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ABS工作原理及好处.docx
《汽车ABS工作原理及好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ABS工作原理及好处.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ABS一、ABS防抱死的优点汽车制动防抱系统,简称为ABS,是提高汽车被动ABS防抱制动系统由汽车微电脑控制,当车辆制动时,它能使车轮保持转动,从而匡助驾驶 员控制车辆达到安全的停车。这种防抱制动系统是用速度ABS与常规的液压制动系统相比有三个显著的扰点:1 .车辆控制一装备有ABS的汽车驾驶员在紧急制动过程中,保持着很大程度的控制控制。在 紧急制动过程中,用标淮的液压制动器产生的打滑使驾驶员失去对车辆的控制。ABS恢复稳定性 并使驾驶员恢复对车辆的控制。2 .减少浮滑现象-潮湿、光滑道路和抱死车辆纵使形成被称为浮滑现象的状态,当车辆驾驶 员行驶在具有一层水和油薄模的路面之上时,浮现与浮滑现象
2、相仿。由于ABS减少了车轮抱死的 机会,因此,也减少了制动过程中浮现浮滑现象的机会。改善了邈的磨损一使用ABS防止车轮 抱死,消除了在紧急制动过程中轮胎平斑的可能性。二、ABS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发展史ABS系统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本世纪初期,早在1928年制动防抱理论就被提出,在30年代 机械式制动防抱系统就开始在火车和飞机上获得应用,博世(BOSCH)公司在1936年第一个获 得了用电磁式车轮转速传感器获取车轮转速的制动防抱系统的专利权。进入50年代,汽车制动防抱系统开始受到较为广泛的关注。福特(FORD)公司曾经于 1954年将飞机的制动防抱系统移置在林肯(LlNColN)轿车上,凯尔塞海伊斯
3、(KELSEHAYES)公司在1957年对称为“AUTOMATIC”的制动防抱系统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 结果表明制动防抱系统确实可以在制动过程中防止汽车失去方向控制,并且能够缩短制动距离;克 莱斯勒(CHRYSLER)公司在这一时期也对称为“SKID CONTROL”的制动防抱系统进行了试验研 究。由于这一时期的各种制动防抱系统采用的都是机械式车轮转速传感器的机械式制动压力调节 装置,因此,获取的车轮转速信号不够精确,制动压力调节的适时性和精确性也难于保证,控制 效果并不理想。汽车维修养护网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控制制动防抱系统的发展成为可能。在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初 期,一些电子控制的制
4、动防抱系统开始进入产品化阶段。凯尔塞海伊斯公司在1968年研制生产 了称为“SURE TRACK”两轮制动防抱系统,该系统由电子控制装置根据电磁式转速传感器输入的 后轮转速信号,对制动过程中后轮的运动状态进行判定,通过控制由真空驱动的制动压力调节装置 对后制动轮缸的制动压力进行调节,并在1969年被福特公司装备在雷鸟(THUNDERBlRD)和 大陆马克I (CoNTlNENTALMKIn)轿车上。克莱斯勒公司与本迪克斯(BENDIX)公司合作研制的称为“SURE-TRACK”的能防止4个车 轮被制动抱死的系统,在1971年开始装备帝国(IMPERIAL)轿车,其结构原理与凯尔塞海伊 斯的“S
5、URE-TRACK”基本相同,两者不同之处,只是在于两个还是四个车轮有防抱制动。博世公 司和泰威士(TEVES)公司在这一时期也都研制了各自第一代电子控制制动防抱系统,这两种制 动防抱系统都是由电子控制装置对设置在制动管路中的电磁阀进行控制,直接对各制动轮以电子控 制压力进行调节。别克(BUlCK)公司在1971年研制了由电子控制装置自动中断发动机点火,以减小发动机 输出转矩,防止驱动车轮发生滑转的驱动防抱转系统.瓦布科(WABCO)公司与奔驰(BENZ)公司合作,在1975年首次将制动防抱系统装备 在气压制动的载贷汽车上。这一时期的各种ABS系统都是采用摹拟式电子控制装置,由于摹拟式电子控制
6、装置存在着反 应速慢、控制精度低、易受干扰等缺陷,导致各种ABS系统均末达到预期的控制效果,所以,这 些防抱控制系统很快就再也不被采用了。进入70年代后期,数字式电子技术和大规模集成曳鼓的迅速发展,为ABS系统向实用化发 展奠定了技术基础。博世公司在1978年首先推出了采用数字式电子控制装置的制动防泡系统- 博世ABS2,并且装置在奔驰轿车上,由此揭开了现代ABS系统发展的序幕。尽管博世ABS2的 电子控制装置仍然是由分离元件组成的控制装置,但由于数字式电子控制装置与摹拟式电子控制装 置相比,其反应速度、控制精度和可靠性都显著提高,因此,博世ABS2的控制效果己相当理想。 从此之后,欧、美、日
7、的许多制动器专业公司和汽车公司相继研制了形式多详的ABS系统。三、ABS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控制装置和ABS警示灯等组成,在不同的ABS系统中,制动压力调节装置的结构形式和工 作原理往往不同,电子控制装置的内部结构和控制逻辑也可能ABS通常都由车轮转速传感器、制 动压力调节装置、电子不尽相同。在常见的ABS系统中,每一个车轮上各安装一个转速传感器,将有关各车轮转速的信号输入 电子控制装置。电子控制装置根据各车轮转速传感器输入的信号对各个车轮的运动状态进行监测 和判定,并形成相应的控制指令。制动压力调节装置主要由调压电磁阀组成,电动泵组成和储液 器等组成一个独立的整体,通过制动管路与制动
8、主缸和各制动轮缸相连。制动压力调节装置受电 子控制装置的控制,对各制动轮缸的制动压力进行调节。ABS的工作过程可以分为常规制动,制动压力保持制动压力减小和制动压力增大等阶段。在 常规制动阶段,ABS并不介入制动压力控制,调压电磁阀总成中的各进液电磁阀均不通电而处于 开启状态,各出液电磁阀均不通电而处于关闭状态,电动泵也不通电运转,制动主缸至各制动轮缸 的制动管路均处于沟通状态,而各制动轮缸至储液器的制动管路均处于封闭状态,各制动轮缸的制 动压力将随制动主缸的输出压力而变化,此时的制动过程与常规制动系统的制动过程彻底相同。在制动过程中,电子控制装置根据车轮转速传感器输入的车轮转速信号判定有车轮趋
9、于抱死 时,ABS就进入防抱制动压力调节过程。例如,电子控制装置判定右前轮趋于抱死时,电子控制 装置就使控制右前轮刮动压力的进液电磁阀通电,使右前进液电磁阀转入关闭状态,制动主缸输出 的制动液再也不进入右前制动轮缸,此时,右前出液电磁阀仍末通电而处于关闭状态,右前制动轮 缸中的制动液也不会流出,右前制动轮缸的刮动压力就保持一定,而其它末趋于抱死车轮的制动 压力仍会随制动主缸输出压力的增大而增大;如果在右前制动轮缸的制动压力保持一定时,电子 控制装置判定右前轮仍然趋于抱死,电子控制装置又使右前出液电磁阀也通电而转入开启状态, 右前制动轮缸中的部份制动波就会经过处于开启状态的出液电磁阀流回储液器,
10、使右前制动轮缸 的制动压力迅速减小右前轮的抱死趋势将开始消除,随着右前制动轮缸制动压力的减小,右前轮 会在汽车惯性力的作用下逐渐加速;当电子控制装置根据车轮转速传感器输入的信号判定右前轮 的抱死趋势已经彻底消除时,电子控制装置就使右前进液电磁阀和出液电磁阀都断电,使进液电磁 阀转入开启状态,使出液电磁阀转入关闭状态,同时也使电动泵通电运转,向制动轮缸泵输送制动 液,由制动主缸输出的制动液经电磁阀进入右前制动轮缸,使右前制动轮缸的制动压力迅速增大, 右前轮又开抬减速转动。ABS通过使趋于抱死车轮的制动压力循环往复而将趋于防抱车轮的滑动率控制,在峰值附着 系数滑动率的附近范围内,直至汽车速度减小至
11、很低或者制动主缸的常出压力再也不使车轮趋于抱 死时为止。制动压力调节循环的频率可达320HZ0在该ABS中对应于每一个制动轮缸各有对 进液和出液电磁阀,可由电子控制装置分别进行控制,因此,各制动轮缸的制动压力能够被独立地调节, 从而使四个车轮都不发生制动抱死现象。尽管各种ABS的结构形式和工作过程并不彻底相同,但都是通过对趋于抱死车轮的制动压力 进行自适应循环调节,来防止被控制车轮发生制动抱死。四、ABS防抱死制动系统的维护与检修(一),使用与维修中的普通性注意事项目前,大多数ABS系统都具有很高的工作可靠性,通常无需对其进行定期的特殊维护,但在 使用、维护和检修过程中,应在以下几个方面特殊注
12、意:L在点火开关处于点火位置时,不要拆装系统中的电器元件和线束插头,以免损坏电子控制 装置。要拆装系统中的电器元件和线束插头,应先将点火开关断开。2 .不可向电子控制装置供给过高的电压,否则容易损坏电子控制装置,所以,切不可用充电 机启动发动机,也不要在蓄电池与汽车电系连接的情况下,对蓄电池进行充电。3,子控制装置受到碰撞敲击也极容易引起损环,因此,要注意使电子控制装置免受碰撞和敲 击。4 .高温环境也容易损坏电子控制装置,所以,在对汽车进行烤漆作业时,应将电子控制装置 从车上拆下。此外,在对系统中的元件或者路线迸行焊接时,也应将线束插头从电子控制装置上拆下。5 .不要让油污沾染电子控制装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汽车 ABS 工作 原理 好处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066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