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上的斑点》最新课件.ppt
《《墙上的斑点》最新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墙上的斑点》最新课件.ppt(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导入新课:1941年,一位有着高贵典雅气质的妇女,在她的上衣口袋里装满鹅卵石,然后慢慢地沉入乌斯河的深处,沉入生命黑暗而神秘的本源。她活着,为世人创作了一部部不朽的著作,即使死,也要让一条原本寻常的河流从此名扬天下。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她的一篇代表性作品墙上的斑点,去感受一下这篇小说与传统小说的差异性,探究这篇小说所要表现的主旨是什么。,1、作者生平 弗吉尼亚伍尔芙(18821941),英国女作家、批判家,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她出生在伦敦的一个文学世家,父亲是一位著名的批评家、传记家和出版家。父亲的熏陶直接影响着她进行文学创作。她从未上过学,却博览群书,知识渊博。伍尔夫自幼身体虚弱,
2、并有精神病史。1905年后,她的精神病经常发作,并逐渐加重,但她一边与病魔抗争一边顽强创作。最后,由于病情恶化,反复发作,她不胜折磨,于1941年3月在住家不远处投河自尽。,二、相关介绍:,2、文学成就 伍尔芙的主要成就是小说,1919年至30年代初,是她的意识流小说创作的兴盛期,先后发表了墙上的斑点(1919年,是她的第一篇典型“意识流作品”)、雅各的房间(1922年)、达罗威夫人(1925年)、到灯塔去(1927年)、海浪(1931年)等意识流作品。这些作品着重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感受,注重描写人物的“内心真实”(也称“主观真实”);她的作品虽也描写人的外部活动,但更加强调“意识流”,认为
3、许多自然主义的外部描绘是多余的、非本质的。这种创作风格是和她的文学观点密不可分的。著名的“意识流小说”作家作品,还有法国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爱尔兰乔伊斯的尤利西斯、美国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等。其中,伍尔芙、乔伊斯、福克纳,并称为“意识流小说三杰”。,三、内容探究:(学生迅速浏览课文)问1:这篇小说好懂吗?明确:不太好懂,不知道在写些什么。问2:跟一般的小说有何不同?明确:一般小说往往都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而这篇小说是由各种猜测和联想构成。一个又一个的“意识片段”彼此串联,像河流一样不断向前流淌。这就是“意识流小说”的特点。问3:哪些段落在写这些“猜测和联想”?明确:第2-13段。问4:这些“猜
4、测和联想”有没有一个共同的触发点?明确:有,那就是“墙上的斑点”。实际上,“墙上的斑点”就是这篇小说的结构线索。,问5:文章的主体部分思绪纷繁却并不杂乱,思路都是由对斑点的“描写”“猜测”到“联想”。文中对斑点进行描写、猜测的脉络句有哪些呢?明确:“如果这个斑点是一只钉子留下的痕迹”(第2段)、“我又想,它不像是钉子留下的痕迹。它太大、太圆了”(第3段)、“它很可能是什么暗黑色的圆形物体,比如说,一片夏天残留下的玫瑰花瓣造成的”(第5段)、“在某种光线下面看墙上那个斑点,它竟像是凸出在墙上的。它也不完全是圆形的。我不敢肯定,不过它似乎投下一点淡淡的影子”(第8段)、“假如我在此时此刻站起身来,
5、弄明白墙上的斑点果真是我们怎么说才好呢?一只巨大的旧钉子的钉头”(第9段)、“我一定要跳起来亲眼看看墙上的斑点到底是什么?是只钉子?一片玫瑰花瓣?还是木板上的裂纹?”(第10段)。抓住了以上这些句子,也就把握住了小说主体部分的思想脉络。【二】(第2-13段)“斑点”引发各种猜想。,花瓣式结构:,P2,P3,P5,P8,P9,P10,斑点,(学生齐读第1段)问6:第一段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明确:小说的第一段以“内心独白”的方式,通过回忆,交代了发现斑点的时间“大约是今年一月中旬”。为了确定发现斑点是在哪一天,作者讲叙了当时的情形黄色的炉火照着书页、玻璃缸里插着三朵菊花、自己喝完茶后在吸烟、脑际出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墙上的斑点 墙上 斑点 最新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077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