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材料-第三章.ppt
《机械工程材料-第三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工程材料-第三章.ppt(6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机械工程材料,华侨大学机电及自动化学院沈剑云,第三章 钢的热处理,钢的热处理:是将金属材料在固态下加热,保温和冷却,从而获得所需性能的一种工艺方法。改善钢的性能的途径:合金化、热处理,压力加工。热处理的应用:机床、汽车零件60-80%经过热处理。模具、滚动轴承100%需热处理。热处理特点:只改变工件的组织和性能,不改变其形状。压力加工等工艺则改变形状。,三、钢的热处理,一般零件生产的工艺路线:,毛坯生产,预备热处理,机械加工,最终热处理,机械精加工,根椐热处理目的不同,可将热处理分为两大类:预备热处理:是指消除前道工序产生的某些缺陷,改 善钢材的工艺性能,确保后续加工顺利 进行的热处理最终热处
2、理:是指满足使用性能要求的热处理。,三、钢的热处理,普通热处理的作用改善材料的切削加工性能;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保证零件安全运行。热处理工艺:加热、冷却速度,及温度、时间等参数。普通热处理:退火、正火、淬火、回火。,、钢的退火,退火:是将钢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以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最常用的退火工艺:完全退火、等温退火球化退火去应力退火再结晶退火,、钢的退火,完全退火:把钢加热到Ac3以上3050,保温一定时间,随炉冷却至600以下,出炉空冷。缓冷 F+P目的:细化晶粒,消除过热组织,消除残余应力,降低硬度和改善切削加工性能。应用:用于亚共析钢的铸、锻件,焊接
3、结构件。,、钢的退火,等温退火:将钢奥氏体化后,以较快速度冷却到Ar1以下某一温度,等温一定时间使奥氏体转变为珠光体组织,然后空冷。采用等温退火可缩短退火时间。,等温退火与普通退火的比较,、钢的退火,球化退火:将钢加热至Ac1以上约2040,保温后,随炉冷却。在Ac1+2040等温,使Fe3C球化,再缓冷 球状P(F+球状Fe3C)应用:主要用于共析和过共析钢预先热处理。目的:使钢中的渗碳体球化。硬度,切削性,韧性,、钢的退火,去应力退火:又称低温退火,是将钢加热到Ac1以下某一温度(一般约为500600),保温一定时间,然后随炉冷却。目的:消除铸、锻、焊件和冷冲压件的残余应力。,、钢的正火,
4、正火:将钢加热到Ac3 或Accm以上3050,保温适当时间后,在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正火。,亚、过共析钢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钢的正火,正火工艺加热温度 Ac3(Accm)+3050空冷 S,、钢的正火,应用:可作为满足使用性能要求的最终热处理。对于过共析钢可抑制二次渗碳体网形成,为球化退火作准备。对于低碳钢,可以提高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是必须采用的预先热处理。,、钢的正火,、钢的正火,退火和正火的选择从切削加工性上考虑切削加工性又包括硬度,切削脆性,表面粗糙度及对刀具的磨损等。对于低、中碳结构钢以正火作为预先热处理比较合适,高碳结构钢和工具钢则以退火为宜。至于合金钢,由于合金
5、元素的加入,使钢的硬度有所提高,故中碳以上合金钢一般都采用退火以改善切削性。从使用性能上考虑如工件性能要求不太高,随后不再进行淬火和回火,那么往往用正火来提高其机械性能,但若零件的形状比较复杂,正火的冷却速度有形成裂纹的危险,应采用退火。从经济上考虑正火比退火的生产周期短,耗能少,且操作简便,故在可能的条件下,应优先考虑以正火代替退火。,、钢的淬火,淬火(蘸火):将钢加热到相变温度以上,保温一定时间,后快速冷却,以获得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A化后,快冷 M。目的:为了获得马氏体组织,提高钢的硬度和耐磨性。,淬火温度1)亚共析钢:Ac3+3050 2)共析和过共析钢:Ac1+3050,
6、细M+粒状Fe3CII,硬度大。,、钢的淬火,冷却介质冷却速度:盐水水盐浴油淬火方法单介质淬火:水、油冷双介质淬火:水冷+油冷分级淬火:Ms盐浴中保温空冷等温淬火:(在盐、碱浴中)下B,、钢的淬火,淬火加热时间,淬火加热时间包括升温和保温时间。加热时间受工件形状尺寸、装炉方式、装炉量、加热炉类型、炉温和加热介质等影响。一般用下述经验公式确定:,t=D,式中:t 加热时间,min;加热系数,min mm;D 工件有效厚度,mm。,和D的数值可查阅有关资料确定。,、钢的淬火,热处理后的组织,、钢的淬火,钢的淬硬性(Hardening of steel)定义:是指钢在淬火后所能达到的最高硬度。影响钢
7、的淬硬性的因素:主要取决于马氏体的含碳量。钢的淬透性(Hardenability of steel)定义:是指钢在淬火时所能得到的淬硬层(马氏体组织占50%处)的深度。影响钢的淬透性的因素:主要是临界淬火冷却速度VK的大小,VK越大,钢的淬透性越小。,、钢的淬火,钢的淬透性曲线,、钢的淬火,工件淬硬层与冷却速度的关系,、钢的淬火,淬硬性与淬透性之间的关系,、钢的淬火,淬透性不同的钢调质后机械性能,、钢的淬火,注意:,淬透性与实际工件淬硬层深度的区别:淬透性是钢本身所固有的属性。而实际工件的淬硬层深度除了取决于钢的淬透性外,还与工件的形状、尺寸及采用的冷却介质等外界因素有关。钢的淬透性与淬硬性的
8、区别:淬硬性是指钢淬火后能达到的最高硬度,它主要取决于马氏体的碳的质量分数,马氏体的碳的质量分数越高,钢的淬硬性越好。钢的淬透性指在规定的淬火条件下所获得的淬硬深度,主要取决于钢中合金元素多少,钢中合金元素越多,钢的淬透性越好。淬透性好的钢其淬硬性不一定高。,、钢的淬火,一般规律:,1)表面和心部力学性能一致的零件,即要求表面和心部组织一致;如螺栓、连杆、锻模、锤杆(承受拉压载荷)选用淬透性高的钢;2)表面心部力学性能不一致(表面强度硬度要求高一些,心部塑性韧性要求高),组织可以不一致。如轴类零件,冷镦模具、齿轮。选用淬透性低的钢。3)焊接件:选用淬透性低的钢。,、钢的淬火,淬透性的应用按负载
9、,选择不同淬透性的材料:螺栓、连杆、模具等,截面承载均匀,要全部淬透。轴类、齿轮等,承受弯曲、扭转载荷,不必淬透。,高强螺栓,柴油机连杆,齿轮,、钢的回火,回火:是将淬火钢加热到Ac1以下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冷却至室温的热处理工艺。回火的目的:改变强度、硬度高,塑性、韧性差的淬火组织。使不稳定的淬火组织M和残余A转变为稳定组织,保证工件不再发生形状和尺寸的改变。消除淬火内应力,防止进一步变形、开裂。钢淬火后一般都必须进行回火处理,回火决定了钢在使用状态的组织和寿命。,、钢的回火,回火组织变化80200:马氏体分解中析出细小薄片状碳化物(Fe2.4C)仍然过饱和,但开始,过饱和F+碳化物
10、回火马氏体畸变内应力 脆性硬度基本不变200300:残余奥氏体分解残余奥氏体分解过饱和F+细小碳化物回火马氏体继续分解内应力 硬度基本不变250400:M分解完全,碳化物转变 F溶解度正常,碳化物颗粒状碳化物回火托氏体内应力完全消除,硬度,回火托氏体强度塑、韧性400以上:发生再结晶F发生再结晶针状甚至等轴状,碳化物长大球状回火索氏体内应力完全消除,硬度,、钢的回火,低温回火回火温度(150250)回火M(过饱和F+薄片状Fe2.4C)淬火应力,韧性,保持淬火后的高硬度。,、钢的回火,中温回火回火温度(350500)回火T(F+细粒状Fe3C)弹性极限和屈服强度,韧性和硬度中等。,、钢的回火,
11、高温回火回火温度(500650)回火S(等轴状F+粒状Fe3C)综合机械性能最好,即强度、塑性和韧性都较好。调质处理 淬火+高温回火,、钢的回火,回火时性能的变化 回火温度 硬度、强度,塑性,、钢的回火,回火的应用低温回火:主要用于各种工具、滚动轴承、渗碳件和表面淬火件。共析钢低温回火后硬度可达5862HRC。中温回火:主要用于各种弹簧和热作模具等。共析钢中温回火后硬度可达4050HRC。高温回火:主要用于汽车、拖拉机、机床等机械中的重要结构件,如轴、齿轮、连杆等。淬火+高温回火称为调质处理,硬度通常为2535HRC。,、钢的回火,低温回火,刀具,回火马氏体,淬火马氏体,、钢的回火,中温回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机械工程 材料 第三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051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