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原理与应用(中).ppt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感器原理与应用(中).ppt(9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传感技术是信息产业的三大支柱之一。光纤传感技术一直处于传感技术发展的前沿。,光纤传感技术,光纤传感技术优点:,光纤不带电;抗电磁干扰;防爆、防燃;质量轻,体积小;可长期监测。,这些优点决定其在国家重大工程安全监测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光纤传感示意图,光纤传感技术,光纤传感器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基于光导纤维的新型传感器。它是光纤和光通信技术迅速发展的产物,它与以电为基础的传感器有本质区别。光纤传感器用光作为敏感信息的载体,用光纤作为传递敏感信息的媒质。因此,它同时具有光纤及光学测量的特点。,光纤传感分类,光纤传感器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功能型传感器,又称FF型光纤传感器;另一类
2、是非功能型传感器,又称NF型光纤传感器。,功能型光纤传感,这类传感器利用光纤 本身对外界被测对象具有敏感能力和检测功能,光纤不仅起到传光作用,而且在被测对象作用下,如光强、相位、偏振态等光学特性得到调制,调制后的信号携带了被测信息。,全光纤型传感器利用对外界信息具有敏感能力和检测能力的光纤(或特殊光纤)作传感元件,将“传”和“感”合为一体的传感器。光纤不仅起传光作用,而且还利用光纤在外界因素(弯曲、相变)的作用,其光学特性(光强、相位、偏振态等)的变化来实现“传”和“感”的功能。因此,传感器中光纤是连续的。,拾光型光纤传感器用光纤作为探头,接收由被测对象辐射的光或被其反射、散射的光。其典型例子
3、如光纤探针、光纤激光多普勒速度计、辐射式光纤温度传感器光纤光栅传感器等。,非功能型光纤传感,传光型光纤传感器的 光纤只当作传播光的媒介,待测对象的调制功能是由其它光电转换元件实现的,光纤的状态是不连续的,光纤只起传光作用。,“有关光在纤维中的传输以用于光学 通信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就2009年 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英国华裔科学家 高锟 高锟-光纤之父 1966年,高锟发表了一篇题为光频率介质纤维表面波导的论文,开创性地提出光导纤维在通信上应用的基本原理,描述了长路程及高信息量光通信所需绝缘性纤维的结构和材料特性。简单地说,只要解决好玻璃纯度和成分等问题,就能够利用玻璃制作光学纤维,从而高效传输信
4、息。,光纤技术历史,1960年,梅曼发明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激光频谱窄;方向性好;相干性。(理想的光载波)1966年,高锟和霍克哈姆指出利用光纤进行信息传输的可能性和技术途径。(理论基础)1970年,康宁公司研制光纤损耗20dB/km(光纤商用)1970年1979年,光纤损耗0.2dB/km以下1970年,光源取得实质性进展。研制成功室温下连续振荡的镓铝砷双异质结半导体激光器(短波长),光纤技术发展,光纤技术,1970-1980,主要以强度调制型光纤传感器的研究为主。1980-1990,开始大规模研究干涉型光纤传感技术。1990-2000,光纤光栅(FBG)传感技术进入一个研究热潮。200
5、0-至今,光纤传感技术进入商业化进程。,光纤传感,光纤通信,1976年,美国在亚特兰大进行第一个光纤通信现场实验,速率44.7Mb/s1980年,美国铺设东西干线和南北干线,22个州1983年,日本南北光缆干线,全长3400km1989年,第一条横跨太平洋光缆建成,全长13200km90年代,我国光缆干线“八横八纵”,全长8万公里,光纤传感的形成,实际光纤通信过程中发现,光纤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压力、温度、电场、磁场等环境条件变化时,将引起光纤传输的光波量,如光强、相位、频率、偏振态等变化。因此,测量出光波量变化的大小,就可以知道导致这些光波量变化的压力、温度、电场、磁场等物理量的大小于
6、是就出现了光纤传感器技术。,光纤传感优势,电绝缘性能好。抗电磁干扰能力强。光路可弯曲,对被测信号远距离监控。非侵入性。高灵敏度。,光纤传感器可测量位移、速度、加速度、液位、应变、压力、流量、振动、温度、电流、电压、磁场等物理量,电绝缘性能好(不可能产生静电火花),抗电磁干扰能力强:,辐射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传导干扰,天电噪声宇宙射线,人为的干扰源,EMI是干扰电缆信号并降低信号完好性的电子噪音,EMI通常由电磁辐射发生源如马达和机器产生。在高速PCB及系统设计中,高频信号线、集成电路的引脚、各类接插件等都可能成为具有天线特性的辐射干扰源,能
7、发射电磁波并影响其他系统或本系统内其他子系统的正常工作。,包括,从干扰信号的频率范围来分,可以把干扰源分为工频干扰源(50Hz及其谐波)低频干扰源(30Hz以下)射频及视频干扰源(300kHz以上)微波干扰源(300MHz100GHz),虽然光和电都属于电磁波,但频率范围相差很大。一般微波干扰频率在吉赫10GHz,光纤工作频率在 200THz,光路可弯曲,对被测信号远距离监控:,泄漏小,信息的保密性能好 光纤传输光泄漏非常微弱,弯曲地段无法窃听没有专用的特殊工具,光纤不能分接,信息在光纤中传输非常安全。?,(1)从光纤中折射出来的光线被设备中的光学检测设备拾取(2)然后发送给光电转换设备(3)
8、光电转换装置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然后通过以太网线将数据传送到黑客的笔记本电脑上。黑客在笔记本电脑上运行某种sniffer软件,可以观察到目标光纤网络中传递的各种数据。,光纤的结构,光纤呈圆柱形,它由纤芯和包层两个同心圆柱的双层结构组成。,纤芯 core:折射率较高,用来传送光;包层 coating:折射率较低,与纤芯一起形成全反射条件;保护套 jacket:强度大,能承受较大冲击,保护光纤。,光纤的尺寸,外径一般为125um(一根头发平均100um)内径:单模9um 多模50/62.5um,光纤的分类,按材料分类:石英光纤:纤芯与包层都是SiO2,损耗小,传输距离长,成本高;聚合物光纤(塑料
9、光纤):纤芯与包层都是塑料,损耗大,传输距离很短,价格很低。多用于家电、音响,以及短距的图像传输。,Smart Clothing,光纤的分类,按照光纤的模式分类单模(Single-Mode)多模(Multi-Mode),G.651:多模光纤,在光纤通信发展初期广泛应用于中小容量、中短距离的通信系统。G.652:常规单模光纤,在波长1.31m色散为零,系统的传输距离只受损耗的限制。,光纤导光原理,斯乃尔定理(Snells Law)当光由光密物质(折射率大)入射至光疏物质时发生折射,如图(a),可见,入射角i增大时,折射角r也随之增大,,NA表示光纤的集光能力,无论光源的发射功率有多大,只要在2i
10、张角之内的入射光才能被光纤接收、传播。若入射角超出这一范围,光线会进入包层漏光。一般NA越大集光能力越强,光纤与光源间耦合会更容易。但NA越大光信号畸变越大,要选择适当。产品光纤不给出折射率N,只给数值孔径NA,光纤的集光能力,数值孔径NA,光纤的传输特性,单模光纤中损耗的功率可用损耗系数来描述,它表示单位长度光纤的损耗功率。如果沿长度方向的损耗是均匀的,那么在知道输入功率Pi后,沿光纤长度方向上任一点z处的功率Po便可用损耗系数表示,损耗(Loss),dB(Decibel):表征相对值的值,纯粹的比值,只表示两个量的相对大小关系,没有单位。,dBm:表示功率绝对值的值(也可以认为是以1mW功
11、率为基准的一个比值)。,基础知识,损耗的机理吸收损耗:由SiO2材料引起的固有吸收和由杂质引起的吸收产生。散射损耗:由材料微观密度不均匀引起的瑞利散射和由光纤结构缺陷(如气泡)引起的散射产生的。,1550 nm:0.2 0.3dB/Km1310 nm:0.35 0.5 dB/Km850 nm:2.3 3.4 dB/Km光纤熔接点损耗:0.2dB/点,模间色散:只发生在多模光纤,因为不同模式的光沿着不同的路径传输。材料色散:不同波长的光行进速度不同。波导色散:发生原因是光能量在纤芯及包层中传输时,会以稍有不同的速度行进。在单模光纤中,通过改变光纤内部结构来改变光纤的色散非常重要。,光纤的传输特性
12、,色散(Dispersion),由于光线的基本结构不完美,引起的光能量损失,此时光的传输不再具有很好的方向性。,光纤的传输特性,散射(Scattering),光纤传感的重要器件:一,光源,光源的分类,非相干光源 包括白光源与发光二极管相干光源 包括各种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氦氖激光器、固体激光器,相干光源 原理,能级的跃迁:原子中的电子可以通过和外界交换能量的方式发生量子(能级)跃迁,对于大量原子组成的体系来说,同时存在光的受激吸收、自发辐射和受激辐射三个状态。,受激吸收和自发辐射,受激吸收过程:,自发辐射过程,受激辐射(1917年爱因斯坦提出),激光(相干光源)的产生,1.粒子数反转,产生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传感器 原理 应用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080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