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部门预算与财务核算理论.ppt
《公共部门预算与财务核算理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部门预算与财务核算理论.ppt(8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公共组织预算管理和财务核算理论,第一节、公共组织预算管理 的内容和概念,一、公共组织预算的概念,是指公共组织根据公共事业发展计划和公共事务的管理任务编制的、并经过规定程序批准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包括政府组织单位预算和事业单位的单位预算。由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组成。,二、政府组织单位预算的内容,指国家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单位预算。(一)行政单位的收入预算 a.财政预算拨款收入:行政单位从财政部门取得的财政预算资金。b.预算外资金收入:行政单位按规定从财政专户取得的预算外资金和部分经核准不上缴财政专户的由行政单位按计划使用的预算外资金。c.其他收入:固定资产有偿转让收入、
2、出租出借收入、报损残值变价收入、利息收入、服务性收入等。(二)行政单位的支出预算 a、经常性支出:行政单位为维持正常运转和完成日常工作发生的支出。b、专项支出:行政单位为完成专项或特定工作任务发生的支出。c、自筹基本建设支出:行政单位经依法批准用财政预算拨款以外的资金安排的基本建设支出。,三、事业单位预算的内容,指各类国有事业单位以及接受国家经常性资助的非国有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中介组织等的单位预算。(一)事业单位的收入预算 a.财政补助收入 b.非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和拨入专款等。,(二)事业单位的支出预算 事业支出、经营支出、自筹基本建
3、设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和上缴上级支出等。,四、公共组织预算管理办法,(一)政府组织的单位预算管理办法 收支统一管理,定额、定项拨款,超支不补,结余留用。1、收支统一管理:收支统一管理是将政府组织的全部收入和全部支出都纳入单位预算管理体系,进行统一管理,编制预算时,全部编制收入、支出预算。2、定额、定项拨款:结合使用,一般对单位经常性支出采用定额方法,人员经费根据行政编制或实有人数及人均支出标准确定,车辆支出费按车辆数和标准消耗确定的汽车燃修费等支出定额确定;定项拨款一般用于单位的专项业务费、专项购置费。,3、超支不补,结余留用 单位收支预算一经财政部门或主管预算单位核批,除特殊因素外,一般
4、不予调整,由单位自求平衡。超支不追加拨款,形成的收支结余,留归单位结转下年,按规定继续使用,财政不予收回,促进政府组织合理配置使用资金,节约资金。,(二)事业单位的单位预算管理办法 核定收支,定额或者定项补助(或上缴),超支不补,结余留用。1、核定收支:全面核定事业单位的全部收支,并将其全部纳入单位预算统筹安排。由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核定。2、定额或者定项补助:定额补助,是国家财政根据事业单位的性质、特点和收支状况等因素,并按相应标准确定个总的补助数额;定项补助是国家财政对单位的某些特定支出项目进行补助。3、超支不补,结余留用:预算一经核批,一般不追加补助,结余可结转下年使用。,第二节、定员定额
5、管理制度,一、定员定额概念,(一)定员即定编,是国家根据公共组织的性质、特点、规模大小、业务范围和工作任务量所规定的人员配置。可以采取规定人员编制和定员比例两种方式确定。政府组织单位定员采取规定人员编制方法(行政编)。国家确定行政编制总数和各地各级行政编制数,各地机构编制主管部门在上一级机构编制主管部门下达的本级行政编制数内,核定政府组织各单位的行政编制数。,事业单位的单位定员(事业编制)制定方法有两种:1、按机构类型定员。2、按特定比例定员:按照特定的业务计算单位确定人员编制。如规定不同学校学生与教师的比例,并以此来确定学校教职工的人员配置数额。,(二)定额管理,定额是国家根据公共部组织开展
6、工作的客观需要,同时考虑其承担的业务量,结合国家财力的可能,对公共组织财力、物力的配备、使用、消耗、补偿以及成果等方面所规定的指标额度。如规定学校每一教师平均每周多少课时。,定额的分类,1、人员经费定额和公用经费定额2、综合定额和单项定额3、货币定额和实物定额,定员定额的意义,定员定额是公共组织财务管理的基础,反映公共组织在人员配置和资金、物资的筹集、分配、使用等方面所应遵循的标准或应达到的水平。加强定员定额管理,对于加强公共组织的财务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有利于科学合理地安排人力物力和财力,优化资源配置。定员定额管理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使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发挥最大效益,什么样的工
7、作岗位配备多少人员编制,按支出的重要程度合理安排人、财、物和经费。,2、有利于公共组织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定员定额管理使部门人员配置、财务收支、资金占用、物资储备、设备利用等都有统一标准,有利于加强财务管理,降低人员经费在预算支出中比重,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3、有利于考核财务管理成果,不断提高管理水平。,第三节、单位预算编制的准 备工作和编制方法,一、公共组织预算编制的准备工作,(一)总结分析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编制公共组织预算前,必须对上年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掌握财务收支和财务活动的规律,检查各项收支额收支标准的执行情况,找出影响本期收支的各项因素,总结财务管理中的经
8、验教训,提出本年度增收节支措施,为安排好本年度预算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核实各项基本数字,编制单位预算前,要根据有关资料和主客观因素,核实公共组织机构数、人员编制数、在职实有人数等基本数字,做到基数真实、定额先进、标准正确,使单位预算真实反映本单位的规模。,(三)收集和分析影响预算收支的有关信息。(四)正确掌握预算编制的要求。,二、单位预算编制的方法,(一)单位预算编制的一般方法1、基数法:也称基期法或基数增长法。它是以本单位或本部门报告年度收支执行数作为参照依据,然后考虑影响计划年度收支的可能各种因素,在报告年度基础上来编制计划年度单位预算的一种方法。其中各种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市场价格和收费
9、标准、工资标准、人员增减变化、各项开支标准和机构变化等 其基本计算公式是:计划年度收支预算数报告年度收支执行数影响计划年度收支的各种因素,或者:计划年度收支预算数报告年度收入(支出)执行数*(1+增长比例),2、零基法,在编制预算时,不考虑基期情况,或将基期设定为“零”,一切从零开始,编制预算的一种方法。具体做法:(1)确定各单位预算管理形式、人员编制并核实实有人数。(2)单位预算不保原有基数,剔除当年,不可比因素,重新测定;根据实际标准对一些开支标准和预算定额重新进行核定;保证正常支出需要,其余各项支出特别是象会议费、电话费、汽车燃修费以及各种消费性支出严格控制,确保农业、教育、科技投入。(
10、3)确定行政事业单位正常经费定额。(4)根据需要和可能确定专项经费。,(二)单位预算编制的技术方法,1、定额测算法 是编制单位预算最常用的一种基本方法,特别适用于按照定员或其他基本数字计算的项目。基本要求:核实基本数字,然后确定每一单位定额,用定额与基本数字相乘,得出所要数据。基本月工资支出500*5025000元,2、标准测算法 按制度规定的收支标准,测算预算收支指标的一种方法,适合于国家规定了明确收支标准的一些项目。独生子女费规定每人每年100元,全校有300名教职工生育独生子女,该项支出300*10030000元,3、比例测算法 以先测算出(或规定)的一个基本数据为计算基数,然后按照国家
11、规定的适用比例与之相乘来测算预算指标,适合于按比例掌握开支的经费预算。如规定职工福利费计提工资总额的2.5,工会费计提工资总额的2,住房公积金计提5,4、比较测算法 对比上年相同项目或与同类单位条件相同的项目进行测算时采用的方法。办公费中一般办公用品支出可采用此法。5、推算测算法 对影响收支指标的各项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后,估算有关收支指标的方法。4、5通常是在无法核定预算定额或无规定标准的预算项目使采用的。,第四节、政府组织单位预算 的编制,一、行政单位收入预算的编制,行政单位收入预算包括财政预算收入、预算外资金收入以及其他合法收入。各项收入预算编制方法如下:(一)财政预算拨款收入 1、经常性经
12、费拨款 根据机构编制主管部门核定单位编制和 财政部门核定定额计算编列 如单位在职人数为50人,基本月工资 300元,可以得出:基本月工资经费支出 300*5015000元,2、专项经费拨款 根据行政工作任务需要和财力可能逐项计算编制。如召开两次大型会议,每次预花费2万元,专项会议费列出4万元;专项设备购置费需要2万元,列出2万元。,(二)预算外资金收入,包括由财政专户拨付的预算外资金收入以及经财政部门核定实行结余上缴财政专户或按规定直接留用的预算外资金数。按规定应上缴财政预算的罚没款和行政性收费,应及时足额上缴,不得列入单位收入预算,用于各项支出,按规定暂时未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行政性收费等预算
13、外资金,应按规定处理,除经批准由单位留用的外,应及时足额上缴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上缴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不能作为单位收入直接列入收入预算,但由财政专户拨付给单位的和经核准留用的预算外资金收入应作为单位收入列入收入预算。,(三)其他收入,包括固定资产有偿转让收入、出租出借收入、报损残值变价收入、利息收入、非独立核算单位的刊物发行收入、服务性收入等。列入单位收入预算,用于单位支出。,二、行政单位支出预算的编制,包括经常性支出、专项支出和自筹基本建设支出。(一)经常性支出 维持单位日常基本活动中正常需 要的经费,是行政预算中的主要部分。包括人员经费、公用经费两部分。人员经费:基本工资、补
14、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和社会保障费;公用经费:公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业务费、其他费用。,1、基本工资:单位按照国家规定支付给在职人员的固定工资与津贴,半脱产人员的生活费补贴和保留工资等。单位按机构编制主管部门核定的在职人员编制数(不满员单位也可按实有人数)再乘以上年12月份应支付的人均工资额(或全年人均工资额),以此数为基数,考虑预算期内各种调整因素后,计算出预算期内工资额。,2、补助工资:单位按照国家统一规定支付给在职人员的津贴、补贴等。有两种计算方法:定额计算法:按人员编制和国家规定的补贴标准计算;比例计算法:计算补助工资占工资总额的比例进行测算。3、其他工资:单位在基本工资、
15、补助工资之外发给在职人员的属于国家规定工资额范围内的其他津贴补贴。按机构编制主管部门核定的在职人员编制数(或实有人数)和规定的补助标准计算。,4、职工福利费:单位按规定标准提取和国家规定允许单位开支的用于在职人员的各种福利性费用。算法可以参照“补助工资”计算法办理。如工作人员福利费、工会经费、独生子女保健费、公费医疗经费、未参加公费医疗单位的职工医疗费、因公负伤住院治疗和疗养院期间的伙食补助费、职工探亲旅费、调动人员及其随行家属路费、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等。5、社会保障费:单位按照规定支付给离退休人员的离退休金、离退休人员的其他开支、单位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支出,如养老保险、待业保险、医疗保险、单
16、位职工住房公积金等。,6、公务费 单位用于日常行政管理及有关部门公务活动的费用。包括办公费、水电暖费、邮电费、会议费、差旅费、车船燃料费、修理费和养路费等。其预算确定可以采用两种方法:(1)比较计算法:是单位按照公务费的上年实际执行数,结合预算年度预计发展变化因素予以调整而修订的方法。(2)标准计算法和估计计算法相结合的方法:单位将公务费中每个“节”级科目分别计算,有定额的按定额计算,没有定额的,参照历史情况和预算年度发展变化情况估计测算,最后综合计算出公务费预算数。,7、设备购置费 购置固定资产管理的各种仪器设备、交通工具所支出费用。包括:一般设备购置费、车辆购置费、各种专用设备购置费、图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共 部门 预算 财务 核算 理论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089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