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镇小学教师现代汉语讲座.ppt
《芙蓉镇小学教师现代汉语讲座.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芙蓉镇小学教师现代汉语讲座.ppt(7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词汇词典文化与词汇教学,芙蓉镇小学 彭清,2012年5月7日,第一节 词汇文化与词汇教学,语文(小学:语言文字,中学:语言文学,大学:语言文化)两大元功能:工具性 与人文性词汇:既是表达的材料,交际的工具,又是文化的载体。词汇的人文性表现在文化理据上。(成语、典故以及普通词)文化理据要讲清必须搞清语言理据单音词词源(房 旁 膀 傍)复音词构词理据(五种句法和复杂的语义)都有文化理据,一、重视理据在词汇教学中的作用,虽然使用语言的基本点在于掌握它的理性意义,但是掌握了词的理据,能使词的理解更加深刻,从而更容易记住它使用它。“走进科学世界就会遇到整整一个新词王国:模样和声音都很奇特的词;又长又难发
2、音的词;普通在日常生活中从来也不会遇到的词”,但是“一旦你知道了有关的故事,你就能更容易地记住相应的词汇。当你和它交上了朋友,它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令人生畏了”(阿西莫夫,1985)。实践证明,运用理据研究的成果无论是对于中小学教育还是对于第二语言的习得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我国的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着一个问题,就是只重视语法,不重视语义。表面上是结构问题,同时也是理据问题。因为所谓合成词的结构,说到底是语素和语素之间的语义关系,如果这一关系没有弄明白,词结构将成为空谈。例如“认真”、“痛快”、“补丁”把握合成词的理据(进而把握词的结构)是以了解语素义为基础的,所以结合语文教学中的具体语词有的
3、放矢地教给学生一些训诂知识、造词理据知识,帮助学生掌握每个构词语素的具体意义及其与词义的联系,应该成为语文课词汇教学的重要环节。,譬如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烛之武退秦师一文有“行李”、“东道主”二词,“行李”本作“行理”,古代官职,掌出使聘问,接待宾客;亦指使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李假借为理,实为吏。”又因为“行吏”必有所携之物,所以在唐宋以来,“行李”一词又产生外出所携衣装之义,今义本此。东道主,秦晋联军攻郑,郑派烛之武离间秦晋,烛之武对秦穆公说:“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因为郑国在秦国的东面,方称“东道主”。课文季氏将伐颛
4、臾对“(祸起)萧墙”一词的注释是.“国君宫门内当门的照壁”,这只能使学生囫囵吞枣,若问“国君宫门内当门的照壁”何以称萧墙,就得揭示其理据了:“萧”通“肃”,论语季氏何晏集解引郑玄曰:“萧之言肃也;墙谓屏也。君臣相见之礼,至屏而加肃敬焉,是以谓之萧墙。”,课文与元微之书对“左降”一词的注释是“即左迁,贬官”。贬官和“左”有何瓜葛?汉书周昌传颜师古注:“是时尊右而卑左,故谓贬秩任为左迁。”同篇对“顿首”的注释是“叩头”,然而凡叩头都能叫做“顿首”吗?顿:短暂停留。“顿首”即跪拜时引头至地,做短暂停留后举起。周礼春官大祝贾公彦疏:“顿首者,为空首之时,引头至地,首顿地即举,故名顿首。”课文五人墓碑记
5、把“匹夫”注解为“平民”,这里的“匹”作何解?“匹”在古代作量词,二丈为“端”,二端为“两”,二两为一匹。因两而成匹,故匹生“相合”、“匹配”义。古代男女相合称“匹夫”和“匹妇”,皆指平民百姓,本此。,汉语中有不少合成词的理据与历史、文化、风俗民情等直接关联,遇到这一类词除了给学生讲解语文知识外,尚需适当介绍词里蕴含着的有关典籍故事。例如敲诈勒索为何称“敲竹杠”再如“奥秘”,要切实掌握它的意义,必须首先了解这两个语素的本义(重点是“奥”的本义)。奥:室内西南角。东汉刘熙的释名释宫室:“室中西南隅曰奥,不见户明,所在秘奥也。”这里说室内西南角,不见阳光,深而阴暗,由此引申出深奥义。“结束”:“结
6、”、“束”都是指衣服上的带子。古代人穿长服,衣襟上部腋下处要系短带(后改为纽扣),这个短带叫“结”;同时,穿衣服还要扎腰带,这个腰带叫做“束”。,有些词的意义就字而不容易一下子讲清楚,但是从造词理据出发,却使学生对词义和理据豁然了悟。如“羡余”,唐代官员为博得皇帝的欢心,常用加重赋税、贩卖商品、克扣捧禄等手段聚敛财物,借口赋税盈余向皇室进贡。“羡余”即多余而有价值,“羡余”不等于“冗余”。(语言羡余,凯旋而归)滥觞斟酌,二、复合词与构成语素的关系,1、直接对应型直接对应型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词义与两个语素义都相同。比如:忧愁:忧愁愁、忧愁忧 哀伤:哀伤伤、哀伤哀 明亮:明亮明、明亮亮 长久:长久
7、长、长久久另一种是词义是两个语素义之和。比如:科技科学技术 文艺文学艺犬 集训集中训练 劳改劳动改造,2.间接联系型 间接联系型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词义只相当于其中的一个语素义,另一个语素的意义在该单词中已经虚化或消失了。比如:忽地忽 更为更 极其极 但是但 取决于取决 忘记忘 人马人偏义词商榷(商讨,斟酌,研究)商 另一种是词义相当于语素义加上隐含的内容、比如:掠美掠夺别人的美名 谢幕演出闭幕后演员在台前答谢观众 救火在失火现场灭火和抢救,3.曲折反映型 曲折反映型主要是指词义经过转借引申,表面上看,语素义同该词的词义之间没有什么联系。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比喻,两者具有相似性。比如:染指比
8、喻分取非分的利益 骨肉比喻紧密相连不可分离的关系 领袖比喻国家、组织、政治困体的领导人 另一种是借代,两者具有相关性。比如:东西代指物品 巾帼(发饰)代指妇女 须眉代指男子 银发代指老人,5.指七、八十岁。南齐书豫章文献王嶷传:“嶷 謂上曰:古來言願陛下壽偕南山,或稱萬歲,此殆近貌言,如臣所懷,實願陛下極壽百年亦足矣。上曰:百年復何可得,止得東西一百,於事亦濟。”按,东晋 南朝 时钱陌不足,以西钱七十、东钱八十为百,故 齐武帝 以为百岁难期,遂借东西钱短陌之数为喻,犹言寿如东钱之八十、西钱之七十于事亦济。参阅 周一良 魏晋南北朝史论集读书杂识。6.物产于四方,约言称之为东西。古代亦以指产业。宋
9、 王溥 唐会要逃户:“大中 二年制:所在逃户,見在桑田屋宇等,多是暫時東西。”7.泛指各种具体或抽象的事物。明 朱有燉 豹子和尚自还俗:“我又無甚希奇物,我又無甚好東西,他偷我箇甚的?”,三、当前词汇教学的句法理据及其局限,1.有的复合词的结构方式模棱两可,有较大的人为性,缺乏明显依据。“口罩”“蚕蚁”“颜色”,2.有的复合词如果把它硬性兑入五种基本句法方式之一,则有明显的牵强附会之感。“女酒”“抓周”“师母”“木耳”,3.语法书上的五种结构方式都管不住。例如“鲤鱼”“蛔虫”“梨树”“苋菜”“北国”“推选”“三晋”与“三人、三国”“使节”“乔迁”,来自诗经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
10、谷,迁于乔木。”(栖于高枝上)“姥爷”“光年”“生前”“捣乱”,成语也存在同样的问题。“白头到老”“万人空巷”,四、词语教学中的文化语义理据问题产生原因,一位外国留学生的写作练习中在列举了本国某著名作家的诸多贡献后说:“这就是他死前所作的工作。在汉语中像这样表面看来理据不明的词儿还很多,如:语素“耻”在现代有“羞愧、耻辱”之义,“愧”是“惭愧”之义,都为贬义的,而加上表否定的“无”之后,“无愧”成为褒义词,“无耻”则为贬义词。“躲”义为“躲避”“躲开”,“偷”指“私下拿来(别人的东西)”,意思完全不同,但“躲懒、偷懒”却是同义的。“碧”指青绿色,那么“碧血”作何解释?再如“救火”“养病”等词之
11、费解,1.古代文化背景缺失,词语中的民族文化背景“一切的语言史都可以认为文化史的一部分,而语义的历史又是语言史的一部分”罗常增语言与文化 有的词与古代文化、文物制度有密切关系,后来某些相关的制度、事物发生了变化,于是它们的词义也就不易被人了解了。“采风”与“采光”“井然”“点卯、画卯、应卯”“袖珍”青史,谈到词语的文化背景,不能不提到典故碧血 足下悼亡 由典故产生的词还有很多,其中不少是很常见的,如东床,东道,附骥,割席,瓜代,推敲,矛盾,知音,月老,鹊桥,观止,鸡肋,乔迁,染指,入门,寿桃,黄泉,一斑,鱼肉,神州,旧雨,临池,螟蛉,请缨,桑榆,桑梓,识荆,说项,哄堂,涂鸦,度地,效颦,续貂,
12、捉刀,先河,萧墙,玉兔,金乌,黄粱梦,君子国,苦肉计,五里雾,破天荒,空城计,群英会等,还有一些词是从有出典的成语紧缩、概括、深化而来的,如管窥,全豹(管中窥豹),庖代(越俎代庖),蛇足(画蛇添足)、株守(守株待兔),渔利(鹬蚌相争,渔人得利)、玉碎、瓦全(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等,这些词都是通过比较、借代等手段表示某种意义,从而由历史走向现代,从特定含义演化为一般词义,成为现代汉语词汇的普通一员。,王绍新谈专名泛化一文,讨论历史上或文学作品中的人名,地名,书名等专名在长期发展过程中获得普通名词的意义和功能的问题,传说人物“刘海儿”的名字成为一种发式的名称山名泰山和星名北斗结合成“泰斗”一词,指
13、某一领域成就卓著而又德高望重的人物古乐曲名“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变成普通名词分别指高雅与通俗的文艺等。还有一些专名获得了固定的比喻义,如“诸葛亮”喻足智多谋的人,以“阿Q”指称精神胜利者等。这些实际上也都与历史、文学典故有关。无论是来自典故的一般词语还是泛化了的专名都具有较强的表现力,这主要不是得力于所含语素的原有意义,而是借助于文化的因素,像家喻户晓的历史故事,老幼皆知的文学典型等。如“鸡肋”,一位外国汉学家曾说过“汉语的语法没有斯拉夫族语言那么复杂,但是在另一方面,汉语的词汇,因为它是汉语和汉族文学三千年来发展的产物,却具有一个几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表现方式的宝库,可以描绘
14、任何最细致的感情色彩”我们可以进一步说,汉语词汇之所以丰富多彩,表现力强,是因为从整个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中吸取了充足的营养。,2词语中的语言演变陈迹,(1)古义的遗留及演变“救火、救亡,救灾”“救生、救命、救国”“无耻”“若干”“落成”以上是由于语素义的演变致使词义显得理据不明的例子。此外,还有词的整体意义发生演变的情况,如“工夫”“抱负”,意义失落也是语义演变的一种表现。有些双音复合词原来两个语素都有意义,后来一个语素意义失落或被忽略,但在汉语词汇双音节化的历史潮流中,不可能再变成单音词,这个语素就起了补足音节的作用,变得意义不明了。步伐,步、行走;伐,击;“步伐”是联合结构,原指“军队的行
15、进与击刺”,面孔、面目,“面”指脸或头的前部,“孔”指脸上的“七窍”可见双音词中一个语素义失落或被忽略,并不意味着构词材料的浪费和承载信息功能的丧失。在词汇表义系统的内部调整中,词与词之间有了新的分工,失落原义的语素在这些词中可以起标志区别作用。如“面孔”“面目”的区别与“孔”和“目”的本义未必相关,然而却是靠这两个语素分别二语之后才得到体现的。如“干净”的“干”,“相信”的“相”,“眼睛”的“睛”,(2)语法演变的痕迹古汉语语法上的使动和意动。它们作为句法现象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存在(在文言成分较多的书面语中或但有所见),但构词中的使动和意动用法却保存下来了如“惊人 恼人 怕人 喜人”,分别为
16、“使人惊 使人恼 使人怕 使人喜”之义;“正法 正误 正字”分别为“使法律公正(特指处死犯法者)使错误被纠正 使文字(的书写)正确”之义。又如“亡国”(使国家灭亡)“美容”(使容貌美观)铁心(使决心像铁一样坚定)“急难”(以别人的患难为急事)回春(使生机复回)干杯(使杯干)等。,“所”是古汉语中的一个助词,或谓指示代词,用途很广,常与动词或介词相结合。现在它在造句时用法己发生变化,最显著的一点是与动词结合时后边必须加“的”(“为所”、“被所”等古汉语中保留下来的固定格式除外)如“所说的”、“所想的”。而“所谓”、“所有”等是由古代“所”字结构发展来的复合词,“所”在构词时作为一个语素,却不必遵
17、守现代语法对助词“所”的要求。,“见”是古汉语中常用的助动词(一说助词),表示被动,或表示他人的行为及于己身。它与动词的结合原来是很自由的,如可以说“见疑”(被怀疑、“见杀、见屠”(被杀害)、“见留”(被扣留、被留下)、“见辱(被侮辱)、“见赏”被赏识),“见怨”(被埋怨)、“见访”(被访问)、“见背”(指父母、长辈去世,意即“他离开了我”)等等。它们都是由古代的词组发展而来的,是古汉语语法现象在现代词语中的遗留,故不能与动宾结构的“见鬼”、“见面”,“见效”等归为一类,更不能与联合结构的“见解”、“见识”等归为一类,而应看作偏正结构,与由助动词加动词组成的“可靠”、“可恨”、“能干”等属于同
18、一类型。,(3)语言运用对造词的影响语言运用中要考虑的对仗、避讳等因素也会对造词产生影响,上文提到的“生前”在诗歌,韵文中常与死后”、“没后”对举:“生前富贵,死后文章,百年瞬息万世忙。”苏轼薄薄酒)“灯续生前火,炉添没后香。”(钱起 空寂寺悼元上人诗)陛下、殿下、阁下、麾下、在下、部下、足下 介绍,五、词汇的文化理据,闲人马大姐外传:高适诗句“赠君从此去 何日大刀头”理据义是由造词的理由和依据所形成的字面表层意义及其形象色彩,包括意趣情调和联想意义等。理据义有的正确,有的不正确。有时理据反映的只是词义的表面特征词的理据总会或多或少使人产生联想一般说来,比较明显的理据义有两种:一种是形象意义,
19、一种是文化意义。形象意义是指构词的语素所显示出来的一种具体生动的直觉形象感。,文化意义主要有三种情况:历史信息、异域信息、文学信息。双音节词有些也含有典故,比如:推敲 染指 入彀 蛇足三音节的如:莫须有 破天荒有些外来词反映了外族的社会背景和异域情趣,比如;沙龙、摩登、卡通片、霹雳舞。有些专有名词则反映了社会文化背景和思想倾向、情趣格调。比如红娘、诸葛亮、孙悟空、阿Q、白毛女等等,,二、理据的性质类别,1、原始理据原始理据又称真实理据,它是最初的造词理据,所以它是最真实、最可信的理据。例如“语言”:语、言同义连文,论难(辩论诘难)曰语,直言曰言。“和氏璧”:“喝墨水”:南北朝时,北齐王朝规定,
20、凡儒士考试“成绩滥劣者”,一律罚以喝墨水。梁武帝时规定,“差谬者罚饮墨汁一斗”。隋时规定,秀才、孝廉等会试,若有文理疏略或书写潦草者,罚饮墨汁一升。唐太宗早年亦有应试晋官之心,因畏惧喝墨水而放弃应试念头。他当皇帝后,废除了此荒唐的规定,但“喝墨水”一词却流传下来。,二、民俗理据,民俗理据亦称“虚拟理据”,它并非最初的造词理据,而是后来人在无法明了其原始理据却又想使之理据化而附会和杜撰出来的一段故事。例如“玛瑙”是一种美玉,拾遗记却解释为“鬼血所化”,这显然不可信的。民俗理据常常造成一个语词多种理据解释的现象。依据一个语词具有的理据项目的多寡,可分为:(1)单项民俗理据。某词只有一项民俗理据,例
21、如“羊城”(广州)的得名,(2)多项民俗理据。人们给一个语词先后杜撰出两项、三项甚至更多的虚拟理据。例如:“何首乌”是一种草本植物,人们却依据“何”“首”“乌”这三个字的字面意义,附会出如下两个故事。“戴绿帽子”有三解:一是宋庄绰鸡肋编:“浙人以鸭儿为大讳。北人但知鸭羹虽甚热亦无气,后至南方,乃知鸭若只一雄,则虽合而无卵,须二三始有子。其以为讳者,盖为是耳,不在于无气也。”二是清赵翼陔余丛考卷三八“绿头巾”条;“明制,乐人例用碧绿巾裹头,故吴人以妻子有淫行者,谓其夫为绿头巾。”三是牝龟与蛇交配,而牡龟之头绿色,犹如戴绿帽子,俗以龟喻人。,“澳门”亦有三解:一是澳门纪略:“其曰澳门,则以澳南有四
22、山高立,海水纵横十字,或曰十字门故称澳门。”澳:海边停船的弯曲处。二是广东新语地语:“凡番船停泊,必以海滨之湾环者为澳。澳者,舶口也。澳有南台、北台,台者,山也。以相对,故曰澳门。”三是明代庞尚鹏的奏章抚处濠镜澳夷疏:“广州南有香山县,地当濒海,由雍麦至濠镜澳,计一日之程,有山对峙如台,即澳门也。”,“王八”有六解:一是史记龟策列传上列了“北斗龟、南龟”等八个龟名,“八曰王龟”,“王八”由此而来。二是新五代史,前蜀世家:五代前蜀主王建行八,“少无赖,以屠牛盗驴贩私盐为是,里人谓之贼王八。”三是古代文人以为龟的体态有如“王八”二字。四是通俗编卷三十八“识余”:“江湖人市语尤多,坊间有江湖切要一刻
23、,事事物物悉有隐称,诚所谓惑乱听闻,无足采也,其间有通行市语者,如官曰孤,司店曰朝阳,夫曰盖老,妻曰底老,鸭曰王八。”五是“王八”本作“忘八”,自古以来人们尊奉“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忘记这八个字叫做“忘八”。六是忘记以上八字中的第八个字“耻”,“忘八”即“无耻”。,民俗理据所表达的信息充其量只是一种心理上的真实,而不是历史的、客观的真实。有的学者主张以原始理据替代民俗理据,还其本来面目。例如:“吃醋”的民俗理据有四:一是在阁知心录:“世以妒妇化狮子。”续文献通考说:“狮子日食醋酪各一瓶。”二是民间传说。相传唐代贞观年间,国势鼎盛,大臣们纷纷买田纳妾,只有魏征旧屋发妻。唐太宗要给他纳妾,魏征拒绝
24、,太宗色愠,魏征忙说:“即使我尊旨,夫人也绝不会允许我纳妾的。”太宗宣魏征夫人上殿,她果然表示不同意魏征纳妾。太宗大怒,遂令饮毒酒赐死。魏征夫人喝完酒便问:“这酒为何是酸的?太宗笑了。此时她才猛醒太宗并不是真要杀她,而是以醋代酒,让她“吃醋”。“吃醋”之说本此。三是王有光吴下谚语卷一;“妻妾相妒,谓之吃醋。盖人家醋瓮不可有二,有二必坏其一,两不相容之意。”四是传说古时有个姓张号穆庵的人,人称张都转,实际上是盐运使,负责盐务方面的行政管理官员。有一次他来到某地,既不骑马,也不坐轿,人们不知道他是什么官儿。有个老妇人跑来告状说:“我家老头子纳了妾。”这个官员却说:“我是卖盐之官,不管人家吃醋之事。
25、”但是张绍麒(1992)认为“吃醋”是“忌妒的叠韵音转”,诗召南小星:“无妒忌之行。”笺云:“以色曰妒,以行曰忌。”,“解手”的民俗理据是:但是有的学者则认为“解手”是“解溲”的音讹。“款冬”,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对它的得名,急就篇颜师古注:“款东即款冬,亦曰款冻,以其凌寒扣冰而生,故为词名也。”颜注以为“款冬”即扣冬扣开冬更多的门。然而任继昉(1992)却认为这是“望文生训”不可信,事实上款冬于春天发芽。他认为“款冬”是联绵词,念kwotung,属于“*kl-”词族,表圆形义。款冬的花骨朵儿是呈长圆的小球。,有时一个语词被不同学者解释为不同的理据,如何鉴定其中孰真孰假,需要做艰辛的正本清源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芙蓉 小学教师 现代汉语 讲座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057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