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绿色疗法-直肠给药.ppt
《儿童绿色疗法-直肠给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绿色疗法-直肠给药.ppt(8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录1,一、绿色疗法的理念,第一章 综述,二、绿色疗法的分类,三、儿童绿色疗法的现状 未来,目录2,第二章,第三章,1 直肠给药的概念2 直肠给药历史;目前国内直肠给药的流派3 直肠肛管的解剖;4 直肠肛管的生理;5 直肠给药的分类;6 直肠给药的吸收机理;7 直肠给药与口服、肌肉注射、和静脉给药的区别;8 直肠给药的利弊;9 影响药物在直肠吸收的因素,机 体 的 给 药 途 经,直 肠 给 药,目录3,一 常见病 1 发热 2 咳嗽 3 腹泻 4 腹痛 5 呕吐 6 便秘 7 黄疸 8 惊厥 9 过敏 二 呼吸系统疾病 1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扁桃腺炎 2支气管炎 3支气管肺炎 4 哮喘病 5
2、百日咳,第四章 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直肠给药,目录4,三 消化系统疾病 1 小儿急性胃肠炎 2 秋冬季腹泻 3 小儿厌食 4 小儿便秘 四 其它系统疾病,1、1 绿色疗法的理念,在当今“医药公害;环境污染”的情况下,各国医学界有识之士已提出由“白色治疗”(药物治疗)向“绿色治疗”(非药物治疗)转变。医药发展的新趋势是寻找一种无创伤或创伤小;无痛苦或痛苦小;毒副作用低的,患者容易接受的治疗方法。也就是我们向往的绿色疗法。祖国医学就是在绿色理念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中国古老的针灸、推拿、气功、刮痧、食疗等传统“绿色疗法”走向了世界。绿色治疗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并在全球推广的一种自然的、安全的全科生物医
3、学疗法。绿色疗法中医外治技术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她是中国劳动人民在漫长的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套独特的、行之有效的传统治疗方法。随着中药外治疗法的广泛应用,国内外对其治疗机理、给药方法、剂型的改革、器械的开发运用等也进行了深一步的研究。,从中医国粹谈绿色疗法,1、1 绿色疗法的理念,内经-砭石、九针、火芮、导引、按摩、灸、熨、渍、浴、蒸、涂、嚏、膏药。千金要方“变汤药为外治,实开后人无限法门”。伤寒论还创用了塞鼻、灌耳、舌下含药、润导、粉身等法。太平圣惠方淋渫、贴熁、膏摩等法。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所言:“有瘀血者,宜攻利之;亡血者,宜补而 行之;但出血不多亦无瘀血者,以外治
4、之法治之。”正骨手法与外固定器具是 中医外治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理瀹骈文,集内经至清外治技术之大成,作了一次划时代的实践总 结,对外治方药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理论探讨,初步完善了外治理论,申明了 内治外治之义,为外治理论的系统化和完善化作出了贡献。现代中医外治技术:激光、远红外线、电磁、超声雾化和透入、离子导入治 疗机等。“洋中药”迈亚密大学中医学院,加利福尼亚大学贝克莱分校建立中药药圃,康 乃尔大学投资筛选中草药,及国际知名的制药公司开发草药新产品。,启蒙于原始社会发展与春秋战国鼎盛于明清,绿色疗法中医外治的历史:,1.1 绿色疗法-中医外治的鼎盛时期,清代吴师机“世有博通之医,当于此见其才”
5、,清代吴师机大力推崇外治,曾热情洋溢地指出“世有博通之医,当于此见其才”,我们绝不可辜负先祖的希冀。展望中医外治技术前景,可谓前程远大,但征途上的崎岖与坎坷要求我们要有充足的信心、顽强的毅力,方能迎接新世纪赋予我们的机遇与挑战。,12、外治是古代传统技术、现代绿色医疗,西医真正有效的医学诊疗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始于20世纪30年代,至今不过七、八十年。西医其实也是在某些国家民族医学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当时的科学技术发展而成,并逐步推向全世界的。西药为化学合成药物,其副作用越来越引起关注。在西方享有盛名的医学刊物新英格兰医学杂志1993年作了一次较大范围的社会调查:有三分之一的美国人使用非正统疗法(
6、指西医药以外的医疗方法)。1994年全美国社会调查报告公布说,有百分之六十的美国西医师曾介绍病人去接受非正统疗法。不断换代的药品耗费了巨额资金,手术创伤的后遗症和治疗效果也往往不尽如人意。手术后的康复也已成为中医外治的优势及研究课题。,1.1 从中医国粹谈绿色疗法,综上所述,绿色疗法是一种新理念,查阅古今中外医书无此解释。只是中医就是在绿色的理念中发展而来的。如:我们祖国医学的针灸、刮痧、拔罐、推拿、贴敷、直肠给药等等都属于绿色疗法范畴。疗法不予辩解,现对绿色小析几点。,绿色是健康,无污染,原生态的理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 的提高,环境污染在悄然间侵袭着我们健康的机体,当一部分人为此付出代价乃至
7、生命时,人们才意识到绿色 无污染 原生态才是我们健康的追求。,绿色是无创伤,创伤小,痛苦小,恢复快的微创理念。传统术式因其创伤大,患者机体条件差,不得不忍受痛苦放弃手术乃至生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先进的科技不断应用于临床,使好多创伤大,痛苦大,病人不易接受的手术治疗,艺术般变得无创伤,创伤小,痛苦小,恢复快。,第一章 2 绿色疗法的分类,一 应用各种自然因素直接作用于人体,获得相应的效果。例如,空气疗法、光疗法、温泉疗法、泥土疗法、热沙疗法、芳香疗法等等。二 通过人体局部或全身的运动,达到健身防病、疗病的功效。例如,吞津疗法、叩齿疗法、散步疗法、体操疗法等等。三 选用某种自然因素或自然方式,
8、在医生操作和控制下作用于人体。作用于人体局部。例如,针灸、推拿、按摩、刮痧、足浴 贴敷 直肠给药等等。作用于人体全身。例如,饮食疗法、营养疗法、饮水疗法、补氧疗法、药浴疗法、断食排毒疗法等等。作用于人体精神。例如,睡眠疗法、心理疗法、笑疗法等等。,根据作用于人体的方式分为三大类:,知识回顾:,回顾历史,绿色疗法-直肠给药的发展简史,直肠给药的发展简史,绿色疗法-直肠给药的中医简史,春秋战国(公元前770至公元前221年),我国医学家就提出了“痔”和“瘘”的病名,后为世界医学所采用,并被沿用至今。黄帝内经对肛肠解剖、生理和病理等均有详细论述。东汉张仲景在伤寒论中首创了肛门栓剂和灌肠术。他发明的蜜
9、煎导方,以食蜜炼后捻作梃,内经令头锐,大如指,长二寸许,冷后变硬,内谷道(肛门)中,是治疗便秘的最早的肛栓疗法。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里说:“阳明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此为津液内渴,虽硬不可攻之。当须自欲大便若土瓜根及大猪胆汁,皆可为导。”这种方法就是用土瓜根捣成药汤和用猪胆汁,给发高热而大便不通的患者灌肠,达到润肠通便的目的。用土瓜根和猪胆汁灌谷道中以通便,是中国最早的灌肠术。,绿色疗法-直肠给药的中医简史,葛洪(261-341年)肘后备急方中有“治大便不通,土瓜根捣汁,筒吹入肛门中,取道”的记载,这表明当时已明确提出用器械灌肠,有了当时的灌肠器筒。最早的灌肠器械。唐孙思邈(58068
10、2)所应用的灌肠器为竹筒,其方法有吹法、射法和灌法。如所用药为散剂,则用竹筒吹入;如所有药为丸剂,则可用竹筒或用中指直接推至一定深处;如所用药为汤、水、药汁,则可用竹筒灌之,或射灌之。根据其“灌入肛内,早一灌,晚一灌”用以治疗疳症,则说明已有保留灌肠技术。,绿色疗法-直肠给药西医简史,最早使用灌肠疗法的是古埃及人,公元前1500年结肠灌肠治疗某些疾病。17世纪是灌肠疗法盛行的时代,巴黎上流社会的人们普遍每天做3或4次灌肠,他们认为这是保持健康的一种基本方式。18世纪中期,灌肠设备有了很大的改进,人们发明了靠重力或注射泵的压力来促进灌肠液流入肠器。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们可以使用更先进的肠道清
11、理设备进行灌肠-橡胶,直肠给药的现状及未来,直肠给药是临床工作中常用的诊断治疗技术,在临床工作中被广泛应用。直肠给药对多种疾病均有较好的疗效,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其理由是 1、直肠给药疗法改变了传统的给药途径,拓展了用药空间 2、直肠给药操作简便,无创伤,患者易接受。3、对不能吞服的病员,如昏迷、呕吐和口服药有困难的患者,尤适合此法给药。4、药物在直肠吸收比口服为快,有些直肠给药方法可用于急危重症的抢救和治疗。5、对结肠、盆腔疾病、男科疾病等的治疗可发挥药物的直接接触、渗透和吸收作用,从而产生其他疗法不可替代的疗效。6、利用肠道黏膜的通透性,某些药物的吸附作用,特别适用于没有透析条件下抢救肾功能
12、衰竭的病人。7、直肠给药容易掌握,药源易得,价格低廉。总之灌肠疗法应用范围广泛,见效快,疗效可靠,无明显不良反应,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治疗方法。,机体的给药途径,2.1 机体给药的途径,药物进入机体(用药)才能进入血循环(吸收),并作用于靶器官(分布作用)。之后药物通过肝脏代谢(氧化、还原、水解)后,主要通过肾脏排出体外(排泄)。一 给药途径 药物有多种给药途径,口服、静脉注射(静注)、肌肉注射(肌注)、皮下注射(皮下)。药物还可舌下含化(舌下)、直肠给药、滴眼、鼻腔喷雾、口腔喷雾(吸入剂),也可皮肤局部(表面)或全身(经皮)用药。每种给药途径均有其特殊目的,各有利弊。,2.1 机体的给药途径,粘
13、膜吸收的分类,粘膜吸收的分类,口 服,舌 下 含 服,直 肠 给 药,鼻 腔 给 药,结 膜 给 药,鼻粘膜 给药,气 管 给 药,胸、腹腔给药,其它鞘膜内、硬膜外等,直肠肛管的解剖 生理,直肠、肛管的局部解剖,直肠、肛管的局部解剖,直肠、肛管的局部解剖,直肠、肛管的局部解剖:,肛管肛管是消化道的末端,上自齿线,下至肛缘,长约1.52cm。肛管内层在上部是移行上皮,下部是鳞状上皮。肛管周围有肛管内外括约肌环绕。,直肠是大肠的末端,结肠的延续,直肠上接乙状结肠,下连肛管,长约12 15cm;它从第3骶椎起沿骶前向下,至尾骨平面与肛管相接形成90的弯曲。直肠上端与结肠粗细相同,下段扩大成直肠壶腹,
14、是暂存粪便的部位。直肠上l/3前面和两侧有腹膜覆盖;中13仅在前面有腹膜并反折成直肠膀联陷凹或直肠子宫陷凹;下13 全部位于腹膜外,使直肠在腹腔内外各占一半。,直肠,直肠、肛管的局部解剖:,直肠系膜解剖学无直肠系膜这一名词,外科学的直肠系膜指的是在中下段直肠的后方和两侧包裹着直肠的、形成半圈1.52.0cm后的结缔组织,内含动脉、静脉、淋巴组织及大量的脂肪组织,上自第3骶椎前方,下达盆膈。肛垫肛垫位于直肠、肛管结合处,亦称直肠肛管移行区(痔区)。该区为一环状、约1.5cm宽的海绵状组织带,富含血管、结缔组织、弹性组织及平滑肌纤维相混合的纤维肌性组织(Treitz肌)。Treitz呈网络状结构缠
15、绕直肠静脉丛,构成一个支持性框架,将肛垫固定于内括约肌上。肛垫似一胶垫协助括约肌封闭肛门。,直肠、肛管的局部解剖,直肠肛管的动脉/静脉直肠、肛管的供应动脉来自直肠上动脉、直肠下动脉、肛管动脉和骶中动脉。直肠肛管的静脉:直肠上静脉丛位于齿线上方的粘膜下层,汇集成数支小静脉,穿过直肠肌层成为直肠上静脉,经肠系膜下静脉回流入门静脉。直肠下静脉丛位于齿线下方,汇集肛管及其周围的静脉,经肛管直肠外方形成肛门静脉和直肠下静脉,分别通过阴部内静脉和骼内静脉回流到下腔静脉。直肠肛管的淋巴引流上、中、下三组:上组引流耻骨直肠肌附着部的直肠以上部分(壶腹及以上部分)。多数经直肠旁淋巴结,一部分直接沿直肠上动脉,注
16、入于直肠系膜内直肠上动脉起始部的淋巴结。这是直肠癌转移的主要途径。中组引流上组下缘至齿线的部分,多数沿直肠下动脉经肛提肌上注入直肠下动脉起始部淋巴结。下组引流齿线以下肛管,主要是经会阴及大腿内侧皮下注入腹股沟浅淋巴结,然后经骼外、骼总旁淋巴结而向上;也有经闭孔动脉旁而至骼总旁淋巴结。,3.5直肠、肛管的局部解剖,直肠肛管的神经齿状线以上是粘膜,以下是皮肤;以上是直肠上静脉丛,齿状线以下是直肠下静脉丛,因此齿状线附近是门、体静脉侧支吻合处;以上由直肠上、下动脉供应,以下属肛管动脉供应;以上淋巴引流主要入腹主动脉周围或骼内淋巴结,以下淋巴结引流主要入腹股沟淋巴结及骼外淋巴结;以上的直肠粘膜受植物神
17、经系统支配,无痛感,齿状线以下肛管皮肤受阴部内神经支配,痛感很明显。,3.5直肠肛管的生理功能,主要是排便。盲肠可吸收少量水、盐、葡萄糖和一部分药物,也能分泌粘液以利排便。正常情况下,粪便储存于乙状结肠内,不排便时,直肠内基本无粪便,肛管关闭。结肠蠕动,粪便下行进入直肠,使直肠壶腹膨胀,引起便意和肛管内括约肌反射性松弛,同时机体自主松弛肛管外括约肌,并增加腹压使粪便排出体外。直肠下端是排便反射的主要发生部位,是排便功能中的重要环节;如直肠全部切除后,即使保留括约肌,因失去排便反射部位,仍可出现大便失禁。只有保留至少5cm与肛管相连的直肠,才能保持正常的排便功能。,灌肠疗法的目的 分类,21 绿
18、色疗法-传统的直肠给药的目的和分类,灌肠疗法的目的和分类灌肠术是将肛管(或导尿管)经肛门插入直肠、结肠内,灌入所需药液,用于促进排便,清洁肠道及治疗疾病的一种技术。灌肠治疗还包括药物直肠滴入(注)、直肠或结肠给药以及药物栓剂的应用。一、灌肠疗法的目的1.通便、排气 各种原因引起的大便干结、排便困难和腹部胀气者,通过灌肠可软化粪便,促进肠蠕动,达到排便、驱气和除胀的目的。2.有关检查前和术前准备 如乙状结肠镜和纤维结肠镜检查,下消化道造影,结肠、直肠手术及分娩术前准备等,称之为清洁灌肠。3.清除肠道内毒性物质 灌肠治疗可减少毒物吸收和减轻中毒症状,也属清洁灌肠。4.营养剂灌肠 营养剂灌肠可补充营
19、养和液体。5.高压灌肠 高压灌肠是治疗套叠的一种方法,可使部分患者套叠的肠管复位。6.灌肠给药(我们讲的狭义的直肠给药)灌肠给药是目前治疗多种疾病的一种有效方法和途径,其方法简便有效,不仅在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上受到青睐,对一些疑难病症也有独到之处,而且对急危重症,显示出明显的治疗效果。,21 绿色疗法-传统的直肠给药的目的和分类,灌肠疗法的分类 灌肠疗法涵盖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和男科共200余种疾病。根据灌肠疗法的目的的不同,可分为不保留灌肠和保留灌肠。,21 灌肠疗法的分类(一)不保留灌肠,一般在灌肠时510min陆续排出灌肠液。又分为大量不保留灌肠和小量不保留灌肠。1.大量不保留灌肠
20、大量不保留灌肠的目的是清除粪便,清洁 肠道。常用灌肠液有39420C,0.9%氯化钠溶液。成人用量为 5001000ml,小儿为200500ml。患者左侧卧位,灌肠管插至适当 深度,放开水止,使溶液慢慢流入,全部溶液在510min内灌注完 毕。嘱患者尽量保留药液510min后再排便,以达到较好的效果。2.小量不保留灌肠 小量不保留灌肠的目的是软化粪便,减 轻腹胀,解除便秘等。常用灌肠液:为1、2、3溶液(50%硫酸镁 30ml,甘油60ml,温开水90ml)、各种植物(120180ml)。操作 方法与大量不保留灌肠相同。,一 不保留灌肠,21 灌肠疗法的分类(二)保留灌肠,将药液灌入直肠或结肠
21、内,药液不宜超过200ml,温度应接近体温被吸收。保留灌肠时间应12h以上。1.一般保留灌肠法(传统保留灌肠法):患者排清大便,灌肠管插入肛门内510cm灌肠液在15min内,随重力输入结肠内。根据病情选择适宜体位,导管插入相应深度,灌入药液的速度要慢。在此基础上衍生了两种 A 直肠给药法 为一次性的注入 一次性直肠给药管插入肛门内510cm 此处直肠上静脉丛和下静脉丛交汇处,血运丰富。无消化酶,血管丰富,(直肠吸收药物的部位主要在肛门以上58cm的区域。B 直肠滴注法。,而直肠点滴部位是在肛门内10cm处药液进入肛门内1540cm,属于直肠的中下段,给药的速度与静脉输液相似。药物经直肠上皮细
22、胞吸收后,进入体内。操作前嘱患者排便或行清洁灌肠,取左侧卧位。排出输液管中空气,将涂以液状石蜡的导管插入肛门,胶布固定,即可点滴。插入深度:一般肛门内10cm。点滴速度:3050滴/min,最快可达120滴/min.,二 保留灌肠,21 灌肠疗法的分类(二)保留灌肠,2.直肠栓剂填塞法:栓剂系指药物与适宜基质制成供肠道给药的制剂,如退热栓、氟尿嘧啶栓、双氯芬酸钠栓、内异康复栓、柳氮磺吡啶栓等。最早栓剂是起局部作用,如治疗直肠、结肠、阴道、前列腺等部位的疾病。随着医药事业的发展,人们发现栓剂可以通过腔道黏膜吸收起全身作用。直肠吸收药物的部位在肛门以上68cm的区域,直肠对首次通过该区域的药物的吸
23、收率大约为50%,故药物插入直肠可最大限度提高药物吸收的效果。栓剂吸收慢而作用持久。直肠给药的剂量大致相同。直肠栓的形状有圆锥形、圆柱形、鱼雷形等。目前改进剂型有中空栓、双层栓、微囊栓、渗透泵剂、不溶性栓剂及泡腾栓等。使用3.结肠透析法 结肠透析法主要利用结肠黏膜的透析能力,治疗急、慢性肾炎,尿毒症和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等疾病,直肠给药的流派,22 国内直肠给药的流派,改革开放以来,在基层、社区医疗机构中,儿童绿色疗法-直肠给药这项技术悠然发展!九十年代初期,全国各地呈现出一些名家,为此项技术的发展、发扬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传统的器具:,直肠给药器具展示,直肠给药的专用给药管,直肠给药的理论依据与
24、作用机制,直肠给药的理论依据与作用机制,一、中医理论依据灵枢经脉篇有“大肠是津液所生病者”之说。李东垣的兰室秘藏中去:“夫大肠庚金也,津,本性燥清,清肃杀之气。本位主收,其所司行津液。”通过胃之“泌糟粕,蒸津液”后,再输运给大肠,大肠则吸收津液,使糟粕形成有形之粪便。说明大肠有吸收功能。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中医认为,大肠络脉络肺,其与肺相表里,而“肺朝百脉”,把以药物经直肠吸收后可通过经脉上输于肺,再由肺将药物运送到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而达全身的治疗作用。同时大肠、小肠、膀胱同居下焦,肾主水液,司二便,从而为直肠给药治疗急、慢性肾衰竭提供了理论基础,酷以“透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儿童 绿色 疗法 直肠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086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