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的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模式研究.docx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模式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减”背景下的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模式研究.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双减”背景下的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模式研究摘要:在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之际,国家对劳动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新标准,各地中小学迅速行动起来,贯彻落实劳动教育。但是在火热的表象背后却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有些学校对劳动教育的理解陈旧化、片面化,把劳动等同于劳动教育,把“留痕”当作劳动教育的主要工作来抓。在教育信息化全面普及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冷静下来,用逆向思维去探索劳动教育的本质,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出发,去探究双减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模式的新方法。关键词:双减;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模式研究引言:学校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要职责,需要将更多的目光放在人才培养方面。而对于高素质人才来说,不仅需
2、要具备较强的知识与能力,而且需要兼顾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尤其需要注重劳动教育,由此为素质教育的落实提供助力。同时,想要在小学阶段开展劳动教育,并达到劳动教育的真正目的,需要通过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良好建设和有效完善,充分发挥立德树人的功能,增加学生的体能,由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一、小学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一)错将劳动教育当成了惩罚手段部分地区学校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观念出现了问题,错把劳动教育当成了惩罚小学生过错的手段,例如当小学生没有按时完成课业目标时,一些教师就会让其打扫教室、清扫操场等。把劳动教育错误运用成了惩罚手段,不仅无法达到劳动教育培养学生优秀品行、养成正确劳
3、动观念的目的,而且还会引起小学生的抵触情绪,甚至阻碍小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需知,劳动教育不是劳动改造,其是一种教育手段,而非惩罚手段。劳动本身是无比光荣的,无比美丽的,而如果将劳动当作了一种惩罚,只会培养小学生错误的劳动观念,使其认为劳动很丢脸,从而无法达到劳动教育的目的。(二)劳动教育流于表面,过于形式开展劳动教育过程中还产生了教育不深入的问题,部分学校的劳动教育徒有其表,甚至是为了应付检查而设置的项目,并没有常态化实施并坚持下去,如此是无法真正达到劳动教育培养孩子知行合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标的。同时,流于形式的工作无法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会阻碍学校高效开展其他各项教育工作,对于学校整
4、体教育工作的开展是呈负面影响的。劳动教育需虚心沉淀,不能流于形式,更不能把劳动教育当成金字招牌,当成德育,这种流于表面的劳动教育是无法达到实际效果的,需要竭力避免。(三)没有考虑小学生的实际能力劳动教育是一种需要动手实践的教育,而动手实践的工作就需要考虑到实践主体的行为能力以及身体状况。部分学校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身体情况以及实际劳动能力,错误分配、过度分配了劳动教育任务,导致小学生无法完成劳动教育任务,使其产生挫败感。除此之外,错误分配劳动任务还有可能导致小学生身体受伤,从而影响到学生其他方面活动的正常进行。二、“双减”背景下的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模式的必要性当前,社会
5、在不断发展,学生参与劳动的机会开始变得越来越少,缺少劳动的情况下,学生的身心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促使学生参与到劳动中去,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并且能够懂得劳动的意义,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实现自身价值。小学是儿童接受教育最重要的时期,加上学生可塑性较强等特征,在此阶段开展劳动教育,能够更为有效地在学生心中建立劳动意识,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低年级的小学生身体、心里发育都尚未健全,可塑造性极强,正是培养优良品质与正确习惯的好时机,可以使学生正确认识到劳动的必要性,通过切身参加劳动体会一钱一物来之不易,从而养成正确的劳动观念。除此之外,还可以锻炼学生的体格以及动手精神、互助精神等,也有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双减 背景 小学 劳动教育 实施 模式 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052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