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技术学院大学生社会责任课实施意见.docx
《工程技术学院大学生社会责任课实施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技术学院大学生社会责任课实施意见.docx(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工程技术学院大学生社会责任课实施意见一、总则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件)和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责任的意见(中青联发20053号),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形式和载体,增强学生的服务意识,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意见。第一条大学生社会责任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以提高学生参加集体活动、公益活动、社会服务的主动性、自觉性为出发点,以服务校园、服务社区、服务群众、服务社会为立足点,以培养学生助人为乐、无私奉献和敢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为落脚
2、点,不断改革创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进一步探索学生德育教育新载体、新途径、新方法,促进和谐校园、和谐社区、和谐社会建设。第二条大学生社会责任课是指为提升在校学生的爱心、信念、责任,志愿贡献个人时间和精力,延伸社会服务、促进社会文明进步而开设的公益服务性质的德育公共课。社会责任课的宗旨是培养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核心是培养学生做合格学生、合格公民、德育先锋。其内容是在校内开展养成教育活动,争做合格大学生;在校外开展社会实践、公益活动,争做合格公民。第三条学校成立以党委书记、校长为组长,主管教学副校长和主管学生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务处、学生处、团委、二级学院院长为成员的校大学生社会责任
3、课领导小组。下设学校大学生社会责任课指导中心(简称指导中心),指导中心设在学生处、团委,学生处长任指导中心主任。各二级学院成立以院长为组长、主管学生副院长为副组长的相应领导小组和社会责任课指导中心(简称二级学院指导中心)暨大学生社会责任课教研室,二级学院指导中心设在团总支、学生办,由学院主管学生副院长、团总支书记或骨干辅导员担任教研室主任,教研室接受教务处的业务指导,教研室主任享受学院规定相关待遇。各班级也要相应成立社会责任课实施小组。第四条大学生社会责任课是一门德育课,是公共必修课,是实践类课程,列入学校人才培养计划,本课程修满为3学分。本课程成绩以学期为单位,由参与校内集体活动和校外公益性
4、志愿服务活动两部分组成,通过实施德育考评方式考核,考评成绩积分达标方为合格。二、基本原则第五条全员参与原则。凡在读的全日制学生均要参加,并实现全员、全覆盖。本课程与毕业挂钩、与评优奖先挂钩、与干部任职挂钩、与党员发展挂钩。第六条逐级认定原则。学校认证和核查主管部门为学校大学生社会责任课指导中心(学生处、团委),二级学院认证和核查部门为二级学院指导中心(团总支、学生办),实行逐级认定,以确保社会责任课工作的真实性。第七条校内外结合原则。本着“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要求,校内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从积极参与校内活动做起,养成良好的参与意识和奉献观念,争做合格大学生。校外深入社区、深入社会、开展各种
5、社会公益服务活动,模范遵守公共道德和社会秩序,争做合格公民。第八条奖惩并举原则。每学期学校、各二级学院指导中心对每名学生的社会责任课落实情况进行梳理、总结表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弘扬正能量。对德育考评积分未达到60分者为不合格,应申请校园义工补偿,校内义工进行补偿仍达不到绩点的,不能毕业。三、社会责任课活动的重点领域和岗位形式第九条社会责任课的重点对象和领域是:坚持以人为本,着眼身边,突出参与校内活动、服务学校、服务社区、服务社会。在校内以参与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学术活动和协助相关部门开展工作为重点。在校外,以社区老年人、未成年人、外来务工人员、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和低收入家庭等以及社会公益事
6、业为重点服务对象,把社会救助、慈善公益、赛会服务、优抚助残、敬老扶幼、治安巡逻、环境保护、社区矫正、普法宣传、科普咨询和法律援助等作为重点服务领域,做到学生社会服务与“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教育活动结合起来,与满足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结合起来,与建设和谐社区的各项工作结合起来,与争做合格公民、创建文明社区、文明城市结合起来。具体可分为十种类别:(一)宣教类: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协助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协助社区广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制止;(二)帮扶类:向贫困山区捐赠物品,定期帮扶社区残疾人、孤寡老人、特困家庭及学生等,为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三)维权类:定期开展法律知
7、识宣传,进行法律援助和民事调解;(四)环保类:配合“文明城创建”,定期开展环保知识宣传与环保活动,共同搞好清洁卫生,认养社区绿地,开展社区环境整治;(五)维稳类:参加社区治安巡逻、值勤保卫,维护社区治安,维护社区稳定;(六)医疗类:定期开展医疗保健知识宣传和服务;(七)就业类:帮助社区居民转变择业观念,积极挖掘就业岗位,开展职业介绍;(八)党建类:协助社区党组织抓好自身建设,搞好党员教育管理,帮助改善社区党组织的工作设施和基础条件,研究解决社区党建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九)校园类:协助学校各部门开展相关工作和提供各种校园服务,参与校内各类校园文化活动、社团活动和学术活动等;(十)其他社
8、会公益性活动。四、社会责任课项目管理第十条项目管理(一)社会责任课项目原则上应由学校指导中心协调分配、二级学院指导中心统一安排和学生自行寻找相结合的方式确定,各级社会责任课指导中心应定期发布由校指导中心审定的校内外相关社会责任课项目和活动计划,由学生进行选报参与或二级学院指导中心指定。(二)社会责任课项目可以是校内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学术活动、各类勤工助学岗位,也可以是校外公益活动。(三)参加社会责任课项目学生应事先告知项目单位(部门),应对社会责任课项目的工作量及安全问题作出客观的评估,在活动前学生应了解安全要求和注意事项,不得参加存在安全隐患的社会责任课项目,确保学生人身、财产安全。(四)学
9、生自行寻找的社会责任课项目由二级学院指导中心负责核实并报校指导中心批准,各二级学院指导中心统一安排的社会责任课项目应向学校指导中心审批、备案,并接受学校指导中心的定期或不定期的核查。(五)社会责任课项目由二级学院指导中心统一负责,各二级学院主管副院长为本学院社会责任课服务活动第一责任人,团总支书记为本学院社会责任课活动具体责任人,辅导员为所带班级社会责任课活动第一责任人,班级班长、团支部书记为所在班级社会责任课活动直接责任人。(六)参加校外社会责任课项目,二级学院组织者对学生安全负责,必要时应签定安全责任书,并逐级上报各级社会责任课指导中心批复。五、社会责任课工作分工与组织程序第H一条工作分工
10、(一)校大学生社会责任课领导小组是社会责任课的领导机构,各学院、各相关部门社会责任课的实施在校大学生社会责任课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全校社会责任课工作,定期组织相关会议,协调学校相关部门工作,制定规章制度等。(二)学校指导中心是学校社会责任课的直接管理部门,负责对全校的社会责任课服务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管理、指导、协调、服务、考评和督导检查。不断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根据学校整体工作安排,拟定社会责任课项目,发布月度校园团学活动、学术活动计划,在全校招募、组织社会责任课人员,并做好组织管理、项目审批和社会责任课德育考评工作。(三)各学院是本学院社会责任课的直接责任单位,在学
11、校社会责任课领导小组的领导和学校指导中心的指导下开展工作。负责各学院社会责任课的组织管理工作。(四)各学院大学生社会责任课指导中心是本学院社会责任课的具体组织部门,负责本学院社会责任课的人员组织、项目管理、活动开展及德育考评等相关工作。(五)各班是社会责任课实施和考核的基本单位。各班级成立本班的考评小组,负责学生日常社会责任课表现的跟踪、汇总、统计及整理等工作,辅导员每月要对学生社会责任课参与情况进行小结和公示,签字后报各学院社会责任课指导中心备案。学期末,辅导员组织本班的社会责任课德育考评小组考核评定后上报二级学院审核。各班要做好原始记录和数据的保管工作,坚决杜绝不记、漏记及徇私舞弊的行为,
12、如因工作不到位而造成的责任事故,将予以严肃查处。第十二条组织程序(一)活动计划、服务项目公示。学校指导中心发布的月度校园团学活动和学术活动计划以及校外社会责任课项目计划,在全校进行公示以便学生进行选报。(一)组织报名。各学院要广泛深入发动,搞好宣传、引导、协调工作,组织好本院学生社会责任课项目报名工作,并将学生名单及活动内容、时间报学校指导中心备案。(三)分类编队。各二级学院指导中心可根据学生的特长、爱好和志愿,根据社会责任课项目内容进行分类编队,以便开展服务。(四)衔接管理。各二级学院指导中心应主动与学校相关单位、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社会公益组织等共建单位协调,确定相对稳定的社会责任
13、课项目服务区域、服务对象,并定期组织开展活动。要在具备条件的共建单位组建社会责任课服务站,接受和管理学生社会责任课期间的相关事宜。(五)开展活动。各二级学院指导中心、辅导员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责任课专项服务活动和参与校内各类活动,并在活动后做好登统工作,学校指导中心将派专人或委托二级学院进行现场认证验收工作,未经认证验收项目,将不予承认。(六)活动记载。学校、各二级学院指导中心做好社会责任课活动的审核与记载工作,并及时公布。(七)德育考评。二级学院指导中心要以学期为单位做好社会责任课的学生德育考评工作,考评核查学生积分情况,进行集中公示并向学校指导中心报备。学校指导中心组织相应核查工作。第十三条学
14、生参加社会责任课情况记入志愿服务证或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并由学校指导中心加盖认证章,每学期通过德育考评积分的核实确定本门课程是否合格。第十四条各级各类团组织、学生社团组织要主动做好社会责任课的协调服务和宣传发动工作,并积极带动本社团成员积极参与到社会责任课项目活动中来。六、社会责任课德育考评、奖惩与申诉、复议第十五条德育考评与奖惩(一)学生社会责任课工作结束后,由项目单位(部门)负责人签名且加盖公章,经认证验收后,计入个人志愿服务证或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没有相关部门签字盖章、未经认证验收或未计入志愿服务证或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的,将不予计入德育考评成绩。(二)学生参加社会责任课情况每学期组织一次
15、德育考评,每学年社会责任课德育考评成绩达到60分以上该课程成绩视为及格,60分以下该课程成绩视为不及格。不及格应该进行校内义工进行补偿,校内义工进行补偿仍达不到成绩的,不予毕业。学生德育考核达不到相关绩点的,不具备本学年入党、评优奖先和国家三金评定资格,不得担任各级团学干部。(三)学生参加社会责任课德育考评成绩,作为干部任用、党员发展、评优奖先和国家“三金”评定考核的重要依据。对表现突出或受到表彰者,可优先确定或破格推荐。(四)学校认证和核查主管部门为校指导中心,二级学院认证和核查部门为二级学院指导中心,相应认证核查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对社会责任课活动和德育考评情况进行抽查、检查,并对项目单位进
16、行回访确认,确认社会责任课工作的真实性和权威性。(五)学生可自主选择社会责任课项目和参与校内各类团学活动,自觉遵守社会责任课纪律,不得弄虚作假,一旦核实,学生德育考评予以扣分。对拒不参加社会责任课活动或弄虚作假情况严重者,除取消各类评优资格之外,将参照学生纪律处分规定相关条款给予处分,通报全校并记入学生档案直至不予毕业。对社会责任课德育考评统计汇总完成最差的二级学院、班级,学校大学生指导中心将情况汇总后通报全校,并与其相关负责人绩效考核挂钩。对不重视社会责任课或造成相关安全事故者,将参照学生管理工作行政责任事故认定与处理办法相关规定予以处理。(六)学校大学生指导中心每学年在6月份评选“百佳社会
17、责任课优秀个人”、“社会责任课活动优秀指导教师”、“社会责任课优秀团队”、“社会责任课活动先进组织单位”、“社会责任课优秀服务基地”、“社会责任课特色项目”等荣誉称号,并召开专门会议进行表彰与工作交流。第十六条申诉与复议(一)每学期末,各二级学院组织学生社会责任课德育考评,并进行公示。在公示期对结果有异议的学生,可向所在学院申请复议。各学院须进行认真复核,并将结果通知学生本人。(二)对复议结构仍有异议者,可向学校指导中心进行申诉。校指导中心将对其考核情况和复议结果进行调查,并形成最终处理意见通知学生本人。(三)学校大学生指导中心对各二级学院考评结果审核并公示后,报学籍管理及教务部门录入归档。七
18、、基本要求第十九条充分发动,广泛参与。各二级学院要深入搞好宣传教育,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调动每一名学生参加社会责任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广泛深入校园、社区和社会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最大程度地实现共驻共建。第二十条健全机制,完善制度。各二级学院指导中心要建立健全大学生社会责任课项目公布与选报制度、登记制度、分组制度、培训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工作交流制度、评价制度、德育考评制度、奖惩制度等,不断加强社会责任课的教育管理,促进社会责任课服务向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要把开展社会责任课活动情况与学生年度评优评奖结合起来,并作为重要依据之一。第二十一条整合资源,形成体系。学校指导中心将逐步整合志愿
19、者资源,现有的青年志愿者组织、社区志愿者组织、特色志愿服务队等各类志愿组织在保留现有名称、各自开展活动的同时,逐步整合到大学生社会责任课服务活动中,形成统一的社会责任课工作体系。第二十二条创新载体,丰富形式。抓好社会责任课活动创新,就是要把参与校内活动与参与校外活动结合起来,把集中活动与日常服务结合起来,把流动性服务和阵地式服务结合起来,把个人活动与集体活动结合起来,采取结对帮扶、专场服务和上门服务等方式,随时为师生、群众提供服务。各二级学院可创办大学生社会责任课专题网站、官方微博、微信,开发互动式的管理系统,引导学生在网上自愿加入服务组织、自主选择服务项目、自行与服务对象协商确定服务形式。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程技术 学院 大学生 社会 责任 实施 意见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080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