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疫情报告与管理培训课件.ppt
《传染病疫情报告与管理培训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疫情报告与管理培训课件.ppt(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蒙城县疾控中心李盛文,蒙城县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现状与发展,19801989年我县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主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管理条例进行,1990年至今,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37号令)从事疫情报告,各级医疗机构负责传染病登记与报告,各级疾控机构(包括慢病机构)承担传染病疫情资料的汇总、分析和质量控制等工作。,技术文书,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37号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试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与技术指南(200
2、5年试行版)国家传染病诊断标准,印发规范的通知,卫办疾控发200692号文件:为进一步加强全国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提高报告质量,为预防控制传染病暴发、流行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我部制定了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印发规范的意义与目的,规范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规范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工作传染病防治法的细化提高传染病信息上报数据的质量督导检查有规范可依,规范主要内容,组织机构职责传染病信息报告报告数据管理传染病疫情分析与利用资料保存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考核与评估,一、组织机构职责,总原则: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管理工作,开展
3、督导检查。疾控机构:负责业务管理、技术培训和指导工作。,一、组织机构职责,医疗机构:建立健全传染病诊断、报告和登记制度;负责对本单位相关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信息报告培训;协助疾控机构开展传染病疫情的调查。采供血机构:对献血员进行登记,报告HIV抗体检测两次初筛结果阳性者(内容、时限、向谁报告)。,二、传染病信息报告,责任报告单位及报告人报告病种填报要求报告程序与方式报告时限,责任报告单位及报告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均为责任报告单位。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和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为责任报告人。注意:责任报告单位中无学校和卫生检疫机构。,报告病种,法定传染病(39种,甲类2种,
4、乙类25种+H1N1流感=26种,丙类10种+手足口病=11种)。甲类:鼠疫、霍乱乙类中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报告病种,其他传染病: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等重点监测疾病。,填报要求(病例分类),传染病报告病例分为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病原携带者和阳性检测结果五类进行报告。分类标准严格参照国家诊断标准。(临床医生、疫报人员均要熟悉此标准,切不可凭主观认识。)阳性检测结果仅供采供血机构填写。,填报要求(病原携带者),需报告病原携带者的
5、病种包括霍乱、脊髓灰质炎、艾滋病以及卫生部规定的其他传染病(旧: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白喉、疟疾)卫生部规定的其他传染病:目前不需要报告,将会在以后的发文中有所体现。乙肝的病原携带者不需要进行网络直报。自规范实行之日起至现在,我县仍有部分医疗机构对乙肝的病原携带者进行网络直报。,填报要求(分型),炭疽分为肺炭疽、皮肤炭疽和未分型三类;病毒性肝炎分为甲型、乙型、丙型、戊型和未分型五类;梅毒分为一期、二期、三期、胎传、隐性五类;疟疾分为间日疟、恶性疟和未分型三类;,填报要求(分型),肺结核分为涂阳、仅培阳、菌阴和未痰检四类;(根据诊断标准,未痰检应属于疑似病例,而不是临床诊断病例;涂阳应属
6、于实验室诊断病例,而不应是疑似病例。),填报要求(分型),乙型肝炎、血吸虫病应分为急性和慢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的监测和报告按照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和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的规定执行。,报告程序与方式,实行属地化管理(谁接诊,谁报告)首诊医生负责制个别医疗机构对传染病病人诊断为“疑似病例”并将病人转院后,未报出这张疑似卡片。有些医院未按规定的报告时限报告疑似病例,待实验室结果报出后才按确诊病例上报。,报告程序与方式,现场调查时发现的传染病病例,由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现场调查人员填写报告卡。现场调
7、查人员如在调查中发现传染病报告卡信息有误,应在24小时内通过网络进行订正或删除,同时告知原填报单位。(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与技术指南中规定)采供血机构发现HIV 两次初筛阳性检测结果也应填写报告卡。(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与技术指南:诊断日期填写第二次初筛检测结果阳性的日期。),报告方式,传染病疫情信息实行网络直报,没有条件实行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在规定的时限内将传染病报告卡报告属地县级疾控机构。思考:传染病报告卡的填写质量直接影响着传染病监测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对早期识别传染病爆发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传染病报告卡应由哪些工作人员负责填写?,法定传染病报告程序,责任报告人在首次诊
8、断传染病病人后,应立即填写或录入传染病报告卡,并交(邮寄)予责任报告单位的疫情管理人员。,疫情管理人员收到传染病报告卡,在核实确认后,应在当天将其输入报告系统。,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每日(工作日)上网审核辖区内责任报告单位报出的卡片,对有疑问的卡片必须向责任报告单位查询与核对,确认后的卡片参与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统计汇总。,报告时限,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 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 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
9、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 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报告时限,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 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 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收到无网络直报条件责任报告单位报送的传染病报告卡后,应于2 小时内通过网络直报。,报告时限,其他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要求报告。,传染病疫情网络报告,报告数据管理,审核订正补报查重思考:某患者首次就诊被诊断为乙肝,医务人员将其进行一次上报,若该患者下次就诊
10、时发现同时患有乙肝和丁肝,那么对于这样的情况,是否需要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进行上报?,三、报告数据管理(审核),传染病报告卡录入人员对收到的传染病报告卡须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检查,对有疑问的报告卡必须及时向填卡人核实。录入人员不能在对于病人实际情况不了解、没有事实依托的情况下,对传染病报告卡进行随意修改或补填。(举例:如补填“病例分类”),三、报告数据管理(审核),疾控机构必须每日对报告信息进行审核,如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非典、脊灰和人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以及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的报告信息时,应立即调查核实,于2小时内通过网络对信息进行确认或订正。,三、报告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传染病 疫情报告 管理 培训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082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