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产生和发展.ppt
《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产生和发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产生和发展.ppt(1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节 传统农业(公元前四世纪-19世纪中叶)传统农业是指原始农业和近代农业中间的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大体上相当于奴隶社会至封建社会、殖民地社会时期的农业,通常所讲的“传统农业”与“古代农业”的涵义相近。,1,2,原始农业三大起源中心,除美洲外,均相对独立发展产生了传统农业。原始农业是以驯化新作物、新家畜和开拓新农业区域为特征的。传统农业则是以发展牛耕、铁犁,建立农业技术体系和巩固农耕生产为基本内容的。,3,古希腊、古罗马传统农业的形成 公元前1218世纪,希腊氏族解体,出现大批奴隶制城邦。当时的希腊包括巴尔干半岛南部、爱琴海诸岛和小亚西亚西部地区。希腊文明形成的基础:第一,曲折的海岸线、便利
2、的海上交通,使农业起源地与新开拓区域之间建立起发达的贸易交流;,第二,在希腊文明之前,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古埃及已具有木犁耕作的历史基础;第三,公元前12世纪,位于伊朗高原附近的赫蒂王朝发明了冶铁技术,赫蒂王朝灭亡后,有关技术传到希腊。大约在同一时期,古希腊完成了铁犁头制造,铁犁牛耕(古希腊文明产生的最重要基础)的农业开始,传统农业形成。,铁犁头,4,5,古希腊、古罗马传统农业的形成,公元前3世纪,古罗马统治意大利。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取代希腊形成罗马帝国。大约在同一时期,完成了铁犁壁的改造。耕作是罗马时期主要的农业措施,一般是播种前耕一次,中间耕一次,收获后耕一次。并已开始根据土壤质地,分别使
3、用轻、重型犁。耕作制度上施行二圃制;养地制度方面创造了休闲地上种豆科绿肥,施用粪肥、油渣、草木灰、硝石,就地焚烧秸秆,破碎土块,注意选种等。罗马文明奠定了欧洲传统农业的基础。,6,中国传统农业的形成 西方传统农业发生在奴隶制时期,中国传统农业则发生在封建社会建立初期。我国在春秋中期(770475B.C)开始使用铁器。国语齐语记载“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锄夷、斤、属,试诸土壤。”约在同一时期,发展了选种、使用厩肥、种植绿肥及土壤耕作技术等。西汉时期,开始推广小麦,与夏播作物连作生产,中国传统农业形成。,7,新疆孔雀河出土的新石器时代小麦,距今4000年前,7,8,中原小麦生产的起点,直到
4、汉代粮食仍以粟为主政治家贾谊(西汉)在关中大面积推广小麦,一年麦粟两熟开始推广普及。,8,二、古代农业的生产技术发展 生产工具的进步必然推动农业技术的发展。首先,耕作制度由原始的烧垦制过渡到轮作制。一系列精耕细作的方法也随之出现,如整地播种、育苗移栽、中耕除草、灌溉施肥等。,9,在欧洲,典型的古代农业技术是休闲、轮作并兼有放牧地的二圃、三圃以及四圃耕作制,它把种植业和畜牧业结合起来了。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二圃制在希腊形成。二圃制是指把土地分为两个区,一个区种麦类作物,一个区休闲,次年调换,以恢复地力,保持土壤水分,并可有放牧地。在二圃制的基础上,由于农村人口的增加和发明了有轮重犁,就产生了
5、三圃制。三圃制是指把土地分成三个区,两个区分别种越冬作物和春播作物,第三区休闲,三年轮换循环一次。,10,进入18世纪,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业的集约化程度,英国首先推行了四圃耕作制,把农地分为四块,依次轮换种植芜菁、大麦、三叶草和小麦等作物。这样,休闲地、放牧地被取消了,有利于土地利用率提高,并为牧畜提供了优良饲料,把牧畜放牧改进为舍饲,同时,又可以利用厩肥,从而提高地力。,11,在西亚和北非,古代农业的耕作制度是实行隔年耕作法,即在干旱缺肥的条件下,种一年休闲一年。但随着人口的增加,休闲期也逐渐缩短,成为不休和短期休闲的轮作制。在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制度水平远高于世界其他国家,著名的德国农
6、业化学家李比希称中国的农业是“合理农业的典范”。,12,其次,灌溉施肥方法由原始的自然补充土地水肥,过渡到劳动者利用各种方法主动对土地施加水肥。在农业起源最早的西亚、北非地区,由于气候干旱炎热,创立了灌溉农业。如建造引河水渠道进行自流灌溉,或引河水或取地下水、修水井及坎儿井实施灌溉等。灌溉农业以埃及尼罗河流域最为著名。创造了淤灌法,即在每年的8-9月汛期,引尼罗河水浸泡两岸土地并借此淤积肥沃的河泥,在排干水以后播种一季作物,然后休闲至新的汛期。由于淤积和休闲交替,使土壤中养分不断聚积和分解,维系了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水肥。中国发明了耕一耙一耱的抗旱保墒耕作法,东汉时期的龙骨水车反映出当时灌溉技术的
7、进步。,13,悠久的中国家耕史,耕、耙、耱,耧车,它的优点是,将开沟、下种合二为一,简化了工序;播种均匀;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功效。,14,15,16,东汉牛耕图画像石(甘肃嘉峪关市出土),西汉时期的耦犁(形象图),曲辕犁-水田耕耙,17,18,犁壁,犁评,犁箭,犁铲,唐朝的曲辕犁,抗旱保墒耕作技术-镇压,19,20,翻车的模型,21,我国南北朝的耙,现代农村的辘轳,现代农村的辘轳,辘轳是从杠杆演变来的汲水工具。据物原记载:史佚始作辘轳。史佚是周代初期的史官。早在公元前一千一百多年前中国已经发明了辘轳。到春秋时期,辘轳就已经流行。,22,23,青铜铲-掘土整地农具,神农执耒图,24,25,商
8、周时期的青铜农具,26,战国铁农具,27,西汉赵过推行的一种适应北方旱作地区的耕作方法。在同一地块上的田垄隔年代换所以称作代田法。,28,筒车,芍陂是淮河流域著名古陂塘灌溉工程,位于安徽省寿县南。春秋时期(公元前 598年公元前591年)由楚国的孙叔敖创建,迄今2500多年一直发挥不同程度的灌溉效益。,郑国渠首位于陕西泾阳县的仲山西麓,其东有仲山,嵯峨地形特点是西北微高,东南略低。渠首充分利用这一地形,使干渠沿北山南麓居于最高地带向东伸展,分支灌溉。,29,古代农民播种、脱粒,30,水田“耖”作业图:耖,水田耕耙后疏通田泥,熟化土壤,平整田面的农具。水磨:利用水为动力的磨,用于谷物粉碎。,31
9、,铁犁、施肥和复种,耘田,即稻田中除草作业,32,古代农业生产技术是随着生产工具的更新而不断更新的。一方面生产技术更新是先进生产工具充分发挥作用的保证。另一方面先进的生产工具又使得农业技术的更新成为可能。比如,有了马拉的条播机、中耕机,才能在劳力短缺的欧洲实行“四圃制”,扩大种植面积;有了水利工程和水车灌溉工具,灌溉技术才得以发展;铁犁犁壁的发明使用,才能把杂草埋在地下面作肥料,从而实施精耕细作。,33,三、传统农业的生产经营状况 传统农业阶段包括了奴隶制和封建制的生产经营方式等。在欧洲,公元前500年-公元500年,希腊和罗马先后建立了奴隶国家,其典型的农业经营方式是奴隶制庄园。奴隶制庄园的
10、特征是:奴隶主占有全部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直接生产者奴隶以及全部产品;庄园产品用于交换的很少,自然经济占统制地位。,34,相对于原始氏族家庭而言,奴隶制庄园农业的出现是一个进步,因为战争中的俘虏不再被杀掉,农业劳动不断增加,这就为兴建大型水利工程、大规模开垦荒地等提供了有利条件,从而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增加了更多的剩余农产品。,35,奴隶制庄园存在和发展的主要条件是不断得到大量的廉价奴隶。但到公元3世纪以后,罗马帝国的对外扩张和掠夺已经到了极限,奴隶来源枯竭;加上奴隶为了反抗奴隶主的残酷压榨,又经常进行怠工、破坏,以至大批逃亡和爆发奴隶起义,这样,继续使用奴隶劳动已变得无利可图,奴隶
11、制庄园经营陷入严重危机之中,农业经济的滑坡导致国家综合实力的下降和政治混乱。一些庄园主只得把地产分成小块,或者交给奴隶分别耕种,准许奴隶有自己的家室,并向他们征取部分收成;或者租给小佃户耕种,收取一定的租额。前者称为佃隶,后者称为佃农。佃隶和佃农的产生标志着奴隶制庄园经营方式的衰落和封建农业经营方式的萌芽。,36,公元5世纪以后,罗马帝国灭亡。新征服者把战争中侵占的土地分封给大大小小的领主,封建制的领主经营方式由此产生。封建领主的经营特征是,封建领主占有土地和不完全占有农民;农民耕种领主的土地并向他提供及其繁重的地租和劳役;农民有了自己的经济,可以支配自己劳动的部分产品;农民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12、被迫受封建领主的超经济压迫与剥削。领主制经营的生产目的是自给自足,在领主庄园内设有手工作坊、铁匠、马掌匠、武器匠、首饰匠、皮革匠以及磨面、榨油、酿酒等作坊。中国古代农业典型的经营方式是地主制经营,其特征是土地买卖、实物地租和农民家庭为生产单位的小农经济。,37,四、对古代农业的简单分析基本特征:以手工业制造的铁木工具为操作工作工具;以人力、畜力为主要动力;在农业技术上主要依靠精耕细作的传统经验;农业长期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农业生产效率很低,而且进步很慢。主要贡献:采用精耕细作的方法,提高了土地生产率,初步实现了对土地的用养结合,从而使自然生态环境得以维持。主要不足:从能量循环的角度分析
13、,它是一种低水平循环状态。,38,农业是一座能量循环转换的工厂,投入农业多少能量,就会相应地提供多少产品。而在传统农业中,能量的循环转换是封闭的,投入农业的能量仅仅是农业当中的人力、畜力和有机肥等,数量十分有限,所以,提供给社会的产品数量也相对有限,更严重的是,随着社会人口不断增加,为了维持生存,人们只有依靠扩大土地种植面积的办法,于是,许多地方都出现了毁林开荒、毁牧开荒的情形,引起了自然环境遭破坏的尖锐矛盾。所以,古代农业对环境的维护、维持也必然是低水平的。,39,传统农业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社会分工虽有发展,但力度有限,对社会经济整体发展的影响不大。农业与手工业之间的联系有所松动。其
14、纽带就是彼此之间很少联系的、相对孤立的封建庄园和农户家庭。而“男耕女织”便是这种情形的具体描绘。在东方各国,由于以农户家庭为纽带的农业与手工业的联系更为紧密,封建经营方式的分散性、封闭性更为突出,所以它们古代农业所经历的时间比西方更为长久。,40,传统农业的成就,(1)农业生物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交流 在夏、商、周时期同国外就有了良好的交往。汉武帝时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一方面外交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另一方面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把欧亚大陆连在了一起,原产于欧洲的一些农作物开始进入了中国:如葡萄、苜蓿、棉花、胡桃、胡菜、胡瓜等(西汉时期称西亚与欧洲为胡地)。中唐以后,吐蕃兴起,切断了欧亚大陆
15、之间的丝绸之路。由于陆上贸易通道的阻塞,中国和外国的许多商人开始转向从汉代以来逐步开辟的海上通道。从而形成了一条从广州,经东南亚和印度洋地区,到达波斯湾缚达(伊拉克的巴格达)的海上“丝绸之路”。,41,42,这条海路到宋朝、元朝时期,商业往来十分频繁:这一时期我国农作物的引进主要就是通过它。主要有:胡罗卜、南瓜、地瓜、马铃薯、玉米、花生、烟草(原产南美)、番茄(原产南美)、洋白菜(圆白草)、洋葱(中亚)、向日葵(原产美国中部,明代)、花菜(菜花,清光绪年间)。大豆原产于中国,在周朝传到朝鲜、日本和东南亚。欧洲人认识大豆是在18世纪初(1712年),一个生活在日本的欧洲人写的一本书中介绍了大豆。
16、19世纪末(1882年)被引进巴西;直到二十世纪初(1924年)美国人还只把大豆作为一种干草作物,后来当他们慢慢意识到大豆的好处后,便大力发展,1973年超过了小麦和玉米成为第一大商品作物。,43,44,海外农作物的引进,不仅丰富了我国农作物的种类,而且对我国的农业生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比方说:在汉代以前,我国不会榨取植物的油,只会利用动物的脂肪,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找到一个含油量高的植物。芝麻传入我国之后不久,便出现了植物油的生产、利用;我国原有的衣服料子主要是丝和麻,棉花在汉代传入我国边疆,宋、元时期开始传入中原,发展到明代,棉花才成为最主要的衣服原料。,45,传统农业的成就,传入中国
17、的农业生物 农业生物 原产地,传入西方的农业生物 农业生物 原产地,小麦、大麦 西亚 苜蓿 伊朗 石榴 西亚 芝麻 西亚 菠菜 尼泊尔 辣椒 中美洲 菜豆 中美洲 玉米 中美洲 马铃薯 南美洲,水稻 中国、印度 茶 中国 大豆 中国 荞麦 中国 梨 中国 杜鹃 中国 粟、黍 中国 鸡 中国 鸭 中国,46,传统农业的成就,(2)形成完备的耕作技术体系,主要包括:选种措施 周代已经出现 施肥措施 古罗马时期,夏代左右 耕作措施 希腊时期,春秋时期 我国汉代发明了精巧的犁,唐代以后更加完善。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精耕细作的农作体系。灌溉措施 苏美尔时期,春秋战国时期 轮作措施 罗马时期“二圃制”,汉代麦
18、粟连作,47,48,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材质的变化:石、骨、木青铜铁;动力的变化:人力畜力自然力;种类的变化:单一性多样性;,49,50,(3)农牧结合,推动社会发展,传统农业的成就,欧洲以牧为主,中国以农为主。传统农业形成发展的历史是在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长期竞争中完成的。而且每次文化交锋带来的结果都是民族的大融合,以及农耕文化在更大范围内的传播。,51,传统农业的成就,(4)形成农业生产技术及管理思想的理论体系,中国传统农业初期 汜胜之书西汉汜胜之(公元前1世纪)世上最早的农业专著之一。中国传统农业中期 齐民要术北魏贾思勰(公元5世纪中)最古老的农业百科全书 公元9世纪传到日本,后来又传到欧洲
19、。中国传统农业盛(末)期 农政全书明朝徐光启(公元17世纪)集中国传统农学之大成。,52,诗经,禹贡,夏小正,吕氏春秋,士容,十三纪,管子,幼管,地员,汜胜之书,齐民要术,周官,四民月令,四时纂要,耕织图,便民图纂,农说,农桑辑要,王祯农书,农政全书,授时通考,农桑衣食摄要,月令广义,根据石声汉中国古代农书评价插图改绘,陈旉 农书,53,三大农业起源中心传统农业的发展,第三节 现代农业,54,现代农业是指工业化以来高资本、高能量、高技术投入及以商品生产为主要特征的农业生产体系。,工业化农业发展阶段,可持续农业发展阶段,近代农业与可持续农业的分期 根据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发展的阶段性差异,将这
20、一界线定在20世纪中叶前后。一般以二次世界大战为界,以突出近代农业在生产工具方面取得的成就及带来的问题,而将“绿色革命”等生物科学的成就划归现代农业所获得的成果。近代农业也可看作是现代农业的起步阶段,时间约为100年。,55,工业化农业发展阶段,(19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近代农业阶段),近代农业的发展始于20世纪初。20世纪20年代,美国出现了杂交玉米。20世纪初,农用拖拉机的问世,解决了作物生产机械化的动力问题。到1945年,美国实现了作物生产机械化。加拿大于19201950年、法国于19301955年、英国于19301948年、西德于19311953年、苏联于19211953年分别实现了
21、机械化。,原始农业和传统农业,在几千年世界农业长河中占统治地位。一直到20世纪初,世界谷物亩产只62.5kg。美国1920年,玉米100kg/亩,小麦40kg/亩,中国1949年粮食亩产68.5kg。,56,一、近代农业产生的前提 在世界农业的发展过程中,近代农业产生的条件就是农业的资本主义化。不同国家农业资本主义化的方式不同,其中较为典型的是发生在英国农村的“圈地运动”。,57,英国的圈地现象从13世纪开始,到17世纪末变成了一个合法的大规模的运动。17世纪末,随着海外市场的不断开辟,城乡毛纺工业的发展,对羊毛的需求增加,需要更多的牧场来饲养羊群。在利益的驱动下,英国对畜牧业,特别是养羊业十
22、分重视,牧草的需求大幅度增加。显然,“三圃制”的土地利用方式无法提高牧草的产量,因为在“三圃制”中,收割完庄稼的茬地和休闲地都必须敞开,作为公共的牧场。而在公共牧场上,由于私人种植牧草利益得不到保证,英国牧草产量和质量都在下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英国贵族们在政府的支持下,先是圈占公地,而后发展到驱逐其他农民,剥夺他们的份地。,58,据统计,从1700-1790年被圈土地达134.3万hm2。不仅农村公有地全部消失,而且自耕地全部消失。“圈地运动”的结果使自耕农大多沦为无产者,少数则成为租地农场主。农业中形成了地主、农业资本家、农业工人三个阶级。资本主义在英国农业中取得决定性胜利。,59,“圈地
23、运动”的实质则是一场包括农业在内的大范围的社会革命的前奏,是古代农业转进为近代农业的先导。它意味着,在农民被迫同土地分离的同时,土地集中起来了,进而实现了资本同集中起来的土地的结合。新的农牧场便成为向市场提供商品农产品的资本主义企业。在市场利益机制和竞争机制的促动下,先进的科技成果开始被纳入农业生产过程,近代农业阶段从此起步。,60,二、近代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 近代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是从工作机开始的。工业和城市的发展增加了对农副产品和劳动力的需求,工业的发展也为各种农业机械的发明与改进提供了条件,加上农副产品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促使人们试制和使用各种农业机械。19世纪以后,农业机械由以手工工具
24、为主过渡到以各种农业机器为主。,61,1811年,英国W.史密斯取得收割机的专利;1833年,美国奥胡塞获得了一部实用的马拉收割机的专利;,62,拓荒者的马拉收割机,63,1837年,美国J.A.匹茨因畅销的脱粒机取得专利;1836年,美国第一部联合收获机获得专利,该机器能够集收割、脱粒于一身,是一种人们寄予希望的农业机器。但在发展初期,它过于笨重庞大,需要2030匹马来牵引,宠大的马队又难以驾驭,所以机动性差,工作效率低;19世纪20年代,在美国已经能买到马拉的玉米中耕机、耧草机、谷物条播机、干草压捆机等。工作机的逐步完善使用,迫切需要发明新的动力机拖拉机产生了并应用于农业。,19世纪初,瓦
25、特的蒸汽机已被广泛使用,它首先被用于带动脱粒机等从事固定作业,继而用于移动项目。,64,65,1874年,蒸汽拖拉机在法国首次出现。,66,1876年,德国人尼古拉奥托取得了四缸内燃机的专利权。1889年,第一台内燃机拖拉机在美国产生。1892年,第一台实用的汽油拖拉机在美国问世。1931年,柴油拖拉机诞生,并以其突出的经济性和强大的动力而逐渐取代汽油拖拉机。同时,内燃拖拉机也在逐步成熟。,柴油拖拉机的出现为农业机器的广泛使用创造了条件。机械力代替畜力或部分代替畜力是近代农业的重要特征。美国实现农业机械化最早,从19101940年,用了30年左右的时间基本上实现了农业机械化。首先是从固定作业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传统 农业 现代农业 产生 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082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