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层古生物》课件.ppt
《《地层古生物》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层古生物》课件.ppt(6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地层、古生物与地史,地质学基础,古生物与地质年代地史简介,地层及地质年代,第一节 地层及地质年代,1 岩层与地层岩层:在野外或矿井中,人们常常见到一层层叠置的岩石,通常称为岩层;地层:通常为某一地质时期所形成的具有某种共同特征或属性的岩石体。包括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特点:地质时代 所含矿产 新老关系地层层序律:在正常情况下,岩层的顺序总是上新下老。,地层单位,2、地质年代及其确定,生物地层单位是根据地层中所含有的生物化石内容和特征划分出来的地层单位。生物地层的单位有:组合带、延限带、富集带,岩石地层单位是由岩性、岩相、或变质程度均一的岩石组成的三维地质体。岩石地层单位:群、组、段、
2、层,年代地层单位 是在特定的地质时间间隔内形成的岩石体。这种单位代表地史中一定时间范围内形成的全部岩石,而且只代表这段时间内所形成的岩石。年代地层单位是按时间阶段来划分的,与地质年代严格对应。年代地层单位有宇、界、系、统、阶、亚阶,与其对应的地质年代单位为宙、代、纪、世、期、亚期。,生物地层单位,组合带:指其所含的化石或其中的某一类化石,由三个以上分类单位整体上构成一个共生的地层体。从某整体来看,构成一个自然的组合,并以此区别于相邻地层内的生物组合。延限带:是指经筛选的任何一个或几个化石分子的已知延限所代表的地层体。富集带:某一类分类单位最繁盛的一段地层。它不包括前期出现数量不多时的地层,也不
3、包括后期逐渐稀少时的地层。上述三种类型并非是相互包容或从属的关系,年代地层与地质年代的关系,群,最大的岩石地层单位 一般由二个或二个以上相邻或相关具有共同岩性(或岩性组合)特征的组联合构成。或指厚度大、成分不同,岩类复杂、未作深入研究的岩系。对这个复杂的的地层序列可给予专名,如青白口群、阜平群普遍的用法。,组,划分岩石地层的基本单位。其重要含义:野外宏观岩类或岩类组合相同、结构类似、颜色相近、整体岩性和变质程度特征一致。空间上有一定延展性,并能据以填图的地质体。组或者由一种岩石构成,或者以一种主要岩石为主,夹着重复出现的夹层;或者由两三种岩石交替出现所构成,还可能以很复杂的岩石组分所构成。组的
4、厚度一般从几米到几百米,无具体标准限制。组应当展布于一定范围,便于追索对比,在此范围内其岩性、岩相应基本稳定。如龙潭组、山西组等。指厚度巨大、岩性复杂、又不能分组的一套岩系。,段,是比组小一级岩石地层单位。它在组内具有与相邻岩层不同的岩石特征。通常一个组可以根据岩层岩性特征等标志的不同而划分为若干段。如宁镇山脉的栖霞组由下而上分为碎屑岩段、臭灰岩段、下硅质岩段、本部灰岩段、上硅质岩段、顶部灰岩段。,层 是最小的岩石地层单位。指组内或段内的 一个明显的特殊岩性的岩层单位,如粘土层、煤层等。,3 地层划分与对比,1)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概念 通过地层对比,可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地层的分布规律,为找矿打下基
5、础。2)地层划分和对比的方法 A-岩石地层学方法:a 岩性及岩性组合分析法 b标志层法 c旋回结构法 B-生物地层学方法:a标准化石法 b生物组合法 C-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分析法:a整合接触 b平行不整合接触 c角度不整合接触 D-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测定地质年代 E-古地磁方法 F-地质事件法,正常情况下地层新老关系,非正常情况下地层新老关系,地层整合接触 地层假整合 地层不整合,U238Pb206;U235Pb207;K40Ar40。,地层接触关系,同位素年龄,半衰期,第二节 古生物与地质年代,1、生物进化的特点,1)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从水生到陆生向前发展。,2)生物演化发展具有阶段
6、性和不可逆性。在较早时代已灭绝的生物类型在以后的时期内不会在出现。,3)化石 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遗体或遗迹,并经石化作用后形成的。化石包括实体化石、遗迹化石、模铸化石和化学化石四大类。,第二节 古生物与地质年代,实体化石硅化木,山西保德扒楼沟山西组,遗迹化石动藻迹 山西保德扒楼沟太原组,遗迹化石 是指由生物活动而产生于沉积物表面或内部并具一定形态的各种痕迹。,遗迹化石 宁夏乌海卡布其太原组,2、地质年代,在划分地层系统的基础上,将地壳的发展历史对应地划分为若干级别的地质年代单位。地质年代的国际通用单位是:宙、代、纪、世等。地壳的历史演化经历了太古宙、元古宙和显生宙。其中,显生宙包括古生代
7、、中生代和新生代。,地质年代表(一),地质年代表(二),末志留世 S4,地质年代表(三),第三节 古生物演化及地史分布,一、地球环境与古生物演化,一)藻类和无脊椎动物时代-元古代、寒武纪、奥陶纪 约25亿-4.38亿年前 藻类是元古代海洋中的主要生物,大量藻类如蓝藻、绿藻、红藻在浅海底一代复一代的生活,逐渐形成巨大的海藻礁,又称叠层石。,一)藻类和无脊椎动物时代-元古代、寒武纪、奥陶纪 寒武纪时各门类无脊椎动物大量涌现,但以三叶虫为最多,约占当时动物界的百分之六十。奥陶纪时各门类无脊椎动物已发展齐全,海洋呈现一派生机逢勃的景象。主要包括腕足、珊瑚、鹦鹉螺以及古杯类、腹足类、苔藓虫等。,一、地球
8、环境与古生物演化,一、地球环境与古生物演化,一)藻类和无脊椎动物时代-元古代、寒武纪、奥陶纪,二)裸蕨植物和鱼类时代 志留纪、泥盆纪(距今4.383.55亿年间)这段时期,生物发展史上有两大变革:其一是生物开始离开海洋,向陆地发展。首先登陆大地的是绿藻,进化为裸蕨植物,它们摆脱了水域环境的束缚,在变化多端的陆地环境生长,为大地首次添上绿装。其次是无脊椎动物进化为脊椎动物。志留纪时出现的无甲胃鱼类,是原始脊椎动物的最早成员,但却不是真正的鱼类;到泥盆纪时出现的盾皮鱼类和棘鱼类才是真正的鱼类,并成为水域中的霸主。,一、地球环境与古生物演化,三)蕨类植物和两栖动物时代-石炭纪、二叠纪(在距今3.55
9、2.5亿)石炭纪时裸蕨植物已绝灭了,代之而起的是石松类、楔叶类、真蕨类和种子蕨类等孢子植物,它们生长茂盛,形成壮观的森林。与森林有密切关系的昆虫亦发展迅速,种属激增。脊椎动物在石炭纪时向陆上发展,但因为不能完全脱离水域生活,只能成为两栖类动物,到二叠纪末期,两栖类逐渐进化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原始爬行动物。,一、地球环境与古生物演化,四)裸子植物和爬行动物时代-中生代(距今2.50.65亿前)中生代是地球发展历史上一个较活跃的时期,主要表现为联合古大陆的解体、板块漂移,古地理、古气候的明显变化,生物界面貌焕然一新。许多海洋无脊椎动物绝灭,如三叶虫、四射珊瑚、蜓等。代之是菊石和双壳类动物的繁盛。,
10、一、地球环境与古生物演化,四)裸子植物和爬行动物时代-中生代(距今2.50.65亿前)中生代是地球发展历史上一个较活跃的时期,主要表现为联合古大陆的解体、板块漂移,古地理、古气候的明显变化,生物界面貌焕然一新。许多海洋无脊椎动物绝灭,如三叶虫、四射珊瑚、蜓等。代之是菊石和双壳类动物的繁盛。,四)裸子植物和爬行动物时代-中生代 中生代生物界最大的特点是继续向适应陆生生活演化。裸子植物进化出花粉管,能进行体内受精,完全摆脱对水的依赖,更能适应陆生生活,形成茂密的森林。脊椎动物中鱼类和两栖类相当繁盛,爬行动物迅速发展,演化出种类繁多的恐龙,成为动物界霸主,占据了海、陆、空三大生态领域。中生代后期,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层古生物 地层 古生物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076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