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形体(今文字).ppt
《汉字的形体(今文字).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字的形体(今文字).ppt(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汉字的形体(今文字),第一节 隶 书,(一)古隶和今隶 隶书是起源于战国末期,到汉代趋于成熟的一种新型字体。在秦国篆书的基础上产生的。一般分为秦隶和汉隶。秦隶是指早期的隶书,又称古隶;汉隶则指汉代逐渐成熟的隶书,又称今隶。,西汉隶书,西汉初期,是隶书的蜕变期。存留作品主要有两类:石刻和简牍帛书。,东汉隶书,东汉,尤其是东汉晚期,隶书发展到高度成熟的阶段。由于东汉实行厚葬,为歌功颂德而大兴碑刻,成为官方正体的隶书在石刻中充分展示了艺术的光采。故近人陈彬龢说:“秦以来隶书,多用方笔,至前汉末稍成斜方,至后汉更甚,同时用笔,点划亦趋巧妙。盖前汉隶书之点划,有如儿童之用笔,其后渐次进步,执笔正直,起笔
2、、止笔、波磔,亦能逆笔突起,或捩、或押、或浮,种种巧技,故用笔之变化,至后汉进步殆达极顶。”,()碑刻,曹全碑全称汉郃阳令曹全碑。东汉灵帝中平二年刻(公元年),现存西安碑林。清张廷济评:“貌如罗绮婵娟,神实铜柯石干。”曹全碑以横为主笔,点划严谨而飘逸,藏露相济,方圆并用,结构注重疏密对比,虽严整而外势极绵长,如长袖舞筵、仙鹤远举,是汉隶的典范之作。,(2)砖 刻,东汉还有一类刻契文字,即砖刻,主要又是墓砖。大多是长方形,内容主要记录砖的数量、制砖时间等,有的则刻有古代文献。刻制方法一般分为有模印、干刻和湿刻三类。目前发现的东汉砖刻比较重要的有:洛阳、偃师出土的刑徒墓砖和安徽亳县出土的曹氏墓砖。
3、,刑徒墓砖,洛阳、偃师刑徒墓砖年和年出土,其中刻有刑徒死亡日期的共块,始自永元十五年(公元年),终于延光四年(公元年)。由于只是死亡刑徒有关事件的简单记录,书写、刻契都比较草率,但别有一种挥洒自由的气质,有些甚至有草书的意味。,(3)简 牍,东汉简牍近年发现渐多,从内容上看,有经籍、官方诏书、屯戍文书等。官方诏书和经籍书写工整、法度谨饬,其成熟程度不下于碑刻隶书。屯戍文书则自由随意、自然、率真、活泼生动。,居延汉简,甘肃北部的额济纳河流域之古“居延”地区,古居延地区是驻军屯田之地,故简牍内容涉及政治、军事、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因是日常实用文书,书写时随意自如,其书法便呈现出轻松直率之意。敦煌和
4、居延汉简、殷墟甲骨文、敦煌藏经洞文书和故宫明清档案,被誉为20世纪考古学上的“四大发现”。,(二)隶书取代小篆成为正统字体的原因,1.内部因素:完整的构形体系、足够的字量、形声相益的音义双重联系,使得汉字符号的区别律矛盾下降而简易律矛盾凸显。2.外部因素:小篆对古文字的整理规范,为汉字提供了统一的形体标准。3.社会政治因素:秦朝短命,汉统治者的文化基础促使隶书走向正统。4.书刻工具、材料因素,(三)隶书对小篆字形结构的改造,1.在书写笔法上将小篆圆匀的线条改成点画,从而彻底实现了汉字的笔画化。2.汉隶对小篆的构成作了全面的调整。合并例(1)部首合并(“月”)(2)成组部件的合并(“春字头”)分
5、化例(1)没有规律的分化(“廾”)(2)因部首位置不同的分化(“手”)省变例(並、雷、冬、曹)3.在字体的态势上变小篆的长圆体而为扁方体,笔画向左右取势,更显沉稳有力。,(四)隶 变,卫恒四体书势说:“隶书者,篆之捷也。”篆书演变成隶书,是汉字发展史上最大的也是最重要的变化。这种变化称作隶变。隶变的结果使汉字从古文字阶段,走上了今文字的道路。隶书打破了以象形为基础的构造方式,符号性大大加强了。隶变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1.隶变所遵循的规律,(1)保留原字的框架轮廓或特征部位(如:寒、塞)(2)顺应书写的需要(3)体现汉字表音表义的特点(4)追求字势的匀称美观,2.隶变的巨大影响,(1)隶变对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汉字 形体 今文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053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