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现浇楼盖设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筋混凝土现浇楼盖设计.ppt(8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建筑结构设计Design of Building Structure,侯炜华侨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工程结构诊断与防灾研究所,第2章 楼盖和楼梯,主要内容:,受弯构件塑性铰和结构内力重分布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重点:,单向板与双向板受弯构件的塑性铰和超静定结构内力重分布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2.1 概述,1 梁板结构,楼、屋盖,挡土墙,筏片基础,储液池的底、顶板,楼梯,阳台和雨蓬,城市高架道路的路面其中,以楼、屋盖最为典型,概念:由梁和板组成的结构,2.1 概述,2.1 概述,2.1 概述,2 楼盖是房屋建筑中的主要承重结构之一,(a)单向板肋梁楼盖,(b)双向板肋梁楼盖,(c)无梁楼
2、盖,(d)密肋楼盖,2.1 概述,(e)井式楼盖,(f)扁梁楼盖,楼盖结构类型(types of floor systems),2 楼盖是房屋建筑中的主要承重结构之一,2.1 概述,3 楼盖结构选型,按施工方法,混凝土楼盖可分为:现浇混凝土楼盖 优点:刚度大,整体性好,抗震、抗冲击性好;缺点:模板量大、工期长,季节性装配式混凝土楼盖 优点:施工方便、快速,省工省时;缺点:刚度小,整体性差,抗震性能差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楼盖 介于现浇和装配式之间,2.1 概述,3 楼盖结构选型,按预应力施加,混凝土楼盖可分为:RC楼盖PC楼盖(优点:降低楼面结构的造价、施工更方便,速度更快)按结构形式,现浇混凝土楼
3、盖可分为:单向板肋梁楼盖 无梁楼盖井式楼盖,双向板肋梁楼盖密肋楼盖扁梁楼盖,2.1 概述,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规定:(1)对两边支承的板,应按单向板计算。(2)对于四边支承的板 时,应按双向板计算;时,宜按双向板计算;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 时,应沿长边方向布置足够数量的构造钢筋;时,可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注:长边长度;短边长度,4 单向板与双向板,单向板:荷载作用下,只在一个方向或主要在一个方向弯曲的板。双向板:荷载作用下,在两个方向弯曲,且不能忽略任一方向弯曲的板。,5 梁、板截面尺寸(承载力和刚度),梁、板截面的常用尺寸,2.1 概述,6 现浇
4、整体式楼盖结构内力分析方法,弹性理论 有较大的安全储备。塑性理论 内力分析与截面计算相协调,结果比较经济,但一 般情况下结构的裂缝较宽,变形较大。,板和次梁:按塑性理论分析内力 主 梁:按弹性理论分析内力 主梁为楼盖中的主要构件,要保证使用中有较好的性能。,现浇钢筋混凝土肋梁楼盖,2.2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1 结构设计一般流程和内容,概念是基础,方法是关键,实际操作是直接表现。,结构设计的三个阶段,(1)方案设计阶段;-整体把握,概念最重要,站在高处看问题,技术含量最高的阶段,决定设计成败的阶段。(2)初步设计阶段;-通过计算分析论证结构构思,概念+计算分析+规范。(3)施工图设计阶段。-细
5、节决定成败。主要是构件层次的设计,必须准确无误。,施工图设计一般步骤:平面布置、计算简图、内力分析(计算)、配筋及构造 和绘制施工图。,2.2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1 结构设计一般流程和内容,楼盖设计举例,某工程地上16层,以中庭划分为南北两个塔,两部分均为现浇混凝土内筒-外框架结构体系。中庭部分为南北两个塔之间19m跨度的无柱空间。,楼盖处理方案:6层、10层及顶层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结构将南北双塔连接成一体。同时,为了满足大跨度空间,考虑梁对变形的要求,采用后张预应力工艺,增加构件的承载力与刚度,减小挠度及裂缝宽度。在其他各层按建筑要求灵活设置轻型钢结构楼盖。,设计对井字梁、双向密肋梁、
6、无粘结预应力平板梁三种楼盖体系进行了技术经济比较,主要参数包括材料用量和“结构+管线总高度”经统计,井字梁的综合材料最小,无粘结预应力平板楼盖的“结构+管线 总高度”小于井字梁楼盖,但会降低整体结构的抗侧刚度。,2.2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2 单向板肋梁楼盖结构布置,结构布置包括柱网、承重墙、梁和板的布置,应综合考虑建筑功能、造价及施工条件等,合理确定结构的平面布置。根据工程实践,常用跨度为:单向板:(1.72.5)m 次 梁:(46)m 主 梁:(58)m,截面尺寸原则是不需要验算挠度(梁、板常用尺寸表)板:简支板 h板跨/35 连续板 h板跨/40 悬臂板 h板跨/12 次梁:h(1/18
7、1/12)梁跨,b/h=1/31/2 主梁:h(1/141/8)梁跨,b/h=1/31/2,刚度要求,单向板民用 h=60mm(最小)工业 h=70mm(最小),使用要求,2.2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2 单向板肋梁楼盖结构布置,结构布置包括柱网、承重墙、梁和板的布置,1.柱网尺寸或承重墙间距:(1)考虑建筑使用要求(2)柱(墙)间距=梁的跨度。主梁:(58)米;次梁:(46)米,2.主梁的间距=次梁的跨度3.次梁的间距=板的跨度,2.2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2 单向板肋梁楼盖结构布置,结构平面布置方案,(a)主梁横向布置,(b)主梁纵向布置,(c)只布置次梁,单向板肋梁楼盖布置方案,4.主梁的
8、布置方向:类型:(1)主梁横向布置(a)-横向刚度大、可布 置较大门窗;(2)主梁纵向布置(b)-横向刚度小、但室内净高大;(3)无主梁布置(c)-适合砌体结构、中间可设走道。,荷载的传递路径:,单向板,次梁,主梁,柱,基础,墙体,荷载传递路径,3 荷载计算,2.2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3 荷载计算,计算模型,2.2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3 荷载计算,计算模型,板:以次梁为中间支座和以墙体为边支座的多跨连续梁(板宽为1米);次梁:以主梁为中间支座和以墙体为边支座的多跨连续梁;主梁:以柱为中间支座和以墙体为边支座的多跨连续梁;小结:单向板楼盖结构可简化为三种不同的多跨连续梁。,2.2 单向板肋梁
9、楼盖设计,简化假定:(1)梁在支座处可以自由转动,支座无竖向位移;(2)不考虑薄膜效应(即假定为薄板);(3)按简支构件计算支座竖向反力;(4)实际跨数小于和等于五跨时,按实际跨数计算;实际跨数大 于五跨且跨差小于10%时,按五跨计算。上述假定的物理意义:对于(1):忽略了次梁对板、主梁对次梁和柱对主梁的扭转刚度;忽略了次梁、主梁和柱的相对竖向变形;由此带来的误差通过“折算荷载”加以消除。,3 荷载计算,2.2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对于(2):由于支座约束作用将在板内产生轴向压力,称为薄膜力或薄膜效应,它将减少竖向荷载产生的弯矩,这种有利作用在计算内力时忽略,但在配筋计算时通过折减计算弯矩加以
10、调整。对于(3):主要为计算简单。对于(4):方便查表计算,可由结构力学证明。2.计算单元和从属面积(1)计算单元:板取1米宽板带;(见附图)次梁和主梁取具有代表性的一根梁。(2)从属面积:板取1米宽板带的矩形计算均布荷载;(见附图)次梁和主梁取相应的矩形计算均布和集中荷载。,3 荷载计算,2.2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计算跨度 次梁的间距就是板的跨长;主梁的间距就是次梁的跨长;跨长不一定等于计算跨度;计算跨度是指用于内力计算的长度。计算跨度的取值原则:(1)中间跨取支承中心线之间的距离;(2)边跨与支承情况有关。荷载取值(1)楼盖荷载类型:恒载(自重)和活载(人群、设备),3 荷载计算,2.2
11、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荷载计算的依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恒载分项系数:1.2,1.35(以重力荷载为主),活载分项系数:1.4,1.3(标准值4kN/m2时),荷载取值,3 荷载计算,2.2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注意!,若楼面梁的从属面积较大,计算梁所受的荷载时,应在标准值前乘以一0.61.0的折减系数。,确定梁板的荷载传递时忽略梁、板的连续性,按简支考虑。,荷载取值,3 荷载计算,折算意义:消除由于前述假定(1)所带来的计算误差;折算原则:保持总的荷载大小不变,增大恒载,减小活载;板或梁搁置在砖墙或钢结构上时不折算;,注意:主梁不作折减,2.2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2.2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12、,计算简图,4 单向板肋梁楼盖按弹性理论方法计算结构内力,(1)板,1)计算单元:1m宽板带2)荷 载:均布荷载3)连 续 梁:次梁、墙作为板的不动铰支座 4)计算跨度:中间跨:边跨(边支座为砌体墙):通常a为120mm,(2)次梁,1)荷载范围:次梁左右各半跨板 2)荷 载:均布荷载 恒载:次梁左右各半跨板自重、次梁自重 活载:次梁左右各半跨板上活载,2.2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4 单向板肋梁楼盖按弹性理论方法计算结构内力,主要取决于支座反力的位置,3)连 续 梁:时,认为主梁是次梁的不动铰支座,否则应取交叉梁系进行分析 4)计算跨度:中间跨:边跨(边支座为砌体墙):通常a为240mm,(3
13、)主梁,1)荷载范围:主梁左右各半个主梁间距,次梁左右各半个次梁间距 2)荷 载:集中荷载 3)连 续 梁:当 较小,可将柱作为主梁的不动铰支座 框 架:时,应考虑柱对主梁的转动约束作用 4)计算跨度:与次梁相同,通常a为370mm,2.2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4 单向板肋梁楼盖按弹性理论方法计算结构内力,2.2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4 单向板肋梁楼盖按弹性理论方法计算结构内力,连续梁、板的计算跨度,(a)边跨,(a)中间跨,2.2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次梁抗扭刚度对板的影响,4 单向板肋梁楼盖按弹性理论方法计算结构内力,2.2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活荷载不利布置规律:(1)求某跨跨中,该跨布
14、置活荷载,然后隔跨布置(2)求某跨跨中 或,左、右跨布置活荷载,然后隔跨布置(3)求某支座,该支座左、右跨布置活荷载,然后隔跨布置(4)求某支座,与(3)相同,连续梁的实际跨数 5跨时:按5跨计算 实际跨数 5跨时:按实际跨数考虑,活荷载不利布置(等跨或跨度差 10%且各跨受荷相同的连续梁),4 单向板肋梁楼盖按弹性理论方法计算结构内力,2.2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活荷载在不同跨间时的弯矩图和剪力图,4 单向板肋梁楼盖按弹性理论方法计算结构内力,2.2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内力计算,连续梁在各种荷载作用下,可按一般结构力学方法(弯矩分配法)计算内力。对于等跨连续梁(或连续梁各跨跨度相差不超过1
15、0%),可由附表13查出相应的内力系数,利用下列公式计算跨内或支座截面的最大内力。,在均布及三角形荷载作用下:,在集中荷载作用下:,4 单向板肋梁楼盖按弹性理论方法计算结构内力,2.2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内力包络图,由内力叠合图形的外包线构成,它反映出各截面可能产生的最大内力值,是设计时选择截面和布置钢筋的依据。,均布荷载作用下五跨连续梁的内力叠合图和内力包络图,4 单向板肋梁楼盖按弹性理论方法计算结构内力,例题,2.2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2.2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2.2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控制截面及其内力,控制截面:对受力钢筋计算起控制作用的截面 梁跨以内:包络图中正弯矩最大值(配正
16、钢筋)负弯矩绝对值最大值(配负钢筋)支 座:支座边缘处负弯矩最大值,4 单向板肋梁楼盖按弹性理论方法计算结构内力,2.2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单向板肋梁楼盖按弹性理论设计步骤,(1)平面布置(2)计算简图(3)内力计算,内力组合(内力包络图)(4)截面设计(5)施工图,按弹性理论计算内力存在的问题,(1)内力计算与截面设计不协调(2)浪费材料(3)支座钢筋过密,施工质量不易保证,4 单向板肋梁楼盖按弹性理论方法计算结构内力,5 受弯构件的塑性铰(plastic hinge),塑性铰的形成,在钢筋屈服截面,从钢筋屈服到达到极限承载力,截面在外弯矩增加很小的情况下产生很大转动,表现得犹如一个能够转
17、动的铰,称为“塑性铰”。,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塑性铰,2.2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5 受弯构件的塑性铰,塑性转角及塑性铰的转动能力(plastic rotation capacity),塑性铰转角:,塑性铰的转动能力:,影响塑性铰转动能力的因素:,(1)钢筋种类。受拉纵筋采用软钢(HPB235,HRB335,HRB400,RRB400级钢筋)时,较大。(2)受拉纵筋配筋率。较低时,较大。值直接与塑性铰转动能力 有关。(3)混凝土的极限压缩变形。极限压缩变形大,较大。混凝土的强度 等级低,箍筋用量多或受压区纵筋较多时,都能增加混凝土的极限 压缩变形。,2.2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5 受弯构件的塑
18、性铰,塑性铰的特点,(1)塑性铰实际上具有一定长度,分析时可认为是一个截面;(2)塑性铰能承受定值弯矩,即截面的屈服弯矩;(3)对于单筋受弯构件,塑性铰只能单向转动;(4)塑性铰的转动能力有限。,2.2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6 超静定结构的塑性内力重分布,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过程(以矩形等截面两跨连续梁为例),两跨连续梁内力变化过程,2.2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6 超静定结构的塑性内力重分布,两跨连续梁内力变化图,第一过程:裂缝出现塑性铰形成以前,原因为裂缝的形成和开展。第二过程:塑性铰形成以后,原因为塑性铰的转动。,条件:(1)(2)适筋梁(3)达 之前不 发生剪切破坏,2.2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
19、计,两点结论,对钢筋混凝土静定结构,塑性铰出现即导致结构破坏;对超静定结构,只有当结构上出现足够数量的塑性铰,使结构成为几何可变体时,才破坏。,弹性方法的承载力:P1;内力重分布法的承载力:Fu=P1+P2。,6 超静定结构的塑性内力重分布,塑性铰的转动能力与内力重分布,塑性铰有足够的转动能力,保证结构按预期的顺序,先后形成塑性铰使结构成为几何可变体而破坏-充分内力重分布,塑性铰转动能力有限,其它截面尚未形成塑性铰,该塑性铰已“过早”地发生混凝土压碎使结构破坏-不充分内力重分布,6 超静定结构的塑性内力重分布,斜截面承载力与内力重分布,为了保证内力重分布达到预期的目标,结构不能发生因斜截面抗剪
20、承载力不足而引起的破坏。,结构的变形、裂缝与内力重分布,最先出现的塑性铰转动幅度过大,结构的变形会较大,铰附近的裂缝会过宽,而不满足正常的使用要求。因此,应限制塑性铰的转动幅度。,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幅度,指截面弹性弯矩与该截面塑性铰所能负担弯矩的差值,通常以相对值表达:,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设计考虑,(1)“充分的内力重分布”(2)“不充分的内力重分布”(3)一个截面的屈服并不意味着结构破坏(4)塑性铰截面不必考虑满足变形连续条件,必须满足平衡条件(5)一般调整幅度不应超过25%,6 超静定结构的塑性内力重分布,2.2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超静定混凝土结构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计算方法:,7 单向板肋
21、梁楼盖按塑性理论方法计算结构内力,我国行业标准钢筋混凝土连续梁和框架考虑内力重分布设计规 程(CECS 5193)主要推荐用弯矩调幅法计算钢筋混凝土连续 梁、板和框架的内力,极限平衡法塑性铰法变刚度法强迫转动法弯矩调幅法非线性全过程分析方法,2.2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结构内力的分析方法-弯矩调幅法的基本概念,+,=,弯矩调幅系数,满足力的平衡条件,7 单向板肋梁楼盖按塑性理论方法计算结构内力,2.2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连续梁任一跨调幅后的两端支座弯矩MA、MB绝对值的平均值,加上跨度中点的弯矩M1 之和,应不小于该跨按简支梁计算的跨中弯矩M0,即,弯矩调幅法,截面弯矩调整的幅度:,对结构的
22、弹性弯矩值和剪力值进行适当的调整,用以考虑结构因非弹性变形所引起的内力重分布,应用弯矩调幅法应遵循以下规定:,(1)纵筋:HPB235、HRB335、HRB400、RRB400;混凝土:C20C45(2)一般不宜超过0.25(3)不应超过,不宜小于(4)调整后的结构内力必须满足静力平衡条件:连续梁、板各控制截面的弯矩值不宜小于简支梁弯矩值的1/3,7 单向板肋梁楼盖按塑性理论方法计算结构内力,2.2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5)应在可能产生塑性铰的区段适当增加箍筋数量 受剪配箍率:(防斜拉)(6)必须满足正常使用阶段变形及裂缝宽度的要求,在使用阶段不应 出现塑性铰,用弯矩调幅法计算等跨连续梁、板
23、内力,(1)等跨连续梁各跨跨中及支座截面的弯矩设计值,均布荷载:,间距相同、大小相等的集中荷载:,7 单向板肋梁楼盖按塑性理论方法计算结构内力,2.2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2.2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公式适用于:的等跨连续梁、板 相邻两跨跨度相差小于 的不等跨连续梁、板 跨 度 值:计算跨中弯矩和支座剪力:取本跨跨度 计算支座弯矩:取相邻两跨较大跨度,7 单向板肋梁楼盖按塑性理论方法计算结构内力,2.2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按塑性理论计算内力中几个问题的说明,(1)计算跨度(两支座塑性铰之间的距离),注:表中 为板的厚度;为梁或板在砌体墙上的支承长度。,梁、板计算跨度,7 单向板肋梁楼盖按塑性
24、理论方法计算结构内力,2.2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2)荷载及内力 次梁对板、主梁对次梁的转动约束作用,以及活荷载的不利布置等因素,在按弯矩调幅法分析结构时均已考虑。(3)适用范围 塑性理论方法不适用于下列情况:1)直接承受动力荷载作用的结构 2)轻质混凝土结构及其他特种混凝土结构 3)受侵蚀性气体或液体严重作用的结构 4)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和二次受力的叠合结构 5)肋梁楼该盖中的主梁,7 单向板肋梁楼盖按塑性理论方法计算结构内力,2.2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板,(1)配筋计算 考虑板的拱作用效应,四周与梁整体连接的板区格,计算所得的弯矩值,可根据下列情况予以减少:1)中间跨的跨中及中间支座截面
25、:20%2)边跨的跨中及从楼板边缘算起的第二支座截面:3)角区格不应减少,8 单向板肋梁楼盖配筋计算及构造要求,20%,10%,板可以按不配置箍筋的一般板类受弯构件进行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验算,上述规定适用于:单向板肋梁楼盖、双向板肋梁楼盖中的板 按弹性理论、按塑性理论计算所得的弯矩,2.2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2)配筋构造 1)受力钢筋,8 单向板肋梁楼盖配筋计算及构造要求,板中受力钢筋配筋构造,2.2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连续板受力钢筋两种配置方式,8 单向板肋梁楼盖配筋计算及构造要求,2.2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2)构造钢筋:包括分布钢筋、嵌入承重墙内的板面构造钢筋、垂直于梁肋的板面构造
26、钢筋、板的温度收缩钢筋,板中分布钢筋构造要求,8 单向板肋梁楼盖配筋计算及构造要求,2.2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嵌入承重墙内的板面构造钢筋,垂直于梁肋的板面构造钢筋,板嵌入承重墙时的板面裂缝分布,8 单向板肋梁楼盖配筋计算及构造要求,2.2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次梁,(1)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2)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3)受力钢筋的弯起和截断,次梁的配筋构造,8 单向板肋梁楼盖配筋计算及构造要求,次梁的设计要点,纵向钢筋的配筋率:0.6%1.5%,截面:支座-矩形;跨中-T形(bf取法已讲过),0.35(考虑内力重分布),箍筋面积增大20%(考虑内力重分布),次梁,8 单向板肋梁楼盖配筋计算
27、及构造要求,次梁的设计要点,配筋(q/g 3,相邻跨度相差20%,按图,其他情况按包罗图处理),次梁,8 单向板肋梁楼盖配筋计算及构造要求,2.2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主梁,(1)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2)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3)受力钢筋的弯起和截断(按弯矩包络图确定)(4)附加横向钢筋附加箍筋(优先采用)或 附加吊筋,主梁支座处的截面有效高度,8 单向板肋梁楼盖配筋计算及构造要求,2.2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附加横向钢筋布置,8 单向板肋梁楼盖配筋计算及构造要求,1 双向板的受力特点和主要试验结果,2.3 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试验研究,双向板破坏时的裂缝分布,1 双向板的受力特点和主要试验
28、结果,理论依据:弹性力学薄板理论;主要结论:相邻板带之间存在剪力,构成扭矩;主弯矩作用 下板底部将产 生45度方向的裂缝。特点:板底部裂缝沿45度方向;板顶裂缝沿支承边发展呈椭 圆形。,1 双向板的受力特点和主要试验结果,四边支承板弹性工作阶段的受力特点,四边支承板的主要试验结果,2.3 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单块矩形双向板(单区格双向板),均布荷载作用下,按附表14计算板的弯矩:m=表中弯矩系数pl2,几点说明,(1)上式中各符号的意义见附表14;(2)表中系数的数值与板的四边支承条件和所求弯矩的位置有关(3)上式未考虑泊松比的影响,实际计算时必须考虑,此时混凝 土的泊松比近似取0.2;(4)
29、上式所求弯矩是单位长度的弯矩。,2 双向板肋梁楼盖按弹性理论计算结构内力,2.3 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2.3 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棋盘式荷载布置,2 双向板肋梁楼盖按弹性理论计算结构内力,b 产生的内力=c 产生的内力+d 产生的内力。中间的板块,按四边固定荷载为g+q/2的情况查表;端、角区的板块,根据实际情况,可按三边固定一边简支以 及四边固定,荷载为g+q/2的情况 查表;,多跨连续双向板(多区格双向板),(1)板跨中最大正弯矩计算(活荷载棋盘式布置)分为两种荷载情况:满布同向荷载 满布反向荷载(2)支座处板最大负弯矩计算(活荷载近似按满布),2 双向板肋梁楼盖按弹性理论计算结构内力,2
30、.3 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正弯矩计算,最不利活荷载的布置形式为全部楼盖满布。中间板块按四边固定的情况查表;端部板块按三边固定一边简支(若搁置在砖墙上)查表;角部板块按二边固定二边简支(若搁置在砖墙上)查表;相邻支承边上的负弯矩取其平均值或绝对值较大者。,2 双向板肋梁楼盖按弹性理论计算结构内力,2.3 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支座处负弯矩计算,2.3 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双向板楼盖支承梁内力计算,连续双向板支承梁计算简图,2 双向板肋梁楼盖按弹性理论计算结构内力,3 双向板肋梁楼盖的配筋计算与构造要求,2.3 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1)弯矩设计值:可考虑拱作用,使板内力有所降低(2)截面有效高度:
31、短跨:方向 长跨:方向(3)配筋计算:,板的配筋计算,板的配筋构造,(1)按弹性理论计算时:正弯矩钢筋(中间板带,边板带)负弯矩钢筋(沿支座均匀配置)(2)按塑性理论计算时:配筋应符合内力计算的假定,2.3 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中间板带与边板带的正弯矩钢筋配置,3 双向板肋梁楼盖的配筋计算与构造要求,2.3 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4 压型钢板,1 楼梯的结构形式,板式楼梯与梁式楼梯,2.4 楼梯和雨篷设计,1 楼梯的结构形式,螺旋式楼梯与悬挑式楼梯,2.4 楼梯和雨篷设计,2 板式楼梯,平台板楼梯板,平台梁,墙或柱,同一般梁,板厚为板斜长的1/251/30,水平跨度一般不超过3m,结构形式,2.
32、4 楼梯和雨篷设计,2 板式楼梯,楼梯板的内力分析,2.4 楼梯和雨篷设计,2 板式楼梯,楼梯板的内力分析,结论,*斜梁的最大弯矩,同p作用下跨度为ln的简支梁相同,*斜梁的最大剪力,同p作用下跨度为ln的简支梁的最大剪力乘以cos,*楼梯板一般同平台梁整浇,考虑到梁的约束作用,跨中最大正弯矩亦可取为pln2/10,2.4 楼梯和雨篷设计,2 板式楼梯,梯段板的配筋构造,内折角处的处理,2.4 楼梯和雨篷设计,2 板式楼梯,平台板和平台梁的设计,*平台板按简支板计算,跨中弯矩可近似取为pl02/8或pl02/10,板顶也另配负筋,*平台梁的设计同一般简支梁,2.4 楼梯和雨篷设计,3 梁式楼梯
33、,结构形式,踏步板,斜边梁,墙或柱,平台梁,平台板,2.4 楼梯和雨篷设计,3 梁式楼梯,踏步板的设计,*按简支板计算,板的平均高度为h=(h1+h2)/2,*板厚一般不小于3040mm,*配筋情况如图,2.4 楼梯和雨篷设计,本章小结:,楼盖、楼梯都属于梁板结构,其设计步骤包括:(1)结构选型和结构布置;(2)结构计算(确定计算简图、荷载计算、内力分析、内力 组合、截面配筋计算);(3)结构构造设计及绘制施工图。在荷载作用下,如果板是双向弯曲双向受力,为双向板;否则为单向板。设计中可按板的支承情况和两个方向跨度比值来区分。对单向板肋梁楼盖,主梁按弹性理论计算内力,板和次梁按塑性理论计算。双向板可按弹性理论和塑性理论计算。本课程主要按弹性理论进行计算,作业1:,1何谓现浇楼盖?其特点与适用如何?2现浇楼盖按楼板受力和支承条件的不同可分为哪几类?3肋形楼盖、井式楼盖和无梁楼盖的组成或形成、及其适用如何?4现浇楼盖的设计步骤如何?5单向板肋梁楼盖进行结构布置的原则是什么?6单向板肋梁楼盖按弹性理论计算时,为什么要考虑折算荷载,如何计算折 算荷载?7按弹性理论计算单向板肋梁楼盖的内力时,如何进行荷载的最不利组合?8按弹性理论计算连续梁的内力时考虑支座宽度的影响?支座边缘处的内力 如何计算?,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065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