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通则》讲解.ppt
《《企业财务通则》讲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财务通则》讲解.ppt(20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企业财务通则讲解,德 州 学 院 2008年10月,内容提要,前言具体内容介绍新旧通则比较,前言,一、企业财务管理概述二、1992年企业财务制度改革的历史回顾三、修订企业财务通则的背景四、修订企业财务通则的基本思路、目标 和若干关系五、新企业财务通则的框架和实施要求,一、企业财务管理概述(一),1、企业财务及实质2、企业财务管理及其原则3、企业财务管理要素,一、企业财务管理概述(二),1、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及其体现的经济利益关系。2、企业财务管理是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企业经营要求,遵循资本营运规律,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组织、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分析和监督等一系列管
2、理工作的总称。其基本特征是价值管理,管理的客体是企业的财务活动,管理的核心是企业财务活动所体现的各种财务关系。换句话说,企业财务管理是利用价值形式对企业财务活动及其体现的财务关系进行的综合性管理工作。一般来说,管理的原则包括七项:,一、企业财务管理概述(三),(1)资本结构优化原则(2)资源有效配置原则(3)现金收支平衡原则(4)成本效益最优原则(5)收益风险均衡原则(6)分级授权管理原则(7)利益关系协调原则,一、企业财务管理概述(四),3、企业财务管理要素,主要包括:1)资金筹集 2)资产营运 3)成本控制 4)收益分配 5)信息管理 6)财务监督。需要说明的是,重组清算是市场经济条件下,
3、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虽然可以归入资产营运范畴,但其往往是在非持续经营状态下发生的,因此应当将其作为特殊财务事项加以规范。,二、企业财务制度改革的历史回顾,1992年企业财务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及成就:1、改变企业财务制度散乱状况,统一了行业财务制度2、改革资金管理模式建立了资本金制度3、改革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促进企业技术进步4、实行制造成本法,改革了成本费用管理制度5、改革财务会计报告制度,建立新的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三、修订企业财务通则的背景(一),(一)原有企业财务制度面临的问题。现行企业财务通则是在1992年颁发的,当时我国处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期,因而仍然带有“财务决定税收,
4、财务决定会计”的烙印。执行10多年以后,国家经济管理体制和政府职能进行了重大改革调整,企业内外部环境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客观上要求彻底修订企业财务通则。目前,社会管理职能同出资人管理职能相分离,企业出资人制度已基本建立。贯彻党的十六大决定精神,国家已经基本建立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原来由财政部统一行使的企业国有资产管理职能和企业财务管理职能,需要相应作出调整,同时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将财政部门的管理职责转化为财务规章。,公司制已成为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组织形式,新的企业治理结构已基本确立。经过20多年的改革,现代企业制度已经成为我国企业主要的组织形式,它所确立的企业治理结构,严格划分了股东会
5、、董事会及经营者的财务管理职责和权限。因此,企业财务制度必须按照新的企业治理结构,从财务管理的主体、范围、方式、内容等方面作出相应调整。财政政策实施范围扩大,财政管理的企业类型复杂化。我国加入WTO后,实施财政政策需要遵循公开、公平、透明的原则,不再按照企业性质区别对待,非国有企业和国有企业、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需要实行相同的财政待遇。这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因此,企业财务制度必须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财政政策的调整变化相适应,并满足有效实施财政政策的要求。企业会计、税务职能日趋健全,政府对企业财务管理制度需要创新。实行“两则”“两制”以来,企业会计、税务职能从传统的财务职能中逐步分离出来,
6、并不断得以完善,对原有的企业财务制度体系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企业财务制度体系必须以新的观念、新的方法、新的内容进行改革创新。,三、修订企业财务通则的背景(二),(二)改革企业财务制度的五种观点“取代论”:以会计制度取代财务制度理性分析:两者内涵、作用、定位均不同“市场论”:由市场决定企业财务行为理性分析:市场并非万能“接轨论”:照搬国外舍弃统一财务制度理性分析:国情不同“自身论”:财务管理属企业内部事务理性分析:企业内部行为的外部效应“国资论”:由国资机构制定财务制度理性分析:既不合法,也不合理,四、修订的基本思路、目标和若干关系,(一)基本思路 1、转换财务管理观念 2、还原财务管理本质
7、3、顺应产权制度改革 4、拓宽财务管理领域(二)改革的目标 1、建立开放的制度体系 2、建立权责分明的管理规范 3、建立健全企业财务运行机制,开放性的企业财务制度体系以通则为主体,以企业财务行为规范、财政资金监管办法为配套,以企业集团内部财务办法为补充的财务制度体系第一层次 企业财务通则:财政管理边界,投资者与经营者的游戏规则,财务制度的内涵和范围第二层次 具体财务规范:具体财务行为与财政资金相关的操作性规定第三层次 企业财务管理指导意见:服务性公共产品,引导企业形成共同的财务理念,权责分明的企业财务管理规范企业财务管理体制三层次:财政部门宏观财务、投资者财务、经营者财务。以六大管理要素为对象
8、,着重从体制、机制、制度上解决企业财务管理问题,改变过去“重会计,轻财务,重核算,轻管理”的倾向,有效的企业财务运行机制 决策机制:主体、程序、责任控制机制:预算管理、财务风险管理、财务预警制度激励机制:工资与奖金、利润分配监督机制:内部监督、外部监督、民事与法律责任,(三)处理好企业财务制度的若干关系1、与会计制度的关系。企业财务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之间有不同的分工,也有明显的区别。财务制度从国有资本投资者角度出发,兼顾维护公共利益,保障社会稳定,治理经济秩序,为企业及相关利益主体提供财务行为规范,会计制度是对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为企业投资者经营者内部部职工以及外部的债权人,政府管理部门
9、提供决策依据。无论从理论上分析,还是从实践看,财务管理与会计都是两回事。财务管理重在对财务行为的前期决策和过程约束,会计核算重在对财务行为的过程核算和结果反映。2、与税收制度的关系。并行的3、与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的关系。不可互相代替的制度体系4、与市场主体法律的关系。,五、企业财务通则的框架结构和实施要求(十章,78条),第十章 附则,新通则与2007年1月1日起实施。实施时,应注意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1、加强学习与培训2、做好新旧财务制度的平稳过渡3、改革企业内部财务分配制度4、注意落实投资者、经营者的管理权限与责任5、贯彻企业集团发展方针,由集团公司组织实施修订的通则。,第一章 总则与附则,
10、第一章共7条主要明确企业财务通则的宗旨及其法律依据、适用范围、规定了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要求与基本内容、财政职责、企业财务管理的主体、企业依法纳税义务、企业财务关系。第十一章附则共2条明确了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的考虑及实施的时间,一、企业财务通则的宗旨,加强企业财务管理规范企业财务行为 保护企业及其相关方的合法权益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企业财务通则的法律依据,立法法第七十一条的规定 公司法第一百六十四条规定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外资企业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九条规定 乡镇企业法,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法,二、企业财务通则的适用范围,境内依法设立的法人企业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其他企业参照执行
11、另一种观点(问卷调查)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比照执行 对金融企业的特殊规定,三、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要求,确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 投资者财务管理体制经营者财务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投资者财务管理制度经营者财务管理制度有效控制企业财务风险,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制定财务战略,合理筹集资金,有效营运资产 控制成本费用,规范收益分配及重组清算财务行为加强财务监督和财务信息管理,四、财政职责,主管财政机关主管财政机关的主要职责如下:1.提供基础制度(二、三、五)2.实施财务监督(一、四、六)3.促进企业改革发展4.提供财务管理服务,五、企业财务管理的主体,通则确立的财务管理主体:主管财政机关
12、、投资者、经营者,六、企业依法纳税义务,企业财务通则第六条规定:“企业应当依法纳税。企业财务处理与税收法行政法规规定不一致的,纳税时应当依法进行调整。”企业的纳税义务 流转税 所得税 财产税 资源税 行为目的税,七、企业财务关系,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机构出资的企业,其财务关系隶属同级财政机关。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企业与主管财政机关存在财务关系,与投资者存在产权关系由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机构出资形成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其财务关系隶属同级财政机关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投资形成的全资或控股企业 这些企业作为母公司,其投资形成的全资或控股企业如果所在地与母公司所在地不同的,其财务关系原则上随
13、母公司确定。例如由国务院及其部门、机构出资设立或者管理的中央企业,集团公司财务关系隶属财政部,其投资形成的全资或控股企业,不论地域、行业,其产权关系属于集团公司,其财务关系原则上隶属财政部,新旧通则的对比分析,1新通则的宗旨不再定位于企业经济核算,而是要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同时针对市场竞争已经比较充分,而强势的企业财务管理主体损害其他弱势的相关主体利益比较突出的现象,明确规定要保护企业及其相关方的合法权益。2新通则将适用范围调整为具备法人资格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同时规定“金融企业除外”。对于其他企业,规定为“参照执行”,同时把实现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纳入“比照执行”的范围。这种变化,也
14、体现了现阶段财政管理的阶段性特征。,3新通则取消了旧通则关于企业设立或者变更向主管财政机关提交相关文件的规定。4新通则对企业财务管理的要求和基本内容作出了全新的规定,不再延续旧通则关于反映企业财务状况、核算财务收支的规定,提出了财务风险、财务战略、营运资产等新的理念,体现了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区别。,5新通则规定了财政职责,将财政机关“三定方案”的规定转化为财务规章,便于各级财政机关依法行政。6新通则规定了投资者、经营者的财务管理主体地位,有利于完善企业内部法人治理结构,规范企业财务管理。,7新通则规定了企业的财务关系。与投资者的产权关系不同,各级财政机关主要依据企业财务关系,对企业实施政府宏
15、观财务管理,从而与投资者凭借产权关系的财务管理、经营者凭借委托代理关系的财务管理,共同构成完整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第二章 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第二章共6条,主要明确了建立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基本原则和要求、确立企业财务运行的重要制度、界定了投资者和经营者在企业财务管理体制中的定位和职责。,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概念企业财务管理体制:是协调企业利益相关主体之间财务关系的基本规则和制度安排,是构建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基础和框架。通则中的财务管理体制,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一、微观财务管理体制,即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它是规定企业内部财务关系的基本规则和制度安排,主要由投资者和经营者通过企业章程、内部财
16、务制度等正式或非正式的契约确立。二是宏观财务管理体制,它是协调财政部门与企业之间财务关系的基本规则和制度安排,主要由国家以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等形式予以确立,旨在对企业符合市场需求的行为予以引导和扶持。宏观和微观财务管理体制的制定主体和确立方式虽然不同,但一旦形成,都具有“硬约束力”,是企业利益相关主体必须共同遵守的“宪法”。换而言之,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确定过程,是企业财权的分配调整过程,直接决定了财务管理机制、具体财务制度的构建。,主管财政机关,投资者,经营者,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企业章程、协议、内部财务制度,宏观财务管理体制,微观财务管理体制,企业
17、宏观财务管理体制的历史演变及现状财政与企业的利润分配体制 统收统支利润留成利改税承包经营统一税制在财政与企业的利润分配上,经历了以下演变过程:1统收统支阶段: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企业财务由国家财政统收统支,国营企业实现的利润是国家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来源,2利润留成阶段:1978年开始,为了扩大企业自主权,促进企业增收节支,保证完成国家财政收入,国务院决定在按职工全年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提取企业基金的基础上,实行利润留成办法,企业以利润留成资金按“6:4”比例用于生产发展、职工福利和职工奖励。3利改税阶段:1981年开始实行“以税代利”,逐步将企业上缴国家财政的利润,
18、改为以流转税、所得税等各种税收形式确定下来,税后利润作为预算外资金,留给企业按规定用途安排使用。之后为了缓解国家重点建设财政资金紧缺的局面,增强宏观经济调控能力,中央和国务院决定,1982年开始对预算外资金征收15的“国家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4承包经营阶段:1988年,为了转变企业经营机制,增强企业活力,按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国务院决定实行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按照“包死基数、确保上缴、超收多留、欠收自补”的原则,确定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企业承包上交利润可以采用“递增包干”、“基数包于,超收分成”、“微利企业上交利润定额包于”、“亏损企业减亏或补贴包干”等形式。鉴于预算外资金每年
19、平均以23的速度增长,大大超过预算内财政收人的增长速度,中央和国务院决定从1989年开始对预算外资金征收10的“国家预算调节基金”。从1993年7月1日开始,企业实行财务制度改革,全面改革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形成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和财务制度体系,但仍未触及企业承包经营的财务管理体制。,5统一税制阶段:1994年1月1日起,国家实行财税改革,统一内资企业所得税制度。根据国务院的决定,作为过渡措施,对1993年底以前注册的多数国有全资老企业,实行税后利润不上交的办法,同时提出要“逐步建立国有资产投资收益按股分红、按资分利或税后利润上交的分配制度”。国家对企业流动资金的管理体制国家对企业流动资金的管理
20、体制财政主导银行主导企业自主筹资 伴随着企业利润分配体制的演变,国家对企业流动资金的管理体制也逐步改革,大体经历了以下三个历史时期:一是财政主导时期:在1983年7月之前,企业的流动资金基本上实行以财政为主体、以定额为基础的管理体制。财政拨款是企业自有流动资金的唯一来源,也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流动资金的主要来源,银行信贷在企业流动资金中占有的比重一般较小,甚至没有。,二是银行主导时期:1983年7月之后,根据国务院的决定,企业的流动资金改由银行统一管理和供应,并从全额供应转变为差额供应,即企业每年根据其利润留成的一定比例补充自有流动资金,不足部分由银行补足,将原来计划经济的资金供给制转变为资金
21、借贷制。但由于企业流动资金补偿机制未充分建立、金融市场发育不完善等原因,“银行统管”最终变成了“银行统包”,企业从过分依赖财政转向过分依赖银行。这个时期,财政对企业的资金支持主要以周转金的形式进行。自1998年12月财政部门清理整顿周转金以来,这部分资金供应已逐步取消。三是企业自主筹资时期:1987年之后,国家允许企业发行股票和债券筹集流动资金,但发行条件较为严格。之后,随着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成立以及其他融资渠道的拓宽,企业筹措运营资金的渠道和方式逐渐多了起来,并且随着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各级政府不断落实企业的自主经营权,企业逐步通过市场自主筹资,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从以上演变历程看,宏观财
22、务管理体制的发展趋势,是从直接管理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财务运行,到赋予企业越来越多的经营自主权,直至承认企业的法人财产权。这与国家经济管理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轨迹是一致的,,但由于改革是渐进式的,目前企业宏观财务管理体制,一方面受传统体制留下的“后遗症”影响,没有与微观财务管理体制划清界限,仍然存在直接干预企业内部微观事务的现象,不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另一方面又受到“国际接轨论”的片面影响,将企业宏观财务管理职能与市场经济对立起来,认为财政部门只能对国有企业实施管理,或者认为财政部门对企业的管理关系只存在于税收和会计领域。凡此种种,不利于规范企业财务秩序,不利于创造企业公平竞争环境,
23、不利于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基本经济制度。,企业微观财务管理体制模式的历史演变1.单一的国营企业模式改革开放之前,国营企业基本垄断了整个经济领域。顾名思义,“国营企业”就是国家直接经营的企业。在高度集中的“统收统支”模式下,国营企业就是一个个的工厂和车间,是政府机构的附属物,严格意义上的微观财务管理体制并不存在。2.多种所有制和治理结构并存的过渡模式,1979年以来先后颁布了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和三大外商投资企业法,从法律层面上肯定了企业的法人资格,区分投资者和经营者两个层次的企业微观财务管理体制得以初步确立。例如,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赋予政府或政府主管部门和厂长(经理)相应职权,
24、厂长(经理)兼有经营者和部分投资者职权,企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工会等其他形式,对厂长(经理)进行监督。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构建了中外合营各方、董事会、正副总经理(正副厂长)的企业治理结构。企业的所有制和内部财务管理体制呈现多元化,3.以公司制为主的现代企业模式1993年颁布的公司法,构建了企业以“新三会”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为主线的管理体制,奠定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同年实施的企业财务通则及其引发的财务制度改革,为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行,进一步创造了条件。之后,全民所有制企业按照公司法进行了大规模的公司制改建,确立了更规范的微观财务管理体制,绝大多数新成立的国有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以及许多集
25、体、私营企业,也是按照公司法组建的。公司制企业明晰的微观财务管理体制,由此成为主流,二、建立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一),基本原则:资本权属清晰(产权清晰)企业产权明晰,就是要明确所有者权益的归属。例如,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应当取得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证,明确其占有的国有资本金额及主管部门;公司制企业应当通过公司章程、出资证明书、发行记名或不记名股票等方式,明确其股东及出资额。,资本权属不清晰导致的恶果,一个典型例子就是集体企业。集体经济属于公有制经济的组成部分,根据乡镇企业法、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等规定,集体企业财产属于劳动群众集体所有。但是由于集体企业发展沿革长,投资来源模糊,作为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企业财务通则 企业财务 通则 讲解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073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