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中的表证相关.ppt
《《伤寒论》中的表证相关.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伤寒论》中的表证相关.ppt(9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伤寒论中的表证相关理论及其临床指导意义,肖相如北京中医药大学,一表证的定义表证,是寒邪侵袭肌表,束缚卫气所导致的临床证候。表证是伤寒的初期阶段,伤寒论中的太阳病就是表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是我们现在研究表证的文献根据。,二表证的特征太阳病的提纲条文是“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其中“恶寒”是表证的特征。“有一分恶寒,必有一分表证”。“有一份恶寒,才有一份表证”。,“恶寒”的形成机理是寒邪束表,卫气被遏,卫气不能发挥温分肉的功能所致。“恶寒”的特征是病人感觉怕冷,不为加衣被或烤火所减轻。寒性收引、凝滞,只有寒邪才能束缚肌表,引起表证。,根据这个定义,临床上不可能有其他原因导致的表
2、证,特别是不可能有所谓的“风热表证”。,三表证的性质根据上述表证的定义分析,表证的病因是寒邪侵袭肌表,损伤卫气,故其性质属寒,按八纲辨证归类为表证、寒证、实证。,四表证的分类根据是否“汗出”将表证分为表实证和表虚证,即太阳中风和太阳伤寒,亦即麻黄汤证和桂枝汤证。伤寒论中第2条是中风提纲,第3条是伤寒提纲。,第2条:“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第3条:“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五表证的兼挟证表证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和其他证候相兼出现,如兼里热、兼水饮、兼阳虚等,根据临床表现进行判断。,以表证为主的兼挟证,其中中风的兼证如桂枝加
3、葛根汤证、桂枝加附子汤证、桂枝去芍药汤证、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桂枝加附子汤证、桂枝新加汤证等;伤寒的兼证如葛根汤证、大小青龙汤证等。,表证和其他经病的兼挟证,即表证和其他经病相兼出现,如柴胡桂枝汤证即是中风和少阳病的兼挟证、桂枝人参汤证即为中风和太阴病的兼挟证、麻黄细辛附子汤证即为伤寒和少阴病的兼挟证等。,六表证的治法根据内经“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的原则,表证的治法是发汗解表。伤寒表实证用麻黄汤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中风表虚证用桂枝汤解肌祛风调和营卫。,第35条:“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第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
4、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七表里先后缓急治则表证和其他证候的兼挟即表里同病,其治法应遵循表里先后缓急的原则,这在伤寒论中体现的很充分。一般而言,表里同病以表证为主,里证不急不重者,应先解表,或以解表为主;里证急重者则应先治里,或以治里为主。,如106条“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所主治的蓄血证,因为蓄血不急不重,兼有表证时要求先解表。,124条:“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
5、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抵当汤所主治的蓄血证,因为蓄血急重,即使有表证也要先治蓄血。,(92)“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本条则是表证兼里虚寒证时的先后缓急原则。,问曰:病有得之一日,不发热而恶寒者,何也?答曰:虽得之一日,恶寒将自罢,即自汗出而恶热也。(183)问曰:恶寒何故自罢?答曰:阳明居中主土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始虽恶寒,二日自止,此为阳明病也。(184),上二条是阳明病里热为主,兼有轻微表证,所以此时的表证是不须要治疗的,也是不能治疗的。相似的例子还
6、有温病中的春温,流行性出血热时兼表证。,表里先后治法归纳表证汗法(44、45、90)单纯里热实清下法(90)里证里虚寒温法(323)里实未成(36、235)先表后里表表证为主(276、36里正虚已甚(91、92、364、372)同先里后表里实已甚(124)病素虚外感(102)表里均衡(40、41、146、301)表里同治侧重治表(38、39)侧重治里(163),附案例:1表证水肿案2出血热兼表证案,附:金匮卒病痼疾治疗原则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并治篇第十四条: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八麻黄汤的运用麻黄汤的运用现状。,1解表:用于伤寒表实证,表现有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
7、喘,舌苔薄白,脉浮紧。其特征是发热恶寒无汗。内经有“体若燔炭,汗出乃散”。如感冒、流感等辨证为寒邪束表者用之,其效如神。,2平喘:用于寒邪束肺证,表现有咳嗽,气喘,胸满或闷,痰白而稀,或流清鼻涕,或流泪,或呕,舌淡,苔薄白,脉浮紧。,麻黄是平喘的要药,若兼有寒饮犯肺,咳喘而痰多清稀,则配温肺化饮之品,如姜、辛、夏、味等,小青龙汤是其例;若是肺热壅盛致喘,而见高热汗出,喘促鼻扇等,则配辛寒清热之石膏,麻杏石甘汤是其例。,3利水:用于表证水肿,其病机为寒邪束表,肺失宣降,津液不得宣发于肌表而为汗,又不得通调水道而尿,溢于肌肤而为肿。,(1)表证水肿的特征:水肿兼表证;头面肿为主或头面肿为先。(2)
8、常见疾病:急性肾炎水肿,慢性肾炎急性发作的水肿等。,(3)配伍:麻黄汤合五皮饮加淮牛膝,车前子等。若寒邪化热或兼里热,而见口干舌红咽痛等,则用麻杏石甘汤合五皮饮;若兼湿热,而见皮肤疮毒,则可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益母草,车前草,白花蛇舌草,白茅根等。,总之,治疗表证水肿麻黄是主药,麻黄汤治疗水肿既可叫解表利水,又可叫宣肺利水,内经中称为“开鬼门”,也有人将此形象地称为“提壶揭盖”。用麻黄以后,病人可出汗,也可不出汗,但尿量肯定增加,随之水肿消退。,麻黄常规用量一般不会有不良反应,只是对于本身有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病人应注意,因为麻黄可加快心律,这时可将麻黄换成浮萍,用量是30克。,(4)运用三标准:
9、一是水肿有表证者;一是水肿有肺经病变者,如咳喘胸闷等;一水肿病程短者,1个月以内的水肿都应考虑用解表利水法。,4止利:用于伤寒表实兼有下利者。32条便是其例,“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其病机是寒邪束肺,腠理闭塞,肺气不得宣发津液于肌表而为汗,又不得下输膀胱而为尿,下注大肠则为下利。,素问.经脉别论有:“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津,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揆度以为常也”。,发汗止利法其实质在于调整人体津液的输布状态,与利小便之所以实大便机理相同。喻嘉言用败毒散治疗痢疾兼表证的方法称为“逆流挽舟”,当源于此。,5排毒:主要用于慢性肾功能衰竭尿
10、毒症时,通过发汗促进尿毒症毒素从汗腺排泄。,6凡是具有寒邪凝滞病机的病证,都可考虑使用麻黄汤。如曾有用麻黄汤治疗难产、呃逆、痛经、寒痹等的验案。,九温病初期不是表证1伤寒论中温病提纲无“恶寒”。“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2将温病提纲中的“不恶寒”解释为“微恶寒”没有根据。太阳病提纲和温病提纲的矛盾源于张仲景对温病没有深刻的认识。,3温病的病因是温热之邪温邪无收引、凝滞之性,不会束缚肌表,郁遏卫气,故不会恶寒。温病的感邪途径为从口鼻而入,不经过肌表,所以也无表证的可能。,叶天士说:“温邪上受,首先犯肺。”温病条辨上焦篇第二条:“凡病温者,始于上焦,在手太阴”。,4温热论中的“卫”
11、不是表证温病的卫、气、营、血,实为气分和血分两个层次,其中卫为气分的初期轻证,营为血分的初期轻证。卫,并不是表证。这可以从温热论中找到根据。,“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盖伤寒之邪留恋在表,然后化热入里;温邪则热变最速,未传心包,邪尚在肺。肺主气,其合皮毛,故云在表。在表初用辛凉轻剂。”,辛凉轻剂(桑菊饮):桑叶、菊花、桔梗、杏仁、连翘、薄荷、甘草、苇根。从组方来看,桑菊饮实为清热宣肺之剂。,“前言辛凉透风,甘淡驱湿,若病仍不解,是渐欲入营也。”显然入营应该是从气分传入,不可能从所谓的“卫分”赿过气分而到营分。,“营分受热,则血液受劫,心神不安,夜甚无寐,或斑点隐隐,即撤去气药。”明确指出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伤寒论 中的 相关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073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