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思维发展新论.ppt
《儿童思维发展新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思维发展新论.ppt(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儿童思维发展新论,何克抗北京师范大学 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学者专访/何克抗2003年10月,儿童思维发展新论,一儿童思维发展新论的提出背景 二儿童思维发展新论的基本内容三儿童思维发展新论对语文教育 跨越式发展的指导意义四、结束语,一儿童思维发展新论的提出背景,考虑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划分,应当兼顾思维能力的两个方面因素:一是思维加工能力,二是思维加工材料。思维加工能力即内化的心理操作能力,思维加工材料则指表象、概念等不同形式的符号表征系统。皮亚杰只考虑了第一个方面的因素,并对这一个方面的因素作了极端化的理解,这就造成了很大的片面性。这种极端化的理解表现在:对内化的心理操作能力仅仅理解为逻辑思维这一
2、种能力,而把形象思维能力、直觉思维能力(即运用表象进行加工的心理操作能力)完全排除在外,而不是把内化的心理操作能力看作是这三种思维能力的综合体现。人类的基本思维形式就是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三种,不可能多一种,也不能少一种5。所以内化的心理操作能力必须同时包括这三方面的能力,才能反映儿童认知发展的客观实际,否则就会产生片面性。皮亚杰在理论上的最大失误就是在这里。,二儿童思维发展新论的基本内容,综合以上分析,结合思维能力的两个方面因素,我们提出一种关于儿童思维(认知)发展的新理论,按照这种理论,儿童思维(认知)发展阶段应划分如下:(1)动物思维阶段(0岁开始具有初步言语能力之前)(2)初级
3、思维阶段(具有初步言语能力具有熟练的口语能力之前)(3)中级思维阶段(具有熟练口语能力完备的思维品质形成之前)(4)高级思维阶段(完备的思维品质形成之后)这里所说的思维包括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这里所说的思维品质是指按照朱智贤与林崇德教授所定义的、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敏捷性和批判性等五个方面的思维品质4,而不是皮亚杰所定义的、只考虑可逆性与守恒性的思维品质。在上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的划分中,涉及“开始具有初步言语能力”和“具有熟练口语能力”如何界定的问题。为了对此做出正确的界定,我们需要先了解儿童语言的发展过程。根据迄今为止国内外对儿童语言发展的大量实验研究我们认为,儿童从出
4、生到“具有熟练口语能力”大致经历以下4个时期:,二儿童思维发展新论的基本内容,1 发声练习期(出生至6个月左右)2 言语准备期(7至11或12月)3 言语发展期(1岁至两岁半左右)4 言语成熟期(两岁半至4.5岁或5岁),二儿童思维发展新论的基本内容,1 发声练习期(出生至6个月左右)在这一时期中,婴儿还没有言语能力,即既不能说出任何词语,也听不懂任何词语,但是能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起初发生的声音比较单一,以后通过模仿使发出的声音越来越富于变化。这一时期所发出的声音只是用于表达婴儿的饥、渴、喜、痛等感觉,或是某种要求和欲望,还不是代表特定含义(概念)的语音符号,所以仍属于第一信号系统而非第二信
5、号系统。,二儿童思维发展新论的基本内容,2 言语准备期(7至11或12月)在此时期中,婴儿虽然还不能说出词语,但已开始能对话语进行初步的理解(例如,当婴儿听到“把苹果给妈妈”的话语时,能做出拿苹果给妈妈的反应);此外,婴儿还能通过简单的体态语与成人进行交流(例如,举起双手表示要大人抱,用嘴吧做吮吸动作表示想吃奶)。据李宇明教授的研究,对于这一时期后半段的婴儿来说,能大致理解(即能基本听懂意思但还不能够说出来)的词语约有200个左右,其中名词性的词语和动词性词语大致各占一半。这是第二信号系统开始建立的时期,而开始具有初步言语能力则是在这一时期的后半段,即在11或12个月前后。,二儿童思维发展新论
6、的基本内容,3 言语发展期(1岁至两岁半左右)在这一时期,儿童已能以主动方式参与言语交际活动,即不仅能听,而且能说。但是这个时期儿童所使用的语言还是不成熟、不完整的、属于幼儿的特殊语言,这种特殊语言的发展又可以划分为独词句、双词句和电报句等三个子阶段。按照“语觉论”的观点,儿童天生就有语义知觉能力即对语音和语义进行辨识的能力,如上所述,李宇明教授的研究也证实了这点7至12个月的儿童已能听懂200个以上词语,并能理解较简单的句子。儿童在这一时期之所以只能用片断的词语或电报句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而不能说出完整、连贯的句子,是由于他们掌握词语和语法规则的数量还很有限,并不是因为对所要表达的句子在语义理
7、解上有问题。,二儿童思维发展新论的基本内容,例如,为了表达“我想要妈妈抱”和“希望姐姐陪我玩车车”这两个完整的句子,在幼儿言语发展期的不同年龄段有这样三种不同的表达方式:1岁至1岁半左右往往是说“抱”(或“抱抱”),“车”(或“车车”)独词句阶段;1岁半至2岁左右往往是说“妈妈抱”,“玩车车”双词句阶段;2岁至2岁半左右往往是说“我 妈妈抱”,“姐姐玩车车”电报句阶段。对于这样的独词句、双词句或电报句,若孤立地看,是有歧义甚至让人无法理解的,但在一定的交流背景下(即有一定的上下文语境),并伴随儿童的手势、体态、表情则儿童用这类不完整的语言和别人交流将不会有什么障碍。,二儿童思维发展新论的基本内
8、容,4 言语成熟期(两岁半至4.5岁或5岁)两岁半以后,由于儿童的实践活动(游玩、学习等)日益增加,和别人的交际范围逐渐扩大,言语能力随之得到迅速的发展,对本民族口头语言的掌握逐步熟练与完善。据著名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发表的材料:在20世纪的80年代,我国心理学家曾对十个省市两千余名学前儿童掌握的总词汇量进行统计,结果表明:34岁儿童常用词有1730个,45岁儿童的常用词有2583个,56岁儿童的常用词有3562个。,二儿童思维发展新论的基本内容,4 言语成熟期(两岁半至4.5岁或5岁)与此同时,儿童对本民族语言的语言规则的掌握及语言现象的了解也日益增加。著名语言学家李宇明教授曾以“疑问句系统”
9、这一语言的子系统为例,对我国1至5岁的婴幼儿的语言发展作了深入研究(之所以选择“疑问句”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提问是个体与社会进行信息交流的主要手段,儿童通过理解问话和回答问题,可以迅速提高理解话语、重组知识经验、表达思想感情等多方面的能力,所以疑问句在儿童的语言与思维发展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李宇明教授的研究结论指出:“三岁以后儿童的问句体系进入完善期。在这一时期,儿童的各种问句格式都逐渐出现,反问句和特指疑问词的非疑问用法大量涌现,句法组织渐趋流畅。特别是到了四岁以后,原因问句大量使用,表明儿童的因果意识逐渐加强;并且出现了较多的求解性问句。这说明儿童问句的功能已经发展成熟,今后的重要任务
10、是问句语用的发展。”,二儿童思维发展新论的基本内容,李教授的研究虽然只涉及疑问句这一种语言子系统,但是如上所述,这一子系统在儿童语言与思维发展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与代表性,而且这一语言子系统本身比较复杂(有几十种不同的疑问句型),所以对这一语言子系统的学习与掌握过程,应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儿童对整个本民族语言的学习与掌握过程。换句话说,根据李宇明教授的研究结论,我们可以认为:儿童到4岁以后,对本民族口头语言的各种句型的掌握都已经逐渐趋于完善与成熟,今后主要是向“语用”方向进一步发展。事实上,当今的语言学界(不管是中国还是全球的语言学界)都承认这样一个基本事实:“任何一位四、五岁的儿童都能无师自通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儿童 思维 发展 新论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086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