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的诊断与内热针治疗.ppt
《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的诊断与内热针治疗.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的诊断与内热针治疗.ppt(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李树明 河南省中医学会门诊部主任 TEL:-13569719883,第1部分 脊神经后支的概念,由椎间管走出的神经根,在出椎间管外口前分为两支:前支走在横突腹侧面的神经支;后支走在横突背侧面的神经支;后内侧支沿横突根部下行,穿乳副突韧 带骨纤维管,至脊柱中央一侧者;后外侧支沿横突外侧下行,再穿竖脊肌、胸腰 筋膜下,至臀部皮下者。,脊神经框架表,1.1,1.2 颈胸腰骶段脊神经后支,C1后支枕下神经C2后支枕大神经(后内侧支-皮支)C38后支T110后支T11L4后支(臀上皮神经系统)L5S5后支(臀中皮神经系统)SO15后支(臀下皮神经系统),1.3 脊神经后支的意义,周围神经包括脊神经前支
2、与后支。目前书籍只写脊神经前支的卡压综合征,无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似乎脊神经后支的存在是毫无临床意义的。图3-001是一个周围神经分布的示意图。图中左侧为脊神经前支的分布情形。图中右侧为脊神经后支的分布情形。脊神经后支分布在头后、项部、背部、腰部和臀部等广大的区域,支配着具有十分强大肌力的肌群竖脊肌。因此,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它在疼痛性疾病中占有重要地位。,1.4 在神经根管外口处脊神经的分支,颈椎椎间管的解剖:颈椎椎间管的截面呈椭园形,高大于宽,国人测量高为7.9mm,宽为6.7mm,神经根贴管的下壁行走。各神经根自上而下逐渐变粗,下位者神经根矢状径可占椎间管
3、截面积1/2,而横径则可占到全部(100/%)。因此,神经根受压的可能性很大。,第2部分,颈脊神经后支分布的特点,2.1 颈1脊神经后支(枕下神经)分布特点,枕下神经颈1神经后支主要为运动神经支。此神经较前支为大。由寰椎后弓的椎动脉沟内的椎动脉的下方自主干分出,向后行,进入枕下三角,并分支支配枕下三角诸肌:头下斜肌 头上斜肌头后大直肌 头后小直肌头半棘肌与项上部皮肤。该肌支可穿头下斜肌与枕大神经相连结。该神经受卡压者少。,2.2 枕大神经解剖标本与枕动脉的关系,2.3 枕大神经的分布特点,研究证明:脑干和脊髓在三叉神经核与第2颈神经之间,有神经元连接,故太阳穴处与眶后处的疼痛,在进行枕大神经阻
4、滞时会解除其疼痛。,2.4 颈2脊神经后内侧支枕大神经的特点,颈2脊神经后支该神经由寰椎后弓与枢椎椎弓板之间,头下斜肌的下侧穿出。首先发出一细支至头下斜肌。然后,分出细小的外侧支与粗大的内侧支枕大神经。外侧支支配头长肌、夹肌、头半棘肌。内侧支枕大神经,颈2后内侧支是脊神经后支中最粗大的一支,甚至比前支还要粗大。从后支分出后,由头下斜肌的前侧向下,绕过头下斜肌,反转向上内方向,走行于头下斜肌与头半棘肌之间,再向上内方向行于头半棘肌与头夹肌之间,在头半棘肌的枕骨附着处穿出该肌,再穿行斜方肌腱与颈部固有筋膜下,在枕骨上项线下方与枕动脉汇合处穿出固有筋膜,分出数支感觉性终支。该感觉终支分布于枕部、上项
5、线以上直达颅顶部皮肤,有时支配耳廓皮肤,更与眶上、颞部的神经支配有关。枕大神经在头下斜肌的下方处,与第1枕神经、第3枕神经的内侧支互相连结,形成颈后(C1C3)神经丛。,C3脊神经后支较前支细小,出椎间管后,绕关节突外缘向后行,经横突间肌的内侧,分为内侧支与外侧支。外侧支为肌支,支配颈髂肋肌、颈最长肌、头最长肌、头夹肌、多裂肌及棘间肌等竖脊肌。内侧支称第3枕神经,位于枕大神经的内侧。走行于头半棘肌与颈半棘肌之间,再穿头夹肌与斜方肌,终支分布于皮肤。C3C8走行与C3走行方式完全一致。外侧支为肌支,支配颈髂肋肌、颈最长肌与头夹肌。C4-5后内侧支,穿行于头半棘肌与颈半棘肌之间,达椎骨棘突,再穿头
6、夹肌与斜方肌之间,其终支达皮肤。C68后内侧支细小,只分布于颈半棘肌、头半棘肌、多裂肌与棘间肌。,2.5 颈38脊神经后支的分布特点,2.5 颈38脊神经后支的分布特点,椎间关节的神经配布:椎间关节接受来自脊神经后支的分支的配布,主要来自后支的内侧支。后支的内侧支在未进入乳副突间骨性纤维管前就发出12关节支分布于椎间关节的上部。穿过乳副突骨纤维管后又发出一返支钩绕向上配布于同一关节的下分。该内侧支继续发一关节支向下走行,分布于下位椎间关节的上内侧分。因此,每一椎间关节至少接受两个节段的神经支配。这种神经支配,在进行手术或其他治疗时都要充分考虑在内,才会取得好的疗效。,第3部分,胸脊神经后支的特
7、点,Diagram,3.1 胸神经后支分布的特点,胸神经后支,由椎间管外口分出后,行于上下两个横突之间,继行于肋横突前韧带与横突间韧带之间。胸16脊神经后支:后内侧支-行于胸半棘肌与多裂肌之间,分布于胸半棘肌、多裂肌、回旋肌、胸棘肌、横突间肌、及棘间肌。其终末皮支穿菱形肌、斜方肌、背深筋膜后,转向外行于胸浅筋膜下,到达皮肤。其皮肤分布区域从背部中线起,外侧可达到肩胛线。胸2后内侧支最长,向外行可达肩峰。后外侧支-由椎间管分出后,穿行于胸髂肋肌及胸最长肌,并支配该肌。,3.1 胸神经后支分布的特点,胸710脊神经后支:后内侧支-从椎间管分出后,向背侧行于胸最长肌与多裂肌之间,并分布于该肌。偶发皮
8、支,穿背阔肌斜方肌与背深筋膜,分布于背部正中线附近皮肤。后外侧支-穿胸最长肌与胸髂肋肌并支配该肌。又发出皮支,穿下后锯肌与背阔肌,支配肋骨角附近的皮肤。胸1112脊神经后支的外侧支,下降后越髂嵴至臀外侧部,参与臀下皮神经系统的组成。,第4部分,腰部脊神经后支的特点,4.1 腰神经后内侧支分布的特点,脊神经后支在椎间管外口处分为内外侧支 内侧支 在横突根部向下内方向走行。首先通过乳副突韧带,再向下内方向走行,达上、下计三个椎体的椎板、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关节突关节、椎板间黄韧带,甚至与窦椎神经有紧密的联系。同时,指挥着椎骨背部投影处的皮肤的感觉。椎间关节接受主要来自脊神经后内侧支的配布。后支的内
9、侧支在未进入乳副突间骨性纤维管前就发出12关节支分布于椎间关节的上部。穿过乳副突骨纤维管后又发出一返支钩绕向上配布于同一关节的下分。该内侧支继续发一关节支向上、下小关节走行,分布于上、下位椎间关节的上、下内侧分。因此,每一椎间关节均接受三个节段的神经支配。这种神经支配,在进行手术或其他治疗时都要充分考虑在内,才会取得好的疗效。,4.2 腰神经后支分布的特点,2.5.1 臀上皮神经系统大体解剖特点如下:为T11L4脊神经后支外侧支所组成;其神经支从椎间管外口分出后,通过相应横突背面进入竖脊肌进入腰背筋膜穿出后进入臀部皮下最长的神经支可延伸至踝上部位。各神经支间具有广泛的吻合支,密集如网,故切断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脊神经 后支卡压 综合征 诊断 内热 治疗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057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