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殖器损伤疾病.ppt
《生殖器损伤疾病.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殖器损伤疾病.ppt(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女性生殖器官损伤性疾病,引言,病例:一女性,58岁,2006.3.31来诊。主诉:自觉阴中有物突出4个月,少量阴道流血3次。患者于50岁绝经,其后无不适。4个月前起渐觉阴中有物突出,初如半个荔枝大小,咳嗽或运动后稍增大,经休息后可回纳。但近2个月觉突出物逐渐增大至如鸭蛋,伴小便频甚至难以自控,咳嗽即溢,曾有三次少量的阴道流血,色鲜红,仅污裤,12天自净。时有下腹坠感及腰酸。已婚,孕2产1人流1。,辅助检查,妇检:外阴呈正常绝经后改变,阴道前、后壁分别呈中、轻度膨出,宫颈光滑,宫体前位,略小于正常,宫颈及宫体的大部分已脱出于阴道口外。侧附件未扪及异常。阴道B超检查(子宫复位后):子宫颈长3.0c
2、m,宫体3.8*2.4*3.4cm,内膜厚0.3cm,双附件区未探及异常。,疑问?,1、根据目前的临床资料,你对该患者的情况能作出怎样的初步的判断?2、导致该病的原因是什么?3、根据你的了解,要对该患者作出准确的诊断,还需要进行其他检查吗?4、可否拟出初步处理意见?,女性生殖器官的正常解剖,阴道的支持性结构子宫的支持性结构,子宫的支持性结构,知识点1,正常子宫位置有赖于盆底肌肉和筋膜以及子宫各韧带来维持。站立时,子宫呈略前倾前屈位,子宫纵轴与阴道纵轴呈90100交角。即使腹压增高时,宫颈外口仍位于坐骨棘水平以上,子宫不致沿阴道方向下垂。,知识点2,异常当女性生殖器官包括盆底肌和筋膜以及子宫韧带
3、因损伤而发生撕裂,或因其他原因导致其张力减低使支持功能薄弱时,子宫及其相邻的膀胱和直肠均可发生移位,临床上分别称子宫脱垂、阴道前壁脱垂、阴道后壁脱垂。,女性生殖器官损伤性疾病,阴道壁损伤:阴道前壁脱垂、阴道后壁脱垂子宫脱垂:子宫支持性结构损伤阴道与泌尿道、直肠的贯通性损伤:尿瘘、粪瘘,子 宫 脱 垂,一、定义,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宫全部脱出于阴道口以外,称子宫脱垂。子宫脱垂常伴发阴道前壁或后壁脱垂。,中医病名,称本病为“阴挺”、或“阴挺下脱”。古籍又称“阴脱”“阴菌”等。阴挺病症首见于诸病源候论,至景岳全书则明确提出了阴挺的定义:“妇人阴中突出如菌如芝,或
4、挺出数寸,谓之阴挺”。,中医病因病机,本病形成多因分娩所伤、素体虚弱,及其他因素所致。气虚、肾虚,因虚致陷,因陷致脱,甚至滑脱不收。(一)气虚分娩所伤,如临盆过早、产程过长、临产时用力太过、产后操劳过早;或素体脾胃虚弱,或长期咳嗽,便秘努责均可致脾虚气弱,中气下陷,任带两脉失于提摄,故阴挺下脱。(二)肾虚素禀先天不足,肾气虚;或房劳多产;或因年高体弱,肾气亏虛,冲任不固,系胞无力,故阴挺下脱。,病因和发病机制,(一)分娩损伤为子宫脱垂最重要的原因。在分娩过程中,盆底肌、筋膜以及子宫韧带过度伸展,张力降低,甚至出现撕裂。当上述组织在产后尚未恢复正常时,若产妇过早参加体力劳动,此时过高的腹压可将子
5、宫轴与阴道轴仍相一致的未复旧后倾子宫推向阴道以致发生脱垂。子宫脱垂常合并阴道前壁脱垂。多次分娩也是子宫脱垂的原因。,(二)长时间腹压增加长期慢性咳嗽、直肠狭窄所致排便困难、经常超重负荷(肩挑、举重、蹲位、长期站立)、盆腔内巨大肿瘤或大量腹水等,均使腹内压力增加,并直接作用于子宫,迫使其向下移位,尤其发生在产乳期时。,(三)盆底组织发育不良或退行病变子宫脱垂偶见于未产妇,甚至处女,其主要原因为先天性盆底组织发育不良导致子宫脱垂,其他脏器如胃也下垂。老年妇女盆底组织萎缩退化,也可发生子宫脱垂或使脱垂程度加重。,临床分度,子宫脱垂:我国根据1981年全国部分省、市、自治区“两病”科研协作组的意见,以
6、患者平卧用力向下屏气时子宫下降的程度,将子宫脱垂分为3度。,临床分度,度 轻型为宫颈外口距处女膜缘4cm,未达 处女膜缘;重型为宫颈外口已达处女膜缘,未超出该缘,检查时在阴道口可见到宫颈。度 轻型为宫颈已脱出阴道口,宫体仍在阴 道内;重型为宫颈及部分宫体已脱出阴道口。度 宫颈及宫体全部脱出阴道口外。,子宫脱垂度,临床表现,度患者多无自觉症状。、度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腰骶部疼痛或下坠感。度脱垂者,长时期脱出在外,长期摩擦导致宫颈出现溃疡,甚至出血。当溃疡继发感染时,有脓血分泌物渗出。度子宫脱垂患者多伴有重度阴道前壁脱垂,容易出现尿潴留,还可发生张力性尿失禁。,诊断,根据病史和检查所见不难确诊。妇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殖器 损伤 疾病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055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