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教育视野下班级公共生活的.ppt
《公民教育视野下班级公共生活的.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民教育视野下班级公共生活的.ppt(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公民教育视野下 班级公共生活的构建,上海市松江区教师进修学院马兰霞2012年4月,党和政府关于公民教育的文件摘录,1982年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草案的报告要“养成社会主义的公民意识”。1985 年,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通知,决定在初中开设公民课,实施公民教育。1986年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明确写上了要“在全体人民中坚持不懈地普及法律常识,增强社会主义的公民意识”。1995年,国家教委颁布的中学德育大纲规定“中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公民。”,2001年党中央颁布的
2、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2004年12月,中共上海市科技教育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办法的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和公民人格是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主要内容”。2007年10月24日,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讲到“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进一步明确了公民教育的内涵。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在第一部分
3、第二章“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中提出:“坚持德育为先。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德育理论走向实践第19届全国德育年会综述,2010年10月16日-17日,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德育论专业委员会第19届年会于上海师范大学召开。综述特别指出:以公民教育带动全部教育的转型和整体社会的改造。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德育将走向公民、走向生活、走向对话、走向多元。在这四种“走向”中,“走向公民”是核心,未来理想的公民生活样式决定了学校德育的走向。,公民教育从身份到人格,什么是公民?公民在现代社会是指具有本国国籍,并依据宪法或法律的规定,享受权利和承
4、担义务的人。(法律意义)什么是公民意识?公民意识是指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也就是公民自觉地以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为核心内容,自己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为思想来源,把国家主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权利义务融为一体的自我认识。(政治意义)(公民意识觉醒下的网民力量百度文库),公民教育必须满足三个基本条件,以公民的独立人格为前提什么是独立人格?美国女兵杰西卡林奇曾是伊拉克战争中的传奇人物,面对国家,公民要有独立人格以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为基础权利与义务的分裂:西方“权利型道德”“消极公民”、服务学习中国“义务型道德”加上“专制型文化传统”奴性、臣民鲁迅曾说,“中国人对
5、羊是狼,对狼是羊”。敢于维权和尊重他人权利应当成为公民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要转变观念装电话、学生投诉以合法性为底线三聚氰胺、暴力拆迁、太湖装船中国人正在用鲜血和生命的代价唤醒民众的法制意识和规则意识从小培养对法律和规则的敬畏也应当成为公民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公民构建班级公共生活,什么是班级公共生活?,依照历史的经验,公共领域的成熟与发展是培养理想公民的重要场域,公共生活的构建和成熟,是公民教育最好的素材。所谓公共生活,是指公民在公共领域中参与公共事务的各种交往活动。“班级公共生活”就是指班级里每个学生平等参与班级公共事务、解决人际冲突、实现班级自治的活动。,怎样构建班级公共生活?,构建班级公共生
6、活的原则:以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为目标,以引导学生实现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为基础,以合法性为底线。班级公共生活的四个维度民主管理构建全班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岗位和渠道;公共话语构建学生对班级公共事务发表意见和建议,对班级公共事件发表看法,学生之间沟通心灵、化解矛盾的渠道的平台;公益岗位把每个学生班级服务的义务转化为岗位责任;班本教育构建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平台;,维度一、民主管理,班级民主管理的特征,规则的制定权在“班主任指导下的全班学生大会”,而不是班主任个人;要“依规管理”,而不是“以规管理”;班干部是民主选举产生的;班干部的工作要接受全班学生的评议和监督;有经常性的全班学生参与班级民主管理的渠道,
7、如班级事务性会议;班级重大事情要通过班级会议决定。,班级管理模式的递进发展,民主选举问题,为什么班干部一定要民主选举?权力向它的来源负责。(权力使别人;权利使自己;)教师放任的民主、教师操纵的民主、教师指导下的民主案例1:请投我一票违背程序公正,以不正当手段当选无效案例2:民主推选主持人的困惑“协商民主”而不是“选举民主”,所以,投票前的各种不同意见的充分沟通和协商是十分重要的。案例3:集体无意识的思考 指导:创造条件、众望所归、时机成熟、顺理成章讨论:可不可以评选“反面典型”?选举表达民意处罚专业判断用投票的方式来对学生作处罚决定,是“多数人的暴政”。,小 结,民主选举“过程的公正”比“结果
8、的公正”更重要,为什么?因为“结果公正”是多元的,每个人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对结果的期待是不一样的;但是,对“过程公正”的评价是一致的。有研究表明,人们更看重过程是否公正,如果过程是公正的,即使结果不尽如人意,人们也愿意接受。但是,反过来,如果结果是公正的,但是过程不透明、不公正,人们也会怀疑结果的公正性。所以,班主任要学会指导民主选举,就是要追求“过程公正”与“结果公正”的一致性。如何做到?一是让学生充分掌握信息,如开展活动中每天公布榜样人物;二是把握好选举时机,当合适的对象自然而然地被多数人所认可时。,事务性班会怎么开?,介绍罗伯特议事规则“班级会议”的议事规则【法定人数】一次班级会议得以合
9、规召开,亲自出席这次会议的人,其数量必须达到规定的“法定人数”。这个“法定人数”是三分之二以上还是四分之三以上,可根据班级会议的不同内容来确定。设立这个条件是要保护组织的名义不被滥用,防止一小部分人以组织的名义做出不能代表整体意见的决定。【基本官员】协商会议的进行最少需要两名会议官员,一个是“主席”,主持会议,秉持规则;另一个是“秘书”,负责形成会议的书面记录,就是“会议纪要”。一般“主席”可由班主任担任,“秘书”可由书写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礼节规范】1、主席应遵循的礼节主席要始终保持中立立场,保证会议的客观公正,尤其是在出现严重分歧时的客观公正。主席对自己的称呼也仅限于第三人称,就是说,
10、永远不能用“我”,而是用“主席”。2、成员应遵守的礼节 任何成员只能对着主席发言,即使要对另外一位成员发言,也只能通过主席。成员在发言时要避开直接引用另外一名成员的姓名,要尽可能地使用其他的表达方式,例如“主席,我可以请刚才这位同学解释一下”3、取得和分配发言权 任何一位成员要取得发言权都必须经主席“准许”从而得到单独发言的权利。4、讨论时的行为规范畅所欲言,不要使用易于伤害他人自尊的语言。虚心倾听他人发言,尊重每位发言者。不针锋相对反驳他人意见。如要反驳,不要说“你错了”、“你说的不对”,而要说“我是这么想的”。,【会议基本程序】1、主席陈述议题。2、就议题展开讨论。3、归纳讨论结果或者提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民 教育 视野 班级 公共 生活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090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