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ppt
《高三语文《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ppt(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08年上海卷】,写出下列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1)则人谁肯固矣()(2)其必济()(3)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4)侃率之以乘城(),【2008年上海卷】,【答案】(1)坚守,固守(2)成功(3)一起(4)防守,登,写出下列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1)则人谁肯固矣()(2)其必济()(3)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4)侃率之以乘城(),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隐畜甘脆饵诚 饵:给吃B.值大风雨,避身岩下 值:遇到C.兄故弱,恶能多樵 恶:不D.汗交颐不少休 颐:脸颊,【2008年山东卷】,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隐畜甘脆饵诚 饵:给吃B.值大风雨,
2、避身岩下 值:遇到C.兄故弱,恶能多樵 恶:不D.汗交颐不少休 颐:脸颊,【2008年山东卷】,C,2008年考试大纲要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B。,考点研读考纲点击,2008年考试大纲要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B。,本考点中值得注意的地方有两点:一是“常见实词”,这是考查范围。二是“在文中的含义”,“在文中”这一限制成分是所给条件。,考点研读考纲点击,综合这两点,再加上“理解含义”的具体要求,既是考查学生掌握文言实词的情况,又是考查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单音节词,文言文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则以双音节词为主。如古代说“冠”,现在说“
3、帽子”;古代说“朝”,现在说“早晨”。因此,不能把单音节词误认为双音节词,如“今齐地/方千里”(邹忌讽齐王纳谏),“地”,土地;“方”,方圆。也不能把连绵词拆开来理解,如“望洋向若而叹”(秋水),“望洋”是仰视的样子,不能拆成“望”和“洋”来理解。还要注意同义词(近义词)连用,如“中道崩殂”(出师表),“崩”,特指天子死亡;“殂”,死亡。“崩殂”在这里是同义词连用,可以看成一个词,“死亡”的意思。,一、单音节词,二、古今异义,是指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和用法已不相同的词,有的词义扩大了,有的词义缩小了,有的词义演变转移了,有的是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的变化,这些变化都造成了古今异义。,二、古今异义,例
4、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天灾,绝食者千余家(断绝粮食)B.小学而大遗失(小的方面要学习)C.古之学者必有师(读书求学的人)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例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天灾,绝食者千余家(断绝粮食)B.小学而大遗失(小的方面要学习)C.古之学者必有师(读书求学的人)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D,例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天灾,绝食者千余家(断绝粮食)B.小学而大遗失(小的方面要学习)C.古之学者必有师(读书求学的人)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D,表示“的原因”或“通过的途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语文 理解 常见 文言 实词 文中 含义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068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