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第四章电重量分析和库仑分析法.ppt
《《仪器分析》第四章电重量分析和库仑分析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仪器分析》第四章电重量分析和库仑分析法.ppt(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电重量分析和库仑分析法,研究对象:电解池,E0;以电解为基础,遵守Faraday电解定律。特点:耗竭性电解,溶液中被测物质的浓度发生很大的变化或趋于零。工作电极,A/V比值大,搅拌(减小或消除浓差极化现象)称量电解前后铂阴极的重量,算浓度电重量分析法 计算电解时间与电流得出电量,算浓度库仑分析法,(1)电解 电解是利用外部电源使化学反应向非自发方向进行的过程。在电解池的两个电极上施加一直流电压,直至电极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此时电解池中有电流流过,该过程称为电解。分解电压是指使被电解物质在两电极上产生迅速的、连续不断的电极反应时,所需的最小的外加电压。,2 电解分析原理,理论分解电压 例如用Pt
2、电极在100mL0.100molL1H2SO4介质中,电解0.100molL1CuSO4溶液。实验时连续记录逐渐增加的外加直流电压V以及相应的电流i。,电解开始的瞬间,在电极表面产生少量的Cu和O2,使两支铂电极分别成为铜电极(Cu|Cu2)和氧电极(Pt|O2,H2O),构成了一个原电池:Cu|Cu2(0.100molL1)H(0.200molL1),O2(1.01325105Pa)|Pt负极 Cu2eCu2+正极 O24H+4e2H2O 反应方向刚好与电解反应相反。因此产生一个与外加电压方向相反的反电动势Eb(或称反电压),它阻止电解作用的进行。,继续增加外加电压,对抗外加电压的反电动势也
3、不断增加。当电极上有氧气泡逸出的时候,反电动势将达到最大值Eb。将直线外推至电流强度为0处的电压就是Eb,max,这是使得某电解质溶液能够连续发生电解所需要的最小外加电压,称为电解质溶液的分解电压。理论上的分解电解等于原电池的电动势:,例题:计算用Pt电极在100mL0.100molL-1H2SO4介质中,电解0.100molL-1CuSO4溶液的理论分解电压。解:由电极反应得到:,实际分解电压 电解时,实际所需的分解电压要比理论分解电压大。原因有两个:(1)由于电解质溶液有一定的电阻,欲使电流通过,必须用一部分电压克服iR(i为电解电流,R为电解回路总电阻)电位降,一般这是很小的;(2)主要
4、用于克服极化现象产生的阳极反应和阴极反应的过电位(阳和阴).因此、电解上述CuSO4溶液时,需要外加电压E分=1.49V,而不是0.89V,多加的0.60V,就是用于克服iR电位降和由于极化产生的阳极反应和阴极反应的过电位。,超电位或过电位极化电流流过电极时,电极电位偏离可逆电极电位的现象称为极化。超电位或过电位某一电流密度下的电极电位与可逆电极电位的差值。根据极化产生的原因,极化分为浓差极化和电化学极化。浓差极化由于电解过程中电极表面附近溶液的浓度与本体溶液的浓度的差异引起的。增大电极面积、减小电流密度、强化机械搅拌可以减小浓差极化。电化学极化是由于电极反应迟缓引起的。电极反应太慢,在电极附
5、近造成电荷积累,电荷逾越相界面的放电反应所需要的超电位,称为电化学超电位。,影响超电位的因素 1电流密度超电位随电流密度增加而增加。在同样的电流密度下,超电位与电极表面状态有关,表面光亮的电极的超电位比表面粗糙的要大,这是由于表面粗糙的电极的表面积要大一些,实际上是降低了电流密度。2温度通常温度升高,超电位随之降低,多数电极的温度系数约为2mV/3电极材料氢在一些“软”金属,例如锌、铅、锡特别是汞上的超电位较大。4析出物形态析出物为气体时的超电位一般较大,析出物为金属时的较小。通常在电流密度较小时,金属从其溶液中析出的超电位约为0.01V。,超电位的影响1要使阳离子在阴极析出(还原),阴极电位
6、必须比可逆电极电位更负才行;要使阴离子在阳极氧化,阳极电位必须比可逆电极电位更正才行;由于氢在汞电极上的超电位很大,使得电动序在氢以前的许多金属离子能在汞电极上析出,这是极谱分析法适用滴汞电极的原因。,阴极上,析出电位越正者越容易还原;阳极上,析出电位越负者越容易氧化。,电解方程 分解电压包括理论分解电压和超电压,此外,还应包括电解池回路的电压降ir。因此实际分解电压为:,式中,为阳极超电位,是正值;-为阴极超电位,是负值。,(2)电解方式 实现电解的方式:恒电流电解,控制电位电解或控制外加电压电解三种。,三种电解方式的比较:实验以Pt为阴极,在200ml pH 4.5的0.5mol L-1酒
7、石酸和肼介质中电解沉积Cu。,I、控制(恒)电流电解 特点:电流i是控制对象;电位是测量对象。根据能斯特方程:,根据法拉第定律,Q=it,Q=nzF。因此,电流一定,单位时间内通过的电量就一定,单位时间内由氧化态变成还原态的量就一定。即电流的大小表示电极反应速率的大小。因此控制了电流也就控制了O/R。,控制电流就控制了O/R,O/R值决定了电位值。,电解一开始,电解池中通过一个较稳定的电流,阴极电位迅速负移至金属离子的还原电位。随着电解反应的进行,氧化态浓度降低,O/R比率下降,阴极电位负移。O/R比率每变化10倍,电位负移59.2/z mV。显然阴极电位变化是缓慢的,在电位时间曲线上出现平坦
8、部分。阴极电位负至1.0V时,另一电极反应(H+还原)开始,再出现平坦。,II、控制电位电解 特点:电位是控制对象;电流i是测量对象。电极电位决定起反应的物质和反应进行的程度。,将工作电极的电位控制在某一合适的电位值或某一个小范围内,使被测离子在工作电极上析出,其它离子则留在溶液中,以达到分离和测定的目的。,(a)阴极电位的选择 若溶液中含有金属离子M1和M2,要使金属离子M1在Pt电极上析出,M2仍留在溶液中,那么如何选择阴极电位呢?,假定当M1金属离子的浓度降至原浓度的0.01%或10-6 molL-1时为完全分离,此时M1金属离子的电位为:,若此时 M1还比 M2正,则将电位控制在 M1
9、和 M2之间,可使M1、M2两种金属离子定量地分离完全。,电解分离的条件,以电解浓度分别为0.01mol/L以及1mol/L的Ag+和Cu2+的硫酸盐溶液为例,已知:,根据标准电极电位,可以计算银和铜开始析出时的电极电位:,由开始析出的电极电位可以知道,银先在电极上析出。随着电解的进行,银离子浓度降低,阴极电位逐渐向负的方向移动。当银离子的浓度很低(10-6 molL-1)时,电极电位为:,该电位仍然比铜开始析出的电极电位要正,这样就可以通过控制阴极电位在0.445V和0.345V之间,有效地先将银电解析出,而铜不会析出。,电流与浓度成正比,而溶液的浓度随着电解进行不断减少,可以推导出电流随时
10、间变化符合下面的公式,(b)电流时间关系,由于iC,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和电解电流与时间的关系相同:,电解一段时间后,沉积分数:,电解沉积的分数与初始浓度无关。,(c)外加电压时间的关系 电解过程中随电解电流的减小,ir降也减小,因此需要调节(降低)外加电压来维持恒定的阴极电位,补偿ir降的减小。目前多采用具有恒电位器的自动控制电解装置,电解池中需插入参比电极。,III、控制外加电压电解 在电解过程中,电解电流不断衰减,ir降不断降低。由于溶液中存在肼,阳极电位几乎不变,因此阴极电位发生负移,至1.0V时H还原。控制外加电压电解较少使用。,3 电重量分析法,(1)控制电位电解分析法 在控制电位电解
11、过程中,开始时被测物质析出速度较快。随着电解的进行,浓度越来越小,电极反应的速率逐渐变慢,因此电流就越来越小。当电流趋近于零时,电解完成。,Pt网电极:洗净,烘干,称重 控制电位电解分析法主要用于物质的分离。通常用于从含少量不易还原的金属离子溶液中分离大量的易还原的金属离子。常用的工作电极有铂网电极和汞阴极。,(2)恒电流电解分析法 电流控制在35A或更小。电极反应速率比控制电位电解分析的快,但选择性差。为了防止干扰,可使用阳极或阴极去极剂(也称电位缓冲剂)以维持电极电位不变,防止发生干扰的氧化还原反应。若加入的去极剂比干扰物质先在阴极上还原,可以维持阴极电位不变,这种去极剂称为阴极去极剂。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仪器分析 仪器 分析 第四 重量 库仑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073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