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干涉与衍射.ppt
《光的干涉与衍射.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的干涉与衍射.ppt(1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13章 波动光学,绪 论,3.量子光学:从光量子性质出发研究光的辐射及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的问题。,光学:是研究光的性质、光的传播以及它与物质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根据研究光的性质和规律的不同层次,可以把光学分为以下三个分支,1.几何光学:几何光学主要是从直线传播,折射、反射定律等实验定律出发,基于光线模型讨论光的传播规律,是关于光的传播的唯象理论主要用于处理光学成像问题。,2.波动光学:以光波这一模型研究光的波动性的干涉、衍射、偏振等的学科。,13.1 光的电磁理论,光现象是自然界最重要的现象之一,然而,光到底是什么?,人类对光本性的系统探讨始于17世纪,主要有两个对立的学说光的波动学说和微
2、粒学说。以牛的为代表的微粒学说认为光是按照惯性定律沿直线飞行的粒子流。很容易的解释了光的直线传播定律,并能对光的反射,折射作一定的解释。,与牛顿同一时代的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是光的微粒说的反对者,他创立了光的波动学说,提出“光同声一样,是以球形波面传播”,认为光是在一种特殊弹性媒质中传播的机械波,并且是纵波。但未被广泛接受。,直到19世纪初光的干涉、衍射等实验现象陆续发现,并利用基于波动理论的惠更斯一菲涅耳原理对其进行了,13.1.1 光的微粒学说与波动学说之争,圆满解释,并认为光是横波。到19世纪中叶,光的波动学说战胜了微粒学说。,13.1.2 光的电磁理论,旧波动理论和微粒学说一样,都是建立
3、在机械论的基础之上,把光现象看作是一种机械运动过程,认为光是在某种特殊弹性介质一“以太”中传播的弹性波。这就产生一系列矛盾。,1865年,麦克斯韦建立起经典电磁理论体系,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电磁波的速度与光速相同,认为光是一种电磁现象,即光是看得见的电磁波,把光现象与电磁现象做了完美的统一。爱因斯坦在1905年创立狭义相对论,根本上否定了“以太”的存在,光波可以在自由空间传播。,根据麦克斯韦电磁波理论,电场强度矢量与磁感应强度矢量周期性变化在空间的传播形成电磁波。电磁波中能引起视觉和使感光材料感光的原因主要是振动着的电场强度,并把电场的振动称为光振动,电场强度称为光矢量。,1.可见光范围,
4、光波是看得见的电磁波,其波长在3900nm760nm之间,频率在7.51014 4.11014Hz之间。这个范围之间的光波就是可见光。人眼感知的颜色由频率决定。,表13.1.1 可见光七彩颜色对应的波长和频率范围,真空中的光速为:,相对光强,介质中的光速为:,2 描述光波动性的基本量,介质的折射率为:,光波的频率只与光源有关,与介质无关,但介质中的波长将缩短为:,13.2 光源 光波的叠加,1.光源 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13.2.1 光源 普通光源的发光机制,光源的分类:,光致发光:由光激发引起的发光现象,热光源:利用热能激发的光源,电致发光:由电能直接转换为光能,化学发光:由化学反应引起
5、的发光现象,以后讨论的光波如不特别说明都是普通光源发出的。,2.普通光源的发光机制,普通光源在受激跃迁辐射过程中,以自发辐射为主,普通光源的发光特点:,a.原子发光的时间很短,只有 秒间歇性。,b.各原子发光是随机的,无固定相位差随机性。,c.不同原子或同一原子的相继发光是独立的独立性。,普通光源中的原子辐射出的大量长度有限、频率不等、振幅不同的光波波列,这些波列的叠加就形成具有一定波长或频率范围、波列长度有限的光波,是复色光。普通光源也称为非单色光源。,13.2.2 光波的叠加,设从单色光源、发出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的两列简谐光波,在同一均匀介质中传播至空间任意点P处相遇时,其光矢量振动方
6、程分别为,1.光波的叠加,在P点叠加形成光波的振幅为,其中,为两列光波的相位差,有,P,1,2,r1,r2,光强是,对时间求平均值,即,因此合光强取决于干涉项,下面分别讨论。,(1)非相干叠加,若两列光波是分别由独立的普通光源发出,由于光源发光的随机性,两列光波的初位相差也将瞬息万变,则,观测到的光强是两列光波单独存在时光强的和,这种叠加就是非相干叠加。,(2)相干叠加,若,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干涉,形成的空间周期性的分布图像称为干涉花样,恒定,,就仅是位置的函数,则,此时,光强将是位置的函数。光波在空间不同的区域的叠加,将形成强弱分布稳定的光强分布,即为相干叠加,(a)相长干涉(明),(b)相消
7、干涉(暗),由此干涉明暗条件,如果,如果,(c)若相位差为其他任意值时,光强介于明暗之间。,如果,(3)相干条件(产生稳定干涉图样),(a)光矢量振动方向平行(b)频率相同(c)相位差恒定,13.2.3 从普通光源获得相干光的方法,把同一原子在同一时刻所发出的一列光波设法分为几列,这几列光波源自于同一列光波,就是相干波。,2.分振幅法,在光源发出的光的某一波面上,分割出两个(多个)子波源,他们发出的光可产生干涉现象,此法称为分波阵面法。如后面讨论的杨氏双缝、洛埃德镜等光的干涉实验。,一列光波经过反射、折射后,形成的两列光波就是相干光产生干涉的方法称为分振幅法。如以后讨论的等倾干涉、等厚干涉等。
8、,1.分波阵面法,13.3 光程 光程差,,则有,13.3.1 光程(1)光波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为,,在改变相同,可得,的相位时,在真空中传播的路程为,(2)如果光波在时间,内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为 那么在相同,的时间内,在真空中走过的路程为,把光波在介质中传播的路程与介质折射率的乘积定义为光程,记作,。其物理含义是指在相位改变相同或相同的,时间内,把光在介质中的传播路程折合为光在真空中相应传播的路程。,13.3.2 相位差与光程差的关系,其中,P由于传播路径不同而产生的相位差为,光程,多种介质,即光程差也具有叠加性,表示两光列波到达P点时的光程差。,可见,两列光波的位相差,不仅与它们经过的几何
9、路程有关,还与介质有关。引入光程的好处在于将光的传播统统折算到真空中处理,消除了介质的影响。以后讨论问题就从光程差入手。,当初位相为零时有,此时,干涉明暗纹条件就仅仅取决于光程差。有,明纹条件,暗纹条件,干涉与衍生的共同特点,(1)光程差相等的点在空间构成同一级条纹,也就是由条纹形状是光程差相等的点组成的轨迹,在真空或空气中是由等路程差决定条纹形状。,(2)第,,级 暗,级明纹对应的两列光波的光程差为,纹对应的光程差为,,两相邻的明纹或暗纹之间对,应的光程差的改变为一个波长,相邻的明暗纹之间对应的光程差的改变为半个波长。,13.3.3 薄透镜的等光程性,光程1,光程2,光程3,光程1=光程2=
10、光程3,光源,经薄透镜成象时,,像点,是亮点,也就是,物点与像点之间是等光程即有,13.3.4 半波损失,根据光的电磁理论,当光波从光疏介质正入射或掠入射到光密介质时,在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反射光的相位与入射光的相位之间产生的相位突变,这一变化相当于反射光光程变化了半个波长,也就说增加或损失了半个波长,这种现象叫半波损失即反射光与入射光的在入射点“就地”产生的光程差为,也叫附加光程差。,例1,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厚度为,的薄膜上,经上下两表反射,如,图所示,若,为入射光在介质,中的波长.,求反射光1和反射光2的光程差和相位差。,解:两列光波因传播路径不同产生的光程差为,附加光程差为,总光程差光程
11、为,相位差为,13.4 双缝干涉,13.4.1、杨氏双缝干涉,干涉条纹,普通单色光通过狭缝S,形成一缝光源。然后再被狭缝S1、S2分割形成两相干光源;S1、S2发出的光在空间相遇,叠加产生干涉现象,形成干涉条纹。,1.干涉装置(置于折射率为n的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中),2.光程差计算,根据几何关系:,明纹,暗纹,3.条纹分布讨论,明纹,暗纹,(1).明纹位置:,其中k为条纹的级次。当k=0时,x=0,形成中央零级明纹;其它各级明纹都有两条,且对称分布在屏幕中央两侧。,(2).暗纹位置:,当k=0时,为正负一级暗纹位置;其中k+1为条纹的级次。暗纹都有两条,且对称分布在屏幕中央两侧。,(3).条纹间
12、距:,可以看出相邻明纹(暗纹)的间距都相同,条纹宽度等于条纹间距。即干涉条纹明暗相间地、均匀等宽、等间距地分布在中央明纹两侧。,(4).条纹间距与入射光波长的关系:,波长越长,条纹间距越宽。当用白光照射时,除中央明纹仍为白色外,其余各级条纹均为彩色,形成由中央向外从紫到红的彩色条纹。,(5)光强分布,狭缝出射的两束光的总光强分布为,(6).条纹间距与双缝宽度d的关系,双缝宽度变窄,条纹间距拉大,反之条件间距缩小。,装置处于真空中,在S2的位置放置一折射率为n的薄膜,厚度为e,则P点的光程差为:,明纹,暗纹,4.干涉条纹的动态变化,(1).光路中介质发生变化,条纹移动数目与光程差变化关系,装置放
13、在不同介质中时,因零级明纹不会移动,整个干涉图样也就不会移动,但条纹间距发生变化,在真空中条纹间距最大.,(2)光源移动,装置处于真空中以零级明纹讨论,其移动后光程差仍然为零,即,由,得条纹移动距离与光源移动距离的关系为:,负号表示图样整体与光源移动方向相反,也是一种光学放大现象。,例2 设杨氏双缝缝间距为d,如果用波长分布在400750nm范围内的可见光照射,整个装置处于空气中,试求能观察到的清晰可见光谱的级次。,解 明纹条件为,在X0处,各种波长的光波程差均为零;所以各种波长的零级条纹在屏x=0处重叠,形成中央白色明纹。各种波长的同一级次的明纹,由于波长不同而位置不同,因而彼此错开,并可能
14、产生不同级次的条纹的重叠。最先发生重叠的是某一级次(设为k)的波长最大的光与高一级次(k+1)的波长最小的光。即,因为k只能取整数,也就是从第二级级开始重叠,只能看到正负一级从紫到红排列清晰可见完整的光谱。,例3: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用薄玻璃片(折射率n1=1.4)覆盖缝S1,用同样厚度的玻璃片(折射率n21.7)覆盖缝S2,将使屏上原来未放玻璃时的中央明条纹所在处变为第五级明纹,设单色光波长=480nm,求玻璃片的厚度e(可认为光线垂直穿过玻璃片)。,解:,覆盖玻璃后,光程差为:,则有:,13.3.2 洛埃德镜实验,P,M,洛埃德镜干涉也可等效为杨氏双缝干涉。缝光源S1对平面镜的虚象可看作缝
15、S2,单色缝光源直接发出的光和镜面反射后的光线形成相干光,这两束光等效于由缝S1与S2发出。洛埃德镜的重要性还在于,它揭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半波损失。,这一实验事实说明由镜面反射出来的光和直接射到屏上的光在N处的相位相反,由于直射光的相位不变化,则光从镜面反射时有“半波损失”,反射光的相位反相。右移屏幕,条纹变粗,间距变大;左移屏幕,条纹变细,间距变小,将屏幕移到与洛埃德镜接触,接触处不是明纹而是暗纹。,条纹间距,如果把屏幕移近到和镜面边缘N相接触,这时从S和S发出的光到N处的路程相等,应该出现明纹,但实验结果却是暗纹。,解 计算波程差,测到极大时,射电星的方位与湖面所成的角.,如图,离湖面
16、 处有一电磁波接收器位于 C,当一射电星从地平面渐渐升起时,接收器断续接收 到一系列极大值.已知射电星发射的电磁波波长为,求第一次,例4 射电信号的接收,取,极大时,思路扩展:介绍全息概念,光的波长是光的空间周期性的表现,值很小,不容易观测到,通过双缝干涉装置把光波的空间周期性反应为光强分布的空间周期性即条纹分布(可测)。所以条纹分布既记录了光强的分布,更重要的是记录了两相干光束位相差的分布。这就是光的全部信息(强度和相位),这便是全息光学的基本概念。,引言:,地面彩色油膜,肥皂泡上的彩色条纹,扩展光源,眼盯着表面,透明薄膜,S1,S2,13.4 薄膜干涉(分振幅干涉),讨论两类薄膜干涉,即厚
17、度均匀的平面薄膜产生的等倾干涉和厚度不均匀的薄膜形成的等厚干涉。,13.5.1等倾干涉,1.干涉装置,厚度为e,折射率为n2的均匀薄膜夹在折射率为n1和n3的介质中间。一单色光以入射角i射到薄膜上,在其上下两表面产生的反射光1、2满足相干条件,经透镜会聚后,在焦平面(光屏E)上产生干涉条纹。认为两光波强的近似相等。,2.定量分析,从C点向光线1作垂线CD,则两条光线的光程差产生于A到CD之间。由于存在反射,则将反射引起的附加光程差记为,则总的光程差为:,明纹,暗纹,于入射角的干涉称为等倾干涉。等倾干涉条纹是一系列明暗相间的、内疏外密的同心圆环。当平行光以一定角度入射到厚度不均匀的薄膜上时,形成
18、不同级的干涉条纹,同一级干涉条纹是由薄膜上厚度相同处所产生的反射光形成的,这样的条纹称为等厚干涉条纹。,对于透射光也有干涉现象。透射光和反射光的干涉条纹互补。,从上式可以看出,光程差完全,取决于光线的入射角,凡是具有相同入射角的光线,将在光屏上形成同一级条纹。将这种条纹级次取决,说明:,.光源问题。,由于的条纹级次取决于入射角而与光源的形状无关,所以点光源、面光源都可以。最好是面光源,因为可增加条纹亮度,平行光反而不好只有一条干涉纹。,.条纹的定域问题。,由于反射出来的两条光线平行,则条纹在无穷远处干涉。即条纹定域在无穷远处。观察时要用透镜会聚在光屏上,或用眼睛直接观察。,在玻璃表面上镀一层厚
19、度均匀透明薄膜,当膜的厚度适当时,可使某些波长的反射光因干涉而减弱(加强),从而增加(减弱)透过器件的光能,这种能使透射光增强的薄膜称为增透膜(增反膜)。,例如:较高级的照相机的镜头由6个透镜组成,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反射造成的光能损失可达45%-90%。为增强透光,要镀增透膜(或减反膜)。复杂的光学镜头采用增透膜可使光通量增加10倍。,3 增透膜与增反膜,(1)增透膜,增透膜是使膜上下两表面的反射光满足减弱条件。,明纹,暗纹,(2)增反膜,增反膜是使膜上下两表面的反射光满足加强条件。,例如:激光器谐振腔反射镜采用优质增反膜,介质薄膜层达15 层,其反射率99.9。,光线垂直入射时。,例5:为增
20、强照相机镜头的透射光,往往在镜头(n3=1.52)上镀一层 MgF2 薄膜(n2=1.38),使对人眼和感光底片最敏感的黄绿光=550nm反射最小,假设光垂直照射镜头,求:MgF2 薄膜的最小厚度。,解一:,要使e最小,则令k=0,有:,通常令k=1,有:,说明:由于反射光中的黄绿光干涉相消,所以我们看到镜头表面呈现出蓝紫色(黄绿光的补色)。,=99.6nm,解二:使透射绿光干涉相长,由透射光干涉加强条件:,取k=0,问题:此时反射光呈什么颜色?,2n2e=k,反射光呈现紫蓝色。,得,由,折射率为n2的薄膜夹在折射率为n1和n3的介质中间。其两个表面有一微小夹角。单色光以入射角i射到薄膜上的A
21、点,此处膜厚度为e,入射光在薄膜的上下两表面产生的反射光1、2满足相干条件,并在薄膜附近相遇形成干涉条纹。,13.4.2 劈尖干涉,1.劈尖干涉,如果薄膜上下表面都是平面、但不平行,有一定的夹角(劈尖角),其厚度由薄到厚是线性增加的,平行光以一定的角度照射在此薄膜上时,将形成等厚干涉条纹,因薄膜形状是劈尖形,故称为劈尖干涉。,2.垂直入射光的辟尖干涉,劈尖,当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在劈尖薄膜上时,在其上、下表面引起的反射光干涉形成干涉条纹,从显微镜中看到明暗相间、均匀分布的条纹。,()实验装置,()实验现象,M,劈尖、半透明半反射的玻璃片 M、显微镜。,(3)定量分析,在劈尖内部任选一点,则光程差
22、为:,明纹,由于反射两次,则有:,(4)讨论:,暗纹,.e=0时,。劈尖棱边处出现暗纹,这正是半波损失的结果。,.以暗纹为例考察条纹分布。,.相邻暗纹所对应的劈尖厚度差:,.条纹间距(条纹宽度):,一系列明暗相间的、平行于棱边的平直条纹.,.条纹间距的变化规律:,薄膜厚度增加时,条纹下移,厚度减小时条纹上移。,薄膜的 增加时,条纹下移,减小时条纹上移。,显然,从视场中移动了N个条纹,薄膜厚度改变了:,3 薄膜色,采用一定波长范围的复色光,在一定的入射角照射时,不同波长的光都满足薄膜干涉明纹公式,即有,也就是不同波长不同强度、不同的干涉级次条纹的重叠,混合产生彩色的条纹,这种色彩是混合色而不是单
23、色组成的,称为薄膜色。,4.劈尖干涉的应用:对于空气膜,凸起、凹陷的判断:由于同一级条纹下的劈尖厚度相同,当条纹向右(厚度增加处)弯曲时,待测平面上出现凸起,反之,当条纹向左(厚度减小处)弯曲时,待测平面上出现凹陷。,对于非空气膜,例7 用劈尖干涉法可检测工件表面缺陷,当波长为 的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若观察到的干涉条纹如图所示,每一条纹弯曲部分的顶点恰好与其左边条纹的直线部分的连线相切,则工件表面与条纹弯曲处对应的部分:,(A)凸起,且高度为/4;(B)凸起,且高度为/2;(C)凹陷,且深度为/2;(D)凹陷,且深度为/4。,C,例8.在 Si 的平面上形成了一层厚度均匀的 SiO2 的薄膜,
24、为了测量薄膜厚度,将它的一部分腐蚀成劈形(示意图中的 AB 段)。现用波长为 589.3nm 的平行光垂直照射,观察反射光形成的等厚干涉条纹。在图中 AB 段共有 7 条明纹,且 B 处恰好是一条明纹,求薄膜的厚度。(Si 折射率为 3.42,SiO2 折射率为 1.50)。,解:上下表面反射都有半波损失,计算光程差时不必考虑附加的半波长,射膜厚为 e,B处明纹,因棱边处对应于k=0,故B处明纹对应于k=6,1.牛顿环实验装置、光路、现象,当单色光垂直照射牛顿环仪上时,在其的上、下表面引起的反射光干涉形成干涉条纹,从显微镜中看到一组以接触点O为中心的一系列明暗相间的、内疏外密的同心圆环。,牛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干涉 衍射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087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