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器原理与设计》管壳式热交换器设计.ppt
《《热交换器原理与设计》管壳式热交换器设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热交换器原理与设计》管壳式热交换器设计.ppt(7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二章 管壳式热交换器,2,管程与管束中流体相通的空间,壳程换热管外面流体及相通空间,管程,壳程,管程,二、结构设计,3,1.管程结构,(1)管束分程(分程隔板):,条件:当换热器所需换热面,而管子又不能太长时,,管程数:一般有1,2,4,6,8,10,12等七种,最简单、最常用的是单管程。,分程的要求:,a.避免流体温差较大的两部分管束紧邻,b.程与程之间温差不宜过大,不超过28,c.应尽可能使各管程的换热管数大致相同,d.分程隔板槽形状简单,密封面长度较短,4,5,管束分程布置图,流向,6,分程隔板与管板的连接形式:,隔板密封面通常10mm;对卧式换热器:设置6mm的排液孔,其位置按具
2、体情况而定,7,壳体,折流板,折流杆,防短路结构,壳程分程,2.壳程结构,壳体,接管焊在壳体上,供壳程流体进、出。,防冲挡板,作用:减小流体的不均匀分布和对管束的侵蚀和震动,在壳程进口接管处设置防冲挡板.,固定形式,8,9,设置条件:a.当壳程进口管流体的v2值为下列数值时,应在壳程进口管处设置防冲板或导流筒(i)非腐蚀,非磨蚀性单相流体v22230kg/(m.s2)(ii)其他液体,包括沸点下液体v2740kg/(m.s2)b.有腐蚀或有磨蚀的气体、蒸汽及汽液混合物,应设置防冲板,导流筒,作用:a.充分利用换热面积,减小壳程进出口处死区 b.也起防冲作用 c.减少壳程进出口处压降(外导流结构
3、),条件:当壳程进出口接管距管板较远,流体停滞区过大时,应设置导流筒,分类:内导流筒和外导流筒两种。,10,11,12,作用:a.提高壳程流体流速,增加湍动程度;使壳程流 体垂直冲刷管束,提高壳程传热系数;b.减少结垢。c.支承管束,折流板、支持板,折流板,结构形式,13,过程设备设计,弓形缺口高度h,应使流体流过缺口时与横向流过管束时的流速相近缺口大小用弓形弦高占壳体内直径的百分比来表示,如单弓形折流板,h=(0.200.45)Di,最常用0.25Di。,14,15,圆盘-圆环形折流板,16,图2-22 单弓形折流挡板,图2-24 圆盘圆环形折流挡,17,18,布置原则:a.一般应按等间距布
4、置 b.管束两端的折流板尽可能靠近壳程进出口接管,折流板缺口布置原则:a.壳程为单相清洁流体时,折流板缺口(卧式)应水平上下布置。若气体中含有少量液体,应在缺口朝上的 折流板最低处开设通液口;若液体中含有少量气体,应在缺口朝下 的折流板最高处开通气口;b.壳程介质为气液共存或液体中含有固体 颗粒时,折流板应垂直左右布置,并在 折流板最低处开通液口;,c.间距:Lmin不小于0.2管内径Di,且不小于50mm;Lmax不大于Di;,19,过程设备设计,壳程为单相清洁液体时,折流板缺口上下布置,折流板缺口布置,(a),(b),20,过程设备设计,卧式换热器的壳程介质为气液相共存或液体中含有固体颗粒
5、时,折流板缺口应垂直左右布置,并在折流板最低处开通液口,折流板缺口布置,(c),21,折流板上管孔与换热管折流板与壳体内壁之间,过大泄露严重,不利传热;易引起振动。过小安装困难。,折流板的排列方式:,22,缺口左右方交错排列。,卧式热交换器中的排列方式,缺口上下方交错排列,23,折流板的安装,d14mm时,24,折流板的固定 折流板的固定是通过拉杆和定距管来实现的。,拉杆结构,25,26,支持板,设置条件:当换热器在工艺上无须设置折流板,但管子又比较长,超过最大无支撑跨距时,需设置一定数量的支持板,按照折流板处理.,作用:a.减小跨距防振 b.支承管子增加管子刚度,防止管子产生过大挠度,形状尺
6、寸:同折流板,最大无支撑跨距:,27,过程设备设计,A、换热管外径14mm时点焊结构,B、换热管外径 14mm时拉杆-定距管结构,折流板、支持板固定方式:,28,拉杆数量:与拉杆直径,壳体DN有关,拉杆布置:尽量布置在管束的外边缘,对于大直径的 换热器,在布管区内或靠近折流板缺口处 应布置适当数量的拉杆,折流杆,针对传统折流板:有传热死区,流体阻力,易产生管振动等缺点开发 新型折流杆,结构:,1支撑杆2折流杆3滑轨,29,30,优点:a.传热量相同下,p比弓形折流板降低50%;b.没有传热死区 c.结垢速度快;d.管束不易振动(壳程流体流向由横流变为轴流),(4)防短路结构,目的:防止壳程流体
7、,在某些区域短路使传热效率增加,结构:,31,旁路挡板,为了防止壳程边缘介质短路,32,挡管,挡管,挡管结构,防止管间短路;分程隔板槽背面两管板之间设置两端堵死的管子,即挡管;挡管一般与换热管规格相同,可与折流板点焊固定,也可用拉杆(带定距管或不带定距管)代替。挡管每隔34排换热管设置一根,但不设置在折流板缺口处,33,中间挡板,中间挡板,U形管束中心部分存在较大间隙,防止管间短路;中间挡板一般与折流板点焊固定;壳体DN500mm时设置1块挡板500DN1000mm时设置2块挡板DN1000mm时设置不少于3块挡板,34,(5)壳程分程(纵向隔板),目的:a.满足工艺设计要求 b.增大壳程流体
8、传热系数,型式:E型、F型、G型、H型,保证隔板与壳体间密封防介质短路,壳程分程较管程分程困难,所以一般壳程2,注:折流板仅改变流向而不是分程,35,壳程分程,对分流,双分流,36,第二节 管壳式热交换器的结构计算,任务:确定设备的主要尺寸,内容:,管程流通截面积,确定壳体直径,壳程流通截面积,进出口连接管尺寸,一、管程流通截面积的计算,单管程热交换器的管程流通截面积为:,37,式中:,At为管程流通截面积,m2;,Mt为管程流体的质量流量,Kg/s;,t为管程流体的密度,Kg/m3;,Wt为管程流体的流速,m/s;,需管数n,式中:,d1管子内径,m;,38,每根管子的长度L为,式中:,F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热交换器原理与设计 热交换器 原理 设计 管壳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077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