(3)博德提出了加强安全管理,预防事故发生的安全管理的理念 管理就是控制。管理的缺陷,会使能够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出现。预防事故发生,必须加强安全管理。,3、亚当斯的管理失误论
18、 亚当斯对事故因果关系的描述 管理体制管理失误现场失误事故伤害 采用现场失误这一术语,其主要目的在于提醒人们注意不安全行为及不安全状态的性质。该理论的核心在于对现场失误的背后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亚当斯事故因果连锁理论,现场失误:操作者的不安全行为及生产作业中的不安全状态。管理失误:管理人员在管理工作中的差错或疏忽,企业领导人决策错误或没有做出决策。管理失误反映了企业管理体系存在问题。(2)亚当斯提出了建立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安全管理,必须建立符合企业实际的安全管理体系。,4、北川彻三的事故因果连锁论 北川彻三对事故原因的分析 事故的间接原因:技术原因:设计、建造、维护等技术方面缺陷。教育原
19、因:教育不充分,导致人员缺乏安全知识及操作经验等。身体原因:人员身体状态不佳。精神原因:人员不良态度、不安定情绪、不良性格、智力缺陷,北川彻三事故因果连锁理论,事故的根本原因:管理原因:领导者不重视、作业标准不明、规章制度缺陷、人员安排不当。学校教育原因:安全教育不充分。社会或历史原因:安全观念落后、安全法规不全、安全监管不力。北川彻三提出了安全工作的社会基础 管理原因,企业内部可以解决。搞好安全工作,还需要全社会的努力。,*(1)决策失误论瑟利模型(系统理论角度),把人、机和环境作为一个系统,研究人、机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从中发现事故的致因,揭示预防事故的途径。机械的运行情况和环境的状况如
20、何,是否正常;人的特性(生理、心理、知识技能)如何,是否正常;人对系统中危险信号的感知,认识理解和行为响应如何;机械的特性与人的特性是否相配;人的行为响应时间与系统允许的响应时间是否相容等。其中特别关注人的特性研究:人对机械和环境状态变化信息的感觉和察觉怎样;对这些信息的认识怎样;对其理解怎样;采取适当响应行动的知识怎样;面临危险时的决策怎样;响应行动的速度和准确性怎样等。,人 和 环 境,对危险的构成有警告吗?感觉到了这警告吗?,认识到了这警告吗?知道如何避免危险吗?决定要采取行动吗?,能够避免吗?,无 危 险,迫 近 的 危 险,危险构成,出现危险紧急时期,无 伤 害,伤 害 或 损 害,
21、对危险的显现有警告吗?感觉到了这警告吗?,认识到了这警告吗?知道如何避免危险吗?决定要采取行动吗?,能够避免吗?,感觉,认识,行为响应,感觉,认识,行为响应,Y,Y,Y,Y,Y,Y,N,N,N,N,N,N,N,N,N,N,N,N,Y,Y,Y,Y,Y,Y,瑟 利 模 型,(1)瑟利模型(Surry model),(1)瑟利模型(Surry model),启示:(1)为了防止事故,关键在于发现和识别危险,这涉及到操作者的感觉能力、环境的干扰、避免危险的知识和技能等,改善安全管理就应该致力于这些方面问题的解决,如:人员的选拔、考核,作业环境的改善,设置报警装置等。(2)关于危险的可接受性问题,这对于
22、处理生产和安全的辩证关系很有启发,安全是生产的前提条件,恰当估计危险显现的可能,及时采取措施,才可以做到生产安全两不误。,5、人与物的交互连锁论 轨迹交叉论认识的发展 人机工程学之前(二战前)的认识 事故频发倾向论: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存在事故频发倾向者。解决的办法是,按机械特性挑选和训练工人,让工人满足机械的要求。根据事故频发倾向理论,防止事故的重要措施是人员选择。一方面通过严格的生理、心理检验等,从众多的求职人员中选择身体、智力、性格特征及动作特征等方面优秀人人才就业;另一方面一旦发现事故频发倾向者则将其解雇。显然,由优秀的人员组成的工厂是比较安全的。,人机工程学之后(二战后)的认
23、识 人机工程学,要求机械设计要考虑人的特性,使机械适合人的操作。现代轨迹交叉论对事故的认识: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相遇,就是发生事故的时间和空间。(2)轨迹交叉论对事故原因的分析人的因素:遗传、环境、管理缺陷不安全行为 事故伤害 物的因素:设计、制造缺陷不安全状态,人的因素运动轨迹:遗传、社会环境或管理缺陷心理、生理弱点,安全意识、知识、技能薄弱不安全行为 物的因素运动轨迹:设计、制造缺陷,使用、维修保养潜在故障或毛病物的不安全状态人与物轨迹交叉论的创建 事故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相遇;为了有效地防止事故发生,必须同时采取措施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不安全状态,
24、不安全行为,起因物,致害物,人,事故现场,安全管理缺陷,物的原因,人的原因,接 触 伤 害,物(包括环境),人(包括肇事人和受害人),本质原因间接原因,直接原因,轨 迹 交 叉 论 事 故 模 型,轨 迹 交 叉 论 特点:强调人的因素同物的因素在事故致因中的同样地位。可以通过避免人与物的运动轨迹交叉,来预防事故。对于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也是较好的工具。预防事故措施:在设计生产工艺时尽量减少或避免人与物的接触;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同时出现;严格操作规程。,事故情况2007年5月3日中午,清远市某石灰岩矿170平台公路正在进行扩邦爆破作业,11时58分发出爆破预警警报,12时05分发
25、出起爆警报后随即起爆,这时一辆下山的洒水车刚好经过爆破点,被爆破后抛出的大量石块掩埋,车上3人当场死亡。用轨迹交叉理论分析:物的不安全状态:扩邦爆破作业,抛起大量石块;人的不安全行为:洒水车忽视警报,驶入爆破地点,2)2004年4月21日,一电信线路维护工在南京市玄武区童卫路从窨井下作业完后爬出窨井时,因没有向四周观看,被一辆疾驰而来的面包车撞到头部,当场死亡。,四、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据前人统计发现占总数98%的事故是可以预防的,只有2%的事故超出人的能力所能达到的范围,是不可预防的。在可预防的事故中,以人的不安全行为为主要原因的事故占88%。以物的不安全状态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路建设 企业 安全 知识 学习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091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