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系统继电保护.ppt
《供电系统继电保护.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供电系统继电保护.ppt(1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5章 供配电系统继电保护原理,5.1 继电保护基础5.2 二次接线概述5.3 高压配电电网的继电保护5.4 电力变压器保护5.5 高压电动机保护5.6 低压配电系统的保护,5.1 继电保护基础,5.1.1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任务和作用5.1.2 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组成5.1.3 继电器的分类5.1.4 对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5.1.5 继电保护发展简史,1 短路故障对系统的危害:电力系统在运行中可能发生各种故障和不正常运行状态,最常见同时也是最危险的故障是各种类型的短路。发生短路时可能产生以下后果:(1)数值较大的短路电流通过故障点时,产生电弧,使故障设备损坏或烧毁。,5.1.1 电力系统继
2、电保护的任务和作用,(2)短路电流通过非故障元件时,使电气设备的载流部分和绝缘材料的温度超过散热条件的允许值而不断升高,造成载流导体熔断或加速绝缘老化和损坏,从而可能发展成为故障;(3)电力系统中部分地区的电压大大下降,破坏用户工作的稳定性或影响产品的质量。(4)破坏电力系统中各发电厂并列运行的稳定性,引起系统振荡,从而使事故扩大,甚至导致整个系统瓦解。,2 电力系统运行状态正常运行,指电压、电流、频率(转速)在规定的范围内,各个一次电气设备能够正常工作而不损坏的运行状态不正常运行,指电力系统中电气设备的正常工作遭到破坏但未出现故障的状态,比如像过负荷、过电压、频率降低、系统震荡等。故障,各种
3、短路(d(3)、d(2)、d(1)、d(1-1)和断线(单相、两相),其中最常见且最危险的是各种类型的短路。,3 继电保护基本任务:继电保护装置就是指能反应电力系统中电气元件发生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状态,并动作于断路器跳闸或发出信号的一种自动装置。它的基本任务:自动、迅速、有选择性地将故障元件从电力系统中切除,使故障元件免于继续遭到破坏,保证其他无故障部分迅速恢复正常运行。,(2)反应电气元件的不正常运行状态,并根据运行维护的条件而动作产生报警信号,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减轻故障危害。此时一般不要求保护迅速动作。(3)继电保护装置还可以与电力系统中的其他自动化装置配合,在条件允许时,采取预定措施,缩短事
4、故停电时间,尽快恢复供电,从而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由此可见,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的主要作用是通过预防事故或缩小事故范围来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最大限度地保证向用户安全连续供电。因此,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必不可少的技术措施之一。,5.1.2 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组成,1 基本原理:为区分系统正常运行状态与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状态找差别:电力系统发生故障前后电气物理量变化的特征,2 构成 它主要由测量、逻辑和执行三部分组成,,测量回路的作用是测量与被保护电气设备或线路工作状态有关的物理量的变化,如电流、电压等的变化,以确定电力系统是否发生了短路故障或出
5、现不正常运行情况;逻辑回路的作用是当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根据测量回路的输出信号,进行逻辑判断,以确定保护是否应该动作,并向执行元件发出相应的信号;执行回路的作用是执行逻辑回路的判断,发出切除故障的跳闸脉冲或指示不正常运行情况的报警信号。,如图5-2所示,当线路上发生短路时,起动用的电流继电器KA瞬时动作,使时间继电器KT起动,KT经整定的一定时限后,接通信号继电器KS和中间断电器KM,KM触头接通断路器QF的跳闸回路,使断路器QF跳闸。,图 5-2继电保护装置框图,线路过电流保护装置单相原理接线图,1 继电器基本概念继电器是根据某种输入信号来实现自动切换电路的自动控制电器。“类似于开关”。继电
6、器的基本原理:当输入信号达到某一定值或由某一定值突跳到零时,继电器就动作,使被控制电路通断。它的功能是反应输入信号的变化以实现自动控制和保护。继电器定义:能自动地使被控制量发生跳跃变化的控制元件称为继电器。,5.1.3 继电器:,2 分类按输入信号的性质可分为电气继电器(如电流继电器、电压继电器、功率继电器、阻抗继电器等)和非电气继电器(如温度继电器、压力继电器、速度继电器、瓦斯继电器等)两类;按工作原理可分为电磁式、感应式、电动式、电子式(如晶体管型)、整流式、数字式等;按用途可分为控制继电器(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和保护继电器(用于继电保护电路中)。保护继电器按其在继电保护装置中的功能,可分
7、主继电器(如电流继电器、电压继器、阻抗继电器等)和辅助继电器(如时间继电器、信号继电器、中间继电器等)。,3.继电器的继电特性,4.继电器的返回系数 继电器的返回系数是指返回电流与动作电流的比值,即,Kre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在实际应用中要求继电器有较高的返回系数。,5.1.4 对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对动作于跳闸的继电保护,在技术上一般应满足四个基本要求:选择性、速动性、灵敏性、可靠性。即保护四性。选择性:选择性是指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保护装置仅将故障元件切除,而使非故障元件仍能正常运行,以尽量缩小停电范围。,当k1点发生短路故障时,应由故障线路上的保护1 和2 动作,将故障线路切除,这时变电
8、所B则仍可由另一条非故障线路继续供电。在要求保护动作有选择性的同时,还必须考虑保护或断路器有拒动的可能性,因而就需要考虑后备保护的问题。,速动性:快速切除故障。提高系统稳定性;减少用户在低电压下的工作时间;减少故障元件的损坏程度,避免故障进一步扩大。t故障切除时间;tbh-保护动作时间;tDL-断路器动作时间一般的快速保护动作时间为0.060.12s,最快的可达0.010.04s。一般的断路器的动作时间为0.060.15s,最快的可达0.020.06s。,灵敏性灵敏性:指在规定的保护范围内,对故障情况的反应能力。满足灵敏性要求的保护装置应在区内故障时,不论短路点的位置与短路的类型如何,都能灵敏
9、地正确地反应出来提高系统稳定性;要求:不但在系统最大运行方式下三相短路时能可靠动作,而且在系统最小运行方式下经过较大的过渡电阻两相或单相短路故障时也能可靠动作。通常,灵敏性用灵敏系数来衡量,并表示为Klm。,可靠性可靠性:指发生了属于它该动作的故障,它能可靠动作,即不发生拒绝动作(拒动);而在不该动作时,他能可靠不动,即不发生错误动作(简称误动)。影响可靠性有内在的和外在的因素:内在的:装置本身的质量,包括元件好坏、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制造工艺水平、内外 接线简明,触点多少等;外在的:运行维护水平、调试是否正确、正确安装。,上述四个基本要求是分析研究继电保护性能的基础,也是贯穿本章的一个基本线索
10、。在它们之间既有矛盾的一面,又有在一定条件下统一的一面。,最早的继电保护是熔断器19世纪末期出现了电磁型过电流继电器1901年出现了感应型过电流继电器1908年出现了电流差动保护原理20世纪20年代出现了距离保护1925年出现了高频方向保护1950年前后出现了微波保护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行波保护的思想,50年代末期出现了装置之后原理上的创新甚少!,5.1.5 继电保护发展简史,从20世纪50年代出现晶体管,开始出现晶体管保护从20世纪50年代末期到80年代初期,出现集成电路保护从20世纪60年代提出微机保护,80年代前后出现装置从上世纪末期,出现基于微机的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于一体的综
11、合自动化系统结构型式:机电型 电子型 微机型,(电磁型、感应型、电动型),(晶体管、集成电路),常用的机电式继电器分电磁型和感应型两种。(1)电磁式继电器1)电磁式电流继电器电磁式电流继电器在继电保护装置中,通常用作起动元件,因此又称起动继电器。常用的DL-10系列电磁式继电器其内部接线和图形符号如图5-1。能使过电流继电器动作(触点闭合)的最小电流称继电器的“动作电流”,用 表示。使继电器由动作状态返回到起始位置的最大电流,称为继电器的“返回电流”,用 表示。,图5-1 DL10系列电磁式电流继电器的内部结线和图形符号 a)DL-11型结线 b)DL-12型结线 c)DL-13型结线d)集中
12、表示的图形符号 e)分开表示的图形符号,图5-2电磁式电流继电器的定时限特性,3).电磁式信号继电器供电系统中常用的DX-11型电磁式信号继电器,有电流型和电压型两种,电流型可串联在二次回路中而不影响其他二次元件的动作。电压型必须并联在二次回路内。,4).电磁式中间继电器电磁式中间继电器常用在保护装置的出口回路中,用来接通断路器的跳闸回路,故又称为出口继电器。工厂供电系统中常用的DZ-10系列中间继电器的内部结线和图形符号如图5-5所示,,5-5 DZ-10系列中间继电器的内部结线和图形符号,5.1 继电保护装置的概念,(2)感应式电流继电器供电系统中常用 感应式电流继电器的内部结构如图5-6
13、所示。,图5-6感应式电流继电器的内部结构,1-线圈 2-电磁铁 3-短路环 4-铝盘 5-钢片 6-铝框架 5-调节弹簧 8-制动永久磁铁 9-扇形齿轮 10-蜗杆 11-扁杆:12-触点 13-时限调节螺 14-速断电流调节螺杆 15-衔铁 16-动作电流调节插销,5.2 二次接线概述,5.2.1 二次接线的基本概念5.2.2 二次接线的原理图和安装图5.2.3 变电所二次回路的操作电源5.2.4 高压断路器的控制与信号回路5.2.5 变电所的信号装置5.2.6 变电所电气测量仪表,5.2.1 二次接线的基本概念,在用户供配电系统中,通常将电气设备分为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直接生产、输送和分
14、配使用电能的设备称为一次设备,如用户的供电系统中变压器、断路器、母线和电动机等属于一次设备。由一次设备构成的电路称为变电站的主电路或一次接线,是变电站的主体。对一次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行监视、测量、控制和保护的辅助电气设备称为二次设备。二次设备包括测量仪器、控制与信号设备、继电保护装置以及自动和远动装置等。,定义:表示二次设备互相连接关系的电路,称为二次回路或二次接线,亦称二次系统,包括控制系统、信号系统、监测系统及继电保护和自动化系统等。二次接线分类方法:二次接线按照电源性质分,有直流回路和交流回路。直流回路是由直流电源供电的控制、保护和信号回路;交流回路又分为交流电流回路和交流电压回路。交流电
15、流回路由电流互感器供电,交流电压回路由电压互感器或所用变压器供电,构成测量、控制、保护、监视及信号等回路。二次接线按照用途分,有断路器控制回路、信号回路、测量回路、继电保护回路和自动装置回路等。二次接线在用户供配电系统中虽然是一次电路的辅助系统,但它对一次电路的安全、可靠、优质、经济地运行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二次接线的原理图和安装图,用户供配电系统的电气接线图,可分为一次接线图和二次接线图。一次接线图:用规定的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表示一次设备及其相互连接顺序的图称,即主接线图;二次接线图:用规定的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表示二次设备的元件及其相互连接顺序的图称。二次接线图分为
16、原理接线图和安装接线图。1.二次接线的原理图 在供配电系统中,用来表示继电保护、监视和测量仪表以及自动装置的工作原理的电路图叫做原理接线图,原理接线图可按归总式和展开式两种方式绘制。,1)归总式原理接线图归总式原理接线图:每个元器件以整体形式绘出,它对整个装置的构成有一个明确的概念,便于掌握其互相关系和工作原理。优点:较为直观缺点:当元器件较多时电路的交叉多,交、直流回路、控制与信号回路均混合在一起,清晰度差。应用:归总式原理接线图可用来分析工作原理,但对于复杂线路,看图较困难,因此,广泛应用展开式原理图。2)展开式原理接线图展开式原理接线图:按二次接线使用电源来分别画出交流电流回路、交流电压
17、回路、直流操作回路及信号回路中各元件的线圈和触点。,即:属于同一个设备或元件的电流线圈、电压线圈、控制触点分别画在不同的回路里。为了避免混淆,属于同一个元件的线圈和触点采用相同的文字符号,但各支路需标上不同的数字回路标号。展开图分成交流电流回路、交流电压回路、直流控制操作回路和信号回路等几个主要组成部分。每一部分又分行排列。交流回路按A、B、C的相序排列控制回路按继电器的动作顺序由上往下分别排列,各回路右侧通常有文字说明。图中各元件和回路按统一规定的图形、文字符号绘制。,注意:较简单图形可省略回路标号。所有开关电器和继电器触点都是按照开关断开时的位置和继电器线圈中无电流时的状态绘制。展开图优点
18、:接线清晰,回路次序明显,便于了解整个装置的动作程序和工作原理。目前工程中主要采用这种图形,是运行和安装中一种常用的图纸,又是绘制安装接线图的依据。,2.二次接线的安装图定义:根据电气施工安装的要求,用来表示二次设备的具体位置和布线方式的图形,称为二次回路的安装接线图。说明:安装图是二次回路设计的最后阶段,用来作为设备制造、现场安装的实用二次接线图,也是运行、调试、检修的主要图纸。在安装图上设备均按实际位置布置,设备的端子和导线,电缆的走向均用符号、标号加以标志。二次接线安装图包括屏面元件布置图、屏后接线图和端子板接线图等几部分组成。1)二次接线基本要求按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
19、工及验收规范(GB 501711992)规定,二次回路的接线应符合下列要求。,(1)按图施工,接线正确。(2)导线与电气元件间采用螺栓、插接、焊接或压接等方法连接,均应牢固可靠。(3)盘、柜内的导线不应有接头,导线芯线应无损伤。(4)电缆芯线和所配导线的端部均应标明其回路编号,编号应正确,字迹清晰且不易褪色。(5)配线应整齐、清晰、美观,导线绝缘良好,无损伤。(6)每个接线端子的每侧接线宜为1根,不得超过2根;对于插接式端子,不同截面的两根导线不得接在同一端子上;对于螺栓连接端子,当接两根导线时,中间应加平垫片。(7)二次回路接地应设专用螺栓。(8)盘、柜内的二次回路配线:电流回路应采用电压不
20、低于500V的铜心绝缘导线,其截面不应小于2.5mm2;其他回路截面不应小于1.5mm2;对于电子元件回路、弱电回路采用锡焊连接时,在满足载流量和电压降及有足够机械强度的情况下,可采用不小于0.5mm2截面的绝缘导线。,2)二次回路的编号目的:为了在安装接线、检查故障等接线、查线过程中,不至于混淆,需对二次回路进行编号。表5-1和表5-2所示分别为直流回路和交流回路编号范围。说明:交流电压、电流回路的编号前附上该点所属相别(A、B、C、N)。直流回路在每行主要压降元件左侧使用奇数号、右侧使用偶数号。后两位为33的回路为断路器跳闸回路专用03为合闸回路专用,安装、调试、检修时应特别注意。,3)安
21、装接线图的绘制安装接线图一般应表示出各个项目(指元件、器件、部件、组件和成套设备等)的相对位置、项目代号、端子号、导线号、导线类型和导线截面等内容。,(1)二次设备的表示方法。由于二次设备是从属于某一次设备或电路的,而一次设备或电路又从属于某一成套装置,因此为避免混淆,所有二次设备都必须按GB/T 5094.22003标明其项目种类代号。电气图中的项目种类代号具体要求如下:电气图中每个用图形符号表示的项目,应有能识别其项目种类和提供项目层次关系、实际位置等信息的项目代号。项目代号可分为4个代号段,每个代号段应由前缀符号和字符组成,各代号段的名称及其前缀符号应符合下列规定:第1段 高层代号,其前
22、缀符号为“=”;第2段 位置代号,其前缀符号为“+”;第3段 种类代号,其前缀符号为“”;第4段 端子代号,其前缀符号为“:”。每个代号段的字符可由拉丁字母或阿拉伯数字构成,或二者组合构成,字母应大写。可使用前缀符号将各代号段以适当方式进行组合。项目代号应以一个系统、成套装置的依次分解为基础。一个代号表示的项目应是前一个代号所表示项目的一部分。,(2)接线端子的表示方法。屏(柜)外的导线或设备与屏上二次设备相连时,必须经过端子排。端子排是由专门的接线端子板组合而成。右图为端子排的一般形式:最上面标出安装项目名称、端子排代号和安装项目代号。下面的端子在图上画为三格,中间一格注明端子排的序号。一侧
23、列出屏内设备的代号及其端子代号,另一侧标明引至设备的代号和端子号或回路编号。端子排的文字代号为X,端子的前缀符号为“:”。若上述有功电能表P1有8个端子,则端子应标为“A3WL3P1:1”。,接线端子板分为普通端子、连接端子、试验端子和终端端子等形式。普通端子板用来连接由屏外引至屏上或由屏上引至盘外的导线;连接端子板有横向连接片,可与邻近端子板相连,用来连接有分支的二次回路导线;试验端子板用来在不断开二次回路的情况下,对仪表、继电器进行试验;终端端子板用来固定或分隔不同安装项目的端子排。,(3)连接导线的表示方法。连续线是指表示两端子之间的连接导线的线条是连续的,如图下(a)所示。用连续线表示
24、的连接导线需要全线画出。缺点:连线多时显得过于复杂。中断线是指表示两端子之间的连接导线的线条是中断的,如下图(b)所示。在线条中断处必须标明导线的去向,即在接线端子出线处标明对方端子的代号,这种标号方法称为“相对标号法”。优点:此法简明清晰,对安装接线和维护检修都很方便。,4)二次接线的安装图举例,高压线路测量及保护回路安装接线图,高压线路测量及保护回路原理接线展开图,5.2.3 变电所二次回路的操作电源,二次回路的操作电源是指控制、信号、监测及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等二次回路系统所需的电源。要求:首先必须安全可靠,不应受供电系统运行情况的影响,保持不间断供电;其次容量要足够大,应能够满足供电系统
25、正常运行和事故处理所需要的容量。二次回路的操作电源,分直流操作电源和交流操作电源两大类。直流操作电源,按供电电源的性质又可分为独立直流电源(蓄电池组)和交流整流电源(带电容的储能硅整流装置和复式整流装置);交流操作电源又有由所用变压器供电和由仪用互感器供电之分。,1.直流操作电源 有:铅酸蓄电池组、镉镍蓄电池组、带电容储能的硅整流装置、复式整流装置。铅酸蓄电池组优点:它与交流的供电系统无直接关系,不受供电系统运行情况的影响,工作可靠。缺点:设备投资大,还需设置专门的蓄电池室,且有较多的腐蚀性,运行维护也相当麻烦。现在一般变配电所已很少采用。镉镍蓄电池组优点:除了不受供电系统运行情况影响、工作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供电系统 保护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083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