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可持续发展3环境保护的主要途径.ppt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3环境保护的主要途径.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与可持续发展3环境保护的主要途径.ppt(8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环境保护的主要途径,石锦芹浙江工商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目录,第1节 环境规划与管理第2节 环境保护的法制建设第3节 环境污染防治第4节 生态环境保护第5节 环境管理的经济手段(自学),环境保护的基本指导思想,环境保护以环境污染综合防治为基本指导思想,将环境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按照污染物的产生、变迁和归宿的各个环节,采取法律、行政、经济和工程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措施,以期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资源,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用最经济的方法获取最佳的防治效果。,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的含义,1 从对象上说,它综合考虑大气、水体、土壤等各种环境要素,而不是着眼于其中某一个环境要素;2
2、从目标上说,它综合考虑资源、经济、生态和人类健康等方面,而不是局限于其中某个单一目标。对于各种不同的环境污染问题应采取各种不同的综合防治措施。3 技术和经济相结合。制定综合防治方案,除考虑技术上的先进性外,还必须考虑经济上的合理性。方案中应包括相应的经济分析。,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的含义,4 防治结合,以防为主。在“防”的方面,着重加强环境规划和管理;在“治”的方面,着重考虑各种治理技术措施的综合运用。5 人工治理和自然净化相结合。为节省环境治理费用,应充分利用自然净化能力,如依据地区环境中大气、水体、土壤的自然净化能力,确定经济合理的排污标准和排放方式。6 发展生产和保护环境相结合。生产部门应在
3、发展生产的同时加强资源管理,防止资源浪费,并通过改革工艺、综合利用,实行企业内部的环境综合治理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和处理量。,行政管理,建国-70年代:有关部门分别负责1974年:国务院成立环境保护领导小组,主管和协调全国的环境保护工作1982年:成立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下设环保局,为全国环境保护的主管机构1984年:成立国家环境保护局,负责全国的环境保护规划、协调监督和指导工作1998年:国家环保局升格为国家环保总局2008年:国家环保总局升格为国家环境保护部,国家环境保护部的13项职能,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基本制度。重大环境问题的统筹协调和监督管理。落实国家减排目标。提出环保领域固定资产投
4、资规模和方向、国家财政性资金安排的意见。从源头上预防、控制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环境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指导、协调、监督生态保护工作。核安全和辐射安全的监督管理。环境监测和信息发布。其他职责,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环境保护部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第1节 环境规划与管理,一、环境管理的概念二、环境管理的内容三、环境管理的手段四、我国的环境管理体制重点: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基本政策及现行的环境管理制度,了解环境管理的内容五、环境规划识记:环境规划的期限分类,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一、环境管理的概念,狭义:是指控制污染行为的各种措施,如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和标准,实施各种有利于环境保护的
5、方针、政策,控制各种污染物的排放。广义:按照经济规律和生态规律,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教育和新闻媒介等手段,通过全面的规划,对人们的社会活动进行调整与控制,达到既要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又不超过环境的容许极限。环境管理的核心:协调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关系,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依据:国家的环境政策、环境法律、法规和标准 坚持:坚持宏观综合决策与微观执法监督相结合,从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入手,运用各种有效管理手段 目标:调控人类的各种行为,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以维护区域正常的环境秩序和环境安全,实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手段:行政、经济、法律、技术、
6、教育和新闻媒介等,二、环境管理的内容,资源环境管理,区域环境管理,部门环境管理,主要指自然资源的保护,包括不可更新资源的节约利用和可更新资源的恢复与扩大再生产,管理范围,协调区域社会经济目标与环境目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定区域环境规划,各类专项部门和行业的环境管理能源/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商业/医疗环境管理等,环境计划管理,环境质量管理,环境技术管理,制定各部门、行业、区域的环境保护规划,成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有机部分,制定防治环境污染与破坏的技术方针路线政策,技术咨询及情报服务,国内外学术交流等,协调科学技术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管理性质,组织制定各种标准(环境质量、污染物排放、评价标准、各种监
7、测的方法等),预测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制定防治对策,三、环境管理的手段,1、行政手段主要指国家和地方各级行政管理机关,根据国家行政法规所赋予的组织和指挥权力,制定方针和政策,建立法规,颁布标准,进行协调监督,对环境资源保护工作实施行政决策和管理。如对污染严重而又难以治理的企业实行的关停并转迁,许可证发放,审批有毒有害化学品的生产进口和使用,审批“三同时”设计方案,审批环境影响评价书,管理珍稀物种及其产品出口贸易事宜等。,2、法律手段 是环境管理的一种强制性手段。依法管理环境是控制并消除污染,保障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措施。,环境立法:将国家对环境保护的要求、作法,全部以法律形式固定
8、下来,强制执行。环境执法:环境管理部门与司法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3、经济手段利用价值规律,运用价格、税收、信贷等经济杠杆,控制生产者在资源开发中的行为,以便限制损害环境的社会经济活动,奖励积极治污的单位,促进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充分发挥 价值规律在环境管理中的杠杆作用。主要方法:环境保护补助金征收排污费罚款赔偿损失减免税收和奖励推行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征税制度,4、技术手段概念:借助既能提高生产效率,又能把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控制到最小限度的技术以及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等来达到保护环境目的的手段。,主要手段:制订环境质量标准进行污染状况调查编写环境报告书与环境公报组织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交流推
9、广先进工艺和治理技术环境科研成果和环境科技信息的组织和交流,5、宣传教育手段是环境科学知识普及的过程。是一种思想动员。主要方式:环境专业人才的培养公民环境意识的培养(媒体手段的应用)公众自觉参与环境保护NGO 的监督和参与作用(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四、我国的环境管理体制,1、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2、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3、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政策4、我国现行的环境管理制度,历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一览,1、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1983年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提出了环境保护是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战略任务,是一项基本国策,由此确立了环境保护在
10、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2、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三十二字”方针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三同步、三统一”方针1983年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提出,在国家计划的统一指导下,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要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在1996年召开的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将“三同步、三统一”方针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结合起来,提出: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贯彻“三同步”方针,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实现“三效益”统一。,3、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政策,基本政策是在中国环境
11、保护基本国策和基本方针指导下制定的下一级的环境保护政策,主要有“三大环境保护政策”、“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外交部、国家环境保护局关于出席联合国环发大会的报告,1992年8月)”和在技术、经济、产业、能源等领域的环境政策。,预防为主的政策,基本思想是把消除污染、保护环境的措施实施在经济开发和建设过程之前或之中,从根本上消除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从而减轻事后治理所要付出的代价。“预防为主”政策的主要内容把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实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实行建设项目环评制度,避免产生新的重大环境问题;实行污染防治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三同时”制
12、度。,谁污染谁治理(Polluter Pays Principle,3P原则)的政策,基本思想是治理污染、保护环境是生产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由于污染产生造成的损害以及治理污染所需要的费用,都必须由污染者承担和补偿,从而使“外部不经济性”内化到企业的生产中去。“谁污染谁治理政策的主要内容:要求企业把污染防治与技术改造结合起来,技术改造资金要有适当比例用于环境保护措施;对工业污染实行限期治理;实施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和征收排污费。,强化环境管理的政策,依据我国的国情,以强化环境管理为核心,以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战略为目的,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保护道路。该政策的主要内容:加强环境保护立
13、法和执法;建立环境管理机构;建立全国性环境保护管理网络。,4、我国现行的环境管理制度,老三项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新五项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排污许可证制度污染集中控制制度污染限期治理制度,其他制度环境监测制度现场检查制度无过失责任制度举证责任转移制度环境保护许可证制度落后工艺和设备限期淘汰危险废物行政代执行制度 污染物总量控制等新制度企业升级环保审查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该制度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09-01起实施)。该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
14、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规划环评的范围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编制的土地利用、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及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水利、交通等专项规划规划环评的形式综合性规划和专项规划中的指导性规划,编制环境影响篇章或者说明非指导性的专项规划,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规划环评的内容规划实施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适用范围: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定:我国领域和管辖的其他海域内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对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实施分类管理
15、: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填写环境影响登记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建设项目概况;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和预测;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三同时”制度,是指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自然开发项目,以及可能对环境造成损害的工程建设,其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以及综合利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制度。,“三同时”制度的要求,建设项目正
16、式施工前:建设单位须向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提交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登记表,批准后才可施工。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保护施工现场周围的环境,防止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防止或者减轻粉尘、噪声、震动等对周围生活居住区的污染和危害;建设项目竣工后应当修整和复原在建设过程中受到破坏的环境。正式投产和使用前:向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提交环保设施的验收申请报告。,排污收费制度,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企业事业单位,依照国家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并负责治理。(环境保护法第28条)直接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以下简称排污者),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缴纳排污费。(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第2条,20
17、03年7月1日起施行),污水排污费,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按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缴纳排污费;向水体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的,按照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加倍缴纳排污费。排污者向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放污水、缴纳污水处理费用的,不再缴纳排污费。对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接纳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污水,处理后排放污水的有机污染物(COD、BOD、TOC)、悬浮物和大肠菌群超过国家或地方排放标准的,按上述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加倍向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运营单位征收污水排污费,对氨氮、总磷暂不收费。对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达到国家或地方排放标准排放的水,不征收污水排污费。,废气排污费,依照大气污染防
18、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向大气、海洋排放污染物的,按照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缴纳排污费。对机动车、飞机、船舶等流动污染源暂不征收废气排污费。,固体废物及危险废物排污费,排污者建成工业固体废物贮存或者处置设施、场所并符合环境保护标准,或者其原有工业固体废物贮存或者处置设施、场所经改造符合环境保护标准的,自建成或者改造完成之日起,不再缴纳排污费。依照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规定,对没有建成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设施或场所,或者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设施或场所不符合环保标准的,按照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计征固体废物排污费。对以填埋方式处置危险废物不符合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按照危险废
19、物的种类、数量计征危险废物排污费。,噪声超标排污费,依照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规定,产生环境噪声污染超过国家环境噪声标准的,按照排放噪声的超标声级缴纳排污费。对机动车、飞机、船舶等流动污染源暂不征收噪声超标排污费。,排污费免缴,养老院、残疾人福利机构、殡葬机构、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中小学校(不含其所办企业)等国务院财政、价格、环保部门规定的非盈利性社会公益事业单位,在达标排放污染物的情况下,经负责征收排污费的环保部门核准后可以免缴排污费。排污者缴纳排污费,不免除其防治污染、赔偿污染损害的责任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责任。,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是一种具体落实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污染单位对环境质
20、量负责的行政管理制度。明确提出保护环境是各级政府的职责,各级人民政府都要对其管辖的环境质量负责。是环境保护首长负责制的具体化。每届政府在其任期内都要采取措施使环境质量达到某一预定的目标。环境目标是根据环境质量状况及经济技术条件在经过充分研究的基础上确定的。目标责任制通常由上一级政府对下一级政府签订环境目标责任书,根据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奖惩。各级政府为实现环境目标,通常要进行目标分解,把目标所定的各项内容分解到各个部门甚至有关企业逐一落实。,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简称“城考”,是我国城市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和重要制度,于1989年开始实施,实现了我国城市环境管理从定性到定量、从经验到科学的重
21、要转折。是指把城市环境作为一个系统、一个整体,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采取多功能、多目标、多层次的综合战略、手段和措施,对城市环境进行综合规划、综合管理、综合控制,以最小的投入,换取城市环境质量优化,做到“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考核对象是人民政府。,“十一五”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指标体系(必考指标15项),污染控制3项,环境质量7项,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年平均值二氧化硫浓度年平均值二氧化氮浓度年平均值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城市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环境建设5项,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建成区绿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环境 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 主要 途径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054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