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学品化学-表面活性剂.ppt
《精细化学品化学-表面活性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细化学品化学-表面活性剂.ppt(20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表面活性剂,本章教学目标:1.掌握表面活性剂的概念、结构及性质;2.掌握表面活性剂的基本作用及应用;3.掌握常见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及应用;4.熟悉常见的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及性质;5.熟悉常见的非离子和两性表面活性剂及性质;6.了解洗涤剂的中常见的表面活性剂。本章教学重难点:1.表面活性剂的概念及结构特点;2.表面活性剂的基本作用。3.常见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及应用。,表面活性剂作为多种工业品的主要添加剂和原料,应用于日常生活,工农业及高新技术领域。因此近年来,我国表面活性剂工业得到迅速发展,产量不断扩大,品种不断增多。,据统计全国合成洗涤用品产量:1980年为39.32104t,198
2、9年增加到146.5104t,十年间增加了3.73倍,到1996年又猛增到441.36104t,比1989年又增加了3倍。2011年达到800万吨.其中洗衣粉占近一半.,这一方面是由于表面活性剂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更重要的是由于日常生活中家用洗涤用品需求量与日俱增。,2.1 表面活性剂概述,表面活性剂之间可以互配,也可以和其他助剂在一起配制成用途各异的液体或固体洗涤剂。从工业上说,有各种品牌的重垢清洗剂,用于清洗印刷、机械加工、石油化工、纺织印染、交通运输等设备。从生活上说,有果蔬、餐具清洗剂、洗发剂、沐浴液、家具增光剂、液体洗衣剂等。除此之外很多新面市的洗衣粉都含有一种或几种性能优异的
3、表面活性剂,达到理想的增白洗涤效果。,问题:水在荷叶表面为何呈滴状?,表面活性及表面活性剂,表面张力实验,如果在金属线框中间系一线圈,一起浸入肥皂液中,然后取出,上面形成一液膜。,(a),由于以线圈为边界的两边表面张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线圈成任意形状可在液膜上移动,见(a)图。,(b),如果刺破线圈中央的液膜,线圈内侧张力消失,外侧表面张力立即将线圈绷成一个圆形,见(b)图,清楚的显示出表面张力的在。,1.表面张力,在两相(特别是气-液)界面上,处处存在着一种张力,它垂直于表面的边界,指向液体方向并与表面相切。把作用于单位边界线上的这种力称为表面张力,用g 或s表示,单位是Nm-1。,保持
4、温度、压力和组成不变,每增加单位表面积时,Gibbs自由能的增加值称为表面Gibbs自由能,或简称表面自由能或表面能,用符号 g 表示,单位为Jm-2。,2.表面自由能,3.表面活性,水溶液的表面张力与溶质浓度的几种典型关系,表面活性:如果a物质能降低b物质的表面张力,通常可以说a物质(溶质)对b物质(溶剂)有表面活性。,界面物质相与相的分界面表面当组成界面的两相中有一相为气相时的分界面表面活性剂的功能改变液体的表面的性质改变液液界面的性质改变液固界面的性质,2.1.1.1 界面和表面,表面活性剂是一类具有双亲性结构的有机化合物。,从广义上讲,能使体系表面张力降低的溶质均可称为表面活性物质;但
5、习惯上只将显著降低表面张力的这类化合物称为表面活性剂。,2.1.1.2 表面活性剂的定义,双亲媒性溶 解 度界面吸附界面定性生成胶束 CMC多功能性,2.1.2 表面活性剂的特点,结构特点双亲性,非极性基团。,表面活性剂由结构上不对称的 两部分组成,为双亲化合物。,亲水基:,亲油基:,极性基团。,常见的亲水基有羧基、磺酸基、醚基和羟基等。,一般为长链烃基。,易溶于水,具有亲水性质。,易溶于油,具有亲油性质。,(憎水基),2.1.3 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及性质,亲水基,亲油基,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溶液表面吸附状态的示意图,(a)浓度极稀时的状态(b)中等浓度时的状态(c)吸附近于饱和时的状态,1.临界胶
6、束浓度(CMC),(1)定义,a极稀溶液,b稀溶液,cCMC的溶液,d 大于 CMC的溶液,胶束结构的变化形态,浓度CMC,形成胶束,大小1100nm,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形成胶束时的最低浓度。,临界胶束浓度(CMC):,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的浓度达到CMC时,溶液表面的吸附达到饱和,溶液内部开始形成胶束此时溶液的表面张力最低。显然,表面活性剂的CMC越小,表示其达到饱和吸附、形成胶束和使表面张力降到最低值所需要的浓度越低。,以CMC为界限,在较小浓度范围内,其水溶液的许多物理化学性质,如表面张力、渗透压、密度、洗涤能力等都将发生突变。,因此,表面活性剂水溶液,其浓度只有在稍高于其CMC值时,才能
7、充分显示其作用。,CMC可以作为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的一种度量,CMC 以单分子和胶束的动态平衡状态存在于溶液。,当溶液浓度达到临界胶束浓度时,表面活性剂的一些物理性质如电阻率、渗透压、冰点下降以及颜色变化等就会发生改变。,表面活性剂浓度稍大于CMC时,才能充分发挥其表面活性作用。,CMC值 的大小主要决定于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和在水中的强电解质的浓度,与强电解质的种类和非电解质无关。,CMC值,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CMC决定于亲油基(憎水基)的长短,一般碳原子数越大,CMC越小。但亲油基中若引入双键或支链,则使CMC变大。,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CMC主要由亲水基的种类决定,
8、如聚氧乙烯链增长,CMC变大。,表面活性剂随着无机盐类强电解质的加入而使CMC值降低。,无机盐类强电解质的影响,在CMC时,表面活性剂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如表面张力、电导率、渗透压、密度、增溶性、洗涤性等都有显著的变化。因此,原则上这些性质的突变都可利用来测定CMC,方法是只要测定各种性质随浓度的变化,在性质突变点上的浓度即为CMC。,CMC 的测定,1.表面张力法,2.电导率法,12-s-12的电导率随 浓度的变化曲线(T=25),系列浓度表面活性剂12-3-12在芘溶液中的荧光光谱图(T=25),在芘溶液中表面活性剂12-s-12的I1/I3C的关系曲线图(T=25),3.荧光光谱法,表面
9、活性剂的分类,表面活性剂通常采用按化学结构来分类,分为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两大类,离子型中又可分为阳离子型、阴离子型和两性型表面活性剂。,4.按离子类型来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R-OSO3Na硫酸酯盐,R-SO3Na磺酸盐,R-OPO3Na2磷酸酯盐,两性表面活性剂,CH3|R-N+-CH2COO-甜菜碱型|CH3,R-(C6H4)-O(C2H4O)nH烷基酚聚氧乙烯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R2N-(C2H4O)nH聚氧乙烯烷基胺,R-CONH(C2H4O)nH聚氧乙烯烷基酰胺,R-COOCH2(CHOH)3H多元醇型,表面活性剂都是两亲分子,由于亲水和亲油基团的不同,很难用相同的单位来衡量,所以
10、1949年,Griffin提出了用一个相对的值即HLB值来表示表面活性剂的亲水性和亲油性的相对大小。,规定:石蜡无亲水基,所以HLB=0;油酸的HLB值为1;聚乙二醇,全部是亲水基,HLB=20;十二烷基硫酸钠为40。其余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HLB值介于120之间;离子型的表面活性剂的HLB值在140之间。,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平衡(HLB),一、HLB值的概念,阴、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HLB值在140之间,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HLB值在120之间 见表 1一9。,HLB值,石 蜡,油 酸,油酸钾,十二烷基硫酸钠,HLB值获得方法有实验法和计算法两种,后者较为方便。HLB值没有绝对值,它是相对
11、于某个标准所得的值。,二、HLB值的计算,1.估算法,HLB值的估计范围,不同用途表面活性剂的HLB值范围,2.基团数法,3.质量分数法,注意:只适合与有聚氧乙烯基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例 计算聚氧乙烯(10)壬基酚醚(即OP10)的HLB值。,常见表面活性剂的HLB值,a 在所应用的体系中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产生低的界面张力。这就表明,此种表面活性剂有趋集于界面的倾向,而不易留存于界面两边的体相中。因而,要求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部分有恰当的(平衡)比例。在任一体相中有过大的溶解性,则不利于产生低界面张力(即不易吸附)。b 在界面上形成相当结实的吸附膜。根据分子结构的要求,希望界面上的吸附分
12、子间有较大的侧向引力,这也和表面活性剂分子的亲水、亲油部分的大小、比例有关。,作为一种乳化剂,表面活性剂必须满足:,2.2 表面活性剂的基本作用,2.2.1 润 湿,润湿是固体表面的一种流体被另一种流体所取代的过程,接触角的示意图:,Young方程(杨氏方程):,接触角越小,润湿和渗透作用越好;,90不润湿,90润湿,=0铺展,本 质:使水溶液表面张力下降。,这种借助表面活性剂来润湿物体的作用叫润湿作用,在固体表面发生定向吸附,这种能使液体湿润或能加速固体表面湿润的表面活性剂叫做湿润剂,2.表面活性剂的润湿作用,3.润湿剂,这种能使液体湿润或能加速固体表面湿润的表面活性剂叫做湿润剂,位于分子中
13、间时湿润性能比较强位于分子末端时去污能力比较强,亲油基 有分支结构的湿润性和渗透性的较好 去污能力较差,亲水基位置,(1)分子结构,(2)性质,目前用作润湿剂的主要是阴离子型和非离子型!,分子量小的的湿润性和渗透性的较好分子量大的洗涤、分散、乳化能力较好,分子量,4.表面活性剂在润湿方面的应用,(1)矿物的泡沫浮选(2)金属的防锈、缓蚀(3)织物的防水、防油处理(4)农药中的应用,浮游选矿的原理图,选择合适的捕集剂,使它的亲水基团只吸在矿砂的表面,憎水基朝向水。,当矿砂表面有5%被捕集剂覆盖时,就使表面产生憎水性,它会附在气泡上一起升到液面,便于收集。,气泡的作用,矿物泡沫浮选,首先将粗矿磨碎
14、,倾入浮选池中。在池水中加入捕集剂和起泡剂等表面活性剂。,搅拌并从池底鼓气,带有有效矿粉的气泡聚集表面,收集并灭泡浓缩,从而达到了富集的目的。,不含矿石的泥砂、岩石留在池底,定时清除。,矿物泡沫浮选,2 金属的防锈、缓蚀3 织物的防水、防油处理,降低润湿作用:原理是用表面活性物质的极性部分选择性吸附,非极性部分向外呈憎水性。一次性抽血器中盛血的玻璃管(定量的),内壁要疏水水化,使用的是硅偶联剂,使血液在管内不残留。,一种或多种液体以微滴状分散到另一种不相混溶的液体中所形成的多相分散体系,称为乳状液。这种形成乳状液的过程称为乳化。,分散相(内相、不连续相)分散介质(外相、连续相)水相/油相,2.
15、2.2 乳化和破乳,乳化现象,油,水,乳化剂,乳化液,油,水,强烈振荡,油,水,水包油型(O/W),油包水型(W/O),天然乳化液,人工乳化液,牛奶,油包水(W/O)型,奶油,水包油(O/W)型,乳,多重型(W/O/W)型,冰淇淋,椰奶、花生奶、豆浆,乳状液的类型及形成,1 乳状液的类型和鉴别,1 水包油 O/W2 油包水 W/O3 套圈型,乳状液类型的鉴别:稀释法:水包油型乳状液能与水混溶;油包水型乳状液能与油混溶。电导法:利用水和油的电导率相差很大的原理。水包油型乳状液电导率大,可使电路中串联的氖灯发光。,染色法:加入“苏丹III”:“苏丹III”为油溶性染料。在乳状液加入少量“苏丹III
16、”染料,油包水乳状液整体呈红色;水包油乳状液,染料保持原状。加入亚甲基蓝:亚甲基蓝为水溶性。在乳状液加入少量亚甲基蓝染料,水包油乳状液整体呈蓝色;油包水乳状液染料保持原状。,检验O/W乳状液,加入水溶性染料如亚甲基蓝,说明水是连续相。,加入油溶性的染料红色苏丹,说明油是不连续相。,另外,还有滤纸濡湿法。,影响乳状液稳定性的因素,有两相界面存在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1 表面张力 2 界面膜的性质 3 界面电荷 4 乳状液分散介质的黏度 5 固体粉末的加入,乳化剂可以降低两相之间的表面张力,使形成的乳状液保持稳定,并通过形成单分子界面膜及空间的或静电阻挡层,防止乳化粒子聚集,提高乳液稳定性。,1 表
17、面张力,为使乳状液体系较长时间的稳定,需要加入降低界面能的第3种成分,使其在热力学上是稳定的,这第3种成分称为乳化剂。,2 界面膜的性质,亲油基和亲水基与所亲合的基团结构越相似,则他们的亲合性越好。,在乳化液中,乳化剂分子为求自身的稳定状态,在油水两相的界面上,乳化剂分子亲油基伸入油相,亲水基伸入水相,这样,不但乳化剂自身处于稳定状态,而且在客观上又改变了油、水界面原来的特性,使其中一相能在另一相中均匀地分散,形成了稳定的乳化液。,亲水基位置在亲油基链一端的乳化剂比亲水基靠近亲油基链中间的乳化剂亲水性要好。,分子量大的乳化分散能力比分子量小的好,乳化剂必须赋予粒子以电荷,使粒子间产生静电排斥力
18、,或在粒子周围形成一种稳定的、粘度高的保护层。,3 界面电荷,表面活性剂分子膜将液滴包住,由于形成表面双电子层,防止了碰撞的液滴彼此合并,保护乳液的稳定性。,4 乳状液分散介质的黏度,5 固体粉末的加入,分散作用:一种固体微粒均匀的分散于另一种 液体中的现象。,乳化、分散作用,乳化作用:使非水溶性物质在水中呈均匀乳化 或分散状态的现象。,乳 化 剂:能使一种液体(如油)分散在水中或 另一种液体中的物质。,分 散 剂:能使一种固体微粒分散在另一种液 体中的物质。,2.2.2.1 乳 化,乳化剂的作用,表面活性剂,在分散相表面形成保护膜,降低界面张力,界面张力,使物体保持最小表面积的趋势,10ml
19、油,分散,0.1um,小油滴,300m2,100万倍,面积,油包水型(W/O),油与水乳化形式,水包油型(O/W),少量油分散在大量水中 连续相:水 分散相:油,少量水分散在大量油中 连续相:油 分散相:水,强烈振荡,油,水,水包油型(O/W),油包水型(W/O),破乳-消除乳状液的稳定化条件,使乳状液发生破坏.方法:机械法、物理法和化学法。化学法破乳-改变乳状液的类型或界面性质,使它变得不稳定而发生破乳等。例如:蒸汽机冷凝水的ow型乳状液的破坏以除去油为破乳;原油的wo型乳状液的破坏以除去水为破乳,2.2.2.2 破 乳,1.乳化剂的破乳,有两相界面存在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物理法:离心法 电
20、沉积法 超声波法 过滤法,化学法:主要通过改变乳液的类型或界面性质,降低乳液的稳定性使其破乳。破乳剂,2.破乳剂,原油透过岩石窄隙与水混合,又经过喷油嘴、输油泵的搅拌作用,形成了W/O乳液。一般含水量在 10 以上。除了静置分离外,还必须添加破乳剂,并结合高压电场作用来净化原油,使其含水量小于 1。,电化学脱水工艺,常用破乳剂:,油脂衍生物,磺酸盐类,环烷酸盐,烷基萘磺酸钠,石油磺酸钠,主要为五碳环的羧基衍生物,除了作为破乳剂,环烷酸铅(铝)还可用于配制润滑剂。,聚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共聚物,这是一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调节聚合度及加成分子数可合成不同的 HLB 值。既可作破乳剂也可作乳化剂。,烷基
21、酚树脂衍生物,此类衍生物是聚氧化乙烯烷基苯基醚和甲醛的缩合物。,改变烷基的种类、缩合度、氧化乙烯加成分子数即可得到不同性质的破乳剂,有的还可以用于泥浆分散剂、水分离剂和助燃剂等。,3.乳化和破乳的应用,农药生产、金属加工、沥青乳化食品、化妆品原油开采,在温度较低时,溶解度一般很小,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逐渐增加,在达到某一温度后,溶解度突然增大,溶解度突然增大的温度称为克拉夫特点(Krafft Point)。,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类似于其物理化学性质随浓度的变化情况。,2.2.3 增溶作用,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克拉夫特点的溶解度突然增大,是由于形成胶束所致。实际上,在克拉
22、夫特点的溶解度即为CMC。,一般在低温时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易与水混溶,升至某一温度后,溶液变浊,即有表面活性剂析出,此温度称为该表面活性剂的浊点(Cloud Point)。,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特别是含有聚氧乙烯链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其水溶性的情况正好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情况相反。,浊点可用于衡量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性。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溶解是由于聚氧乙烯链中的氧原子与水分子之间形成氢键所致,温度升高时此种氢键易被破坏,于是发生变浊、析出现象。,在室温下(2025),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最大,离子型的较小。而在碳链长度相同的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中,季铵盐类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较大。,如聚
23、氧乙烯醚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分子中含有聚氧乙烯基或羟基,能溶于水,但在水中不能解离成离子。其亲水性是通过聚氧乙烯醚链或羟基链中的氧原子与水分子形成氢键而表现出来的。,升高温度,氢键断裂,水分子脱落,导致亲水性下降而不溶于水。,缺点:,2.2.3.3 增溶作用(Solubilization),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达到临界胶束浓度后,一些水不溶性或微溶性物质在胶束溶液中的溶解度可显著增加并形成透明胶体溶液,这种作用即增溶作用。,1.定义和特点,没有两相界面存在是热力学稳定体系溶液的其他物理性质没有明显改变。,cmc,2.增溶作用的方式,(1)非极性分子在胶束内的增溶,在胶束内部,被
24、增容的物质完全处于非极性环境中。,(2)在表面活性剂分子间的增溶,分子结构与表面活性剂类似的极性有机化合物栅栏之间甚至拉入内部。,(3)在胶束表面的吸附增溶,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油的小分子极性有机化合物在胶束表面增容,(4)聚氧乙烯基间的增溶,以聚氧乙烯基为亲水基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包裹在胶束外层的长链中,3.增溶量,在一定浓度表面活性剂溶液中,所溶解的被增溶物质的饱和浓度称为增溶量。,随着浓度的增加,增溶量一般呈线性增大,而且斜率越大,增溶能力越强。,增溶作用的应用,乳液聚合开采石油胶片生产洗涤剂,增溶作用的应用在乳液聚合中的应用 乳液聚合是使原料分散于水中形成乳状液,在引发剂作用下进行聚合。原
25、料单体在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中乳化,处于3种状态:在乳状液滴中,溶于水中,增溶于胶束中。使用水溶性引发剂时,在水相中引发反应,聚合反应在胶束中进行,分散于水相中的乳状液滴仅作为提供反应原料的储库。,在石油生产中的应用 借助增溶作用可提高石油的采收率,其有效办法是将粘附在岩层砂石上的油“驱赶”出来,即所谓“驱油”。利用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形成胶束的性质,将表面活性剂、助剂(醇类起促进胶束形成作用)和油混合在一起,经搅动,形成均匀的“胶束溶液”。该溶液能溶解原油,很好的润湿岩层,遇水不分层,当流过石岩层时能有效地洗下粘附在砂石上的原油,从而达到提高石油的采收的目的。,打开啤洒、香槟瓶即有大量泡沫出现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细 化学品 化学 表面活性剂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056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