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与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选择.ppt
《新型城镇化与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选择.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型城镇化与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选择.ppt(8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型城镇化与江西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选择,报告内容,前言一、中国城镇化发展与农业发展形势(一)中国城镇化发展水平(二)中国农业发展形势(三)中国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四)中国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五)江西形势,二、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一)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与特征(二)现代农业的内涵特点与发展趋势三、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的内在关系(一)农业现代化是新型城镇化的前提(二)新型城镇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条件,四、农场经营和合作经营是江西农业现代化发展方向五、产城人地的融合是江西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选择六、国内外现代农业发展与城镇化案例分析(一)国外:荷兰现代农业发展经验(二)国内:“产、城、
2、人、自然”融合的城镇化案例?(昆山市?最美乡村婺源?进贤文港?),前言,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起飞阶段,如果经济起飞势头持续到2020年以后,我国的综合国力就有可能跃居世界前列。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从2000年到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年递增将达到7%以上,农业平均年增长速度要达到4%左右,城镇化率要达到60%以上,GDP和居民收入:2020年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对于江西来说,任务更加艰巨。,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坚持
3、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五位一体”,“四化同步”。(党十八大报告精神)强卫书记提出“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战略思路,也可见江西发展之迫切。,一、中国城镇化发展与农业发展形势,(一)中国城镇化发展水平1、总体呈现快速发展态势,特别是近十年,2012 51.27(52.6%,农民工)1.3,2、中国城镇化仍于加速期(除去目前统计水份),3、中国城镇化发展相对滞后,4、中国城镇化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5、江西城镇化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2012年达到47.51%,但比全国平均水
4、平还差5个百分点以上。(这还只是人的城镇化)(2)江西计划到2020年,全省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城镇化水平年均提高1.56个百分点以上,接近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二)中国农业发展形势,1、农业发展的成就食物数量保障水平逐趋稳定上升。我国用占世界约9%的耕地生产了占世界25%左右的粮食产量,解决了占世界21%左右人口的吃饭问题,基本具备了年产4.5-5亿吨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由于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从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一直稳定在5亿吨的粮食年总产量,形势较好。食物的结构不断优化,肉、蛋、奶、菜、水产品等食物种类在整个食物结构中的比重不断上升。,食物质量安全水平有所上升。食物质量在
5、食物内在品质、卫生安全、营养搭配等多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初步形成了一些基本经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2012年第6号)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自2012年10月1日起施行。截至2012年底,全国累计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企业总数为6862家,产品总数为17125个,绿色食品产品抽检合格率为99.4,产品质量保持稳定可靠。(江西有154家企业,703产品获绿色食品认证)2011年,在绿色食品企业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270家,省级龙头企业有1194家。另外,还有88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国内年销售额超过3000亿元,出口额23.1亿美元。绿色食品产地环境监测面积达到2
6、.4亿亩。,农业产业结构逐步优化。通过结构调整,近年来种植业的比重不断下降,畜牧业、渔业的比重有所上升,农产品加工业得到快速发展。1978年至2007年,在农业总产值中,种植业比重由80%下降到50.4%;畜牧业比重由15%提高到33%(这个比例还在不断上升,目前已超过40%,预计2015年将与种植持平,达45%左右);渔业比重由1.6%增加到9.1%。全国已初步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农产品小麦和肉类加工带,内蒙古的乳品、肉类和羊绒加工,河南、河北的加工,吉林的玉米和肉牛加工,黑龙江、湖南的水稻加工,江苏、浙江、福建的茶叶加工,新疆的葡萄和番茄加工,山东、山西的果品加工,沿海各省的水产品加工,京津
7、沪等大城市郊区的畜禽、果蔬、乳品的精深加工等。(没有江西?2011年农业结构:41.58%农业:9.34%林业:33.27%畜牧业:12.33%渔业),农业产业化程度显著提高。中国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达到近百万个,其中龙头企业近10万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超过了73万家(2013年第一季度未).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经营方式的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带动农户超过1亿户,从家庭分散经营走向规模化生产。农户年户均增收2000多元。农业产业化经营已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由松散型利益联结向紧密型利益联结转变,由单个龙头企业带动向龙头企业集群带动转变。截至2013年6月底,江西省农民合作社总数达2.23万家、
8、入社社员达52.5万户,比2012年底分别增长17%、152%。(?),农村基础设施有所改善。农村机械化、水利、交通、通讯、水电等公共事业的发展,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条件,促进了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2008 年以来,国家大力调整投资结构,进一步加大了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有效地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2010年中央财政安排4000亿元资金用于农业水利建设。,农民收入渠道逐步拓展。农民市场意识有所增强,农产品商品率提高,农民外出务工规模扩大,现金收入增长较快,农村居民温饱型生活正在向全面小康生活发展。2012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
9、917元;农村居民消费质量逐步改善,农民收入渠道趋向多元化。家庭经营收入占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为44.6%,比上年下降1.6个百分点;工资性收入占43.5%,提高1.1个百分点。其它为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城乡居民收入之比连续三年下降,由2009年的3.331下降到2012年的3.101。2012年江西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为7828元,其中,家庭经营占47.82%;工资性收入45.1%,(三)中国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1、传统农业比重大,农业发展不平衡(1)农业的发展阶段(有不同划分方法)1971年,美国经济学家韦茨提出了”韦茨农业发展阶段论”,三个阶段:一、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维持生存农业阶段
10、;二、以多种经营和增加收入为特征的混合农业阶段;三、以专业化生产为特征的现代化商品农业阶段。,传统农业是相对现代农业的一个概念,它包括了古代农业和近代农业两个阶段。从世界农业发展史来看,时间跨度从铁制工具使用到20世纪中叶近代机器、化肥农药和生物技术的大量使用。虽然古代农业和近代农业有很大的不同,特别是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有很大的不同,但它们有一个根本的产业特征是相同的,即生产经营活动局限在“农业生产环节”。,(2)传统农业的局限性分析(1)生产环节利润微薄,农业危机难以避免。(2)城乡差距加大,农村社会矛盾激化。(3)环境污染,农业资源锐减。(4)就业容量有限。(5)产业组织程度低。,
11、2、现阶段中国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强。农业基础还较为薄弱,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发展滞后,耕地质量不高,中低产田面积占耕地面积约2/3。农业专业化、规格化程度不高。农业生产方式大多仍然是小规模经营,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程度偏低。农业结构调整进展也不平衡。,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还比较薄弱。农产品加工的深度、水平还有待于尽快提升;农产品的标准、技术、管理、等方面与国际相关行业接轨的程度还不够紧密。农民收入增长乏力。1996年以来,农民纯收入的增长幅度逐年下降,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增大,1984年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比例为1.7:1,2012年该比值扩大为3.10:1。,科技支撑能力
12、不强。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和多样化对科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需要通过先进适用技术的广泛应用,而目前我国科技进步率只有50%左右。资源与环境问题依然严峻。我国耕地面积继续减少,年净减少耕地500万亩;水资源供求关系依然紧张,生态环境逐步有所好转,但水土流失、草地退化、土壤沙化等整体仍未遏制,应该引起严重关注。,农民组织化程度偏低。全国实行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据有关统计,全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等带动的农户只有1/4左右,仍有1.7亿农户需要组织和联合起来。(2012年,江西有农民合作社1.7万个,联结农户20万个:201
13、3年,目标120万户)农民文化素质低下。在农村青壮年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38.2%,初中程度占49.3%,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占11.9%,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0.6%。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四)中国城镇化发展中的问题,当前中国城镇化面临的主要问题并非是速度过快,而是结构失衡和质量不高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问题。,2、城乡制度的两元结构导致农民难以成为市民,“城中村”大量存在、“垃圾围城”等诸多问题,城市品质和城镇化质量较低。,3、外延式的城镇化导致城市社会发展失衡加剧,多种矛盾在显现(城镇就业难、没有产业支撑、城镇化生
14、活品质低)。,4、城镇化发展结构的不平衡,主要体现:区域城镇发展不平衡;大中小城市发展不平衡;制度上的不平衡(二元结构)。小城市数量越来越少,城市规模结构优向“倒金字塔”型演变的趋势。,三、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一)新型城镇化的内涵特点城镇化定义:以农村人口比重下降和城镇人口比重上升为表征,以产业结构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社会结构从农村社会构成向城镇社会构成、人类聚居场所从农村空间形态向城镇空间形态的转化为本质的多元演进过程。“十八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四化合一”:新型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时,这将需要中国以新型城镇化引领“新四化”同步发展。李克强总理“新
15、型城镇化必须以民生改善为根本目的,不单追求城镇化的速度,更要关注人们的生活品质”。(1)东中西城镇化平衡发展;(2)大中小城市的平衡发展;(3)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城乡统筹、城乡一体、要素交换平等)(4)四化同步发展。,新型城镇化基本特征: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要素交换平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新型城镇化是产、城、人、地(生态环境)融为一体
16、的城镇化;工业、农业、服务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城镇化。,(二)现代农业的内涵与发展趋势,1、现代农业的内涵(1)现代农业的历史性 随着16世纪科学、技术、工业三大革命的兴起,有力地推动了19世纪以近代生物学和农业化学为主导的农业科技革命,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更依赖以实验科学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农业技术体系,完成了由人力、畜力耕作到机械化、电气化和自动化操作的转变,实现了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演变。,(2)现代农业的动态性 现代农业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在不同的时空和发展阶段被赋予不同的内涵。在20世纪50-70年代,我国就以机械化、电气化、水利
17、化和化学化来概括现代农业的内涵;20世纪80年代后,人们又用科学化、集约化、社会化、商品化来表述现代农业的新内涵;进入90年代后,我国农业进入新阶段,人们更关注食物安全、资源安全、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现代农业的多功能性已凸现出来。,(3)现代农业的国际性 一是现代农业是世界农业发展的共同趋势。现代农业是由现代科技、现代装备、现代产业、现代管理、现代农民等要素构成的,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农产品商品率为主要目标的现代产业。二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现代农业的投入和产出也国际化了,面向两个市场,利用两种资源,充分发挥其比较优势,已成为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现实途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型 城镇 中国 农业现代化 发展 道路 选择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050537.html