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技术与媒介组织.ppt
《传播技术与媒介组织.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播技术与媒介组织.ppt(7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八章 传播技术与媒介组织,媒介就是插入传播过程之中,用以扩大并延伸信息传送的工具。-施拉姆,什么是媒介(media)?信息传递的载体、渠道、中介物、工具或者技术手段。从事信息采集、加工制作和传播的社会组织,即传媒结构。,第一节媒介技术与社会发展,什么是媒介技术?所谓媒介技术,也称传播技术,指的是人类为驾驭信息传播、不断提高信息的生产与传播效率所采用的工具、手段、知识和操作技艺的总称。,理解媒介技术我们使用的符号体系、文本形式、制作工具、采集手段、保存手段、传输手段、接收手段及其知识和操作技艺等,都属于媒介技术的范畴之内。媒介技术发展的动因,来自人类社会驾驭信息传播、不断提高信息生产和传播效率
2、的基本需求和不懈努力技术发展所要解决的主要是实践应用层面上的效率问题。,三种不同的技术道德观技术“善”论技术“恶”论技术“中性”论,技术“中性”论梅塞尼的观点技术本是工具和手段,不承载特殊的伦理和道义问题。是技术成为“善”或者“恶”的,是创造和使用技术的人。技术可能带来社会问题,但技术也在解决社会问题,而人类拥有管理和控制技术的能力。,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技术决定论社会决定论技术与社会互动论,技术决定论代表人物:麦克卢汉、埃吕尔主要观点:技术是一种按自身逻辑发展的独立力量,它虽然产生于人的需求,但它一旦形成气候,很容易脱离人的控制而成为脱缰的野马,因而技术的后果内在于技术而取决于人的意志。技术
3、塑造人类发展而不是服务于人类的目的,一种技术产生之后,人和社会在享受它提供的有限的自由的同时,更多的受到它的限制。人必须被动的适应技术条件或者环境的制约,按照技术的逻辑改变自己的工作、生活方式,甚至于观念体系。,社会决定论没有社会需求,就不会有技术技术不仅仅是工具和手段,它们也是伦理、政治和文化价值的体现,而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则对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最终的决定作用。,技术与社会互动论代表人物:贝尔纳、梅塞尼主要观点:科学技术与社会政治是相互区分而又密切联系的交互作用关系科技作为生产力对社会政治具有推动和决定作用,而社会需要则是技术的源泉与动力,政治和经济制度也反过来制约和决定技术。,作为工具
4、和技术手段的媒介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日本学者的研究梅洛维茨的媒介情景论布热津斯基的媒介失控论,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生平介绍(1911-1980),思想启蒙:俄罗斯无政府主义地理学家克鲁鲍特金(Pierre Kropotkine)英国人杰德斯(Patrick Geddes)美国人芒福德(Lewis Mumford)加拿大地理学家和经济学家哈洛德英尼斯(Harold Adams Innis),因尼斯简介:哈罗德英尼斯(Harold Adams Innis),1894年11月5日1952年11月8日,多伦多大学(University of Toronto)政治经济学教授,加拿大经济史、传播学、通信理论(
5、communication theory)创始人。,英尼斯的代表作1940报纸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1950传播与帝国1951传播的偏倚1952变化中的时间概念,英尼斯的主要观点1、媒介是人思维的延伸,而传播就是思想的扩展2、对媒介的划分:偏倚时间的媒介/偏倚空间的媒介3、媒介与帝国垄断之间的关系,时间偏倚(time bias)的媒介质地较重、耐久性强,较适于克服时间的障碍,教能长久保存。粘土、石头、羊皮纸,空间偏倚(space bias)的媒介质地较轻,容易运送的媒介,教适于克服空间的障碍草纸、白报纸等,英尼斯对媒介的划分,英尼斯的关于媒介划分的观点媒介要么具有时间偏移性,要么具有空间偏倚性,二
6、者必居其一;人类传播媒介的演进史,就是由时间偏移媒介向空间偏倚媒介发展的历史;,媒介与帝国垄断之间的关系1、偏倚时间的媒介在某种意义上是个人的、宗教的、商业的、特权媒介,强调的是传播者对媒介的垄断和传播上的权威性、等级性和神圣性,但是它不利于权利中心对边陲的控制。偏倚空间的媒介是一种大众化的、政治的、文化的、普通媒介,强调传播的世俗化、现代化合公平化,因此它有利于帝国的扩张、增强政治统治,传播科学文化知识。2、权利中心要想确保社会稳定,在现代社会中过分倾向于使用偏倚时间的媒介是不合适的,要保持两种媒介的平衡,使得二者取长补短。,3、传播媒介是西方文化的特性,西方文明的发展受到传播媒介的影响。美
7、国报业的强大实力使它能够垄断加拿大的报纸市场,进而形成文化垄断和知识垄断,于是美国的文化轰炸着加拿大人民的生活。4、加拿大的政治生活受到美国外交政策的压抑,处于扭曲变形的危险之中,但更可怕的是,美国的外交政策大部分是由舆论决定的,而舆论又是靠耸人听闻的报纸来激发的。这些都是美国趋于空间偏倚的问题所造成的危害。,麦克卢汉主要作品1951年机械新娘(the mechanical bride)1962年古登堡星云印刷人的诞生1964年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1969年媒介即讯息1980年地球村,麦氏标志:独特的表述方式作为一位文学学者,麦克卢汉以诗人的想象力来探索语言的极限,而不是接受那些现成的教条。诗歌
8、艺术为文化定位和感觉意识提供了新的视角。“像泡澡一样进入我的作品”警句格言加暗喻堆砌“我不解释,我探索”、他喜欢发现和辨识、用双关语等类似的技巧,而不是利用逻辑分析和实证验证等学院派的做法。,主要观点:1、媒介即讯息2、媒介即人的延伸3、“冷媒介”与“热媒介”4、地球村,麦氏媒介的概念:麦克卢汉最广义的媒介概念任何技术,只要它是人类身体、思想、存在等的任何延伸,它就是媒介“所有媒介都是人的某种心理和肉体能力的延伸”,媒介即讯息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人类有了某种媒介才有可能从事与之相适应的传播和其他社会活动,因此从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来看,真正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
9、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每一种新的媒介的产生,都开创了人类感知和认识世界的方式,传播中的变革改变了人类的感觉,也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创造出新的社会行为类型。因此媒介又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媒介即人的延伸,部落社会,脱部落社会,地球村,口语媒介,文字印刷媒介,电子媒介,媒介和社会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人的感官能力由“综合”到“分化”然后再到“综合”的历史。,媒介都是人的延伸,或者是人体及其功能的延伸。人类发展的历史图式:部落化(口头媒介)非部落化(印刷媒介)重新部落化(电子媒介)。在麦氏看来,决定人类历史与社会形态的关键因
10、素不是别的,而是媒介。,热媒介对某一感官的高清晰扩张提供信息多,参与程度低照片、电影,冷媒介对某一感官的低清晰度抑退提供信息少,受众参与多象形文字、口语,“电视具有毒品那样的诱惑力。它能够使人上瘾”“电视造成了儿童与父母、儿童与老师之间的鸿沟”“尼克松在电视上的形象很糟糕,他上电视太热,上广播好得多,上电影不会差。广播和电影能够接受形象很热的人物。尼克松上电视就没有什么希望。”,评价,积极意义:开拓了从媒介技术出发观察人类社会发展的视角,并强调了媒介技术的社会历史作用麦克卢汉关于媒介即 人的延伸的观点对于我们理解不同媒介的作用机制有一定的启迪作用,关于地球村的预言也符合当代世界的发展趋势。,麦
11、氏理论的局限性1、在他的理论中,媒介技术是社会变革和发展惟一的决定性因素,这就忽略了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等各种复杂的社会因素的作用。2、在过度重视技术的同时,没能充分认识到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3、其理论立足于媒介工具对中枢感觉系统的技术性影响,并试图以此来解释人类的全部行为,也是非常片面的。,媒介工具和技术对于现实社会的影响媒介内容的影响:李普曼“拟态环境”媒介形式的影响:日本学者的研究,“电视人”与“容器人”的概念核心观点:一种媒介的出现、使用和普及以及它所形成的媒介工具环境本身,都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人的个性或人格,代表作:1973,林雄二郎,信息化社会:硬件社会向软件社会的转变1980,中野
12、牧,现代人的信息行为,电视人/容器人的特征电视人:伴随电视长大的一代人,他们在电视画面和音响的感官刺激中长大,注重感觉,跟着感觉走,孤独、内向、意自我为中心,社会责任感差容器人:内心类似罐状,孤独,封闭,渴望与人接触,但很难深入对方内心,注重自我意识,但是容易受媒介影响,“媒介依存症”过度沉溺于媒介接触而不能自拔价值和行为选择一切必须从媒介中寻找依据满足于与媒介中的虚拟社会的互动而回避现实的社会互动。孤独、自闭的社会性格。,电视与人的充欲主义1986,佐藤毅人的自律探讨重点:电视与日本人的自私化和充欲主义的价值观流行之间的关系(1)电视作为一种商品,本身就是人们追逐的对象(2)电视不断刺激人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传播 技术 媒介 组织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081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