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预算与财政管理体制.ppt
《公共预算与财政管理体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预算与财政管理体制.ppt(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 公共预算与财政管理体制,公共预算概述、我国公共预算概况、财政管理体制(补充),本章基本内容,公共预算的概述公共预算的理论流派及其演变公共预算的结构形式和编制方法各国公共预算的实践(美国、中国)预算(财政)管理体制(教材P332343,部分补充),一、公共预算概述,概念(政府预算或国家预算):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经过法律程序批准的政府年度的财政收支计划。主要功能:反映政府活动范围和政策取向控制政府规模促进宏观经济平衡监督公共收支,预算的基本原则综合性(完整性):全部收支纳入预算统一性:编制口径、方法等全国统一可靠性:数字、数据真实、准确无误公开性:向社会公布年度性:期限长为一
2、年,可以跨年度 自然年度:中、法、意1月1日12月31日 英国、日本:4月1日翌年3月31日 美 国:10月1日翌年9月30日,预算的基本流程草案编制:行政当局(财政)及其相关部门审议批准:立法机构执行(有时会有调整):各部门分头执行决算:行政、立法、审计等部门,全程贯穿审计部门的日常监督,(一)均衡预算理论 20世纪30年代以前是主导理论(二)功能预算理论 20世纪30年代80年代占主导(三)高度就业预算理论20世纪70、80年代以来影响扩大,并逐渐形成平衡预算和货币独立于财政两大原则,二、公共预算理论流派及其演变,(一)预算的结构形式单式预算:将预算年度内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编入单一的总
3、体预算内,不区分各类预算收支的经济性质 优点:结果简单明了,编制方法简单 缺点:没有对收支分类,不利于经济分析和宏观调控 单式预算是传统的预算结构形式,三、公共预算结构形式与编制方式,复式预算:将预算年度内政府的全部收支出按经济性质汇集编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收支对照表,以特定来源的收入保证特定的预算支出,并使二者之间具有稳定的对应关系。1.特点:采用两个以上的表格反映政府收支活动;多个预算表之间相对独立,各表预算收支对应 预算表之间收支划分依据资金性质2.常见的复式预算分为经常性预算和资本预算,(二)预算的编制方式基数预算(分项预算):以上一年度每一项目的支出数额作为基数,考虑各种影响因素或按一
4、定比例,确定下一年度各项支出数额的一种预算方法。零基预算:不以上一年度的支出数额为依据,对每个项目重新评估并依据它们的优势排序,强调一切从零开始,一切从实际需求出发,进行统筹安排。,(三)PPBS方式与预算编制,PPBS是Planning Programming Budgeting System的缩写,指由计划制定、方案评估和预算编制三阶段组成的体系。计划制定:为达到根据本届政府施政纲领设定的本年度预算基本目标而进行的备选方案选择。方案评估:对选出的项目进行成本效益分析。预算编制:确定项目资金。,对照、比较 对照、比较 对照、比较,问题的提出,Planning计划制定,制定,Programmi
5、ng方案评估,评估,Budgeting预算编制,预算,(四)预算形式的最新变革:绩效预算,绩效预算以项目的绩效为目标,以成本-收益法作为确定支出的基础,强调预算资金与预期成果之间关系的计划、预算和评估制度。特点:成果性、灵活性、包容性、长期性,四、各国预算实践,西方国家的预算实践(以美国为例)建立在议会民主和三权分立政制基础上 主要参与机构:内阁、议会、审计中国公共预算 预算体系构成 预算方式和方法 预算流程 公共预算存在的问题与制度改革,是指国家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以及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收支范围和管理权责的一项基本制度。其核心是处理中央和地方以及地方之间的财力财权关系,即财权的集中与分散的关
6、系。基本内容:确定财政管理主体和层次(即组织体系);确定财政收支范围的划分(核心内容):包括确定支出责任与支出范围、划分收入范围、建立转移支付制度 确定财政管理权限:如税收立法权、征管权的划分,五、财政管理体制1概念的理解与区分,财政管理体制2中国财政体制变迁,改革开放前总体上是比较集中的财政管理体制 1951年前:统收统支、收支两条线、中央高度集权、地方作为派出机构、无事权和财权;1951年后:统一领导、划分收支、分级管理、调整频繁改革开放后的分级包干体制:总体上是实行以放权让利为特征的财政分权,三次大调整 1980年,“分灶吃饭”、收入分类分成、支出按隶属划分 1985年,划分税种、核定收
7、支、分级包干 1988年,全方位实行六种不同形式的财政包干制1994年以后的分税制财政体制:见后面,六种包干形式,收入递增包干:确定地方收入递增率、留成比例、上鞋比例,递增率以内的收入,按确定的比例分成;超过的收入,全部归地方;达不到递增率而影响中央收入的,地方用自有财力补足,北京等10省市总额分成:核定收支基数,以地方支出占总收入的比例确定留成和上解比例,天津等3省市总额分成加增长分成:基数部分按总额分成,超收部分另加分成比例,大连等3个单列市上解递增包干:按确定递增率上解收入,粤湘2定额上解:固定上解数额,上海等3省(市)定额补助:适用于原支大于收的地区,16个省,对财政包干体制的总体评价
8、,仍属于从财政及权到财政分权的过渡性变革弱化了中央政府的财政能力,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不断下降财政资源在地区以及不同级别的政府间的配置不规范,随意性很大,形成中央和地方之间讨价还价的博弈机制,抑制了地方政府税收努力的积极性,财政管理体制3 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背景和指导思想,现行财政体制改革背景 原体制造成财力趋于分散,弱化了中央财政能力 按企业隶属关系划分财政收入,强化了政企不分和地方保护 多种承包形式,人为因素大,造成地区苦乐不均改革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分配关系,调动两个积极性合理调节地区间的财力分配坚持统一政策和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整体设计和逐步推进相
9、结合的原则,财政管理体制4分税制财政体制基本内容1,根据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事权划分相应的支出范围和责任中央财政主要承担:国家安全、外交、中央机关运转、调整经济结构、协调地区发展、实施宏观调控以及中央直管的事业发展支出地方财政主要承担:本地区政权机关运转以及本地区经济、事业发展所需支出,财政管理体制4分税制财政体制基本内容1,根据事权和财权相结合的原则,按税种划分中央与地方的收入,分设两套税务机构 中央固定收入:关税、消费税、海关代征消费税和增值税、央企和金融企业所得税、铁路、银行、保险等部门集中缴纳的营业税、所得税、利润和城市维护建设税等 中央地方共享收入:增值税(中75%地25%)、资源税(海
10、洋石油资源税归中央,其他归地方)、证券交易税(中地各50%,目前中97%地3%)地方固定收入:营业税、地方企业所得税及上交利润、个人所得税、房产税、土地增值税、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城镇土地使用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农牧业税、车船使用税、耕地占用税等,财政管理体制4分税制财政体制基本内容3,确定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转移支付税收返还:94年确定的中央对地方的资金分配形式体制补助(或上解):以原体制的数额为基数,不规定补助的用途专项补助:有条件的专项拨款,包括委托事务专款、共同事务专款、资助性专款、特定目的专款过渡期转移支付:2002年后并入一般性转移支付结算补助:其他补助:没有固定的具体形式和
11、目标,一般针对个别地区、个别项目或临时时间的临时性特殊补助,我国现行转移支付制度,财政管理体制4分税制财政体制简要评价,取得的成就:确立了中央与省之间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基本框架,是中央和地方财权的制度安排初步改革了财权财力过散的局面存在的问题:财权事权划分缺乏制度保证财力分配的纵向不公平造成基层政府财政困难,财权层层集中,事权层层下放财力分配的横向分配不公导致区域间财力不均衡,地区间公共品供给不平等大量的预算外资金造成部门之间的苦乐不均转移支付不完善、不规范,均等化转移支付比重偏小,专项转移支付比重偏大,财政管理体制51994以来的税制改革,所得税收入分享:02起除原属中央收入的之外,其他企业所
12、得税和个得税,中央保证各地区01年实际所得税收入基数,实施增量分成,分成比例02年为5:5,03以后为6:4;中央因此增加的收入主要对中西部进行转移支付,各地根据本地实际使用,首先保证机构运转的基本需要;老企业征管机构不变,新企业由国税局征收,财政管理体制5省对市县财政体制,分税加共享:按现行税种划分各级固定收入的同时,设立省与市县共享税种,京、津、吉等14个地区分税加增量提成:按税种划分各级固定收入,并对市县上划中央“两税”收入增量返还部分,省级适当集中,沪、冀、皖3个地区分税加共享和增量提成:在分税前提下,既设立共享税,又适当集中适当集中“两税”返回增量,辽、赣、粤、闽等12个地区分税加增
13、长分成:明确划分各级固定收入,对市县超基数增长部分,按比例分成,江、浙2地,(一)均衡预算论,定义:无赤字,坚持公共预算收支平衡,其理论基础是新古典的市场竞争原则。以此为前提设立的各项财政制度本身就是经济内部的自动稳定器,如税收。实践形式:年度均衡预算 周期均衡预算,税收作为自动稳定器的作用,经济繁荣 企业和个人收入增加 税收增加 由于比例制或累进制税率 个人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低于个人名义收入增长 消费需求受到抑制 经济萧条 个人收入下降 由于比例制或累进制税率 个人可支配收入的下降低于个人收入的下降 保持一定的消费需求 维持一定的经济增长,周期均衡预算示意图,景 气 变 动 O 年代,高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共 预算 财政管理 体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089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