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ppt
《儿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ppt(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儿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AURI),一、普通感冒(common cold),病 原 学 90%以上原发病原为病毒,其中鼻病毒、冠状病毒占60%,此外有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细菌感染多继发于病毒感染后,以链球菌为最多。,临 床 表 现,大年龄组儿童:与成人相同,主要:流涕、鼻塞、咽痛、疲乏、头疼、咳嗽、发热、畏寒、肌肉酸痛。病程常在7天以内。婴幼儿:鼻塞后拒奶,张口呼吸,精神萎靡。体检:咽红、滤泡增生,咽部有脓性分泌物或局部淋巴结肿痛,二肺呼吸音粗或有痰鸣音,也可见
2、皮疹。小婴儿全身症状重,可见发热、甚至高热惊厥,纳差,呕吐,腹痛,腹泻。,诊 断,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治 疗,普通感冒不宜给予抗生素。对症治疗居首要地位。降温,小儿高热惊厥必须很快降下来。(半小时内过高热,酶、蛋白质变性,为不可逆损害);鼻塞,清除分泌物。鼻分泌物呈粘稠不透明或变色,仍可能是病毒性鼻窦炎,无需用抗生素,除非这种症状持续710天无改善或反而加重或伴发热、白细胞增高、C反应蛋白增高等,考虑细菌感染,在积极寻找感染部位同时,加用抗生素。,二、两种特殊类型上感,咽结合膜热(pharyngo-conjunctival fever):夏季流行。病原体为腺病毒。典型结合膜热:患者有发热、咽炎
3、、及结合膜红三联征。为急性传染病,常伴有颈淋巴结肿大,但这些症状不必全具备。流行时有的具有咽炎或结膜炎,本病眼、咽症7日见好。,两种特殊类型上感,疱疹性咽峡炎(herpangina):主要为柯萨奇病毒A组引起,为夏秋季流行,发病急,以发热39.5-40.0,年长儿诉头疼、背疼,5岁以下儿童1/4有呕吐,在扁桃体、悬雍垂、软腭、咽后壁可见灰白色小丘疹,周围有红晕,破溃后形成小溃疡,病程一周左右。,小儿肺炎,小儿肺炎是指由病原体或其他因素(如吸入羊水、动植物油和过敏反应等)所致的肺部炎症。四季均可发病,尤多见于冬春季节或气候骤变时。,病原体 要为细菌和病毒。常见有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杆
4、菌、溶血性链球菌、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及肠道病毒等。环境因素 居住拥挤、阴暗、潮湿、通风不良等。内在因素 小儿免疫机能低下及呼吸道解剖生理特点,是肺炎发病率较高的重要因素。,病 因,临床表现,多数患儿先有23日上呼吸道感染或支气管炎症状。可见发热、咳嗽、气促、甚者见鼻翼扇动、发绀,也有不发热而咳喘重者。体征早期不明显,仅有呼吸音粗糙,以后可闻及较固定的中小细湿啰音。,辅助检查,血常规 细菌性肺炎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并有核左移。病毒性肺炎时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并可见异性淋巴细胞。血液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 此法对鉴别病毒性与细菌性肺炎有参考意义。X线检查
5、 早期肺纹理增强,以后可见两肺中下野有大小不等的点片状阴影,或融合成片状阴影,亦可伴有肺气肿或肺不张。,诊 断,根据临床表现、胸部X线检查,即可作出诊断,治 疗,一般治疗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室温在20左右为宜,及时清除上呼吸道分泌物,常拍背以利痰液排出。抗感染治疗 按不同病原体选择药物。抗生素主要用于细菌性肺炎,肺炎链球菌肺炎首选青霉素类抗生素;支原体、衣原体肺炎用红霉素或阿奇霉素;病毒性肺炎可用抗病毒制剂,如病毒唑等。,小儿腹泻病,小儿腹泻病是由多种病原体或多种因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又称腹泻病,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一岁以内占50%,是造成小儿
6、营养不良及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病 因,1.感染因素肠道内感染可由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引起,以前两者多见,尤其是病毒。(1)病毒感染:主要病原为轮状病毒,其次有星状和杯状病毒、肠道病毒(包括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肠道腺病毒)、诺沃克病毒、冠状病毒等。(2)细菌感染:(不包括法定传染病):主要有致病性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耶尔森菌、沙门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等。(3)真菌感染:念珠菌、曲菌、毛霉菌,小儿以白色念珠菌多见。肠道外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其病原体可同时感染肠道,或由于毒素作用致消化功能紊乱引发腹泻。2.非感染因素(1)饮食因素:喂养不当可引起腹泻。进食过量或突然改变
7、食物品种,或过早喂给大量淀粉或脂肪类食品、果汁,特别是那些含高果糖或山梨醇的果汁,可产生高渗性腹泻;过敏性腹泻,如对牛奶或大豆等过敏而引起的腹泻;原发性或继发性双糖醇(主要为乳糖酶)缺乏或活性降低,肠道对糖的消化吸收不良而引起腹泻。(2)气候因素:气候突然变化、腹部受凉使肠蠕动增加;天气过热消化液分泌减少或由于饮奶过多等都可能诱发消化功能紊乱而导致腹泻发生。,临床表现,婴儿腹泻可根据病程进行临床分期,在2周以内的腹泻为急性腹泻;2周2月为迁延性腹泻;病程在2个月以上的为慢性腹泻。1.急性腹泻(1)轻型:常由饮食因素及肠道外感染引起。起病可急可缓,以胃肠道症状为主,食欲不振,偶有溢乳或呕吐,大便
8、次数增多,多在10次以内。便量不多,稀薄或带水,呈黄色或黄绿色,有酸味,常见奶瓣和泡沫。无脱水及全身中毒症状,多在数日内痊愈。(2)重型:多由肠道内感染引起。常急性起病,也可由轻型逐渐加重转变而来,除有较重的胃肠道症状外,还有较明显的脱水、电解质紊乱和全身感染中毒症状,食欲低下,呕吐,腹泻频繁,大便每日10余次,多为黄色水样或蛋花汤样便,含有少量粘液。脱水分度下表。脱水的性质常常反应了水和电解质的相对丢失量。腹泻丢失大量碱性物质,脱水时多伴有不同程度的代谢性酸中毒。2.迁延性、慢性腹泻病因复杂,感染、营养物质过敏、酶缺陷、免疫缺陷、药物因素、先天性畸形等均可引起。病程2个月。,婴幼儿各种程度脱
9、水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大便常规检查通常仅见脂肪滴、不消化食物和少量白细胞。,诊断,根据发病季节、病史、临床表现及便常规检查即可作出临床诊断。,治疗,治疗原则为:调整饮食,预防和纠正脱水,合理用药,预防并发症。1.饮食疗法 应强调继续饮食,满足生理需要。婴儿继续哺乳,暂停辅食;由米汤、粥、面条等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有严重呕吐者可暂禁食46小时(不禁水,最好饮糖盐水)。2.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1)口服补液:口服补液盐可用于腹泻时预防脱水及纠正轻、中度脱水。(2)静脉补液:适用于中度以上脱水、吐泻严重或腹胀的患儿。3.药物治疗(1)控制感染:秋季腹泻可选择抗病毒药三氮核苷唑;细菌性肠炎
10、用黄连素、头孢霉素类等。(2)肠黏膜保护剂:思密达。,病毒性脑炎(viralncephalitis)和脑膜炎(viral meningitis),病毒性脑炎和脑膜炎,病因病理发病机理 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定 义,是指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感染性疾病。,病因 80%肠道病毒5%虫媒病毒、腺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腮腺炎病毒和其他病毒,病 理,脑膜和(或)脑实质广泛性充血、水肿,伴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侵润。炎症细胞在小血管周围呈袖套样分布,血管周围组织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和髓鞘崩解。病理改变弥漫分布(单纯疱疹病毒 颞叶病变),发病机理 病毒呼吸道(腺病毒和出疹性疾病)、肠道(肠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儿科 常见疾病 诊疗 常规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085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