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强制法解读-黄宁.ppt
《行政强制法解读-黄宁.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政强制法解读-黄宁.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行政强制法解读,市局组人科-黄宁,2011年6月30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1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将于2012年1月1日起施行。行政强制法的公布施行,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对于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严格依法行政,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学习好、宣传好、执行好这部法律,是各级行政机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任务。,一、关于行政强制法的出台背景和基本原则(一)出台背景(二)行政强制的概念和特征(三)基本原则,一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由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商
2、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及非诉讼程序法共7个法律部门组成。行政法:1.行政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公务员法、机构编制条例等。2.救济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国家赔偿法。3.行为法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立法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及诸多单行法。行政强制法属于行政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支架性法律,它的制定,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善。,(一)出台背景,二是解决行政强制权行使中突出问题的迫切要求。由于对行政强制缺乏统一规范,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既存在滥用行政强制手段,侵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问题
3、,也存在行政机关强制手段不足,执法效率低,不能有效制止违法行为的问题。具体表现为:1.设定权不明确。2.行政强制措施种类繁多,名称不一,缺乏规范。3.实施主体混乱。4.程序不规范,行政强制的随意性大。5.行政机关申请法院执行,程序烦琐,时间过长。为了保证行政效率,又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需要制定行政强制法,从制度上作出统一规定。,(一)出台背景,三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举措。行政强制权是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的必要手段,既涉及行政管理效率,又涉及对公民人身权、财产权的限制,规范行政强制行为,有助于促进行政机关全面依法行政。1.确立行政强制设定权制度,有利于加强和改进政府立法行为
4、,提高立法质量;同时约束和限制了随意设定强制的行为,有利于减少行政机关对经济社会事务的过度干预。2.实施行政强制的主体资格制度,还原了行政强制的公权力性质,有利于减少行政强制权的滥用。3.建立相对集中行政强制措施权制度,为推进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提供了法律依据。4.关于行政强制的程序规定,有利于促进公正、文明执法,提高行政执法水平。5.确立救济和法律责任制度,有利于强化对行政权力的监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一)出台背景,行政强制法从2005年12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9次会议初审到审议通过,历时六年半时间。2005年12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9次会议初审 2007年10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
5、30次会议二审 2009年8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0次会议三审 2011年4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0次会议四审 2011年6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1次会议五审,行政强制包括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特点:(1)强制性;(2)单向性;(3)从属性;(4)非处分性。,(二)行政强制的概念和特征,1.行政强制措施 含义 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为制止违法行为、防止证据毁损、避免危害发生、控制危险扩大等情形,依法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实施暂时性限制,或者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物实施暂时性控制的行为。特征(1)行政强制措施是临时性的行政行为。如扣押财物,期限不得超过30日;情况复杂的
6、,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30日,法律、行政法规对期限另有规定的除外。(2)行政强制措施是保障确定义务的行政决定作出的行政行为。比如它为了保证行政处罚决定公正作出。,2.行政强制执行 含义 是指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对不履行行政决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强制履行义务的行为。特征(1)行政强制执行是确保决定义务的行政决定得以实现的行政行为。(2)行政强制执行是终局性的行政行为,除非行政决定被撤销、变更或者发生执行错误,予以恢复原状或者退还财产。,3.行政强制措施与行政强制执行的区别标准 是否有确定义务的行政决定和法定义务存在,行政强制措施,行政决定法定义务,行政强制执行,
7、4.应急措施或者临时措施、金融业审慎监管措施、进出境货物强制性技术监控措施 应急措施、临时措施(1)救助措施:疏散、撤离。(2)控制措施:控制危险源、封锁危险场所、交通管制。(3)保障措施: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4)保护措施:禁止或者限制使用有关设备、设施,关闭或者限制使用 有关场所。(5)强制隔离当事人,对特定区域内的建筑物、设备、设施进行控制,封锁场所、道路,查验现场人员的身份证件、限制有关公共场所内的活动。(社会安全事件)(6)保障、控制措施(经济危机)A.属于行政强制措施。B.适用于突发事件,启动应急预案后的措施。C.其设定和实施适用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金融业审慎监管措施 适用银行业
8、监督管理法、证券法、保险法、外汇管理条例等。包括限制交易、限制或者暂停部分业务、托管、接管、限制分红、限制资产转让、阻止直接责任人员出境等。进出境货物强制性技术监控措施 适用进出口商品检疫法、国境卫生检疫法、食品安全法等。检验检疫等。,1.行政强制法定原则;2.行政强制适当原则;3.教育与强制相结合原则;4.禁止谋利原则;5.权利救济原则。,(三)基本原则,行政强制法第4条规定:“行政强制的设定和实施,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设定权法定(1)职权法定 实施权法定 设定范围和条件法定(2)范围和条件法定 实施范围和条件法定 设定程序法定(3)程序法定 实施程序法定,1.行政强制法
9、定原则,行政强制法第5条规定:“行政强制的设定和实施,应当适当。采用非强制手段可以达到行政管理目的的,不得设定和实施行政强制。”适当原则包含两个层面的考量:一是不同管理手段之间的考量,即特定行政目的能够通过非强制手段实现的,不得诉诸行政强制;二是目的与手段之间的考量,它要求采取强制手段是为了实现行政目的。具体有三个要求:,2.行政强制适当原则,(1)在采取非行政强制措施能实现行政目的时,应当采取非强制措施;(2)采取行政强制手段为实现行政目的所必需;(3)在能达到行政目的前提下,应当采取对当事人损害最小的措施。,行政强制法贯穿了这一原则:(1)严格设定权限和设定程序;(2)实施行政强制体现比例
10、原则:A.情节轻微,或者没有明显社会危害,可以不采取强制措施(第16条)。B.对没有明显社会危害,涉案财物数量较少,当事人确无能力履行,中止执行满三年未恢复执行的,不再执行。(第39条)C.查封、扣押、冻结财物应当相当。(第23条、第29条)D.选择行政强制执行手段时要适当。优先适用代履行、执行罚等间接强制,间接强制无法实现行政目的的,才适用直接强制执行。,2.行政强制适当原则,行政强制法第6条规定:“实施行政强制,应当坚持教育与强制相结合”。所谓教育与强制相结合原则,主要是指行政强制实施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教育的功能,促进相对人主动履行法律义务。具体要求如:,3.教育与强制相结合原则,(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行政 制法 解读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058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