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井综合解释与评价技术.ppt
《测井综合解释与评价技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井综合解释与评价技术.ppt(6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测井综合解释与评价技术,徐守余石油大学2003年7月,随着测井采集信息及测井数字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测井解释技术逐渐由单井解释向多井解释的研究方向发展,由单纯划分油气水层发展为研究整个油田的油气水在平面和空间的分布研究,利用所有可用的资料求出油气层的基本参数,并对油气藏的基本形态、几何特征、油气水的空间分布等进行详细描述。测井评价技术是一项综合解释方法,是油藏描述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不仅充分有效地利用测井信息,而且结合地质、地层测试等资料,分析各种岩电关系,准确求取地质参数。,第一节 测井资料预处理,第二节 测井资料标准化,第三节 关键井研究,第四节 储层参数的测井解释模型,第五节 有效厚度标
2、准研究,第六节 油气层评价,第七节 水淹层评价,第一节 测井资料预处理,测井曲线的深度与幅度的准确性是保证测井解释结果可靠的前提条件,然而由于野外测井作业和测井环境的许多随机因素的影响,曲线之间往往缺乏一致,并且测井曲线的幅度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许多非地层的测量因素的影响而测井资料预处理正是要校正这些影响。因此,它是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的基础。,数字化预处理的第一步是对模拟曲线的数字化。数量化,重采样,记带,深度校正包括多条曲线的深度校正与对齐及斜井的垂直深度校正。利用深度控制曲线进行校正:每次测井都测一条控制曲线(如GR)利用相关函数进行校正深度编辑:深度对齐:若有系统误差,使深度不一,则进行对齐
3、。压缩和伸展:顶底基本相似的两条曲线,采用该方法校正斜井校直:,滤波处理非地层因素的干扰,导致曲线的统计起伏变化或出现毛刺干扰,给地质参数的计算带来很大误差。因此必须进行滤波,保留曲线上与地层有关的信息。最小二乘滑动平均法a线性平滑公式b二次函数平滑公式 加权滑动平均法,环境校正影响因素:钻井液:钻井液性能、泥饼、泥浆密度与矿化度、钻井液侵入、浸泡 井眼几何形态:井径不规则,井壁塌陷地层压力与温度、仪器外径与间隙等环境校正方法的核心是以标准校正图版为依据,以各种数理统计方法为手段,将各种校正图版形成公式,然后用这些公式校正。岩性孔隙度测井曲线校正(GR、CNL、DEN、AC)视电阻率曲线校正(
4、Rt、COND、RXO),第二节 测井资料标准化,标准层特点,在目的层相邻井段内,即标准层与目的层之间的测井环境相近,尤其是地层浸泡时间接近。岩性稳定且全区普遍分布,地层厚度较大,岩性与测井响应特征明显,便于对比且同一测井曲线数值相同或呈规律变化。,原因:仪器刻度不精确环境校正图版的差异及校正不完善最早由Connolly于1968年提出,其实质是利用同一油田或地区的同一层段往往具相似的地球物理特征,从而规定了测井数据具自身的相似规律。,关键井应具有的品质:理想的地质控制:处在构造的主要部位,其分布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能反映油田地质特征的变化趋势。良好的井眼条件:井眼规则近于直井,钻井液性能符合
5、要求和有利的测井环境条件。相对完善的测井系列,有完整的和精度较高的裸眼井测井资料,在本油田具有代表意义。系统的生产测试资料:有比较系统的生产测试资料,齐全的油气产量等资料。,标准化方法,直方图平移法均值校正法趋势面分析法变异函数分析法,第三节 关键井研究,关键井研究的目的是确定井剖面的矿物成分和岩相,进行“四性”关系研究和建立解释模型与解释参数,建立全油田统一的刻度标准和油田转换关系等。,关键井的选择,位于构造的主要部位,近于垂直的井。取心井有系统的岩心分析和录井资料,地质情况比较清楚。井眼好,钻井液性能好,具有最有利的测井条件和测井深度。有项目齐全的裸眼井测井资料,包括最新测井方法的资料。有
6、生产测试、生产测井和重复式地层测试的资料,有齐全准确的油、气、水产量压力和渗透率资料。,关键井研究的内容,测井曲线的深度校正,岩心资料的数字化。测井资料的环境影响校正。地层倾角测井资料的解释。测井相分析,确定井剖面的岩相。应用多维直方图和频率交会图技术,建立全油田统一的刻度标准,并存入数据库。确定适合于全油田的测井解释模型、解释方法及解释参数。处理关键井测井资料,准确计算地层参数,对关键井作出合理的地质评价。用岩心等其他地质资料检验前面计算的储层参数,并根据检验结果修改测井解释模型与解释方法。生产测井和重复式地层测试资料的解释,并综合生产测试资料得出准确齐全的油、气、水产量和压力及渗透率等数据
7、。,研究“四性”关系的方法,研究“四性”关系实质是研究岩性、物性、电性、含油性各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使用的方法大都是数理统计的方法。1一元回归分析2多元线性回归3多元逐步回归4均值方差法,第四节 储层参数的测井解释模型,储集层是岩石与所含流体(油、气、水)以彼此间的物理、化学作用相联系所形成的统一体。有两特性:一是岩石本身的骨架特性,如、K、Md和孔隙分布等。二是流体与岩石间的综合特性,如毛细管力、润湿性和相对渗透率,它们规定了油、气、水在储集层内部的分布和流动特点。以它们为依据,以测井多井解释为手段,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描述储层的地质特性。岩性:指组成岩石骨架的矿物成分及含量,杂基与胶结物成分的
8、类型与含量以及它们间的组合关系,岩石颗粒的尺寸及分布关系等。物性:指岩石的储渗特性,包括岩石的孔隙类型及分布状态,孔隙结构、渗流特性及它们的度量参数,如、K、孔隙喉道半径、相对渗透率等,及反映岩石力学性质的参数。含油性:指油气在储集层内部的物理分布与饱和状态、油气性质及度量这些特性的有关参数:So、Swi和原油粘度等。,1、地质约束条件,岩性条件,沉积相带的递变人们早就认识到不同相带其测井响应不同,并早就应用这些特征划分和研究沉积相,若在测井解释模型中不考虑相带的变化和影响,势必影响模型的精度和解释结果的可靠性。因此,解释模型应考虑相带变化,有条件的地方可考虑分相带建模。构造因素构造因素影响着
9、储层的性质和油气水的分布,同时也影响测井响应。如声波等。非均质性特征影响流体分布和水淹状况。,流体性质地下流体性质在进入开发阶段以后是不断变化的,流体性质的变化对测井响应有重要影响,如含气使AC增加,水淹也使流体性质发生变化。由于注入水的影响使地层水电阻率发生较大变化,从而改变测井响应,因此在建立解释模型时必须考虑流体性质的影响。渗流特征注聚等使地下渗流特征变化,水淹层的解释时要注意其影响。润湿性岩石颗粒表面的润湿性对测井响应有较大影响,润湿情况油膜与岩石表面接触,油膜连续分布于岩石孔隙中,水润情况则相反,一般情况下,油润比水润地层有较高的,较小的自然电位幅度,并要考虑润湿性随开发程度的加深而
10、变化的情况。孔隙类型和孔隙结构温度、压力,2、岩性参数解释模型岩性参数主要有泥质含量、粒度中值最为常用,它们对推断沉积环境有重要作用。泥质含量是指砂岩骨架中粒径小于0.01mm的颗粒体积占岩石总体积的百分比,因此从本质上说泥质具粒度概念,粒度中值是指粒度分析累积曲线上50%处对应的粒径。在评价含泥质地层时,泥质含量是一个很重要的参数,它不仅地层的岩性,而且e、K、Sw、Swb等均与之有关,准确求取Vsh是测井解释的不可缺少的内容。,砂岩地层粒度中值与泥质含量之间有一定相关性,一般粒度中值随着泥质含量增大而减小,但泥质含量对粒度中值不起控制作用,粉砂含量与粒度中值有更好的相关性,粒度中值随粉砂含
11、量增大而减小,泥质+粉砂含量对粒度中值起明显的控制作用,并且砂岩地层中粒度中值往往与自然伽玛有良好的相关性。lgMd=C0+C1Gr,3、物性参数解释模型,孔隙度这是当代测井定量解释技术最成熟最重要的部分。声波、密度、中子测井是响应于地层三种不同的物理特征的曲线,从不同角度提供了地层信息。因此若形成三孔隙度测井,则能提供地质分析所需的值。对高孔非固结和中孔砂岩,AC、DEN、CNL均可,但当地层含重矿物时,只能用AC。对中、低孔地层,随降低,总、连及粒间的差别随之变大,伴随岩性复杂化,有孔隙和裂缝双重特点,此时,AC适应性变差,而DEN、CNL比较有效。,渗透率一定粘度的流体通过地层时畅通的能
12、力,对均质流体而言,仅取决于岩石骨架特性,其大小取决于岩石的孔隙结构。渗透率是孔隙几何形态与连通孔隙度二者的函数。目前渗透率求取有5种方法:A、渗透率与孔隙度及颗粒表面积的经验关系曾文冲:lgK=D1+D2lgMd+D3lg Coates:K1/2=100 2(1-Swi)/SwilgK=C+xlg+ylgSwiB、RFT测试压降和压力恢复均提供渗透率值,常反映井眼附近的渗透特征,该法仅在低渗透地层适用。(50mD),C、核磁测井法(不适用碳酸盐岩)利用核磁提供的自由流体指数Iff和旋转格子弛豫时间t1。K=1.610-9t12.3 4.3D、地球化学测量法矿物学的任何变化都伴有岩石颗粒大小、
13、种类和外形变化,并影响孔隙系统的几何形态,进而影响渗透率。lgK=Tm+alg-blg(1-)+BifiTm长石结构成熟度;Bi矿物常数;fi每种矿物的重量百分比E、斯通利波的衰减与传播这种衰减与传播和地层的渗透率,骨架及裂缝有关。,4、含油性参数解释模型,含水饱和度目前含水饱和度解释模型超30种,衍生的解释方程超100个。按形式分类无交互顶,Sw不同时在两项中出现,即:Ct=Swn+无交互项,Sw同时出现在两项中,即:Ct=Swn+Sws 有交互项,Sw出现在部分项中,即:Ct=Swn+Swm+有交互项,Sw出现在所有项中,即:Ct=Swn+Swm+Sws式中为砂岩项,为交互项,为泥质项。n
14、为砂岩项指数,m为交互相指数,S为泥质项指数。,按性质和内容分类 a泥质含量模型泥质含量(Vsh)模型在过去较长时间内曾大量地被采用。该模型的特点是:从整体上把握泥质含量的大小,不考虑泥质中粘土矿物的类型和分布形式。采用邻近泥岩层的平均特征值代表泥质砂岩地层的泥质参数值。目前还没有一个通用的含水饱和度解释方程以适应粘土差别大、地层水矿化度变化大的各种地质条件。b 阳离子交换模型阳离子交换(Qv)模型能够在粘土含量差别很大,以及在地层水矿化度实际的变化范围内,提供一种比较准确的评价泥质砂岩储集层含水饱和度的通用解释方程。,束缚水饱和度束缚水饱和度对确定地层的流体性质,揭示产层的原始油气饱和度,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测井 综合 解释 评价 技术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054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