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收入》课件.ppt
《《公共收入》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收入》课件.ppt(8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章 公共收入,讲授人:谢京华,本章主要内容:一、公共收入的原则二、公共收入的分类三、公共收入的规模及影响因素四、公共收入的结构,一、公共收入的原则,公共收入(public revenue),亦称财政收入或政府收人,系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而取得的所有社会资源的总和。,公共收入的基本问题,就是如何把政府部门所生产或提供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成本费用恰当地分配给其社会成员。为此,经济学家们提出了不少可供依循的原则。由于这些原则在阐述公共收入的具体形式时还要分别提到。这里只阐述两个最重要的原则:受益原则和支付能力原则。,受益原则(benefit principle)指的是政府所生产或提供的公共物品或服务
2、成本费用的分配,要与社会成员从政府所生产或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中获得的收益相联系。比如,受益较多的人、受益广泛的人,要比受益相对少的人、受益相对狭窄的人负担更多的税收。,支付能力原则(ability-to-pay principle)指的是政府所提供的物品或服务的成本费用的分配,要与社会成员的支付能力相联系。例如,收入挣取能力较强的人,应当比挣取能力较弱的人负担更多的税收。按照这个原则,政府所提供物品或服务的成本费用的分配,与社会成员所获得的边际效益大小无关,而只应依据社会成员的支付能力进行。,二、公共收入的分类,(一)公共收入的分类classifications of fiscal reven
3、ue1.按公共收入形式分类2.按公共资金的管理方式分类3.按公共收入来源分类,1按公共收入形式分类主体:税收、政府收费、债务收入衍生:铸币税收入、通货膨胀税收入,2.按公共收入管理方式分类公共收入、政府收费、预算外收入、社会保障收入、制度外收入,3.按公共资金的来源分类可以按照所有制结构划分,也可以按照产业划分按照所有制结构有:国有经济收入、集体经济收入、中外合资经营收入、私营经济收入、外商独资经济收入、个体经济收入按照产业结构有:第一产业收入、第二产业收入、第三产业收入,(二)公共收入的几个概念公共收入预算(内)收入预算外收入,公共收入是政府政府为满足支出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权力原则,通过国家
4、公共集中的一定数量的货币或实物资财收入。简单的说,公共收入也即政府可以直接支配的资金。(法理意义上),预算收入,即纳入政府预算的公共收入,指在一个预算年度内通过一定的形式和程序,有计划的筹措由国家统一支配的资金。(公共管理角度),预算外收入,是指按照国家公共、财务制度规定,不纳入国家预算,由各地区、部门、单位自收自支、自行管理和使用的公共性资金。(政府运作机制层面),三种公共收入形态之间的内在关系:(1)在现代国家中,公共收入基本上都要纳入国家预算,所以某种意义上公共收入=预算收入。另外,也有将公共收入分为狭义和广义的公共收入:狭义的公共收入=预算收入;广义的公共收入=预算收入+预算外收入,(
5、2)通常我们看到的公共收入统计数据是否包括预算外收入?一般不包括预算外收入,此时:公共收入=预算收入,一个简单的证明:注:以上数据皆来自官方披露的数据,2002年数据。,全国财政收入18903.64亿元,中央财政收入10388.6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8515.00亿元,地方各项税收收入7406.16亿元,中央各项税收收入10230.29亿元,预算外收入447900亿元,证明:预算外收入没有包括在公共收入统计中,(3)曾经“混乱”的公共收入政府的公共收入实际上是一个大口径,它包括预算内收入、预算外收入、制度外收入。,公共收入按资金管理方式分类示意图,收费,公共收入,中央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外资金
6、收入,制度外收入,预算内,预算外,政府收入,税收,(4)全国公共收入、中央公共收入、地方公共收入三者之间的关系:全国公共收入=中央公共收入+地方公共收入,(三)公共收入的形式在现代各国,政府公共收入形式虽因各国的社会经济状况而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基本上都包括了以下五种主要的形式。国有资产收入行政收入公共服务使用费收入税收收入债务收入,国有资产收入1、公有财产的收入:国家直接占有财产获得的收入。公有财产包括动产和不动产。2、公有企业的收入:包括企业利润收入和价格收入。公有企业按其经营方式可划分为自由竞争的企业和垄断经营的企业。,(1)财政垄断:指为取得财政收入而以政治和法律力量,对某些产品进行垄断
7、经营。如烟、洒等的专卖。(2)行政垄断:指国家为了完成某种行政职能而垄断经营某些产品或服务,如创建铸币厂等。(3)经济垄断:为一定的经济目的而将有关社会公共利益的企业置于国家控制之下。如邮电、电讯等。,行政收入一般概括为规费、特别课征、特许金、与罚款四种。(1)规费:各种公共机关为个人或企业提供某种特定服务所取得的报偿。包括行政规费和司法规费。(2)特别课征:政府为公共目的新增设施或改良旧有设施,根据受益区域内受益人所受到利益的大小按比例进行的课征,以充工程费用的全部或部分。,(3)特许金:政府公共机关给与个人或企业某种行为或营业活动的特别权利而收取的一定款项金额。(4)罚款:政府公共机关对于
8、个人或企业违反法律以致危害国家利益或公共利益的行为的罚金。,公共服务使用费收入指对政府提供的特定公共设施或公共服务的使用者按照一定的标准收取的费用,如水费、电费等。,税收收入税收是政府凭借政治权力无偿地、强制地取得的一种公共收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是政府取得公共收入的最主要形式。,铸币税收入(seigniorage)也称为“货币税”。指发行货币的组织或国家,在发行货币并吸纳等值黄金等财富后,货币贬值,使持币方财富减少,发行方财富增加的经济现象。这个财富增加方,通常是指政府。财富增加的方法,经常是增发货币,当然也有其他方法。,通货膨胀税收入。政府货币发行收入的取得一般是通过“政府引致通货膨胀
9、”实现的。政府引致通货膨胀:政府为了弥补其所提供的物品和劳务的费用而扩大货币供给,从而造成物价的普遍上涨。扩大货币供给的途径:发行钞票、向中央银行借款或透支。,通货膨胀税是指在通货膨胀条件下的一种隐蔽性的税收。在经济出现通货膨胀时,由于受通货膨胀的影响,人们的名义货币收入增加,导致纳税人应纳税所得自动地划入较高的所得级距,形成档次爬升,从而按较高适用税率纳税。这种由通货膨胀引起的隐蔽性的增税,被称之为“通货膨胀税”。,说明:通货膨胀指标用的是GDP缩减指数;通货膨胀税根据名义铸币收入乘以通货膨胀率计算得到;真实铸币收入等于名义铸币收入减去通货膨胀税。,政府引致的通货膨胀效应:,政府债务收入债务
10、收入是指政府以债务人的身份,依据借贷原则,运用信用形式所获得的公共收入。具体形式有通过国内公债、国库券等形式获得的公共收入,也有政府直接向银行或外国政府及国际组织的借款。,三、我国公共收入的规模及影响因素,1、我国公共收入的规模及增长情况,2、公共收入增长与GDP增长比较,可以发现:公共收入的增速远高于GDP的增速,注: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前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现任公共部长谢旭人(2005年)的解释:(1)统计口径因素(2)GDP增长结构与税收增长结构的结构差异(3)税收征管进一步加强。,(1)统计口径因素:名义与实际统计指标。以2004为例,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是根据可比价格做的统计,如果考虑到
11、价格的因素,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现价增长15%左右。而税收收入增长21.6%,是按照现价计算的,与GDP现价的增速对比来看,差距大大缩小。,在计算GDP的时候,外贸进口额要从GDP当中扣除,但对税收来说,则起到增加的作用。2004年进口增长30%以上,相应的进口环节税收实现了3700亿,增收900多亿元,增长33%。,(2)GDP与税收增长结构的结构差异。税收收入主要来自于二、三产业,这些产业增加值的较快增长带动了税收收入中一些主要税种的增长。二、三产业增加值按照现价计算,也要大大高于总的GDP的增长。比如说2004年规模以上的工业增加值按现价计算增长22%至23%,全部工业的增加值按现价计
12、算估计增长18%至19%。这就使得工业增值税以及全部增值税大体增长22%左右。,(3)税收征管进一步加强。如2004年查补税款在200亿元以上,清理各种欠税、缓税300亿到400亿元,加起来就有近700亿元,拉动税收增长2到3个百分点。,三、影响公共收入规模的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水平对公共收入规模的影响经济发展水平从总体上反映着一个国家社会产品的丰富程度和经济效益的高低,它对公共收入规模的影响是一个根本性因素,特别对公共收入的绝对规模来说是如此。因为公共收入来源于对社会产品的分配,在其它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公共收入会随着社会产品总量的增长而提高。,1978年我国公共收入占GDP的比重为3
13、1.2%,远远高于改革开放之后的其它年份,但公共收入总额却只有1132.3亿元。其原因就在于当时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很低,底子很薄,GDP总量只有3629亿元。而1995年,公共收入占GDP的比重已经下降到历史低位,仅为10.7%,但由于当年GDP总量越升到58338亿元,使公共收入绝对规模也达到了创记录的6242.2亿元。,国际上的资料表明,发达国家的公共收入规模基本上都高于发展中国家,而在发展中国家,中等收入国家又大都高于低收入国家,绝对规模是如此,相对规模亦是如此。如1986年中央政府经常性收入占GDP的比重,低收入国家平均为15.4%,中等收入国家平均为24.0%,而同年英国为37.9%,
14、法国为40.9%,意大利为36.7%,荷兰高达51.6%。,2、分配政策对公共收入规模的影响在计划经济时期,国有企业没有独立的经济利益,其创造的利润要全部上交政府的公共。长期实行高就业、低工资劳动体制,居民的个人收入被压低到只能满足自身最低生活需要的水平,GDP的其它部分则被国家公共拿走。1960年,公共收入占GDP的比重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有47%的GDP成为国家公共收入。,1978年之后,我国的经济改革率先在分配领域进行突破,分配政策的重心从高度上收开始下移。新的分配政策实施的结果,必然是在国家公共、企业和个人之间重新分割GDP的份额。1978年到1995年前后,公共收入平均每年下降一个百分
15、点。,1994年,国家进行了包括公共体制、税收体制在内的新一轮经济体制改革。考虑到政府应该承担的不断加大的宏观调控功能,在公共收入方面必须能够与之相适应,此轮公共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改变公共收入占GDP的比重过低,中央公共收入占公共收入比重过低的局面。因此1995年之后公共收入比重的反转,反映出政府分配政策的改变。,3、价格对公共收入规模的影响物价水平的变化对流转税收入影响明显。流转税与价格直接挂钩,随着物价的上涨,流转税的税基相应扩大,从而使名义税收增加。在通货膨胀率很高的情况下,由此形成的虚增公共收入是十分明显的。我国税制以流转税为主体税制,税收的主要来源依靠由增值税、消费税、营业
16、税和关税组成的流转税体系。,GDP平减价格指数 名义GDP(按当年价格计算)实际GDP(按不变价格计算)实际公共收入 名义公共收入 GDP平减价格指数,公共收入名义增长和实际增长的对比,其次,物价水平的变化对所得税的影响情况有些复杂。就企业所得税而言,物价的升降并不一定导致企业利润水平的同样变化。比如,在通货膨胀时期,一方面企业的毛收入将随着产品的售价上涨而增加,另一方面其采购成本和劳动力工资也会上涨。结果,其利润的名义水平虽有增长,但并不一定按照物价的变动率而保持同一的变动趋势。,就个人所得税而言,物价的上涨一般会推动工资水平的相应提高。在税法不变的前提下,这会对税收的增长带来两方面的影响。
17、其一是使更多的劳动者进入纳税的行列,即由于名义工资增加而税前扣除额不变,使得一部分原来在所得税的线下劳动者,进入到线上的行列;其二是对于原有的线上纳税人会提高其所得税的实际税负水平。因为,当工资水平增加后,所得税的负担率要有所抬高,即扩大了税收分配的比例。在公共学理论中,人们通常将由于价格上涨产生的实际公共收入增长现象,称为“通货膨胀税”。,四、公共收入的结构,1、公共收入的产业结构公共收入与产业结构具有密切的关系。依据国际惯例,产业结构由三次产业所组成。第一产业为农业,第二产业为工业,第三产业为以商业、服务业为代表的其它各业。,(1)第一产业与公共收入在我国,公共来源于农业的收入只有农业税,
18、包括农业特产税在内。在农业税费改革前,全部国家公共收入中农业税大体占3%6%。,但如果全面看待农业与公共收入的关系,还应注意到另外几个方面。其一,是与农业直接有关的农村非农产业向公共提供的税收;其二,是更广义地讲,农业从根本上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进而影响着公共收入的来源。其三,由于价格剪刀差的原因,农业还以间接的形式为国家提供公共收入。在计划经济时期,这种间接收入的规模是相当可观的。,农业主要税收收入(数据来源:国家公共部网站),(2)第二产业与公共收入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也是公共收入的主要源泉。在我国长期实行以流转税为主体税制的情况下,工业部门上缴的税利对公共收入一直居于主要地位,是
19、名副其实的公共收入支柱。1985年以前,公共收入的60%以上来自工业部门。随着税制改革的进行,该比重出现了下降,但仍可占到40%左右。,(3)第三产业与公共收入以商业、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在现代经济中呈现出相当快的增长态势,因此,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也不断提高。这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的发展趋势。在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达到60%以上。虽然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从整体上说还比较低,第三产业也不够发达,但近年来其成长速度令人乐观。与此同时,第三产业对公共收入的贡献率也越来越大。仅商业部门提供的公共收入在1995年就达到了32.6%。毫无疑问,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是未来保证我国公共收入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共收入 公共 收入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074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