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材料》第2章 金属材.ppt
《《土木工程材料》第2章 金属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木工程材料》第2章 金属材.ppt(10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 2 章,金属材料,本 章 目 录,本章提要概述2.1 钢材的冶炼与分类2.2 建筑钢材的力学性能与工艺性能2.3 钢材的组织和化学成分对钢材性能的影响2.4 常用建筑钢材的技术标准2.5 钢材的腐蚀与防护2.6 钢的防火2.7 建筑装饰用钢材制品2.8 建筑中用铝及铝合金制品2.9 铜和铜合金案例分析,本章提要,金属材料的基本概念金属材料具备的基本性质如何根据土木工程应用选择金属材料本章重点:建筑钢材的基本性能及应用。本章难点:钢材冷加工强化与时效处理的机理。,概述,金属材料的通常分类,金属材料,黑色金属:铁、钢、合金钢等,有色金属:铝、铜、锌、铅及合金等,2.1 钢材的冶炼与分类,2.1
2、.1 钢的冶炼2.1.2 钢材的分类,2.1.1 钢的冶炼,钢:铁碳合金,铁Fe为主要元素:碳C含量2.11,杂质元素:Mn、Si、S、P、H、O、N等,含量少。生铁:铁碳合金,C含量高,约为2.116.69,并含较多杂质的。,生铁中的碳氧化,降低含C量,除去杂质元素,降低其含量,(一)冶炼,根据炼钢设备的不同,炼钢方法有转炉、平炉和电炉三种方法:,三种主要炼钢方法的特点,炉种 原料 特 点 生产钢种,2.1.2 钢材的分类,1.按冶炼方法分,钢,转炉钢,沸腾钢,电炉钢,平炉钢,按冶炼方法分,按脱氧程度分,半镇静钢,镇静钢,特殊镇静钢,按炉衬材料分为酸性钢和碱性钢,2.1.2 钢材的分类,2.
3、按化学成分分,钢,中碳钢,低合金钢,高碳钢,低碳钢,碳素钢,合金钢,中合金钢,高合金钢,C0.25%,C=0.25%0.60,C0.60,合金总含量5%,5%10,10,2.1.2 钢材的分类,3按有害杂质含量分类按硫(S)和磷(P)的含量多少,可分为普通钢、优质钢、高级优质钢和特级优质钢四种。4按用途不同分类按钢的用途不同,可分为结构钢、工具钢和特殊钢三种。,问题:钢材的脱氧程度对钢材质量的影响?,答:脱氧程度不高的钢材中还保留较多的FeO,在钢材铸锭时,碳与FeO反应生成CO气泡,并有一部分残留在钢中,造成微裂缝和成分偏析,降低致密性、强度和可焊性,低温下的韧性变差,冷脆性和时效敏感性增大
4、等。脱氧程度排序:特殊镇静钢镇静钢半镇静钢沸腾钢 钢材性能与质量排序:特殊镇静钢镇静钢半镇静钢沸腾钢,2.2 建筑钢材的力学性能与工艺性能,2.2.1 力学性能2.2.2 工艺性能,2.2.1 力学性能,钢材的力学性能,即是指钢材在外力(载荷)作用时表现出来的性能,包括:强度、塑性、硬度、韧性和疲劳强度等。,拉伸,压缩,弯曲,剪切,扭转,荷载形式,2.2.1 力学性能,1抗拉性能2冲击韧性3耐疲劳性4硬度,1抗拉性能拉伸试验机与样品的安装,n=(l1-l0)/l0 100%,=(F0-F1)/F0100%,(1)弹性阶段(OA段)(2)屈服阶段(AB段)(3)强化阶段(BC段)(4)颈缩阶段(
5、CD),常用低碳钢的弹性模量E约为2.02.1105MPa,弹性极限为p约为180200MPa。,这种应力基本保持不变,而应变显著增加的现象,称为屈服。常用低碳钢的屈服极限s约为185235MPa。故设计中一般以屈服点作为强度取值依据。,过了屈服阶段后,材料又恢复了抵抗变形的能力,要使它继续变形必须增加拉力。这种现象称为材料的强化。抗拉强度在设计中虽不能利用,但屈强比(s/b)在设计中有着重要意义。,屈强比小,结构的安全性高。若屈强比过小,则钢材利用率低。建筑结构钢屈强比一般在0.600.75范围内较合理。普通碳素结构钢Q235的屈强比大约为0.580.63;低合金结构钢的屈强比大约为0.65
6、0.75;对有抗震要求的框架结构纵向受力钢筋要求屈强比不应超过0.80。,问题:什么是屈强比,对选用钢材有何意义?,塑 性,钢材在荷载作用下断裂前产生永久变形的能力称为钢材的塑性,用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来表示。伸长率()在拉伸试验中,试样拉断后,标距的伸长与原始标距的百分比称为伸长率。=(l1l0)/l0 100%断面收缩率()试样拉断后,缩颈处截面积的最大缩减量与原横断面积的百分比称为断面收缩率。=(F0F1)/F0 100%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的值越大,钢材的塑性越大,中碳钢与高碳钢(硬钢)由于材质较硬,抗拉强度高,塑性变形较小,受拉时无明显的屈服阶段。故常以其规定残余变形为0.2%l0时的应
7、力值作为名义屈服点,也称条件屈服点,用0.2表示。,强度概念小结,钢材抵抗塑性变形或断裂的能力称为其强度,钢材的强度用拉伸试验测定。强度指标根据其变形特点分下列几个:弹性极限(P)表示钢材保持弹性变形,不产生塑性变形的最大应力,是弹性零件的设计依据。屈服强度(s)表示钢材开始发生明显塑性变形的抗力,是钢结构设计的依据。条件屈服强度0.2 对于屈服现象不明显的硬钢,则规定以产生残余变形为0.2%时的应力。强度极限(抗拉强度b)表示金属受拉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问题:屈服现象的特征是什么?,答:其特征是:钢材拉伸试验过程中,应力不增加而塑性变形不断增加。,2冲击韧性,钢材抵抗冲击(动)荷载作用的
8、能力,称为冲击韧性,采用V形缺口试件,用一次摆锤冲击弯曲试验来测定。测得试样冲击吸收功,用符号W(J)表示。用冲击吸收功除以试样缺口处截面积 S0,即得到材料的冲击韧度 ak。ak(J/m2)值越大,表示冲断时吸收的功越多,钢材的冲击韧性越好。随温度降低,钢材由韧性断裂转变为脆性断裂,使冲击值降低的现象称为冷脆性,与之对应的温度称为冷脆转变温度。,冲击试验:测量摆锤冲击前后的能量差摆锤的高度差摆锤的质量。再测量试件断裂面积。,摆锤,试件,H0,H1,问题:钢材的冲击韧性的影响因素?,答:钢材的冲击韧性对钢材内部的各种缺陷和环境温度非常敏感,因此,冲击韧性主要受下列因素影响:钢中的S、P等有害杂
9、质含量(成分偏析程度);环境温度钢的时效,随时间的延长,钢材表现强度和硬度提高,但其塑性和韧性降低,这种现象称为时效。时效作用导致钢材性能改变程度的大小叫时效敏感性。,3耐疲劳性,钢构件若在交变应力(随时间进行周期性交替变更的应力)的反复作用下,往往在工作应力远小于抗拉强度时发生骤然断裂,这种现象称为“疲劳破坏”。当应力作用方式、大小或方向等交替变更时,裂纹两面的材料时而紧压或张开,形成了断口光滑的疲劳裂纹扩展区。随着裂纹向纵深发展,在疲劳破坏的最后阶段,裂纹尖端由于应力集中而引起剩余截面的脆性断裂,形成断口粗糙的瞬时断裂区。,疲劳强度,在交变应力(动荷载)作用下,虽然钢构件所承受的应力低于材
10、料的屈服点,但经过较长时间的工作而产生裂纹或突然发生完全断裂的过程,称为疲劳破坏。材料承受的交变应力()与材料断裂前承受交变应力的循环次数(N)之间的关系可用疲劳曲线来表示。钢材承受的交变应力越大,则断裂时应力循环次数N越少。当应力低于一定值时,试样可以经受无限次周期循环而不破坏,此应力值称为材料的疲劳极限(亦叫疲劳强度)。,4硬度,钢材抵抗另一硬物体压入其内的能力叫硬度,即受压时抵抗局部塑性变形的能力。有布氏法和洛氏法两种方法测定。,洛氏硬度测量原理图,布氏硬度测量原理图,问题:钢材的疲劳破坏过程怎样?其疲劳强度与哪些因素有关?,答:疲劳破坏过程包括再交变应力作用下,疲劳裂缝的产生扩展突然断
11、裂。其主要影响因素有:内部缺陷(晶界、微孔、夹杂物等);成分偏析;过大的内应力,截面沿纵向的突变;表面状态;受力的种类、应力循环特征值、循环次数等。,2.2.2 工艺性能,1冷弯性能2冷加工性能及时效处理3焊接性能4钢材的热处理,1冷弯性能,1、定义:常温下钢材能承受较大的弯曲变形而不破坏的能力,衡量钢材的冷塑性变形能力;2、评价指标:用不同弯曲角度和不同弯心半径d相对于钢材厚度a的比值(d/a)表示;3、试验方法:按一定的角与d/a值进行冷弯,试件弯曲处的外拱面及两个侧面不出现裂缝和起层现象为合格。,钢材的冷弯试验,2冷加工性能及时效处理,(1)冷加工强化(2)钢材的时效处理,(1)冷加工处
12、理,将钢材在其结晶温度以下的塑性变形加工称为冷加工,如在常温下进行冷拉、冷拔、冷轧等冷加工处理。由于冷塑性变形引起强度增高而塑性和韧性降低的现象称为加工硬化,或形变硬化。冷加工硬化原理:钢材加工至塑性变形后,由于塑性变形区域内的晶粒产生相对滑移,使滑移面下的晶粒破碎,经格歪扭,构成滑移面的凹凸不平,从而给使用中的变形造成附加阻力,提高了钢材对外力作用下重新滑移产生的抵抗力。加工硬化的效果:屈服强度提高塑性和韧性降低可焊性变坏硬脆倾向增加等。,钢材的重复拉伸,(2)时效处理,将经过冷加工的钢筋,在常温下存放1520天,或在100120C保持一定时间,其强度进一步提高,弹性模量基本恢复,这个过程称
13、为时效处理。时效硬化原理:由于溶于铁素体中的过饱和的氮和氧原子,随着时间的增长慢慢地以Fe4N和FeO从铁素体中析出,形成渗碳体分布于晶体的滑移面或晶界面上,阻碍晶粒的滑移,增加抵抗塑性变形的能力,从而使钢材的强度和硬度增加、塑性和冲击韧性降低。,时效处理,钢材产生实效的难易程度称为时效敏感性,用时效敏感系数表示:C值越大,时效敏感性越大。为了尽快取得强化效果,可将冷拉过的钢筋加热到100200C保持2小时,以加速时效的发展,这种方法称为人工实效。实际意义:承受动载或处于中温的钢结构,要求钢材具有较小的时效敏感性。但对于建筑上用的钢筋来说,可提高其屈服强度。,可焊性,1、定义:钢材在焊接后,焊
14、头联结的牢固程度和硬脆倾向大小的性能;2、测量:将焊接的钢材试件进行拉伸试验,要求断裂处不在焊接点上。3、影响因素:化学成分(含碳量、S、P和气体杂质);冶炼质量(镇静钢)冷加工等。,合格,不合格,钢材的可焊性试验,问题:直接承受动荷载作用的焊接钢结构是否能使用经冷加工的钢材吗?为什么?,答:不能。因为冷加工后钢材的塑性和韧性大大降低,可焊性变差,增加了焊接后的硬脆倾向,为了防止钢结构发生突然的脆性断裂,所以不能采用。,热处理对钢材性质的影响,热处理是将钢材在一定介质中加热、保温和冷却,以改变材料整体或表面组织,从而获得所需性能的工艺。热处理可大幅度地改善金属材料的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绝大多数
15、机械零件必须经过热处理。,热处理对钢材性质的影响,退火可降低钢的硬度,提高塑性和韧性,消除加工处理中形成的缺陷和内应力;正火提高塑性和韧性,强度降低较小,使三者之间良好配合;淬火提高钢材的硬度和耐磨性,但降低了塑性和韧性;回火消除淬火后钢材的内应力和脆性;淬火和高温回火的联合处理称为调值,可使钢材既有较高的强度,又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问题,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有何差别?,钢材的热处理工艺,2.3 钢材的组织和化学成分对钢材性能的影响,.金属的晶体结构(1)金属材料都是晶体结构,金属原子按几何形状排列,形成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和密排六方等三种晶格;(2)晶格节点上的金属原子互相以金属键相结合,
16、所有的价电子为自由电子;(3)钢材内部结构是由很多晶粒组成的多晶体,各晶粒之间存在晶界。,金属晶体,体心立方结构,面心立方结构,密排六方结构,2.3.1 钢的基本组织,同素异晶间的转变:液态铁 Fe Fe Fe 体心立方 面心立方 体心立方合金的基本概念固溶体:一种金属溶于另一种金属中形成固体溶液化合物:二种以上元素形成新的化合物,2.3.1 钢的基本组织,铁素体 碳溶于Fe中的固溶体。Fe为体心结构,孔隙较小,溶碳量较低,因而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强度与硬度较低。渗碳体 铁和碳的化合物Fe3C,含碳量高达6.69,故性质硬脆,塑性和韧性几乎为零,硬度高。珠光体 铁素体与渗碳体的混合物,两者相
17、间存在于同一晶体中,含碳量0.77,其性质介于二者之间。奥氏体 碳溶于Fe中的固溶体,在7270C以上存在,含碳量0.772.11,其强度与硬度不高,塑性好,故钢材在高温下热加工。,铁素体的晶体组织,钢材的晶体组织,珠光体的晶体组织,铁素体和珠光体,珠光体与渗碳体,球状珠光体,动画,2.3.2 钢的化学成分对钢性能的影响,钢材中除了主要化学成分铁(Fe)以外,还含有少量的碳(C)、硅(Si)、锰(Mn)、磷(P)、硫(S)、氧(O)、氮(N)、钛(Ti)、钒(V)等元素,这些元素虽然含量少,但对钢材性能有很大影响.,一、化学成分对钢材性质的影响,铁晶体中的碳原子,碳 是“杂质”碳原子创造了一个
18、应力场,阻止了位错的广泛滑移。它需消耗较大的能量来克服障碍。,加入其它元素到金属中,削弱晶界或原子的滑移,使金属变得又硬又强。例如,碳原子加入到铁中成为钢。,障碍的例子:铁晶体中的碳原子,2.4 常用建筑钢材的技术标准2.4.1 钢结构用钢材2.4.2 混凝土结构用钢材,2.4.1 钢结构用钢材,1碳素结构钢2优质碳素结构钢3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4钢结构用型钢、钢管和钢板,1碳素结构钢,(1)钢的牌号:根据国标GB700-1988,碳素结构钢按照屈服强度分为Q195、Q215、Q235、Q255和Q275五个牌号,每个牌号又根据硫、磷等杂质含量分为A、B、C、D四个质量等级。牌号的顺序:屈服强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土木工程材料 土木工程材料第2章 金属材 土木工程 材料 金属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076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