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动力学分析法及其应用.ppt
《催化动力学分析法及其应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催化动力学分析法及其应用.ppt(9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催化动力学分析法及其应用,第3章 催化动力学分析中指示反应,第4章 动力学分析法,第5 章 发展趋势,第6章 催化动力学分析法研究,1.1历史背景国外1963年 Bognar 提出光度分析法测定催化剂的浓度 即C1967年 PCK 分别撰写动力学分析专论1968年 Mark 1983年 西班牙 召开了第一届动力学分析国际会议(17个国家,150名代表参加)1984年 Mottola 全面述评动力学分析法成为分析化学中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国内 1965年介绍了催化动力学分析法及应用;1985年在庐山召开第一届动力学分析法会义;1990年在合肥举行第二届动力学分析法会义;1995年在无锡举行第三届动
2、力学分析法会义;,第1章 催化动力学分析法简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现代仪器分析法及仪器联用等科学成就的涌现,不断推动催化动力学分析法的研究进展。催化滴定法、催化荧光法、催化化学发光法、催化-萃取光度法、催化-气相色谱法、催化固体基质室温磷光法等,极大程度地提高了催化动力学分析法的灵敏度、选择性、准确度、分析速度与自动化程度,不仅显示其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而且在应对超痕量分析的新挑战,展开广阔的应用前景。,第2章 基本原理,2(阿,(2-a),(2-b),(2-c),(2-d),2.4 不同反应级数的比较,注:1.反应分子数与反应级数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因此不能片面 认为单分子反应速率与
3、浓度的一次方成正比,则是一级反应;双分子反应速率与浓度的二次方成正比,则是二级反应.2.实际上,应该通过实验,才能准确确定反应级数.,2.5 催化作用原理,2.5.1 催化剂 特点:(1)、量少;(2)、v很大;(3)、可再生作用:C 大 正催化 v Q 小 负催化 C 大 N v 活化 v 抑制,2.5.2 催化作用原理,A+B P A+C AC AC+B P+C,C,A(反应物)AC B(反应物)(催化剂)C P(产物),设 aA+bB=f F+gG,M,A、B为反应物,F、G为反应产物,M为催化剂或活化剂、或阻抑剂,则 催化反应速率方程式有以下几种表达形式:,2.5.4.1 催化显色反应
4、速率方程式,设 aA+bB=f F+gG(催化显色反应,显色产物为F),M,则,dCF,dt,=,K1CACBCM,a,b,2.6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第3章 催化动力学分析中指示反应,非催化反应,氧化,H2PO2-,,分两步,3.2指示反应、指示物,3.3 指示反应的必要条件,抑制或终止反应的措施:,1.迅速冷却,终止反应(适用高于室温的反应),2.改变反应体系pH值,终止反应(适用对pH值敏感的反应),3.加入某种新的反应物(如还原剂、氧化剂),改变催化剂的价态或形态,或掩蔽催化剂等终止催化反应;,4.加入过量的而又能与反应体系中任何一种反应物迅速地、定量地发生反应的新物质,急速降低反应物
5、的浓度,终止反应进行。,必须指出:如采用自动化测量反应速率的大小时,就不一定要求终止反应。因为自动化测量仪能连续跟踪、记录、处理数据,测量的反应速率相对稳定。,第4章 动力学分析法,M,4.2 动力学参数(k、E),例:NaBO3+R(褪色反应)812min log(A0/A)=0.676t-0.426,r=0.9974 正比(一级)t=12min,k=(1/t)ln(A0/A)=1.610-3/s=log(A0/A)3060-loglog(A0/A)=2.200(1/T)103-6.066 正比 r=0.999 log(A0/A)E=2.200 2.303 8.14=42.12(KJ/mol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催化 动力学 分析 及其 应用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085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