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D81-2017.docx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D81-201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D81-2017.docx(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D81-20171总则1.0.1为规范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设计,充分发挥交通安全设施的功能,制定本规范。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和改扩建的各等级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设计。1.0.3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内容包括交通标志、交通标线(含突起路标)、护栏和栏杆、视线诱导设施、隔离栅、防落网、防眩设施、避险车道和其他交通安全设施(含防风栅、防雪栅、积雪标杆、限高架、减速丘和凸面镜)等。1.0.4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应结合路网与公路技术条件、地形条件、交通条件、环境条件进行总体设计,交通安全设施之间、交通安全设施与公路土建工程和其他设施之间应互相协调、配合使用。1.0.5公路交通安
2、全设施设计应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系统设计、重点突出的原则。应在交通安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优先设置主动引导设施,根据需要设置被动防护设施。1.0.6新建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宜考虑公路运营养护因素的影响。改扩建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应在对既有公路开展调查与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改扩建后的公路、交通、环境条件进行,对既有设施应合理利用并加以完善。1.0.7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设计交通量应采用公路项目的设计交通量,所采用的设计车辆外廓尺寸、代表车型等应符合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Ol)和公路护栏安全性能评价标准(JTGBo5-01)的相应规定。0.8在满足安全和使用功能的条件下,应积极推广使用可
3、靠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1.0.9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和行业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2术语2. 0.1净区clearzone公路车行道以外,无障碍物、车辆驶出车行道后可以停车或驶回公路的带状区域。2. 0.2护栏标准段Standardsectionsofhighwaybarriers断面结构形式保持不变并在一定长度范围内连续设置的公路护栏结构段。2. 0.3护栏过渡段transitionsectionsofhighwaybarriers设置于两种不同结构形式或不同防护等级的公路护栏之间、连接平顺、结构刚度平稳过渡的公路护栏结构段。2. 0.4路
4、侧护栏roadsidebarrier设置于公路路侧建筑限界以外的护栏。2. O.5中央分隔带护栏medianbarrier设置于公路中央分隔带内的护栏。2. 0.6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moveablehighwaybarrierofmedianopening设置于公路中央分隔带开口处、具有开启功能的公路护栏结构段。2. 0.7刚性护栏rigidbarrier车辆碰撞后基本不变形的护栏。混凝土护栏是主要代表形式,车辆碰撞时通过爬高并转向来吸收碰撞能量。2. 0.8半刚性护栏semi-rigidbarrier车辆碰撞后有一定的变形,又具有一定强度和刚度的护栏。波形梁护栏是主要代表形式,车辆碰撞时利用
5、土基、立柱、波纹状钢板的变形来吸收碰撞能量。2. 0.9柔性护栏flexiblebarrier具有较大缓冲能力的韧性护栏结构。缆索护栏是主要代表形式,车辆碰撞时依靠缆索的拉应力来吸收碰撞能量。2. 0.10缓冲设施impactattenuator设置于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服务区、停车区出口处的分流鼻端、收费岛头,或者护栏端部等,可以减缓冲击、降低碰撞车辆和车内人员伤害的设施,主要形式有防撞端头、防撞垫等。2. 0.11防撞端头crashworthyterminal设置于护栏的迎车流方向起点,和护栏连接在一起,对碰撞车辆起阻挡、缓冲和导向作用的设施。2. 0.12防撞垫crashcushion设
6、置于公路交通分流处的障碍物或其他位置的障碍物前端的一种缓冲设施,车辆碰撞时通过自体变形吸收碰撞能量,从而降低乘员的伤害程度。防撞垫可分为可导向防撞垫和非导向防撞垫。2. 0.13隔离设施trafficseparationfacilities分隔双向或同向交通、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车辆和行人等的设施。2. 0.14视线诱导设施Visualguidingdevices指示公路线形轮廓及行车方向的设施,主要包括轮廓标、合流诱导标,线形诱导标、隧道轮廓带、示警桩、示警墩、道口标柱等。2. 0.15隔离栅fencing设置于公路沿线两侧,阻止人、动物进入公路或沿线其他禁入区域,防止非法侵占公路用地的设施。
7、2. 0.16防落网Preventingfallenobjectfence设置于公路桥梁两侧防止抛扔的物品、杂物或运输散落物进入桥梁下铁路、通航河流或交通量较大的公路的设施,称为防落物网。设置于公路路堑边坡防止落石进入公路建筑限界内的柔性防护设施,称为防落石网。防落物网和防落石网统称为防落网。2. 0.17防眩设施anti-glarefacility防止夜间行车受对向车辆前照灯炫目影响的设施。2. 0.18防风栅windfence设置在公路上风侧或公路两侧,减轻强风对公路行驶车辆影响的设施。2. 0.19防雪栅snowfence设置在公路上风侧或公路两侧,减轻风吹雪对公路影响的设施。2. 0.
8、20积雪标杆snowmarkerpost在可能严重积雪的路段,设置于公路两侧指示公路路面边缘的设施。1. 0.21减速丘speedhump设置于车行道或延展到整个公路路面宽度的弧形凸起区域,配合相应的交通标志和标线,起到提醒驾驶人控制车速的作用。2. 体设计3.1 一般规定3.1.1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必须与公路土建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3.1.2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应进行总体设计。3.1.3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总体设计应在充分收集项目及所在路网规划、技术规定、设计图纸和交通安全评价结论,以及现场调研的基础上进行。3.1. 4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总体设计应包括项目和路网特征分析、设
9、计目标、设置规模、结构设计标准、设计协调与界面划分等内容。3.2. 1.5除本规范第3.1.4条的规定外,公路改扩建交通安全设施的总体设计还应根据既有公路调查与综合分析的结论,包括既有设施的再利用方案和临时交通安全设施的设计方案等。3.3. 目和路网特征分析3.2.1与项目相关资料的分析应包括下列内容:1项目在路网中的功能和定位;2项目的直接和间接服务范围;3项目沿线交通枢纽、旅游景区、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等重要设施的分布;4项目的技术标准、地形条件、交通条件和环境条件。3.2.2项目与所在路网之间关系的分析应包括下列内容:1起、终点里程传递的桩号信息;2重合路段的起终点信息;3穿城路段的起终点信
10、息;4构成多路径的路线信息;5相关路线的命名和编号信息;6被交公路、铁路和航道的相关信息。3.2.3从公路使用者的角度对项目进行的交通安全综合分析应包括下列内容:1公路运行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和隐患路段(点);2交通安全设施的安全设计重点。3.3设计目标3.3.1应结合项目和路网特征分析结果,从服务、安全、管理、环境、成本等方面提出交通安全设施的设计目标。3.3.2公路改扩建项目应提出既有交通安全设施再利用、临时交通安全设施设置的设计目标。3. 4设置规模3.1.1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规模,应根据确定的设计目标,综合考虑所在路网规划、公路功能、技术等级、交通量、车型组成和环境等因素合理确定
11、。3.1.2 主要干线公路应根据本规范的规定设置系统、完善的交通标志、标线、视线诱导设施、隔离栅、必需的防落网和防眩设施;桥梁与高路堤路段必须设置路侧护栏;整体式断面中间带宽度小于或等于12m时,必须连续设置中央分隔带护栏;不同形式的护栏连接时,应进行过渡设计;中央分隔带开口处必须设置开口护栏;出口分流三角端应设置防撞垫。3.1.3 4.3次要干线公路应根据本规范的规定设置完善的交通标志、标线、视线诱导设施及必需的隔离栅、防落网;桥梁与高路堤路段必须设置路侧护栏;一级公路整体式断面中间带宽度小于或等于12m时,必须连续设置中央分隔带护栏;不同形式的护栏连接时,应进行过渡设计;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
12、开口处必须设置开口护栏;一级公路应根据需要设置防眩设施。3.4.4主要集散公路应根据本规范的规定设置较完善的交通标志、标线及必需的视线诱导设施、隔离栅;桥梁与高路堤路段必须设置路侧护栏;一级公路整体式断面中间带应设置保障行车安全的隔离设施。3.4.5次要集散公路应根据本规范的规定设置较完善的交通标志、标线及必需的视线诱导设施;桥梁与高路堤路段应设置路侧护栏。3.4.6支线公路应根据本规范的规定设置交通标志,在视距不良、急弯、陡坡等路段应设置交通标线及必需的视线诱导设施;路侧有不满足计算净区宽度要求的悬崖、深谷、深沟、江河湖海等路段应设置路侧护栏。3.4.7公路连续长、陡下坡路段,应根据本规范的
13、规定并结合交通安全综合分析的结果论证是否设置避险车道。设置避险车道时,应设置配套的交通标志、标线及隔离、防护、缓冲等设施。3.4.8风、雪等危及公路行车安全的路段,应根据本规范的规定设置防风栅、防雪栅、积雪标杆等交通安全设施;根据运营管理和交通管理需求,可根据本规范的规定设置限高架、减速丘、凸面镜等交通安全设施。3.5结构设计标准3.5.1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结构设计采用的作用应符合表3.5.1的规定。除桥梁护栏所承受的汽车碰撞荷载外,其他作用的标准值、代表值和组合效应设计值应参照现行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的规定计算。当结构中出现其他不可忽略的作用时,其标准值、代表值和组合效应设计值
14、的计算应符合相关规范的规定。表3.5.1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结构设计采用的作用设施类型作用名称作用分类护栏结构术力(包括结构附加重力)永久作用土的鬣力(路班护栏)土IS压力(路基护栏)旗加力(缆索护栏)风荷栽可变作用人行道或自行车道栏杆荷载汽车碰抽荷战偶然作用交通标志、防落物网、NM、防眩设施,防风摄、防雪栅、警示限高架结构Ifi力(包括结构附加重力)永久作用土的重力(设置于土掂处)土例压力(设置于土基处)风荷教可变作用温度作用防撞限高架结构重力(包括结构附加的力)永久作用土的重力(设置于土基处)防捕限高架土侧压力(设置于土基处)永久作用风荷载可变作用温度作用汽车2搦荷就偶然作用突起路标汽车轮载可
15、变作用3.5.2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结构设计安全等级应符合现行公路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T50283)的规定。根据交通安全设施所处位置的具体情况,可调整结构设计安全等级,但不得低于表3.5.2规定的等级。表3.5.2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结构设计安全等级结构设计安全等级设施类型二级特大桥上设断的护栏、防落物网、防风棚.防雪栅;位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上的悬臂式、门架式交通标志三级其他交通安全设施结构3. 5.3永久作用应符合下列规定:1结构重力的标准值可按结构构件的设计尺寸与材料的重度计算确定。4. 加力、土的重力和土侧压力应根据现行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的规定计算。5. 凝
16、土护栏和钢-混凝土组合式护栏设计宜考虑混凝土的收缩及徐变作用。6. 5.4可变作用应符合下列规定:1风荷载标准值应根据现行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JTG/TD60-01)的规定计算,基本风压重现期应采用50年。2突起路标的汽车轮载标准值应采用70kN,车轮着地长度及宽度为0.6m0.2mo3温度作用标准值应根据现行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的规定计算。4作用在人行道或自行车道栏杆立柱顶上的水平推力标准值应采用0.75kN/m,作用在栏杆扶手上的竖向力标准值应采用1.OkN/m03.5.5偶然作用应符合下列规定:1护栏结构设计和安全性能评价采用的碰撞车型、碰撞速度和碰撞角度应满足现行公路
17、护栏安全性能评价标准(JTGBO5-01)的规定。当公路具体路段的车辆构成不包括规定的某种碰撞车型时,护栏结构设计和安全性能评价可不考虑该车型。2设计桥梁护栏试件时,其所承受的汽车横向碰撞荷载标准值应符合表3.5.5的规定。在综合分析公路线形、路侧危险度、运行速度、交通量和车辆构成等因素的基础上,采用的护栏防护等级低于一(C)级时,汽车横向碰撞荷载应按一(C)级计算;采用的护栏防护等级高于八(HA)级时,汽车横向碰撞荷载应根据实际的碰撞条件确定。表3.5.5桥梁护栏的汽车横向碰撞荷载标准值防护等级代码标准值(kN)分布长度(m)D三OmD三0.3-0.6in一C7055-451.2二B9575
18、-601.2三A1701401201.2四SB3502852402.4五SA410345-2952.4六SS5204353752.4七HB6505505002.4八HA7206205502.4注:D为桥梁护栏的最大横向动态变形值。3防撞限高架的汽车碰撞荷载可按式5.5)计算,作用方向与行车方向一致,作用点位于横梁几何中心。(3.5.5)_6辰一%1三三一式中:F,限高架的汽车碰撞荷载(kN);m设计车辆总质量(t),应结合设置路段交通流实际调查结果确定;V0一一碰撞前车辆运行速度(ms),应结合设置路段交通流实际调查结果确定;vt一一碰撞后车辆运行速度(m/s),应满足紧急制动情况下车辆在限高
19、桥梁或隧道之前停车的要求;T一一车辆碰撞限高架的时间(s),可在0.1IS范围内取值,柔性限高架取值1s,刚性限高架取值0.Is03. 5.6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结构设计应根据使用过程中可能同时出现的作用,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分别进行作用组合,并应取各自的最不利组合进行设计。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结构设计应同时满足构造和工艺方面的要求。4. 6设计协调与界面划分5. 6.1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应加强与公路土建工程和服务设施、管理设施之间的协调,从运行安全的角度优化土建工程和服务设施、管理设施的设置,避免缺项、漏项和出现安全隐患。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总体设计应符合公路总体设计的要求。3. 6.2
20、对影响公路土建工程和服务设施、管理设施设计方案的交通安全设施,应根据设计工序的要求,由交通安全设施设计单位提出相关设计标准、方案或要求。36.3在交通安全设施平面布设图上,应标示出沿线公路监控外场设备、照明灯柱等管理设施和服务设施等的设置位置。各类设施相互遮挡时,应予以调整,或同杆设置。3.6.4应根据现行公路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通用规范(JTGD80)的规定,明确交通安全设施与公路土建工程和服务设施、管理设施之间的设计界面。4交通标志4.1 一般规定1.1 .1交通标志的分类、颜色、形状、线条、字符、图形、尺寸和设置等,应符合现行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的规定。1.2 .2交通标
21、志所提供的信息应全部与交通安全、服务和管理需求有关,交通标志版面及支撑结构不应附带商业广告和其他无关的信息。4.1.3交通标志的设计应从便于驾驶人清晰辨识、正确理解、快速反应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公路功能、技术等级、路网布局、交通条件、环境条件、公路使用者及交通管理需求等因素,合理选择设置参数,科学确定设置方案。4.1.4交通标志的设计应考虑路网、路线和路段不同层面的信息需求,采用总体布局、逐层推进、重点设置的方法。4.1.5交通标志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1交通标志的设置位置、种类、信息内容;2版面设计;3支撑方式;4标志板、支撑结构、连接件、基础的材料选取及设计;5强度、稳定性验算;6施工工艺要
22、求等。4.1.6交通标志设计文件的编制应符合下列规定:1交通标志设计文件中应包含路网关系图和交通标志平面布设图。2路网关系图中应能清晰表达出所在区域周边道路名称及编号。3平面交叉交通标志和标线应在同一布设图中进行标示。4静态标志和可变信息标志应在同一平面布设图上进行标示。5结构设计应提供结构分组类别和计算书。4.2设置原则4.2.1公路交通标志应以不熟悉周围路网体系但对出行路线有所规划的公路使用者为设计对象,为其提供清晰、明确、简洁的信息。4.2.2交通标志应针对具体路段情况,在交通安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布局和综合设置,与路段的实际交通运行状况相匹配。同一位置的交通标志数量不宜过多,交通
23、标志之间不得相互矛盾。4.2.3警告标志应设置在公路本身及沿线环境存在影响行车安全且不易被发现的危险地点,并应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设置,不得过量使用。4.2.4禁令标志应设置在需要明确禁止或限制车辆、行人交通行为的路段起点附近醒目的位置。其中限制速度标志应综合考虑公路功能、技术等级、路侧开发程度、路线几何特征、运行速度、交通运行、交通事故和环境等因素,在交通安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是否设置以及限速值和限速标志的形式,经主管部门认可后实施设置。4.2.5指示标志应根据交通流组织和交通管理的需要,在驾驶人、行人容易产生迷惑处或必须遵守行驶规定处设置。4.2.6指路标志应根据路网一体化的原则进行整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路交通 安全 设施 设计规范 JTG D81 2017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058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