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流行病学EpidemiologyofInfectiousDisea.ppt
《传染病流行病学EpidemiologyofInfectiousDisea.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流行病学EpidemiologyofInfectiousDisea.ppt(10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二章 传染病流行病学Epidemiology of Infectious Disease,2023/9/21,2,研究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及其分布,并研究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策略和措施,最终达到消灭传染病的目的。,传染病流行病学,2023/9/21,3,第一节 传染病的流行趋势,一、传染病的性病率和死亡率变迁,中世纪,黑死病横扫欧洲;20世纪,埃博拉从蝙蝠体内爆发;21世纪,神秘SARS袭击全球。尽管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除了在少数国家保存病毒外,天花从地球消失,但危害人类的几十种病毒至今仍无法根除。,2023/9/21,4,根据史书记载,中世纪爆发的毁掉欧洲1/4人口的黑死病是淋
2、巴腺鼠疫,通过藏在黑鼠皮毛内,的跳蚤传染。1347年到1352年期间,一种被称为瘟疫的流行病开始在欧洲各地扩散,导致2500多万人丧生。在随后的300多年间,黑死病仍然周期性爆发,传染病的流行趋势,2023/9/21,5,虽然由于广泛开展计划免疫和相应的预防措施,一些常见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所下降,但在占世界人口约75%的发展中国家,传染病仍然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对人类危害最严重的48种疾病中,40种是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占总发病人数的85%。,传染病的流行趋势,2023/9/21,6,1995年全球死亡5 200万人中,1 700万人死于传染病,占32%。特别是在
3、20世纪70年代以后,全球传染病发病率大幅度上升。“我们正处于一场传染病全球危机的边缘。没有一个国家可以躲避这场危机!”1996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就是:“全球警惕,采取行动,防范新出现的传染病。”,传染病的流行趋势,2023/9/21,7,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严重肆虐人类的传染病中,大致可分为4大类:(一)原已被控制的传染病又死灰复燃,卷土重来。如黄热病和登革热等。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在非洲大陆,黄热病呈地方性流行的33个国家,每年发生黄热病20余万例。1996年全世界报告60余万例登革热,死亡2 400例。,传染病的流行趋势,2023/9/21,8,(二)疾病本身早已存在,但在发现病原体
4、后才被真正认识,如丙型肝炎、戊型肝炎等。(三)疾病本身早已被认识,但未被认为是传染病,如由人嗜T淋巴细胞病毒I型引起的T细胞淋巴瘤白血病、人疱疹病毒6型引起的突发性玫瑰疹、幽门螺杆菌引起的消化性溃疡病等。,传染病的流行趋势,2023/9/21,9,(四)疾病在人群中以往可能不存在,确实是新出现的传染病,如我国的艾滋病、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等。,传染病的流行趋势,2023/9/21,10,(二)我国情况,2002年我国报告的前10位传染病发病例数,传染病 1 病毒性肝炎 2 结核病 3 腹泻病 4 淋病 5 麻疹 6 伤寒 7 梅毒 8 疟疾 9 出血热 10 猩红热,每年病例数658 1855
5、00 181454 595159 422 58 341 54 064 53 420 32 977 31 371 14 369,2023/9/21,11,传染病的流行趋势,(一)再燃传染流行趋势,结核病是一个全球性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现已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结核病病人数都在增加。据世界卫生组织估算,全球已有近20亿人口受结核菌的感染,有2000万结核病人,每年新发生的结核病病人数为8001000万人,1995年全球结核病死亡创(自1850年以来)最高记录,达300万人,2023/9/21,12,解放初期,我国一些大城市的统计,结核病患病率高达500010万,死亡率约为30010万,至60年代
6、分别下降至:200010万和4010万。此后,在结核病控制方面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至今它仍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重要慢性传染病,我国结核病疫情在全球仍属高发地区,传染病的流行趋势,2023/9/21,13,据200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全人口结核感染率为44.5%,主要集中在25岁及以上人群;活动性和涂阳肺结核的患病率分别为367/10万和122/10万,估算全国有活动性肺结核病人500万,其中涂阳肺结核病人150万;每年约有13万人死于结核病,死亡平均年龄为55.2岁。,传染病的流行趋势,2023/9/21,14,耐药是我国未来结核病控制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目前初始耐药率为1
7、8.6%,获得性耐药率为46.5%,估算全国现有耐药的涂阳肺结核病人42万;可能出现的TB/HIV双重感染流行,将加重我国结核病疫情。据专家估计,2002年全国大约有85万人感染了HIV,到2010年这个数字将达到1000万。TB/HIV 双重感染的病人中估计一半病人最终发展为活动性结核。,传染病的流行趋势,2023/9/21,15,霍乱:世界第五、六次大流行与古典生物型有关,第七次则由印尼地方流行的爱尔托生物型所致,延续至今未止。而1992年于印度及孟加拉等地流行的霍乱,已证实是新血清型所致,该菌定名为0139。现已波及巴基斯坦、斯里兰卡、泰国、尼泊尔、我国香港及欧美等地,似有形成第八次流行
8、之势。,传染病的流行趋势,2023/9/21,16,第一次始于1817年,到1923年的百余年间,霍乱6次大流行,造成损失难以计算,仅印度死者就超过3800万。1961年后霍乱又开始第7次大流行。这次起于印度尼西亚,然后传到亚洲其他国家和欧洲;1970年进入非洲,WHO统计,2001年非洲霍乱患者占了全球的94;1991年霍乱袭扰拉丁美洲,一年内就造成40万病例和4000名死者,仅秘鲁经济损失就达7.7亿美元。,传染病的流行趋势,2023/9/21,17,疟疾:1955年WHO发起全球消灭疟疾运动,使疟疾发病一度下降。修正上世纪70处代以来亚洲许多地方又不同程度地受到疟疾的威胁。据世界卫生组织
9、的统计,目前世界约有至亿疟疾患者,其中约有亿左右来自非洲大陆,且绝大多数是岁以下的儿童。,传染病的流行趋势,2023/9/21,18,(二)新发现传染流行趋,1、艾滋病2、疯牛病3、SARS4、丙型肝炎,2023/9/21,19,1995年9月,在爱丁堡国立克雅二氏症监督小组中担任病理学家的艾恩塞德(James Ironside)大夫在一个死于克雅二氏症的十岁男童的脑部切片中发现一个普遍存在的不寻常特征大块的如盛开般菊花的淀粉样蛋白斑。,传染病的流行趋势,2023/9/21,20,到1996年2月底,掌握了一组流行病案例:8个年轻的克雅二氏症患者都出现了新型的花朵状蛋白块神经病理,都在患病初期
10、就丧失了行动协调能力,后期则出现痴呆症状。,传染病的流行趋势,2023/9/21,21,第二节 传染病流行病学基本原理与方法,一、传染病的流行病学分类,按传播方式分类1、接触传播2、经水和食物3、经空气4、经生物媒介5、围产期传播,按病原全在自然界储存形式分类1、人:梅毒螺旋体等2、动物:狂犬病病毒3、土壤:破伤风杆菌4、水:军团菌,2023/9/21,22,二、传染病发生与传播的基本条件,(一)病原体:一般是指致病的微生物,包括病毒、立克次体、细菌、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和朊病毒(或朊蛋白)等。,2023/9/21,23,1、病原体特性,(1)传染力:指病原体引起易感受者发生感
11、染的能力。可以用最小微生物量来衡量;和继发率来测量2、致病力:病原体侵入宿主后引起临床疾病的能力3、毒力:病原体感染机体后引起起严重病变的能力(致死和致残),2023/9/21,24,(1)耐药性变异(2)抗原性变异(3)毒力变异,2、变异性,2023/9/21,25,是指病原体在其中生长、繁殖并排出体外引起新的感染,主要是人和动物。宿主不仅能受微生物损害,也能抵御其入侵。,(二)宿主,2023/9/21,26,1、免疫力:宿主机体针某种病原微生物或其毒素产生的特异性抵抗力2、免疫反应:宿主机体对病原体免疫瓜包括特异性反应和非特异性反应,宿主,2023/9/21,27,(三)传染过程及感染谱,
12、感染(传染)过程(infection process)是指病原体进入机体后,病原体与机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它是在个体中发生的现象,是一种纯生物学现象。机体对病原体反应轻重频率称为传染梯度,又称感染谱。,2023/9/21,28,死亡,隐性感染,疾病严重程度,传染过程及感染谱,2023/9/21,29,1以隐性感染为主,显性感染较少。如流行性乙型脑炎(1:5002 000)、脊髓灰质炎(1:1001 431)等。2以显性感染为主,隐性感染较少。如麻疹(接种疫苗后抗体下降者)、水痘等。3极大部分感染者以死亡为结局。如天花、狂犬病等。,感染谱可表现为以下种:,2023/9/21,30,三、传染病的流行
13、过程,流行过程(epidemic process)则是传染病在群体中发生和蔓延的过程,即病原体从感染者体内排出,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侵入易感者体内而形成新的感染,并不断传播的过程。,2023/9/21,31,这一过程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统称为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它不是一个纯生物学的现象,受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如采取措施,切断其中一个环节,其流行过程即告终止。,传染病的流行过程,2023/9/21,32,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包括病人、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动物。1病人作为传染源(1)潜伏期病人作为传染源,(一)传染源,2023
14、/9/21,33,判断患者受感染时间。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或医学观察期限。可确定接触者免疫接种时间。评价预防措施效果。评价疾病的流行特征,一般潜伏期短的传染病来势猛,病例成簇出现,常呈现爆发,潜伏期长的传染病流行持续时间可能较长。,潜伏期在流行病学中的意义和用途,2023/9/21,34,(2)临床症状期病人作为传染源 此期有些临床症状有利于病原体排出,是传染性最强时期。临床症状期病人作为传染源意义最大。病人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称为传染期。传染期是决定传染病病人隔离期限的重要依据。,传染源,2023/9/21,35,(3)恢复期病人作为传染原 此期主要临床症状消失,免疫力开始出现,体内病原
15、体被清除,一般不再起传染源作用。但有些传染病在恢复期仍可排出病原体,如乙型肝炎、痢疾、伤寒、白喉等。有些传染病排出病原体的时间很长,甚至终身。,传染源,2023/9/21,36,2病原携带者作为传染源 病原携带者是指没有临床症状而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根据携带病原体的不同又可分为带菌者、带病毒者和带虫(原虫或蠕虫)者。病原携带者一般分为三类:,传染源,2023/9/21,37,(1)潜伏期病原携带者 指在潜伏期内携带病原体的人。只有少数传染病存在着这种病原携带者,如麻疹、白喉、痢疾和霍乱等。这类携带者多数在潜伏期末排出病原体。,传染源,2023/9/21,38,(2)恢复期病原携带者 指临床症状消
16、失后,仍能排出病原体的人。部分传染病可有这种病原携带现象,如伤寒、霍乱、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肝炎等。凡临床症状消失后,三个月内仍有病原体排出的称为暂时病原携带者,超过三个月的称为慢性病原携带者。,传染源,2023/9/21,39,(3)健康病原携带者 指未曾患过传染病,但却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脊髓灰质炎等病原携带者作为传染源意义大小,不仅取决于携带者类型、排出病原体数量和持续时间,更重要的是取决于病原携带者的职业、个人卫生习惯及社会活动范围等。,(一)传染源,2023/9/21,40,3受感染的动物作为传染源 传染人畜共患病的动物,种类繁多。其中以鼠类等啮齿类动物最为
17、重要,其次是家畜,另有鸟、鱼等多类动物可作为传染源。,传染源,2023/9/21,41,(二)传播途径,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侵入宿主之前,在外环境中停留和转移所经历的全过程。,2023/9/21,42,病原体停留和转移必须依附于各种生物媒介和非生物媒介物。这种参与传播病原体的媒介物,称为传播媒介或传播因素。病原体更换宿主的过程称为传播机制或传播过程。其过程包括排出途径、传播途径和侵入途径。,传播途径,2023/9/21,43,空气传播的传染病有以下特点:冬春季节升高;在未经免疫预防的人群中,发病可呈现周期性升高;人口密度与居住条件是影响空气传播的主要因素。空气传播包括三种方式:经
18、飞沫传播、飞沫核传播和尘埃传播。,1经空气传播,2023/9/21,44,(1)饮用水传播 许多肠道传染病和某些寄生虫病可经饮用水传播。其流行特征为: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且有饮用同一水源水的历史;如水源经常受到污染,病例可终年不断,发病呈地方性;除哺乳婴儿外,发病无年龄、性别、职业差别;,2经水传播,2023/9/21,45,经水传播,停止使用污染的水源或采取消毒、净化措施后,爆发或流行即可平息。,2023/9/21,46,病原体主要是通过皮肤粘膜侵人体内。这种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病人有接触疫水历史;呈地方性或季节性特点,多见于水网地区、雨季和收获季节;大量易感人群进入流行区,可呈爆发或流
19、行;对疫水采取措施或加强个人防护可控制其病发生。,(2)疫水接触传播,2023/9/21,47,肠道传染病、某些寄生虫病及个别呼吸道传染病均可经食物传播。致病食物大体可分两类。1、本身存在病原体2、在生产、加工、运输、贮存及销售等环节被污染。,3经食物传播,2023/9/21,48,病人有进食某一食物的历史,不食者不发病;如系一次大量污染,在用餐者中可呈现爆发,其潜伏期较短,临床表现往往较重。停止供应污染食物后,爆发可平息,经食物传播的传染病主要流行特征,2023/9/21,49,(1)直接接触传播 它是指在没有外界因素参与下,传染源直接与易感者接触的一种传播途径,如性病、某些被动物咬伤而引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传染病 流行病学 EpidemiologyofInfectiousDisea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081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