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课件1]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ppt
《[岳麓课件1]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课件1]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ppt(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第2课 课标展示,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2了解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课标展示,第2课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战国时期儒、墨、道、法、兵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能够区分各家的主张;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以及各家学说对后世的影响;通过比较各家各派主张的异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比较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对于“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一问题,采用分析图文材料、概括归纳知识、史论结合的方法;对于“战国时期各派代表人物”这一问题,建议采用历史比较、问题探究法。,三维
2、目标,第2课 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辉煌灿烂以及思想文化在争鸣和碰撞中不断发展的规律。,第2课 重点难点,【重点】“百家争鸣”的代表人物、主张及评价。【难点】认识社会转型中各派思想的立场,并分析先秦思想对中国人人格、个性形成的影响。,重点难点,第2课 教学建议,建议本节用1课时。(1)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回忆孔子和老子的主要思想,导入新课。(2)关于“孟子、荀子与儒家”一目。教师可以采取比较的方法,回答“孟子的主张与荀子的主张有何不同?谁更能代表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的观点”,可以用表格来做。,教学建议,第2课 教学建议,(3)对墨子与墨家
3、,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影视资料如墨攻等,要求学生观察总结墨家的思想主张,然后结合课本进行讲解。(4)对庄子一目来讲,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阅读“朝三暮四”“混沌之死”等故事对庄子有个形象的认识。然后从齐物论、逍遥的观点以及天人观去分析庄子的主张。,第2课 教学建议,(5)对于韩非与法家,应注意以下几点:1、简单理解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2、韩非的主张要注意两点:一是主张建立中央集权国家,二是发展的历史观。(6)对于孙膑和兵家,简单了解即可。(7)对于百家争鸣的影响,重点强调儒家、道家和法家思想怎样共同构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第2课 新课导入,【导入一】交流课前预习的情况:师:诸子百家,你知道哪
4、几家?你了解他们的思想吗?生:我知道孟子,常说孔孟之道。生:我知道庄子,读过他的散文。生:还有兵家的吴起、孙膑及孙子兵法。师:大家对诸子百家有一点了解。孔孟之道是何“道”?庄子有何“想”?孙子兵法有何“思”?学完这节课,我们就知道了。,新课导入,第2课 新课导入,【导入二】在山东邹城市庙户营村,每年的腊月初八和孟子的诞辰日,都要举行隆重的祭奠孟母、孟子的活动。祭祀的场所就在村中的孟母三迁祠。孟母三迁使孟子成为了舍生取义,为忧世忧人而谋国、谋天下的“圣人”。今天就让我们追溯历史,重回那个诸侯争霸、思想自由、百家争鸣的时代,去探求以“亚圣”孟子为代表的构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诸子百家的思想
5、。,第2课 新课导入,第2课 课堂导学,知识点一孟子、荀子与儒家【自主梳理】1孟子(1)历史地位: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被尊为“亚圣”。(2)主要思想:“_”学说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在人性论上,孟子主张_说,倡导“养浩然之气”,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课堂导学,仁政,人性本善,2荀子(1)历史地位:儒家的另一位代表人物,是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2)主要思想:具有朴素的唯物思想,“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在人性论上,主张“_”;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第2课 课堂导学,性恶论,【合作探究】探究点:古代的民
6、本思想材料一孔子主张“仁”,即仁者爱人。孟子主张“仁政”,就是要求统治者要采取具体的政策措施“惠民”。材料二明太祖朱元璋读完孟子一书后,大为恼怒,下令修编孟子节文。,第2课 课堂导学,请思考:(1)孔子的“仁”与孟子的“仁政”有何关系?“仁政”思想是“仁”的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仁”是“仁政”的理论基础;“仁政”发展成为一整套系统的政治学说。,第2课 课堂导学,(2)孟子的哪一主张令明太祖大为恼火?上述材料共同反映的治国理念是什么?思想:“民为贵,君为轻。”理念:民本主义。,第2课 课堂导学,【拓展提升】1全面认识孟子的“仁政”思想(1)“仁政”学说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2)“仁政”就是要求统
7、治者爱惜民力,以德服人,争取民心。(3)实现“仁政”的途径是“重民”,即民本主义思想。(4)民贵君轻思想是对孟子“仁政”思想的进一步发展。(5)孟子的“性善论”是“仁政”思想的理论基础。(6)孟子的“仁政”思想是对孔子“仁”的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第2课 课堂导学,(7)“仁政”思想有利于限制君权的过度膨胀。(8)“仁政”思想的实质是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秩序。2孟子的“仁政”思想与孔子“仁”的思想关系从纵向来说,孟子的政治思想是对孔子“为政以德”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即是“爱人”。孟子从孔子的“仁”的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
8、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即“仁政”。,第2课 课堂导学,知识点二墨子与墨家【自主梳理】1思想内容:“_”“非攻”“尚力”“节用”“节葬”。2主要影响:其思想代表了_,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他的思想曾被其他学派广泛吸收。但到战国以后,便不受人们重视了。,第2课 课堂导学,兼爱,下层劳动群众,【合作探究】探究点:墨子的“兼爱”与孔子“仁”的区别材料一孔子曰:“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仁人之事,亲也,如事天。”材料二墨子曰:“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请思考:孔子的“仁”思想与墨子的“兼爱”有何区别?据此分析两者代表的阶级利益有何不同。,第2课 课堂导学,第2课 课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岳麓课件1 课件 战国时期 百家争鸣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066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